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型染发剂主要成分对大鼠皮肤角朊细胞DNA损伤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国公共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rl3078214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大鼠皮肤角朊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并结合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氧化型染发剂的两种主要成分双氧水(H2 O2 )、对苯二胺 (PPD)及二者混合物致大鼠皮肤角朊细胞DNA的单链断裂作用。结果表明 ,染发剂及其组分均能使大鼠角朊细胞DNA发生单链断裂 ,染毒剂量与慧尾长度呈剂量 反应关系 (rH2 O2 =0 978,rPPD=0 993,rH2 O2 -PPD=0 996 ) ,说明DNA单链断裂是氧化型染发剂对皮肤细胞产生遗传毒作用的一种方式 Application of primary culture of keratinocytes in rat skin combined with 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detection of two main components of oxidative hair dye hydrogen peroxide (H2 O2), p-phenylenediamine (PPD) and a mixture of the two caused by rats Single stranded DNA cleavage of cutaneous keratinocy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hair dye and its components could cause the single strand breaks of DNA in rat keratinocytes. The doses of the hair dye and the tail length were dose-dependent (rH2 O2 = 0 978, rPPD = 0 993, rH2 O2 -PPD = 0 996), indicating that DNA single strand breaks are a way for oxidative hair dyes to produce genotoxic effects on skin cells
其他文献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绿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文学大家,其人文价值和文学意义尚未得到应有的挖掘、研究与传播.本文旨在探讨绿原的翻译观、翻译成就及其文学意义,希望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各界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中国文学外译期刊《中华人文》为例,从译介目的、译介内容、译介模式、译介途
科研立项是管窥中国翻译学博士质量高低和翻译学博士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南开大学翻译学博士为个案,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和历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立项公示,对
统计显示高达20%的儿童会出现焦虑和抑郁,但这些心理问题往往很难被及时发现,以致错过最佳干预时机。美国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一种儿童行为筛查工具,可以快速、准确发现这类问题。  佛蒙特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杂志上介绍,他们使用可穿戴的运动传感器收集儿童行为数据,再利用机器算法进行评估筛查。  测试中,63名儿童被领进一间暗室,研究人员首先提示他们将看到
期刊
文学研究论文往往针对作家作品的某一方面进行学术研究.根据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通常而言,学术论文以信息型文本为主,传达学者的学术观点及思想,但文学研究论文必然
罗洛·梅(Rollo May,1909-1994)是美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家,被誉为“美国存在心理学之父”.他写了约20本专著,多数作品被重印、再版和翻译为多国文字.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