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口号已经提出若干年了,很多地方也能够真正把创新理论付诸于实践并长期保持,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等都做得十分出色。但受教育体制和现实条件的制约,类似于笔者所在地区的很多农村初中,真正能够落实教改理论并构建高效课堂的估计并不多见,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队伍匮乏,教师教学热情不高。
在很多农村初中,专业的思品课教师数量有限。一般都在九年级毕业班,且一个教师往往要承担4至5个班级的课程,七、八年级的思品课大多是语、数、外等教师兼任。这种教学安排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而且导致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思品教学不用专业化,谁都可以教,使得思品教师不受重视,地位低下,教师队伍匮乏。同时也使得很多思品课教师教学热情不高,情绪倦怠,应付了事。
2、课堂教学受控于中考,教学设计难以实施。
在思品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中考这个“指挥棒”的严重影响,我们很多农村教师都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忽视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意愿,以自己“一言堂”的模式,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总怕自己讲不明,怕出现知识点的遗漏,于是疲于拼命地进行课堂讲解以完成教学任务。而课改后的初中思品教材中设计的图片、故事、活动、实践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都没有被合理地运用;另外,受应试教育制约,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整天被教师和考试牵着鼻子走,无休止的作业和考试早已将学生累得身心疲惫,加之绝大部分学生甚至教师都认为思品学习不用花功夫和精心,应付考试的话在考前记背一下就行了,对思品课堂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去配合和参与教师的教学设计。
3、教学资源有限,教学方式滞后。
农村中学教学资源一般都比较有限,教师上课大多就是一本书和一支粉笔,很难使得课堂生动、充实和丰富;而且,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对教材进行讲述,喜欢把知识嚼啐了喂给学生吃,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能力、兴趣每况愈下,这样的教学方式禁锢了学生的头脑,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弱化了学生的思维,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影响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笔者曾经多年一直担任九年级毕业班的思品教学,教学效果还不错,学生都比较喜欢和接受,同行们也问过我有什么好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1.教师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并被学生喜欢和接受
虽然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思品课普遍不受重视,思品教师被形容为“副课”教师,地位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思品教师热情丧失,对教书上课敷衍了事,更谈不上构建高效课堂。但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精神,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这种责任和使命应该体现在教书育人上,体现在教育教学行为的细节上,我们只有抱着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去工作,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得更细,做得更好,我们才能在烦杂的工作中找到职业的幸福和快乐。
也有教师经常问我:“为什么你弱质纤纤,女流之辈,学生却都服你,听你的话,说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觉得,这肯定不是武力征服的结果,应该是学生比较喜欢和接受我的原因。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这门功课,同样也可能会因为讨厌一位教师而讨厌这门学科,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学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而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教师一般都会有一种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
2.教师要深钻教材、精心备课
上好一节课,课前准备非常重要。我身边有一部分教师,可能因为循环往复教了很多年而自认为经验丰富而疏于备课,或只在课前几分钟翻翻教材或看看以前的旧教案;由于备课不认真甚至没有备课,课堂就显得杂乱无章,板书不成体系,讲解不够到位,事例缺乏新颖,学生神情木然等。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认真备课的重要性。首先,要深钻教材,一个教师只有在全面深入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上好一节课。其次,备好课,钻研教材的目的,就是为了备好课,现在这节课所有的内容已经在我们的脑子里初成规格,备课是一个加工的过程,要考虑学生会怎么学,老师应怎么教,把所有钻研教材时的想法一一写出来,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学生的情况以及现有的条件实施可行的、最优化的方案。
3.教师上课要激情飞扬
经常有同事笑我:“你讲课声音真大,真带劲,老远都听得见!” 的确,走进课堂后,我是投入的,有激情的!我觉得,课堂激情,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窗口,是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是落实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如果教师不注重学生的思想感受,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注重激情的作用,只有照章讲授,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就会索然寡味。而教师有了激情,就会显得神采奕奕,才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激活学生思维,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呼唤起一个个充实的灵魂,让课堂热情洋溢,激情飞扬!
