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风险管理能力是银行的核心能力,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直接影响银行的生死存亡。伴随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我们必须采取对策,因此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商业银行概述了风险和风险管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组织形式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组织形式分为“自上而下”的集中管理模式和“自下而上”的分散管理模式。风险集中管理由总行统一管理风险,管理体系与整个银行的管理体系配套,风险管理效果取决于汇总后的风险信息质量及相关分析人员水平。其缺点是风险管理决策层远离一线,决策者难以保持对风险的高度敏感,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线风险管理人员缺乏管理好风险的积极性。风险分散管理对控制风险的权限下放,由分支机构根据各自面临的风险实施管理。其不足是如果相应制度缺失,风险管理的责任、权利和利益难以有
有效统一,就可能使风险控制流于形式。
(二)风险组织结构
风险组织结构一般包括:对风险负最终责任的董事会、被授权管理风险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风险管理政策实施与风险控制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监控风险管理政策实施的稽核部门和业务风险经理。董事会最终承担财务损失或股东权益减少等责任,防范、控制和处理银行所面临的所有风险是董事会的重要职能。风险管理委员会隶属于董事会,负责制订银行的风险管理政策,对那些能够量化的风险颁布量化风险标准,对内部评估不易量化的风险建立相应的操作规程。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隶属于风险管理委员会,行使日常的监督、衡量和评价量化风险的职责。其职责是:批准衡量财务风险的方法体系;监控风险限额的使用;审核风险的集中情况;衡量非正常市场状况的发生对银行体系的影响;监控投资组合价值的实际波动与预测值之间的方差;审核和批准信贷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所使用的定价模型和风险评估系统。稽核委员会通过内部和外部稽核人员来保证已获批准的风险管理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经理负责本部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其职责是确保业务部门贯彻风险管理政策,并向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提供日常报告。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风险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一是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通常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组成,是现代商业银行正常经营与风险控制的基础性制度保证。二是明确业务部门风险控制分工及相互制衡关系以实现风险控制与管理中交叉监督和双重控制的效果。三是严密谨慎的授权审批制度。在内部建立针对贷款权限、风险限额和审批程序等内容的授权、审批制度。四是有效的内部检查与稽核制度。
(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安排
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是风险管理体系运作的重要保证。包括:一是风险管理政策督导。制订下达授信政策导向、授信资产管理目标、风险管理政策及相关规章制度;审核分支机构制定授信业务的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确保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的一致性;对各分支机构在执行中的具体授信管理问题给予指导。二是客户统一授信风险监控。负责制订授信业务授权管理办法和授权方案,明确各分支机构的授信审批权限。三是尽职调查和风险评审。信贷业务部门受理的所有授信项目都要经过风险管理委员尽职调查小组的调查和集体审议,才能报送决策层审批。四是资产质量监控和后评价。监测、分析和管理资产质量整体状况,监督各项授信规章制度的执行,监控其授信资产质量及授信执行情况。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因为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不成熟且不完善。同时,就目前来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现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缺乏组织制度的保障和有效的运作机制。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还没有没有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那么也就没有专职的从事风险管理的经理,自然这些商业银行也没有能力独立承担起具有权威性的风险管理职责。在中国,大部分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都不健全,独立性原则体现不够,风险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化、模糊化和大致化等现象。因此,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商业银行经营运作的坚实基础,我们必须健全我国的风险管理体系。
(二)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人是组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最主要的资源,因此,缺乏风险管理人才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代化进程的的一个主要因素。现代风险管理技术性含量非常高,以现代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数理统计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且引入了物理学、系统工程学等自然学科的研究方法,这在宏观上对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在我国从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人员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以及各方面能力上都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存在差距。
(三)风险管理方法落后
眼下的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上还相对落后。在国外银行,把控制风险和创造利润看做同等重要的事情,十分重视风险与收益合理分配的原则。而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对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因此,提高风险管理方法,把握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所面临的重要工作。
(四)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有效地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政策性业务和行政干预仍很多,商业化程序不高,导致全部商业银行风险的责任不能由商业银行最终承担,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中的风险承担主体和边界都不明确。但是,有效的风险管理应该是以风险承担为主体明确、权力和责任分布妥当。 (五)风险管理技术落后
随着统计理论和金融理论以及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银行风险计量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风险计量已经成为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沿用的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传统的、粗放的风险管理技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风险管理信息失真,缺失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增添了风险管理方法的量化难度,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手段欠缺。与国外风险管理方法相比,风险管理技术还有一定差距,风险计量技术相对落后。
