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古建筑的艺术之魅,除最突出的“反宇飞檐”表现“飞意流韵”的大屋顶设计外,就数建筑雕饰和壁画了。在宗教建筑的美饰加工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装饰之一——砖雕,是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的代表纹饰,而宗教壁画和神像彩塑则是佛教、道教共同的装饰形式和题材。本文通过对宁夏现存宗教建筑遗迹清真寺、佛堂及道观实体图腾的雕(刻)塑装饰艺术的选择性比较,寄意欣赏和领略宗教建筑雕饰的丰富和多样性表达。
关键词:宗教建筑 雕刻艺术 砖雕 壁画 造像 碑刻
今天,无论旅游到哪里,那里的古建筑必被列入“景点”之一,作为了解当地历史的标志,古建筑的美饰加工标示着古代文明的印记。对宗教建筑物的考证就是对宗教历史的研究,因为“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在宗教建筑的美饰加工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装饰之一 ——砖雕。砖雕是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的代表,而宗教壁画和神像彩塑则是佛教、道教共同的装饰形式,然而各自的雕饰在表达上又凸显了共同的宿愿和不同信仰的艺术风格。
一 砖雕——伊斯兰教建筑装饰中最具民族特色的雕刻艺术
雕刻装饰是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的重要内容。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善于把生活中的现实美、理想美、感悟美通过本民族特有的雕刻工艺表现在建筑物上。砖雕在回族雕刻工艺中最有特点和最具影响力,因其久远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和精美的雕工(阿拉伯文字与中国山水画的巧妙结合)使它成为一种民族的建筑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宁夏伊斯兰宗教建筑丰富的砖雕艺术,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
1 同心清真大寺照壁砖雕
始建于明代的同心清真大寺是宁夏建立较早、规模较大、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艺术和阿拉伯文化融为一体的伊斯兰教建筑,由其精美的雕刻装饰可称谓“回族砖雕艺术的杰作”。
清真寺照壁:由青砖砌成,立体成三段,顶部是仿木结构的单檐砖砌壁脊,脊梁镂空透雕,脊柱撑以荷花雕饰,壁脊两端盖以脊兽,檐下均匀密集设置砖雕斗拱;中部的壁身刻有仿垂花门罩;中心刻有大幅“月桂松柏”图案,雕刻的物象疏密有致,将树干的纹路,松柏的叶片雕刻得栩栩如生;对枝干进行了浮雕,叶间运用透刻,刻刀深度的恰当运用,使图案立、浮有加;两侧伴雕有“万物偏生沾主泽,群迷普渡显圣恩”的繁体汉字对联;底部是稍加修饰的须弥座。整座照壁虽没有艳丽的色彩,但青砖素壁上纹样巧妙的搭配,雕刻技法的精细、干练,朴素、致美的表达,平添了其精美、秀丽雕刻的艺术感染力。
2 纳家户清真大寺丰富的纹样雕饰