4.教师要让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联系生活讲思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这是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学生一旦进入角色体验,便会产生真实的感受,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笔者曾经所在的中学属于一所农村初中,教学资源有限,平时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很难用到。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就需要花脑筋。另外,多运用一些教学资源,多开展一些活动,让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固然好,但常规教学我并不主张课堂太花哨。我自己平时比较喜欢用的教学模式是:提问——阅读——讨论——回答——归纳。这样,就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生成知识,提高能力。
关于如何高效上好一节思品课,很多专家和前辈们都有自己精辟的见解,笔者也只是在学习他人与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后得到了一些体会。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效果,笔者还将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1、教师队伍匮乏,教师教学热情不高。
在很多农村初中,专业的思品课教师数量有限。一般都在九年级毕业班,且一个教师往往要承担4至5个班级的课程,七、八年级的思品课大多是语、数、外等教师兼任。这种教学安排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而且导致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思品教学不用专业化,谁都可以教,使得思品教师不受重视,地位低下,教师队伍匮乏。同时也使得很多思品课教师教学热情不高,情绪倦怠,应付了事。
2、课堂教学受控于中考,教学设计难以实施。
在思品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中考这个“指挥棒”的严重影响,我们很多农村教师都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忽视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意愿,以自己“一言堂”的模式,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总怕自己讲不明,怕出现知识点的遗漏,于是疲于拼命地进行课堂讲解以完成教学任务。而课改后的初中思品教材中设计的图片、故事、活动、实践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都没有被合理地运用;另外,受应试教育制约,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整天被教师和考试牵着鼻子走,无休止的作业和考试早已将学生累得身心疲惫,加之绝大部分学生甚至教师都认为思品学习不用花功夫和精心,应付考试的话在考前记背一下就行了,对思品课堂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去配合和参与教师的教学设计。
3、教学资源有限,教学方式滞后。
农村中学教学资源一般都比较有限,教师上课大多就是一本书和一支粉笔,很难使得课堂生动、充实和丰富;而且,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对教材进行讲述,喜欢把知识嚼啐了喂给学生吃,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能力、兴趣每况愈下,这样的教学方式禁锢了学生的头脑,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弱化了学生的思维,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影响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笔者曾经多年一直担任九年级毕业班的思品教学,教学效果还不错,学生都比较喜欢和接受,同行们也问过我有什么好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1.教师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并被学生喜欢和接受
虽然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思品课普遍不受重视,思品教师被形容为“副课”教师,地位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思品教师热情丧失,对教书上课敷衍了事,更谈不上构建高效课堂。但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精神,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这种责任和使命应该体现在教书育人上,体现在教育教学行为的细节上,我们只有抱着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去工作,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得更细,做得更好,我们才能在烦杂的工作中找到职业的幸福和快乐。
也有教师经常问我:“为什么你弱质纤纤,女流之辈,学生却都服你,听你的话,说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觉得,这肯定不是武力征服的结果,应该是学生比较喜欢和接受我的原因。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这门功课,同样也可能会因为讨厌一位教师而讨厌这门学科,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学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而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教师一般都会有一种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
2.教师要深钻教材、精心备课
上好一节课,课前准备非常重要。我身边有一部分教师,可能因为循环往复教了很多年而自认为经验丰富而疏于备课,或只在课前几分钟翻翻教材或看看以前的旧教案;由于备课不认真甚至没有备课,课堂就显得杂乱无章,板书不成体系,讲解不够到位,事例缺乏新颖,学生神情木然等。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认真备课的重要性。首先,要深钻教材,一个教师只有在全面深入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上好一节课。其次,备好课,钻研教材的目的,就是为了备好课,现在这节课所有的内容已经在我们的脑子里初成规格,备课是一个加工的过程,要考虑学生会怎么学,老师应怎么教,把所有钻研教材时的想法一一写出来,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学生的情况以及现有的条件实施可行的、最优化的方案。
3.教师上课要激情飞扬
经常有同事笑我:“你讲课声音真大,真带劲,老远都听得见!” 的确,走进课堂后,我是投入的,有激情的!我觉得,课堂激情,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窗口,是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是落实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如果教师不注重学生的思想感受,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注重激情的作用,只有照章讲授,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就会索然寡味。而教师有了激情,就会显得神采奕奕,才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激活学生思维,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呼唤起一个个充实的灵魂,让课堂热情洋溢,激情飞扬!
4.教师要让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联系生活讲思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这是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学生一旦进入角色体验,便会产生真实的感受,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笔者曾经所在的中学属于一所农村初中,教学资源有限,平时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很难用到。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就需要花脑筋。另外,多运用一些教学资源,多开展一些活动,让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固然好,但常规教学我并不主张课堂太花哨。我自己平时比较喜欢用的教学模式是:提问——阅读——讨论——回答——归纳。这样,就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生成知识,提高能力。
关于如何高效上好一节思品课,很多专家和前辈们都有自己精辟的见解,笔者也只是在学习他人与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后得到了一些体会。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效果,笔者还将进一步学习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