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名著名篇有效阅读的要求、方法和策略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vs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说明》的出台,语文学科选考历史科目的学生增加了一项新的加试内容——名著名篇阅读。
  毋庸置疑,名著名篇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和瑰宝,其不朽的品质充溢着超越时空的蓬勃而又旺盛的生命活力。司马迁、李白、苏轼、曹雪芹、安徒生、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海明威……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他们不同凡响的创造,成就了人类文化的鸿篇巨制,状写了一页页传承久远的人类开拓和奋进的文明史。高尔基说过,当书本给他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的时候,每一本书似乎都在他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他看到了不可思议的崭新世界。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因此,从某种角度说,每一部名著都是一座丰碑,每一篇名作都是一座高峰,它们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我们心仪的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养者、理想的建构者、精神的引领者和品质的塑造者。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名著名篇的引领,学生的成长少不了名著名篇的相伴,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名著名篇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和知识营养,它应该也必须成为学生思想和知识、技能和素养、视野和思维天地中的瑰宝和财富。因此,将名著名篇阅读纳入加试范围无论是从宏观上看还是从微观上看都属于一种历史的期待和必然。
  登高望远,我们庆幸名著名篇阅读以考试的方式得到了认可和强调;见微知著,我们企望名著名篇阅读,能以科学的方式引起考生的关注并对他们进行引领。为了切实加强名著名篇阅读工作的指导作用,科学地推进名著名篇阅读工作的开展,迅速、有序、高效地构建名著名篇阅读的运行机制和操作体系,我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些分析和探索。
  
  一、明确考试要求和范围,把握阅读要点和形式
  
  2008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考试说明“加试内容”的一大亮点就是新增了“名著名篇阅读”(3题15分),并明确能力层级为B,要求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2008年首批列入考试范围的名著名篇共有10部,分别是:《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家》《边城》《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女神》《雷雨》《哈姆雷特》。
  在新的《考试说明》所提供的“典型题示例”中有关“名著名篇阅读”的样题共有3道:
  1.具体说说《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薛宝钗、林黛玉各有什么样的反应?
  2.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举出一二个细节说明。
  3.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巴金创作的《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表现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知识分子内心的激荡,歌颂了觉新、觉民、觉慧、瑞珏、鸣凤、梅小姐等一代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斗争。
  B.曹禺的《雷雨》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社会中旧家庭的罪恶和悲剧。
  C.海明威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以写实手法展现了捕鱼老人桑提亚哥在重压下的顽强和坚忍,塑造了20世纪文学长廊中著名的“硬汉”形象。
  D.《三国演义》中,关羽能够在袁绍帐下飞马而出,温酒斩华雄,斩露头角,主要出于刘备的力荐。
  E.“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是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著名独白,它表现了哈姆雷特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思想搏斗。
  分析这3道样题,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的有关考查标准,包括考查点的信息和考查形式两个方面。
  第1题:考查点涉及作品的情节、主要人物形象及其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考查形式是问答;题型是简答。
  第2题:考查点涉及作品的人物性格特征和细节描写;考查形式是举例说明;题型是简答。
  第3题:考查点涉及作品的主题、时代和社会背景、艺术手法、典型形象、重点或精彩段落或语句、文学地位、影响和价值;考查形式是比较甄别;题型是多项选择。
  