纳家户清真寺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年(公元1523年),几经修缮,成为现存宁夏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美饰加工最完美的文物之一。它集飞檐翘角的勾连搭悬山卷棚顶饰、照壁围廊丰富图样的砖雕、梁枋、廊檐、券门框缘的雕绘、彩画等建筑装饰艺术为一身,表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阿拉伯建筑装饰风格的和谐、统一。举目寺外侧景:是蜿蜒曲折、一茎曲筵雕浮着的荷花。寺院整个雕饰,丰富纹样美不胜收,影壁:翘角单檐下是透雕的花卉、卷草;最亮的是圆形蓝底浅浮雕的金色阿拉伯文字图样,依次是雕框:陈列各种各样的花卉及花瓶,两侧雕框对称,但雕饰图样有别:花瓶、花盘、花卉、香炉等各框形状不一,摆放随意,单框内陈设错落有致,但不失平衡。照壁中央雕刻有两颗茂密的松柏。大门两侧的廊壁,深浮雕卷纹草,扬帆宝船、海棠树果、喜梅、松树、汤瓶、盖碗等。环视寺院瓦铛,方寸之隙不失时机地表现了砖雕的丰富,刻有或狮面飞须,或叶配荷花,或飞蝶俯落……举目木质垂脊,雕制或荷花盛开,或哑铃悬吊,或陀螺旋垂,加上色彩的渲染,使整个建筑肃穆中清显华丽。总之,每一处雕刻都依整体布局、位置、砖面形状等设计了不同的内容,并对每一幅雕图深究细琢,甚至精细到每一个物象的隐纹。
二 佛教建筑的壁雕装饰和佛造像
中国佛教建筑大多建造在风景秀丽的名山之中,因它的建筑艺术之魅而更加辉映了山水的自然之美。佛教建筑的美饰加工主要是色彩冲击和精妙的佛造像。
1 佛教建筑的壁雕装饰
在佛殿的廊柱上大多盘旋浮雕巨龙,有木制雕刻,有砖石雕刻。中国古建筑雕饰的绝妙之处就是砖石浮雕。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中卫高庙,其美饰加工的雕饰也不例外。驻足在一处廊壁,似悬挂的壁画,只是清淡了些。欣赏这幅浮雕图:粗细线条凸雕的内、外框,内外框间镂空浮雕有花瓶及狂盛的莲花衔接,框中央浮雕着昂首欲奔的麒麟,左右上角是似飞鹤的祥云,底边似风云托举的麒麟座,从凸显雕棱的光滑度可见,有多少驻足者对此精妙的雕刻壁饰曾爱不释手。再看连廊柱上,悬浮着似车轮圈蜷着一条飞旋的巨龙,龙口醒目的红色龙珠与轮胎隙间雕刻的粉色龙爪最为醒目,古建筑砖石壁雕的技艺在这里再次升华。佛塔各面的砖石雕刻也不乏其韵。
2 佛造像
佛教文化认为“佛无处不在”,所以每一处佛殿都有佛像。佛徒供奉的佛像一般都塑立在佛殿正门。佛教造像的技术可谓是身、心并悟的表达。如山西广胜寺雕像:释迦牟尼佛禅坐在金色的莲花宝座上,身着多道垂皱的裙衣,双耳垂肩,面带微笑,螺发中央露出红色的肉髻,背以头光和身光合并形成的火焰,雕塑以金黄为主色。举目此佛像,安详、静雅、雍容华贵,许是雕塑工匠对释迦牟尼佛光普照,慈悲为怀的艺术表达。如中卫高庙保安寺,三教济济一堂,不但有佛像、菩萨,还塑有玉帝、圣母、关公等道教、儒教供拜的神像。佛殿的佛像塑形基本无大的差异,因“佛心向善”的诚念,造像时微笑的佛面总是配以灿灿的金装。这是佛造像的共识。
三 道教宫观的雕饰与壁画
早期的道教建筑装饰有很多在造势上表现的是佛教痕迹,如莲花宝座、雕像姿态、飘逸的裙带等,所以说是受佛教建筑艺术的影响很大。唐代时,道教的建筑思想融入了对自然的审美趋向,建筑艺术造型注重写实,创造了许多富有生活气息的塑造对象。
1 道观的神仙塑像
神仙雕像是道教建筑里的主要雕饰。道教的神仙谱系复杂,宫观供奉的神仙各不相仿,姿态各异。如宁夏平罗玉皇阁内的关帝塑像:盔甲披身,双目怒睁,神勇威武,似一切势不可挡。塑像既有人性的血脉、灵动,又有神仙的冷峻、飘逸,但总是端庄而清雅,眉宇间流露着神威。总之,神像是将尘世人物进行了理想化的翻版塑造,并夸张了人物的内心表达,塑性不拘一格。 2 道教的宗教壁画
道教宫观供奉的是有形的神仙形象。并在宫殿、回廊、院落墙壁等雕刻或描绘有教理教义、阆苑仙境、善行成仙的故事等壁画,用于劝教和感染道众。如中卫高庙的壁画,主要是以阴阳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劝世警言为题材描绘的神话故事,以其悲惨情节、灰暗色调和成仙享乐、艳丽的色调来描画善恶的终极境况。
3 道教宫观的碑刻和书帖
