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统编语文教材中“关键句”的教学指向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t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统编教材单元语文要素中,“关键句”这样的字眼频频出镜。引导学生去发现关键句,知晓这些起关键作用的句子在一段话或者一篇文章中所起的作用,而后围绕关键句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概括、情感体验、观点把握等能力。
  关键词 统编语文教材 关键句 概括能力 情感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之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了“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关键句”也多次被列入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有指向理解和概括内容的,有指向体会思想感情的,还有指向把握主要观点的。这些在一篇文章中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句子,在不同的文体中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在具体文本中出现的位置也没有规律。有鉴于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处理与关键句有关的问题时,需要引导学生围绕关键句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活动。
  一、理解和概括一段话的意思
  借助关键句理解和概括一段话的意思,分别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和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中,主要是帮助学生在阅读理解时找到一种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尽管说关键句在一段话中的位置不固定,但关键句的存在决定了这段话的内部结构往往具有总与分的因素,即关键句具备总说的特点,其他围绕关键句表达的句子就是分说。关键句在一段话中所具备的这种功能被挖掘出來后,对学生理解和把握一段话的意思及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在阅读实践中,学生通过关键句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概括一段话的意思,就能够渐渐地内化这种语言表达图式,将其存储在自己的语言仓库中待用。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课文第2、3、4三个自然段中都出现了关键句,可以用来理解所在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教学时可以以第2自然段为例,让学生读读课文,先试着找出关键句——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看看哪些是写风的表现,哪些是写音乐家的情形,两者是怎样组合在一起表达的;之后再理解这个关键句在总写时是运用了比喻的形象化表达手法,而后续的具体表达中在比喻中还加入了拟人,使整个表达显得更加独特而迷人。带着这样的理解,在学习课文第3和第4自然段时,学生可以尝试运用在第2自然段中学习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将在其他段落中围绕关键句中重点词语的表达有效对接起来理解。
  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是这样,概括一段话的意思也是这样的。不过,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发展,编者在对他们使用关键句的能力要求上有所提高。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3篇课文的中心并不明显。《花钟》第一、第二自然段都将关键句放在了第二句,在用它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时,也不像上学期那样可以直接拿来使用,而要稍加整理才行。这些,我们都要在让学生尝试、比较、反思中自己悟得,这样才能掌握得更加牢靠。
  二、初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借助课文中的关键句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为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被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这是从中年级的概括主要内容向高年级体会思想感情的过渡,所以用“初步体会”这样的要求来体现。由于思想感情通常包含在文章内容之中,多数时候属于隐性内容,而体会又是属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这样即使找到了文章中的关键句,学生的初步体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对待相应的关键句教学时,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注意引导学生选择学习关键句的方式方法:可以采用联系创作的时代背景、文章所表现的生活环境,可以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认知,还可以借助资料或拓展学习等途径,获得对关键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真切体会。在具体的课文编排上,编者精心设计了学生借助关键句体会思想感情的学习支架,如用泡泡提示、书后练习点明、文前阅读提示等,还有交流平台的启发、梳理。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与教材编者对话,逐步习得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和策略。
  如在体会《乡下人家》一课作者所表达出的“独特、迷人”这一思想感情时,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自己印象最深刻或者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场面,来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农村自由自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如在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开头“瓜藤攀上了棚架,爬上了屋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生活经验,想象、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到瓜藤生长的活力与自由,不受限制,以及他们在向高处攀爬的过程中,叶子布满了墙面和屋顶、在风中快乐地跳舞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借助关键词句概括出“屋前瓜藤自由攀爬”这样带着情感的概括。后面的“门前鲜花尽情绽放”“屋后翠竹茂密成荫”“林中鸡鸭随意觅食”等画面,则让学生迁移第一自然段的学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概括、体验。
  在学生对文中所描述的乡村生活画面有了自己的感受,并产生了多元化的体验,如“无拘无束”“充满生机”“自然和谐”等后,我们再让学生去阅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体会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体现的思想感情,以及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如此循序渐进,学生方能生成与作者的共鸣,提高自身的审美体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有效把握课文的主要观点
  把握文章主要观点是小学高年级向初中过渡的学习要求,编者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中学习。而把握文章主要观点多出现在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中,其常见的形式中,无论是归纳推理还是演绎推理,都需要上升到深度思维的高度,所以在小学阶段安排的篇目比较少。
  如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书后的两道练习题就充分体现了编者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能力的意图:首先,让学生“结合关键句厘清课文所讲的内容”;而后,让学生体会课文的结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这样,从内容关系的梳理上,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归纳文章观点的能力。