三、健全与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根据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努力提高风险量化管理的水平,以新资本协议为标准,建立完善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争取早日达到新条件下的产业要求,向国际一流水平靠近。
首先,要树立重视风险、对风险进行科学管理的企业文化。对全行的员工进行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学习风险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指导原则,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并将风险管理的结果与员工的奖惩报酬挂钩,提高员工参与风险管理、进行风险管理的积极性。
第二,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银行的风险管理。如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银行的风险管理政策,组织进行风险管理研究,设计风险管理流程和报告程序,开发风险管理技术和模型等。风险管理委员会统筹规划全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并直接向银行的最高管理层负责;而最高管理层在作重大决策时也应同风险管理委员会一起商议,征求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意见,确保公司总战略与风险管理的一致性。
第三,加强风险管理研究,积极学习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紧跟国际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开发适合国内银行风险管理现状的方法和模型。
第四,建设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逐步实现对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根据巴塞尔新协议,使用内部法评估信用风险需要建立银行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系统,以及建立有关违约和损失的历史数据库,包括关于违约率的信息和违约的内部数据。国内商业银行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如建设银行的“风险评级预警系统”采用建行自己的“十级分类”标准,2005年完成数据积累和观察测试,正式申请适用内部法计算资本充足率;中国工商银行也全面启动了内部评级法工程,2006年内部评级法初级法投入使用;国家开发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银行等也在积极开展内部法的研究。
第五,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先进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是采用定量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它是实施风险管理技术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强大的信息系统才能及时监控信用风险状况的变化,随时掌握市场风险、外汇风险和利率风险暴露的准确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六,设计科学的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程序的设计必须与业务流程相适应,既满足风险管理的独立性,能够有效地监控各项业务、各个层次的风险,又适合业务发展的需要,能够帮助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
参考文献:
[1]丁伯平.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激胁—约束机制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3,2.
[2]朱霞松.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科技探索,2010,(63).
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组织形式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组织形式分为“自上而下”的集中管理模式和“自下而上”的分散管理模式。风险集中管理由总行统一管理风险,管理体系与整个银行的管理体系配套,风险管理效果取决于汇总后的风险信息质量及相关分析人员水平。其缺点是风险管理决策层远离一线,决策者难以保持对风险的高度敏感,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线风险管理人员缺乏管理好风险的积极性。风险分散管理对控制风险的权限下放,由分支机构根据各自面临的风险实施管理。其不足是如果相应制度缺失,风险管理的责任、权利和利益难以有
有效统一,就可能使风险控制流于形式。
(二)风险组织结构
风险组织结构一般包括:对风险负最终责任的董事会、被授权管理风险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风险管理政策实施与风险控制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监控风险管理政策实施的稽核部门和业务风险经理。董事会最终承担财务损失或股东权益减少等责任,防范、控制和处理银行所面临的所有风险是董事会的重要职能。风险管理委员会隶属于董事会,负责制订银行的风险管理政策,对那些能够量化的风险颁布量化风险标准,对内部评估不易量化的风险建立相应的操作规程。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隶属于风险管理委员会,行使日常的监督、衡量和评价量化风险的职责。其职责是:批准衡量财务风险的方法体系;监控风险限额的使用;审核风险的集中情况;衡量非正常市场状况的发生对银行体系的影响;监控投资组合价值的实际波动与预测值之间的方差;审核和批准信贷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所使用的定价模型和风险评估系统。稽核委员会通过内部和外部稽核人员来保证已获批准的风险管理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经理负责本部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其职责是确保业务部门贯彻风险管理政策,并向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提供日常报告。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风险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一是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通常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组成,是现代商业银行正常经营与风险控制的基础性制度保证。二是明确业务部门风险控制分工及相互制衡关系以实现风险控制与管理中交叉监督和双重控制的效果。三是严密谨慎的授权审批制度。在内部建立针对贷款权限、风险限额和审批程序等内容的授权、审批制度。四是有效的内部检查与稽核制度。
(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安排