碑刻也是道教建筑艺术的表现形式,如泰山大观峰石刻“俯仰乾坤”点境之语,“东岳庙的碑刻数也数不清”等对碑刻装点建筑的告白。道教将“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可认为是“神符”,即来自于书法,又不同于一般的书法,创造了一种人们难以辨认的文字,如宋代苏轼评价“笔势奇妙,而字不可识”,以此增加了道教的神秘感。
四 宗教建筑雕饰的魅力之托
对于宗教建筑装饰的雕刻艺术各有表达的意境,其装饰艺术表达了共同的夙愿和不同信仰的艺术风格。
1 宗教建筑雕饰的共性
各种教理,均倡导“只有做好现实,才能修行后世”。“美”是众之向往,所以行善积德是共识。因此,建筑物首先在感观上,美饰加工是必然的,不论檐角脊兽,还是凤阳盘龙,甚至龙、凤、天马的雕饰,均增添了品美观感。另外,在意识形态的表达上,无论是砖雕意境,还是塑造佛像,或是壁画的神话故事,乃至篆刻劝教文帖,都是以教义上“向善”信仰理念作传教警世题材的,即对“美”的向往直指创造。不碑刻劝言,还是神话故事等都是对知遇知恩、善恶有报的宗教意识里的艺术表达。然后,雕饰图腾选择上的共性,汉字随意组合的警言妙语是首选的共性雕刻文饰,祥云、卷草、松柏是公认的祥瑞图纹,牡丹、莲花是富贵、高雅的象征,因此在雕饰图案的运用上,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建筑,出现同样的雕图不为奇怪。
2 宗教建筑雕饰不同的艺术风格
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古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下吸收了阿拉伯建筑艺术的特点,在其装饰上具现了中西合璧的妩媚。因此,与佛教、道教建筑的雕饰又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1)特殊的语言纹饰
在清真寺照壁或廊柱,或圣龛周遍,或门额经常可见镏金的阿拉伯文字雕刻,这是区别于佛教、道教建筑雕刻的纹饰之一。如纳家户清真寺大殿内连廊柱上的经文。
(2)雕饰色彩的不同
伊斯兰教崇信归真,所以雕塑为本我、真我,尽管青灰素雕,但不失砖石雕刻的素壁清辉,典丽雅致,如临夏大拱北墓祠的砖雕,很少罩染鲜丽的暖色,如红色,有时会用雅丽的蓝、绿、金,间以少量的点缀红;如南关清真寺帮克楼穹顶。而佛教和道教的雕饰一般会罩以亮丽的多种色彩搭配,显华丽之美,如高庙梁枋。
(3)雕饰图腾的选择不同
伊斯兰教信奉“安拉是唯一的造物主”,所以受崇信者唯有“真主”。因此,在雕刻图腾时除维美的几何图形外,就是寓意吉祥的树草、花卉等,如纳家户清真寺围廊砖壁上的多样雕纹。而佛教、道教建筑雕饰以其教义思想可有塑像崇拜,通过动物、植物、日月星辰的象征意义等来进行寓意雕刻,如高庙的山门、道观的各路神仙。
(4)殿宇雕饰主次有别
清真寺雕饰主要以门面、上殿外墙、框额为主,寺院辅房很少有刻意雕饰。如纳家户清真大寺。而佛堂和道观主殿、辅殿会有形式多样,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雕饰内容。如中卫高庙三教一堂,雕饰各具特色,物象各具情致,色彩鲜亮艳丽。这是不同教理、教义建筑雕饰又一艺术风格的区别。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美、创造美,同时在享受美。无论是伊斯兰教建筑装饰的“砖雕”技巧,佛教雕龙画凤,塑造佛像的超脱技术,还是雕塑神像、描绘壁画、刻碑篆文的手法表达,都是宗教建筑雕饰艺术的再现。尽管受其各自宗教文化的影响,都是将“美”创造于现实。“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它的艺术加工,见证了历史文明的延伸。评鉴古代宗教建筑的雕饰之美,我们不但被中国古代民间工匠们玄奥的雕刻技巧所折服,同时,更加自豪如此精妙的宗教建筑雕饰“作品”能够展现在世界艺术精品之列!