  笔者在教学时,在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之后,再引导他们在文本中寻找能够证明这一主张的必要。学生通过品读课文中的句子,发现“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这两个句子能够很好地证明作者的主张,可以确定为关键句;之后再围绕这两个关键句组织学习,通过深入研读与之相关的表述、链接资料和视频后,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球对人类的生存来说的重要性,进而懂得保护地球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所在,并把保护地球的理念植入学生的脑海中。   《为人民服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等课文与之相比,关键句则表现得非常明显,情感也明显强烈许多。而且,学生有了之前捕捉中心句、借助关键句概括段意的能力后,对这类议论性的文章的关键句的发现也更容易。此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厘清论点与各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并探究出作者步步为营、以理服人的论述方法。
  四、集中体现单元的语文要素
  设置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的一大创举,将小学阶段相应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以体系化、序列化的方式揭示出来,明确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的方向。为此,单元所编选的课文,也与单元语文要素有着紧密的联系,蕴藏着能够落实要素的资源,其中很多典型的关键句,正是落实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托。
  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因此,这个单元所编选的都是作者通过连续、细致地观察所写的,而且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都建立在连续细致地观察上。对这一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教师要抓大放小,将关注力都聚焦在文本典型的关键性语句上。
  以这个单元中《爬山虎的脚》一文为例,作者叶圣陶分别描写了爬山虎一步步向上爬的过程,这就关涉到作者不同的观察方法。教师就可以抓住三个语段最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性语句,加以落实。
  比如描写叶片的第二自然段,作者细致化描写的语句是:“叶尖一順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也不留一点空隙。”教师将这一句话作为重点句,一方面引导学生紧扣“均匀”“没有重叠”“不留空隙”,感受爬山虎叶片均匀铺满墙壁时画面的优美;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原始的生活经验,从作者观察的结果,还原出作者是站立在远处,整体上观察。
  比如描写“脚”的第三自然段,作者着力描写的关键句是:“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之状的六七根细丝,每个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表达的细节入手,先感受爬山虎脚的特征,比如位置是“茎上长叶柄地方的反面”,不容易被人察觉;形态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不深入细致观察,不会获得如此丰富的体验;颜色是“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需要在观察中联系对比。由此,学生设身处地进行体验和还原,感受了作者深入近处,深入细致观察对于深入描写和生动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把握了典型课文中,与语文要素相关的典型语段,将这些语段作为落实语文要素的关键性语句,找准彼此之间的融通点,引导学生在品析语言、链接生活的思维历程中,落实了要素,转化了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 曾家延,崔允漷.学生使用教科书研究:教材研究的新取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9(11):67.
  [4] 沈丽君.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长课文结构化教学方法谈[J]. 小学语文,2021(Z1):13.
  [5] 黄本荣.例说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教学能力[J]. 教育研究与评论,2020(05):64.
  [6] 孙丽.名师导航:让阅读任务从“指令式”走向“指导式”[J]. 小学教学设计,2020(18):48.
  [7] 俞翔.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关键语句的解读及教学设想[J]. 小学语文,2021(Z1):35.
  [8] 田敏,肖菊梅.小学语文教师教态节奏及其调控[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02):63.
  [责任编辑:陈国庆]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时代,当人们通过音频平台收听电台节目时,到底是在听广播电台还是在听网络音频?答案为皆是,却也都不尽然.前者意味着广播电台与网络音频已然难舍难分,不可须臾离也;
期刊
对于中国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评价标准进行综合研究,本文认为:中国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评价标准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概述.有关播音主持评价标准的研究目前尚有空白和浅薄之
热播剧《觉醒年代》从历史纵深处回望党的初心使命,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这一主线,深受人民的喜爱与欢迎,对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建构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觉醒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思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心连心”慰问演出是具有二十多年光荣历史的著名品牌.本文从“心连心”艺术团赴四川喜德等地慰问演出的实践,梳理文艺走基层、文艺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
文化创意类节目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以《创意中国》和《上新了·故宫》为例,分析这两档节目在内容设置、营销方面把握文创产品的特点、实现文化节目与
对主流媒体来说,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自身职责,也是历史性机遇.面对脱贫攻坚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国性重大新闻事件,城市广电媒体应以“大主题、微观角,全国视野、地方视
摘 要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授课方式,师生之间的交往从实在的物理交往转为虚实交融的二元交往。线上交往中教师和学生缺乏身体的共在,声音的传播和刺激成为师生交往的重要方式,交往方式以及空间和场景的变换使传统的师生交往方式受到挑战。教学交往的本质是主体间的互动与沟通,是教师与学生在交往中共同探究。教学场景的转变需要师生迅速做出改变和调整,也就亟须探究新的教育方式,构建适宜线上教学的师生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全国广播剧人以声驰援、同心战“疫”,近500集的原创广播剧作品聚焦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讴歌人间大爱.与此同时,广播剧在创意制作、录制方
摘 要 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对于保障乡村学龄儿童就近入学,尤其是对于乡村社会处境不利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具有重大意义。面对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治理策略,但是无论外源性策略还是内生发展策略都没有给予处于管理关键层级的中心校(学区)足够的重视,为此应高度重视中心校(学区),建立小规模学校发展中心校(学区)责任制度,实现学区内资源共享,推进教学与教研管理变革,
摘 要 插图是小学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插图为媒介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英语课堂的一项重要任务。“三式九维”话插图的方式,可以梯度推进学生的思维品质。三式即经纬式话插图显现内容,阶梯式话插图隐性信息,辐射式话学生个性感悟;九维即从说具体、说准确、说得体,话丰富情节、话内涵意义、话中外文化,轨迹呈现说、迁移强化说、多元激活说九个维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梯度推进学生的思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