  二、分析样题信息和标准,确立阅读方法和策略
  
  俗话说得好:“解铃还需系铃人。”名著名篇阅读题要做到正确解答非认真分析样题不可,因为样题是最好的范例。分析样题,我们可以从中找到隐含的解题信息和标准。
  “典型题示例”中的第1题是一道简答题,这是一道不看《红楼梦》很难完成的题目。只有看过才会知道:宝玉挨打后,宝钗的语言是“心疼”;动作是托药而进,低头弄衣带;神态是红了脸,娇羞怯怯;心理是暗想若宝玉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讨人喜欢了,也不会吃亏。而黛玉的语言是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动作是无声之泣,气噎喉堵;神态是悲戚,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
  恩格斯曾说:“我觉得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的是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去做。”理解人物,体味人物的真性情,就不妨从“怎么做”入手。宝钗、黛玉皆聪颖貌美,堪称双美对峙,她们对宝玉又都有爱的真情,但她们的思想性格截然不同,因而在待人接物或表现感情时也有所不同。宝钗“圆”,理智多于情感;黛玉“直”,情感胜于其他。宝钗见宝玉,送的是药,情急之下,说出了“心疼”之语,令宝玉感动,但此时她仍不忘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毕竟她是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有才德、明事理的大家闺秀,任何出格之事她都很警醒;黛玉则不然,她在追求情感的人生观上与宝玉相同,因而她能抛弃世俗的功利,她看宝玉,送去的是一颗真心,她从不说“那些混账话”,也不劝宝玉走仕途之路,她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是为宝玉的安危着想。
  “典型题示例”中的第2题也是一道简答题,这是一道须把读和思紧密结合才能完成的题目。前一问强调了要在读中思考,后一问则强调了要在思考中读。老葛朗台作为一个典型的守财奴,他性格特征的两个方面一是“吝啬”一是“专制”,其中最基本的性格特征则是“占有金子的执著狂”。而要用细节说明这种性格特征,则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例证。
  例证一:当葛朗台看见梳妆匣时,“瞪着金子的眼光”是写他的眼神,属于细节描写。一个“瞪”字活画出他看到金子占有金子的执著狂的形象。人们不难想象当时的葛朗台是把全身心的精力都贯注在了那宝贝匣子上。这段中还有对老头动作的细节描写:“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用老虎扑食的动作来形容他抢梳妆匣的情景,特别是一“纵”一“扑”,对于一个七十多岁高龄的老头子来说,更显出他为了抢到金匣子而不顾一切的丑态,人物形象真是写活了。在太太晕过去后,为讨好太太,他一方面千好万好地叫,一方面到密室“拿了一把路易摔在床上”,看来是要给欧也妮,但又“把钱拈着玩”,当听到母女说“只需要”他的感情时,便立即“把金路易装到口袋里”,这一系列细节描写把葛朗台爱财如命、吝啬而又虚伪的性格全刻画了出来。
  例证二:哄骗女儿放弃遗产一段中,作者着意刻画人物在不同阶段的神态与细节。文书签定前,他“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在女儿签字时,“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签字后“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这些动态细节十分逼真地刻画出他开始提心吊胆,怕失掉财产;继而怕不签字,紧张得心缩成一团;而后拍板成交,吊着的心又如悬空的石头着了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欣喜若狂。这都极其生动地表现了葛朗台的贪婪、狡诈与虚伪。
  例证三:弥留阶段“他把身上的被子一起拉紧,裹紧”,生怕“给人家偷了”、“他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守在眼睛里”。能睁开眼的时候“眼光立刻转到满屋财宝的密室门上”,他“惊慌得厉害”,要欧也妮“看住金子”。当欧也妮把金路易铺在桌上时,“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脸上“露出”“笑意”。这些细节描写把葛朗台的“守财奴”的本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例证四:最后当神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时,他的“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他看到了什么?“目不转睛地瞧”什么?不是法器,而是法器的银饰。他激动得连“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特别是神甫把十字架送到他唇边时,他不去吻基督的圣像,而是去“抓”那十字架。显然,在他眼前的不是十字架,而是十字架上的金子!葛朗台就在这一“抓”中送了命。这段描写是作者的点睛之笔,也是整个小说中用夸张手法渲染细节的最显著、最有代表性的一段。它深刻地揭示了这个贪得无厌的“占有金子的执著狂”至死不变的本性。
