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全面、彻底的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对于长期处于教学一线的新课程语文实验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笔者在此结合教学实践,就实施新课程改革谈几点体会:
一、 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言为心声”。学生要想有所发展,教师要想了解每一个学生,就要让学生大胆表达、善于表达。因此,笔者在课程教学中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爱说、会说。首先,从自己做起,笔者每天尽量挤出时间跟学生“混”在一起,和他们游戏、谈心,甚至还和学生一起吃饭。在学生眼里,笔者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萦绕着我们。在每一节语文课前,我们都会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每节课由两个学生各讲一分钟,讲话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可依自己的兴趣选定演讲内容,讲完后,其他学生用一分钟时间进行评价。通过长期坚持,学生们不仅再没有了活动刚开展时的紧张心理,且演讲的话题越来越丰富,演讲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在课堂上,他们愿意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敢于同教师、教材展开争论,他们发现,学习原来是他们自己的事,学习原来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二、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唱主角,学生只不过是教师的配角,学生始终围绕教师转。这样的课堂,教师烦学生也厌。如何实现真正的角色转变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使教师转变思想,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疑、去问、去想、去探索、去总结。如笔者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请学生说说该文写了哪些人、那些事,之后进一步设计一道开放性试题让大家回答:“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批评了其他伙伴的自私,喜欢杰利得乐于助人;有的学生赞赏杰利的同情心……在这种无拘无束的诉说中学生基本上了解了人物的性格,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并在无形中学到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三、 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合作学习是“三大”学习形式之一,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平等、合作的氛围中有目的、有分工的共同探讨、以求解决问题。如果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这样不但不能加强学生的合作,使小组同学共同进步,而且还会使学生滋生诸如不团结、讲小话、精力不集中等坏毛病。为此,笔者特意召开了一个题为“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主题班会,以加强学生的凝聚力。笔者先将学生分为十组,在每一次的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个小组其实就是一个互助组,每个学习成绩暂时相对落后的学生都有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教师在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或是指出他们的不足时,尽量针对整个小组进行评价,而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这样,一段时间过后,小组学生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加强,每个小组的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四、 建设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
在课堂中,教师不能死死盯着教案,按着自己的思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正如加拿大著名课程论专家大卫•杰紼里•史密斯教授所说:“教师所关注的并不是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保护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的环境条件。”如笔者在教学《散步》一文时,因为这是一堂公开课,课前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准备在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后,再让学生一起探讨文章主题。但在课堂中,学生刚读完喜欢的句子,就基本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时候再按以前的设计进行教学就没有必要了。于是让学生说说他们家里的故事,谈谈如果一家人发生了冲突,该如何处理。学生或喜或悲地说了很多,有一个女生谈到一家人相互关爱、相依为命的生活时,忍不住哭了起来,全班同学都深受感动……就这样,这节课几乎成了一堂“讲故事”课,但这堂课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五、创设语文大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能在课堂上得到培养,而且也应在课堂外不断得到提高。因此,笔者将语文课堂延伸到了课外:搜集各种谚语、寻找精彩广告、收集各种民间故事、组织小组合作找资料办班报……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学生时时处处都在感受着语文,运用着语文,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源源活水。“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将执着前行,继续“上下求索”。
一、 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言为心声”。学生要想有所发展,教师要想了解每一个学生,就要让学生大胆表达、善于表达。因此,笔者在课程教学中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爱说、会说。首先,从自己做起,笔者每天尽量挤出时间跟学生“混”在一起,和他们游戏、谈心,甚至还和学生一起吃饭。在学生眼里,笔者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萦绕着我们。在每一节语文课前,我们都会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每节课由两个学生各讲一分钟,讲话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可依自己的兴趣选定演讲内容,讲完后,其他学生用一分钟时间进行评价。通过长期坚持,学生们不仅再没有了活动刚开展时的紧张心理,且演讲的话题越来越丰富,演讲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在课堂上,他们愿意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敢于同教师、教材展开争论,他们发现,学习原来是他们自己的事,学习原来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二、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唱主角,学生只不过是教师的配角,学生始终围绕教师转。这样的课堂,教师烦学生也厌。如何实现真正的角色转变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使教师转变思想,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疑、去问、去想、去探索、去总结。如笔者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请学生说说该文写了哪些人、那些事,之后进一步设计一道开放性试题让大家回答:“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批评了其他伙伴的自私,喜欢杰利得乐于助人;有的学生赞赏杰利的同情心……在这种无拘无束的诉说中学生基本上了解了人物的性格,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并在无形中学到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三、 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合作学习是“三大”学习形式之一,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平等、合作的氛围中有目的、有分工的共同探讨、以求解决问题。如果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这样不但不能加强学生的合作,使小组同学共同进步,而且还会使学生滋生诸如不团结、讲小话、精力不集中等坏毛病。为此,笔者特意召开了一个题为“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主题班会,以加强学生的凝聚力。笔者先将学生分为十组,在每一次的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个小组其实就是一个互助组,每个学习成绩暂时相对落后的学生都有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教师在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或是指出他们的不足时,尽量针对整个小组进行评价,而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这样,一段时间过后,小组学生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加强,每个小组的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四、 建设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
在课堂中,教师不能死死盯着教案,按着自己的思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正如加拿大著名课程论专家大卫•杰紼里•史密斯教授所说:“教师所关注的并不是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保护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的环境条件。”如笔者在教学《散步》一文时,因为这是一堂公开课,课前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准备在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后,再让学生一起探讨文章主题。但在课堂中,学生刚读完喜欢的句子,就基本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时候再按以前的设计进行教学就没有必要了。于是让学生说说他们家里的故事,谈谈如果一家人发生了冲突,该如何处理。学生或喜或悲地说了很多,有一个女生谈到一家人相互关爱、相依为命的生活时,忍不住哭了起来,全班同学都深受感动……就这样,这节课几乎成了一堂“讲故事”课,但这堂课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五、创设语文大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能在课堂上得到培养,而且也应在课堂外不断得到提高。因此,笔者将语文课堂延伸到了课外:搜集各种谚语、寻找精彩广告、收集各种民间故事、组织小组合作找资料办班报……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学生时时处处都在感受着语文,运用着语文,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源源活水。“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将执着前行,继续“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