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是风险管理体系运作的重要保证。包括:一是风险管理政策督导。制订下达授信政策导向、授信资产管理目标、风险管理政策及相关规章制度;审核分支机构制定授信业务的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确保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的一致性;对各分支机构在执行中的具体授信管理问题给予指导。二是客户统一授信风险监控。负责制订授信业务授权管理办法和授权方案,明确各分支机构的授信审批权限。三是尽职调查和风险评审。信贷业务部门受理的所有授信项目都要经过风险管理委员尽职调查小组的调查和集体审议,才能报送决策层审批。四是资产质量监控和后评价。监测、分析和管理资产质量整体状况,监督各项授信规章制度的执行,监控其授信资产质量及授信执行情况。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因为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不成熟且不完善。同时,就目前来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现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缺乏组织制度的保障和有效的运作机制。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还没有没有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那么也就没有专职的从事风险管理的经理,自然这些商业银行也没有能力独立承担起具有权威性的风险管理职责。在中国,大部分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都不健全,独立性原则体现不够,风险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化、模糊化和大致化等现象。因此,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商业银行经营运作的坚实基础,我们必须健全我国的风险管理体系。
(二)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人是组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最主要的资源,因此,缺乏风险管理人才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代化进程的的一个主要因素。现代风险管理技术性含量非常高,以现代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数理统计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且引入了物理学、系统工程学等自然学科的研究方法,这在宏观上对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在我国从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人员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以及各方面能力上都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存在差距。
(三)风险管理方法落后
眼下的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上还相对落后。在国外银行,把控制风险和创造利润看做同等重要的事情,十分重视风险与收益合理分配的原则。而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对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因此,提高风险管理方法,把握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所面临的重要工作。
(四)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有效地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政策性业务和行政干预仍很多,商业化程序不高,导致全部商业银行风险的责任不能由商业银行最终承担,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中的风险承担主体和边界都不明确。但是,有效的风险管理应该是以风险承担为主体明确、权力和责任分布妥当。 (五)风险管理技术落后
随着统计理论和金融理论以及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银行风险计量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风险计量已经成为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沿用的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传统的、粗放的风险管理技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风险管理信息失真,缺失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增添了风险管理方法的量化难度,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手段欠缺。与国外风险管理方法相比,风险管理技术还有一定差距,风险计量技术相对落后。
三、健全与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根据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努力提高风险量化管理的水平,以新资本协议为标准,建立完善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争取早日达到新条件下的产业要求,向国际一流水平靠近。
首先,要树立重视风险、对风险进行科学管理的企业文化。对全行的员工进行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学习风险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指导原则,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并将风险管理的结果与员工的奖惩报酬挂钩,提高员工参与风险管理、进行风险管理的积极性。
第二,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银行的风险管理。如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银行的风险管理政策,组织进行风险管理研究,设计风险管理流程和报告程序,开发风险管理技术和模型等。风险管理委员会统筹规划全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并直接向银行的最高管理层负责;而最高管理层在作重大决策时也应同风险管理委员会一起商议,征求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意见,确保公司总战略与风险管理的一致性。
第三,加强风险管理研究,积极学习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紧跟国际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开发适合国内银行风险管理现状的方法和模型。
第四,建设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逐步实现对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根据巴塞尔新协议,使用内部法评估信用风险需要建立银行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系统,以及建立有关违约和损失的历史数据库,包括关于违约率的信息和违约的内部数据。国内商业银行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如建设银行的“风险评级预警系统”采用建行自己的“十级分类”标准,2005年完成数据积累和观察测试,正式申请适用内部法计算资本充足率;中国工商银行也全面启动了内部评级法工程,2006年内部评级法初级法投入使用;国家开发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银行等也在积极开展内部法的研究。
第五,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先进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是采用定量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它是实施风险管理技术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强大的信息系统才能及时监控信用风险状况的变化,随时掌握市场风险、外汇风险和利率风险暴露的准确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六,设计科学的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程序的设计必须与业务流程相适应,既满足风险管理的独立性,能够有效地监控各项业务、各个层次的风险,又适合业务发展的需要,能够帮助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
参考文献:
[1]丁伯平.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激胁—约束机制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3,2.
[2]朱霞松.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科技探索,20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