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并再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人文精神;更是健全人格,行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学科。美术教学利用其学科特点赋予美的感染与熏陶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有德的生活,它理应悄然无痕地渗透学生的心灵,而不是以空洞的灌输与严厉的管教表现出来,正所谓“教善若水,浸润无痕”。本文主要针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渗透进行探析,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渗透
一、美术教师的德育定位
美术学科注重的是美育,而美育与德育差不多牵涉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美术教师也要以包容的心胸和博大的情怀引导和规范着所有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对来源不同、美术表现能力与悟性参差不齐的学生,需要保持平等朴实之心,善待每位学生,精心培育呵护学生的向善之心,不抛弃不放弃,这是良好德育工作的前提。美术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新美术课程标准的性质,利用美术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使得各个学科的德育功能能够被充分的挖掘。
二、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在美术教学前明确德育目标
课前教师要分析挖掘课程中的德育目标,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开展多彩丰富的教学活动,让教学有生气,激发学习兴趣,如用画日记来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或景、或物;主动在生活中收集素材,并提炼这些素材,用绘画、手工、剪纸等形式表达出来,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对生活的热爱。
(二)渗透德育于各类美术课型之中
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主要包含“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教师要对这些课型的特征进行分析,寓德育于各类课型之中。如欣赏教学通过欣赏于评述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使鉴赏能力得到提高,培养高尚的情操。尤其是通过对中国民间艺术的欣赏,让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激励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欣赏教学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痛苦,享受欢乐。学生一旦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美术世界,就可以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使他们感到劳动的光荣,培养他们健康的、积极的生活乐趣,陶冶美好的情操。教材中,还有大部分的课都提供了相对典型的儿童作品给学生参考。这些作品虽然没有美术家们的作品的表现技巧与思想深度,可是更接近儿童自己的生活,儿童容易接受,学生评述自己或其他孩子作品的闪光点,也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学科的基础,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能够更好的体悟到生活的美和其中所蕴藏的人生道理,不仅如此,学生的认识水平、审美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而创作的源泉是生活,在生活中有丰富的创作素材,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合理选择创作素材,确定创造主题。比如歌颂时代的进步、讴歌人间真情、展现多彩生活等等,总之作品的主题必然是积极的、正面的。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识力、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还能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例如:进行绘画《我的家乡》时,教师应该充分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入手,让学生独自去了解家乡、讨论家乡、表现家乡,将家乡的美挖掘并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三)在不同的美术教学方式中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运用设置情境教学的方式进行美术教学。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對于学生的德育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态保护”的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有关生态的图片,比如随处可见的垃圾,偷猎者猎杀大象的瞬间,大片的树桩。让学生深刻地感觉到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同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问一问你们希望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的回答应该是干净的、整洁的、和谐的。再让同学们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构建自己认为最好的世界景象,从而在平时的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树立环保意识,爱护动物,以此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修养。
(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品德
美术教学的延伸是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这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更好地渗透潜移默化地传播德育教育思想。使用“让学校的每一块黑板有内容”、“让每一堵墙壁有主题”的方式,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例如,为了配合校德育处组织的帮扶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美术教师可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一件小制作送给留守儿童,既深化了活动主题,又增强了同学间的友谊,同时更加培养了学生了强烈的向善之心以及关心他人、热爱集体、正直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
“德育,要精心设计,要精心施工,任何事情要做到精品的程度,它的教育性就显现出来了”,的确如此,美术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把美术教学和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善若水,浸润无痕”,只要我们做得精细,做得到位,不以空洞的灌输与严厉的管教去育人,而是以潜移默化的育人方式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德育教育渗透的最终目的自然就会达到。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
[2]吴希成.上善若水,德育无痕[J].现代教育论丛,2010(10).
[3]陈亚坤.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1(13).
[4]张方腾.美术教育融入德育工作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渗透
一、美术教师的德育定位
美术学科注重的是美育,而美育与德育差不多牵涉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美术教师也要以包容的心胸和博大的情怀引导和规范着所有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对来源不同、美术表现能力与悟性参差不齐的学生,需要保持平等朴实之心,善待每位学生,精心培育呵护学生的向善之心,不抛弃不放弃,这是良好德育工作的前提。美术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新美术课程标准的性质,利用美术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使得各个学科的德育功能能够被充分的挖掘。
二、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在美术教学前明确德育目标
课前教师要分析挖掘课程中的德育目标,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开展多彩丰富的教学活动,让教学有生气,激发学习兴趣,如用画日记来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或景、或物;主动在生活中收集素材,并提炼这些素材,用绘画、手工、剪纸等形式表达出来,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对生活的热爱。
(二)渗透德育于各类美术课型之中
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主要包含“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教师要对这些课型的特征进行分析,寓德育于各类课型之中。如欣赏教学通过欣赏于评述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使鉴赏能力得到提高,培养高尚的情操。尤其是通过对中国民间艺术的欣赏,让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激励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欣赏教学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痛苦,享受欢乐。学生一旦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美术世界,就可以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使他们感到劳动的光荣,培养他们健康的、积极的生活乐趣,陶冶美好的情操。教材中,还有大部分的课都提供了相对典型的儿童作品给学生参考。这些作品虽然没有美术家们的作品的表现技巧与思想深度,可是更接近儿童自己的生活,儿童容易接受,学生评述自己或其他孩子作品的闪光点,也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学科的基础,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能够更好的体悟到生活的美和其中所蕴藏的人生道理,不仅如此,学生的认识水平、审美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而创作的源泉是生活,在生活中有丰富的创作素材,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合理选择创作素材,确定创造主题。比如歌颂时代的进步、讴歌人间真情、展现多彩生活等等,总之作品的主题必然是积极的、正面的。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识力、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还能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例如:进行绘画《我的家乡》时,教师应该充分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入手,让学生独自去了解家乡、讨论家乡、表现家乡,将家乡的美挖掘并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三)在不同的美术教学方式中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运用设置情境教学的方式进行美术教学。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對于学生的德育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态保护”的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有关生态的图片,比如随处可见的垃圾,偷猎者猎杀大象的瞬间,大片的树桩。让学生深刻地感觉到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同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问一问你们希望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的回答应该是干净的、整洁的、和谐的。再让同学们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构建自己认为最好的世界景象,从而在平时的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树立环保意识,爱护动物,以此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修养。
(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品德
美术教学的延伸是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这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更好地渗透潜移默化地传播德育教育思想。使用“让学校的每一块黑板有内容”、“让每一堵墙壁有主题”的方式,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例如,为了配合校德育处组织的帮扶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美术教师可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一件小制作送给留守儿童,既深化了活动主题,又增强了同学间的友谊,同时更加培养了学生了强烈的向善之心以及关心他人、热爱集体、正直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
“德育,要精心设计,要精心施工,任何事情要做到精品的程度,它的教育性就显现出来了”,的确如此,美术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把美术教学和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善若水,浸润无痕”,只要我们做得精细,做得到位,不以空洞的灌输与严厉的管教去育人,而是以潜移默化的育人方式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德育教育渗透的最终目的自然就会达到。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
[2]吴希成.上善若水,德育无痕[J].现代教育论丛,2010(10).
[3]陈亚坤.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1(13).
[4]张方腾.美术教育融入德育工作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