注:本文系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宁夏伊斯兰教建筑装饰艺术与佛教、道教遗迹的比较”,项目编号:11EH139,项目类别:国家西部项目。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伊斯兰教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2] 方立天:《中国佛教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 王其钧、谢燕:《宗教建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
[4]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道教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5] 薛林平:《中国道教建筑之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纳建宁,北方民族大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宗教建筑 雕刻艺术 砖雕 壁画 造像 碑刻
今天,无论旅游到哪里,那里的古建筑必被列入“景点”之一,作为了解当地历史的标志,古建筑的美饰加工标示着古代文明的印记。对宗教建筑物的考证就是对宗教历史的研究,因为“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在宗教建筑的美饰加工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装饰之一 ——砖雕。砖雕是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的代表,而宗教壁画和神像彩塑则是佛教、道教共同的装饰形式,然而各自的雕饰在表达上又凸显了共同的宿愿和不同信仰的艺术风格。
一 砖雕——伊斯兰教建筑装饰中最具民族特色的雕刻艺术
雕刻装饰是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的重要内容。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善于把生活中的现实美、理想美、感悟美通过本民族特有的雕刻工艺表现在建筑物上。砖雕在回族雕刻工艺中最有特点和最具影响力,因其久远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和精美的雕工(阿拉伯文字与中国山水画的巧妙结合)使它成为一种民族的建筑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宁夏伊斯兰宗教建筑丰富的砖雕艺术,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
1 同心清真大寺照壁砖雕
始建于明代的同心清真大寺是宁夏建立较早、规模较大、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艺术和阿拉伯文化融为一体的伊斯兰教建筑,由其精美的雕刻装饰可称谓“回族砖雕艺术的杰作”。
清真寺照壁:由青砖砌成,立体成三段,顶部是仿木结构的单檐砖砌壁脊,脊梁镂空透雕,脊柱撑以荷花雕饰,壁脊两端盖以脊兽,檐下均匀密集设置砖雕斗拱;中部的壁身刻有仿垂花门罩;中心刻有大幅“月桂松柏”图案,雕刻的物象疏密有致,将树干的纹路,松柏的叶片雕刻得栩栩如生;对枝干进行了浮雕,叶间运用透刻,刻刀深度的恰当运用,使图案立、浮有加;两侧伴雕有“万物偏生沾主泽,群迷普渡显圣恩”的繁体汉字对联;底部是稍加修饰的须弥座。整座照壁虽没有艳丽的色彩,但青砖素壁上纹样巧妙的搭配,雕刻技法的精细、干练,朴素、致美的表达,平添了其精美、秀丽雕刻的艺术感染力。
2 纳家户清真大寺丰富的纹样雕饰