  样题分析的目的不在于确定这几道样题的答案,而在于要通过样题的解剖来确定我们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从方法运用上看,要坚持做到五个“结合”,即:浏览与精读相结合、原著和评析相结合、阅读与思考相结合、自主和交流相结合、摘录和练习相结合。
  从操作策略上看,要突出强化五个“到位”:阅读的到位(有确定的阅读时间、地点、书本和活动)、审题的到位(抓住题目的关键词和修饰、限制语)、联想的到位(唤醒记忆的储备并准确落到实处)、表达的到位(规范、完整、贴切、精当地作简要回答)、练习的到位(切实做到以读促练、以练代读)。
  从规范效益上看,要重视建立五个“模型”,即观点明确类模型、理据统一类模型、分条陈述类模型、比较甄别类模型和双向推理类模型。这里仍以提供的样题为例作说明。先说观点明确类模型,题目问“老葛朗台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切忌游离于性格之外泛泛而谈,应旗帜鲜明地直接指出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再说理据统一类模型,题目要求“举出一二个细节说明”,不要只作单一的列举,应先指出某一情节为细节描写,接着紧扣该细节说明细在何处,并讲明这里作细节描写的作用或效果,最后再水到渠成地点出所体现的性格特征。分条陈述类模型,题目问“薛宝钗、林黛玉各有什么样的反应”,切忌不分条理混为一谈,应条分缕析一一回答,从人物上说,应先谈薛宝钗的反应再谈林黛玉的反应,从反应所涉及的内涵上说,应先谈语言或动作,然后谈心理或神态。比较甄别类模型,题目说“歌颂了觉新、觉民、觉慧、瑞珏、鸣凤、梅小姐等一代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斗争”,众多人物归为一类,不能忽视混入阵营的另类分子,应作比较和甄别,分清界限和类型。最后说双向推理类模型,题目是多项选择题,五个选项肢,要完全知晓每个选项肢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并非易事,况且解题时间也有限,因此可以运用正向推理和反向推理的方式来排除和确认,如果不能直接认定哪两个选项不正确,那么只要能从正面认定关于曹禺的《雷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的表述是正确的,就可以推断关于巴金的《家》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三、编制训练教程和读本,保障阅读优化和高效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10部“名著名篇”的“阅读”复习设计以下的编辑体例:
  (一)作家简介(包括生平和重要事迹、代表作和相关评价、创作特色或贡献、文学地位或影响);
  (二)创作背景及动机;
  (三)内容梗概;
  (四)主题及思想性;
  (五)形象分析;
  (六)艺术特色或艺术成就;
  (七)重点或精彩语段欣赏。
  编写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集素材,要包括传统教材、选修模块、文学史及网上有关信息;
  (二)如遇不同说法,要重视传统、主流论断;
  (三)要查阅原著,做到言必有据,引文准确;
  (四)引用别人的表述,要合理增删修改,不能原样照搬;否则要注明出处。
  需要说明的是:设计这样的教程和读本体例并非只是针对高考,而是从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着眼的,意图也并非急功近利,而是寄希望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不断增强生存竞争力。因此,从根本上说,提高名著名篇阅读的质量和效益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也是一项素质教育的工程。
  总之,探索新课程和新高考背景下的名著名篇阅读训练教程的编制,宗旨是为了从一线需要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即:①正确定位,解决阅读认识的方向性问题;②细致梳理,解决阅读系统的完整性问题;③明晰思路,解决阅读过程的推进性问题;④找准抓手,解决阅读目标的保障性问题;⑤强化自主,解决阅读增效的创新性问题。在这五个方面,科学定位是统率,系统梳理是基础,拓展路径是条件,把握抓手是保证,坚持自主是动力,五者缺一不可,其中的核心元素是自主。而真正让自主落到了实处,我们就有理由期待赢得名著名篇阅读的最大效应。
  
  [作者通联:江苏口岸中学]
其他文献
在药品监督管理中,存在药品监管部门与工商管理部门职权交叉的现象,本文论述了工商管理部门在药品监管中的有关职权,探讨了两部门职权交叉的成因,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训练学生的思维技能.将直接服务于培养人的创造力。这是语文教学要完成的两大任务之一。《文心雕龙.神思》这样形容“神思”:“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
近年来,我国新药研究和医药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的总趋势是一致的,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必须看到,我国药品产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形成,面对
<正>~~
期刊
<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