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时期,是人生中的关键期和危险期。这个时期,青少年伦理道德倾向尚未定型,是塑造良好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我们的盲孩子,更极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误导而步入歧途。我们知道,道德的产生与形成,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共同约束,而网络的诞生,在现实社会之外又缔造了一个完全没有地域限制的虚拟社会。
我们学校如今也拥有了校园网。学生的求知、成长的兴奋点被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所吸引,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了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认识了世界的博大精深,结交了许多不相识的朋友,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也不单一来自书本或老师。对于盲生,更乐于接受这样的虚拟社会,使得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变成了互不见面的虚拟交往,网上交流可以完全无所顾忌。互联网的发展使青少年所面对的伦理道德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会比较容易被错误的思想、言论所诱导,对现实世界的道德标准产生排斥心理,而网络恰恰适应了盲生心理特点:
第一,盲生好奇心重,对新鲜事物较感兴趣。网络对于他们来说有无穷的未知数,因而也就有了无穷的吸引力。
第二,网络中能充分展示自我。现实中他们听惯了父母和老师们的唠叨和说教。他们极力想摆脱一切束缚,寻找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三,网络还满足了盲生渴求友谊的特点。由于他们生活面狭隘,十分渴望与外界进行交流,了解外面的世界。在网络中他们摇身一变,像正常人一样与朋友聊天,对方甚至不知道他们是盲人。
第四,网络满足了盲生主体意识。在网络中他们自己说了算,不受任何人限制,说错了也不担心别人的批评。
由于网络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有些教师和家长谈“网”色变,甚至严禁学生上网。目前网络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精神鸦片”和“精神垃圾”,但我们综合地说,网络更多的是给了人们便利、快捷,使我们的生活更加高效、完美。网络是挡不住的,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就连我们的盲生也和网络密不可分,他们也成为网络时代的成员,他们也应该接触网络、熟悉网络。禁止他们上网,就是堵塞他们的未来之路。其实只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校德育途径,也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首先,让网络成为学生文化学习的“良师益友”
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网上书店、网上图书馆相继出现。对盲生来说,过去了解信息主要靠盲文读物、靠听无线电广播和收听电视伴音,不仅信息量少、不能及时获取且无法自由选择。而现在有了网络,网络成为他们知识来源之一,常人用双眼看世界,盲童用他们的双手,替代了全盲的双眼,借助电脑与互联网可以大大提高阅读量,扩展自己的生活空间,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觉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其次,让网络成为盲生成长道路的“心灵之家”
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利用网络开设盲生论坛,关注盲生的心灵,让盲孩子们能够把自己的心思与同龄人沟通,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有利于我们盲教工作者了解盲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帮助解决盲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达到培养盲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之目的。可以利用E-mail或QQ做盲生的思想工作,可以与他们一起探讨,并给予保密,因而渐渐有学生写出许多心里话,老师也能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使老师与学生得到了较好沟通。
再次,让网络成为盲生创造研究的“健康舞台”
有关数据表明,美国中小学利用互联网最主要的目的是做研究和创造性的活动。在一个开放性环境中,从浩瀚的信息海洋里寻找、分析、过滤并提取有用的信息加以适当利用,恐怕将成为他们新一代人学习和生存的本领之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是新一代人的显著特征。在当前,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被广泛推广,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和亮点,我们要借此东风引导盲生充分利用网络,培养自己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此外,在我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举办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比如盲生利用网络资料查找比赛,既激发盲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及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又能挖掘学生潜能,养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21世纪将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在这个世界多极化、思潮多元化、人的发展多向化的时代,学校围墙再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也没有必要去阻隔。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的学校德育应主动迎接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及时更新德育观念,调整德育内容,优化德育环境,拓展德育模式,构筑适应网络时代特点的学校德育框架。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用文明、道德、优良的环境规范学生,用新鲜、趣味、生动的方式吸引学生,入情、入理,最终达到入脑、入心的德育绩效。◆(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盲校)
□责任编辑:曾维平
我们学校如今也拥有了校园网。学生的求知、成长的兴奋点被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所吸引,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了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认识了世界的博大精深,结交了许多不相识的朋友,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也不单一来自书本或老师。对于盲生,更乐于接受这样的虚拟社会,使得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变成了互不见面的虚拟交往,网上交流可以完全无所顾忌。互联网的发展使青少年所面对的伦理道德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会比较容易被错误的思想、言论所诱导,对现实世界的道德标准产生排斥心理,而网络恰恰适应了盲生心理特点:
第一,盲生好奇心重,对新鲜事物较感兴趣。网络对于他们来说有无穷的未知数,因而也就有了无穷的吸引力。
第二,网络中能充分展示自我。现实中他们听惯了父母和老师们的唠叨和说教。他们极力想摆脱一切束缚,寻找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三,网络还满足了盲生渴求友谊的特点。由于他们生活面狭隘,十分渴望与外界进行交流,了解外面的世界。在网络中他们摇身一变,像正常人一样与朋友聊天,对方甚至不知道他们是盲人。
第四,网络满足了盲生主体意识。在网络中他们自己说了算,不受任何人限制,说错了也不担心别人的批评。
由于网络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有些教师和家长谈“网”色变,甚至严禁学生上网。目前网络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精神鸦片”和“精神垃圾”,但我们综合地说,网络更多的是给了人们便利、快捷,使我们的生活更加高效、完美。网络是挡不住的,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就连我们的盲生也和网络密不可分,他们也成为网络时代的成员,他们也应该接触网络、熟悉网络。禁止他们上网,就是堵塞他们的未来之路。其实只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校德育途径,也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首先,让网络成为学生文化学习的“良师益友”
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网上书店、网上图书馆相继出现。对盲生来说,过去了解信息主要靠盲文读物、靠听无线电广播和收听电视伴音,不仅信息量少、不能及时获取且无法自由选择。而现在有了网络,网络成为他们知识来源之一,常人用双眼看世界,盲童用他们的双手,替代了全盲的双眼,借助电脑与互联网可以大大提高阅读量,扩展自己的生活空间,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觉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其次,让网络成为盲生成长道路的“心灵之家”
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利用网络开设盲生论坛,关注盲生的心灵,让盲孩子们能够把自己的心思与同龄人沟通,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有利于我们盲教工作者了解盲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帮助解决盲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达到培养盲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之目的。可以利用E-mail或QQ做盲生的思想工作,可以与他们一起探讨,并给予保密,因而渐渐有学生写出许多心里话,老师也能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使老师与学生得到了较好沟通。
再次,让网络成为盲生创造研究的“健康舞台”
有关数据表明,美国中小学利用互联网最主要的目的是做研究和创造性的活动。在一个开放性环境中,从浩瀚的信息海洋里寻找、分析、过滤并提取有用的信息加以适当利用,恐怕将成为他们新一代人学习和生存的本领之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是新一代人的显著特征。在当前,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被广泛推广,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和亮点,我们要借此东风引导盲生充分利用网络,培养自己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此外,在我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举办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比如盲生利用网络资料查找比赛,既激发盲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及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又能挖掘学生潜能,养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21世纪将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在这个世界多极化、思潮多元化、人的发展多向化的时代,学校围墙再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也没有必要去阻隔。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的学校德育应主动迎接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及时更新德育观念,调整德育内容,优化德育环境,拓展德育模式,构筑适应网络时代特点的学校德育框架。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用文明、道德、优良的环境规范学生,用新鲜、趣味、生动的方式吸引学生,入情、入理,最终达到入脑、入心的德育绩效。◆(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盲校)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