纳家户清真寺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年(公元1523年),几经修缮,成为现存宁夏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美饰加工最完美的文物之一。它集飞檐翘角的勾连搭悬山卷棚顶饰、照壁围廊丰富图样的砖雕、梁枋、廊檐、券门框缘的雕绘、彩画等建筑装饰艺术为一身,表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阿拉伯建筑装饰风格的和谐、统一。举目寺外侧景:是蜿蜒曲折、一茎曲筵雕浮着的荷花。寺院整个雕饰,丰富纹样美不胜收,影壁:翘角单檐下是透雕的花卉、卷草;最亮的是圆形蓝底浅浮雕的金色阿拉伯文字图样,依次是雕框:陈列各种各样的花卉及花瓶,两侧雕框对称,但雕饰图样有别:花瓶、花盘、花卉、香炉等各框形状不一,摆放随意,单框内陈设错落有致,但不失平衡。照壁中央雕刻有两颗茂密的松柏。大门两侧的廊壁,深浮雕卷纹草,扬帆宝船、海棠树果、喜梅、松树、汤瓶、盖碗等。环视寺院瓦铛,方寸之隙不失时机地表现了砖雕的丰富,刻有或狮面飞须,或叶配荷花,或飞蝶俯落……举目木质垂脊,雕制或荷花盛开,或哑铃悬吊,或陀螺旋垂,加上色彩的渲染,使整个建筑肃穆中清显华丽。总之,每一处雕刻都依整体布局、位置、砖面形状等设计了不同的内容,并对每一幅雕图深究细琢,甚至精细到每一个物象的隐纹。
二 佛教建筑的壁雕装饰和佛造像
中国佛教建筑大多建造在风景秀丽的名山之中,因它的建筑艺术之魅而更加辉映了山水的自然之美。佛教建筑的美饰加工主要是色彩冲击和精妙的佛造像。
1 佛教建筑的壁雕装饰
在佛殿的廊柱上大多盘旋浮雕巨龙,有木制雕刻,有砖石雕刻。中国古建筑雕饰的绝妙之处就是砖石浮雕。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中卫高庙,其美饰加工的雕饰也不例外。驻足在一处廊壁,似悬挂的壁画,只是清淡了些。欣赏这幅浮雕图:粗细线条凸雕的内、外框,内外框间镂空浮雕有花瓶及狂盛的莲花衔接,框中央浮雕着昂首欲奔的麒麟,左右上角是似飞鹤的祥云,底边似风云托举的麒麟座,从凸显雕棱的光滑度可见,有多少驻足者对此精妙的雕刻壁饰曾爱不释手。再看连廊柱上,悬浮着似车轮圈蜷着一条飞旋的巨龙,龙口醒目的红色龙珠与轮胎隙间雕刻的粉色龙爪最为醒目,古建筑砖石壁雕的技艺在这里再次升华。佛塔各面的砖石雕刻也不乏其韵。
2 佛造像
佛教文化认为“佛无处不在”,所以每一处佛殿都有佛像。佛徒供奉的佛像一般都塑立在佛殿正门。佛教造像的技术可谓是身、心并悟的表达。如山西广胜寺雕像:释迦牟尼佛禅坐在金色的莲花宝座上,身着多道垂皱的裙衣,双耳垂肩,面带微笑,螺发中央露出红色的肉髻,背以头光和身光合并形成的火焰,雕塑以金黄为主色。举目此佛像,安详、静雅、雍容华贵,许是雕塑工匠对释迦牟尼佛光普照,慈悲为怀的艺术表达。如中卫高庙保安寺,三教济济一堂,不但有佛像、菩萨,还塑有玉帝、圣母、关公等道教、儒教供拜的神像。佛殿的佛像塑形基本无大的差异,因“佛心向善”的诚念,造像时微笑的佛面总是配以灿灿的金装。这是佛造像的共识。
三 道教宫观的雕饰与壁画
早期的道教建筑装饰有很多在造势上表现的是佛教痕迹,如莲花宝座、雕像姿态、飘逸的裙带等,所以说是受佛教建筑艺术的影响很大。唐代时,道教的建筑思想融入了对自然的审美趋向,建筑艺术造型注重写实,创造了许多富有生活气息的塑造对象。
1 道观的神仙塑像
神仙雕像是道教建筑里的主要雕饰。道教的神仙谱系复杂,宫观供奉的神仙各不相仿,姿态各异。如宁夏平罗玉皇阁内的关帝塑像:盔甲披身,双目怒睁,神勇威武,似一切势不可挡。塑像既有人性的血脉、灵动,又有神仙的冷峻、飘逸,但总是端庄而清雅,眉宇间流露着神威。总之,神像是将尘世人物进行了理想化的翻版塑造,并夸张了人物的内心表达,塑性不拘一格。 2 道教的宗教壁画
道教宫观供奉的是有形的神仙形象。并在宫殿、回廊、院落墙壁等雕刻或描绘有教理教义、阆苑仙境、善行成仙的故事等壁画,用于劝教和感染道众。如中卫高庙的壁画,主要是以阴阳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劝世警言为题材描绘的神话故事,以其悲惨情节、灰暗色调和成仙享乐、艳丽的色调来描画善恶的终极境况。
3 道教宫观的碑刻和书帖
碑刻也是道教建筑艺术的表现形式,如泰山大观峰石刻“俯仰乾坤”点境之语,“东岳庙的碑刻数也数不清”等对碑刻装点建筑的告白。道教将“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可认为是“神符”,即来自于书法,又不同于一般的书法,创造了一种人们难以辨认的文字,如宋代苏轼评价“笔势奇妙,而字不可识”,以此增加了道教的神秘感。
四 宗教建筑雕饰的魅力之托
对于宗教建筑装饰的雕刻艺术各有表达的意境,其装饰艺术表达了共同的夙愿和不同信仰的艺术风格。
1 宗教建筑雕饰的共性
各种教理,均倡导“只有做好现实,才能修行后世”。“美”是众之向往,所以行善积德是共识。因此,建筑物首先在感观上,美饰加工是必然的,不论檐角脊兽,还是凤阳盘龙,甚至龙、凤、天马的雕饰,均增添了品美观感。另外,在意识形态的表达上,无论是砖雕意境,还是塑造佛像,或是壁画的神话故事,乃至篆刻劝教文帖,都是以教义上“向善”信仰理念作传教警世题材的,即对“美”的向往直指创造。不碑刻劝言,还是神话故事等都是对知遇知恩、善恶有报的宗教意识里的艺术表达。然后,雕饰图腾选择上的共性,汉字随意组合的警言妙语是首选的共性雕刻文饰,祥云、卷草、松柏是公认的祥瑞图纹,牡丹、莲花是富贵、高雅的象征,因此在雕饰图案的运用上,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建筑,出现同样的雕图不为奇怪。
2 宗教建筑雕饰不同的艺术风格
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古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下吸收了阿拉伯建筑艺术的特点,在其装饰上具现了中西合璧的妩媚。因此,与佛教、道教建筑的雕饰又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1)特殊的语言纹饰
在清真寺照壁或廊柱,或圣龛周遍,或门额经常可见镏金的阿拉伯文字雕刻,这是区别于佛教、道教建筑雕刻的纹饰之一。如纳家户清真寺大殿内连廊柱上的经文。
(2)雕饰色彩的不同
伊斯兰教崇信归真,所以雕塑为本我、真我,尽管青灰素雕,但不失砖石雕刻的素壁清辉,典丽雅致,如临夏大拱北墓祠的砖雕,很少罩染鲜丽的暖色,如红色,有时会用雅丽的蓝、绿、金,间以少量的点缀红;如南关清真寺帮克楼穹顶。而佛教和道教的雕饰一般会罩以亮丽的多种色彩搭配,显华丽之美,如高庙梁枋。
(3)雕饰图腾的选择不同
伊斯兰教信奉“安拉是唯一的造物主”,所以受崇信者唯有“真主”。因此,在雕刻图腾时除维美的几何图形外,就是寓意吉祥的树草、花卉等,如纳家户清真寺围廊砖壁上的多样雕纹。而佛教、道教建筑雕饰以其教义思想可有塑像崇拜,通过动物、植物、日月星辰的象征意义等来进行寓意雕刻,如高庙的山门、道观的各路神仙。
(4)殿宇雕饰主次有别
清真寺雕饰主要以门面、上殿外墙、框额为主,寺院辅房很少有刻意雕饰。如纳家户清真大寺。而佛堂和道观主殿、辅殿会有形式多样,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雕饰内容。如中卫高庙三教一堂,雕饰各具特色,物象各具情致,色彩鲜亮艳丽。这是不同教理、教义建筑雕饰又一艺术风格的区别。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美、创造美,同时在享受美。无论是伊斯兰教建筑装饰的“砖雕”技巧,佛教雕龙画凤,塑造佛像的超脱技术,还是雕塑神像、描绘壁画、刻碑篆文的手法表达,都是宗教建筑雕饰艺术的再现。尽管受其各自宗教文化的影响,都是将“美”创造于现实。“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它的艺术加工,见证了历史文明的延伸。评鉴古代宗教建筑的雕饰之美,我们不但被中国古代民间工匠们玄奥的雕刻技巧所折服,同时,更加自豪如此精妙的宗教建筑雕饰“作品”能够展现在世界艺术精品之列!
注:本文系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宁夏伊斯兰教建筑装饰艺术与佛教、道教遗迹的比较”,项目编号:11EH139,项目类别:国家西部项目。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伊斯兰教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2] 方立天:《中国佛教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 王其钧、谢燕:《宗教建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
[4]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道教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5] 薛林平:《中国道教建筑之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纳建宁,北方民族大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