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的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学内容的开放
   “教材只是例子”,教每篇课文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让学生把每一篇课文“吃透背熟”,而应以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语文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把握课文重点、难点就是必要的,但这绝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唯一内容。我们应该有机地结合课文思想感情和读写知识,自然而然地引进一些经典名著或优秀时文,引进一此生活时事,留心观察身边的变化,“把时代的活水引进课堂”(于漪语),以此为学生打开一扇扇文化的窗口,进而将学生的阅读视野由课文引向课外涉及到生活中一切有益的读物,引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天地。
   2、教学形式的开放
   比起过去“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几大步骤的语文课堂教学和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显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许多本来不乏科学性的教学形式又逐渐在“语文课改”的包装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新的公式化程序,并僵化了语文教学。在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讲究模式,但绝不相同的训练重点,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教材用不同的训练重点,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甚至让学生也参与教学形式的设计与实践。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堂,才会充满勃勃生机。
   在教学说明文《故宫博物院》时,学生能运用学习《苏州园林》的方法,自读课文《故宫博物院》的说明方法,认识了作者按定向顺序向读者介绍故宫的建筑结构特点及相关的历史知识,经教师相机点拨,学生抓住了重点,认识了说明事物的方法,课堂阅读氛围由教师满堂灌,变为教师旁边站,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参与进来了,这样的课堂教学,何乐而不为?
   3、学生思维的开放
   语文课应成为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而不只是教师思想的橱窗。在这样的语文课中,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应只有教师的声音,教师更不应该把自己的观点定于一尊,而应允许并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尊重学生的思考权利和精神自由,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富有创造性的观点或看法;努力使整个课堂阅读教学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学术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共同的提高也有不同的收获。这样的语文课即使结束以后,学生的思考也不会停止,他们的思想仍在继续展翅飞翔从而进一步开放了他们的思维。
   在学习冰心的诗《纸船》来与我探讨,因他们认为泰戈尔的诗写的更为意蕴丰富,尤其末句更给人无尽的遐想!我被学生的鉴赏力和完全个性化的体验感染,也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感到欣喜,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老师,我有一个想法!”等诸如此类的话语,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多变用不定向思维,从不同角度,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课堂给学生留下思维的定向是必要的。
   4、教师思想的开放
   中学语文教师的确不应该仅仅是文章学修辞学、语言学,考试学的分析家,甚至只是教材与教参的熟练操作者,人生的导航者——即真正意义上的“高师精神”(法国作家季洛社语)的体现者。当然,这绝不是要让语文课又成为“政治课”,而是要恢复语文课“人文性”的特点。面对教材上的任何一篇课文,教师都应站在人文精神的高度来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的思想必须开放。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为文精神的高度面向学生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文言文《桃花源记》时,在感知课文大意之时,我有意抛出一个问题:“世外桃源”是当时人们的理想,你对这一内容是如何看的?学生经过一番思索后,有的说,东晋战乱连连,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盼望过是安宁幸福的生活,“世外桃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有的说,人们希望没有战争,没有压迫剥削的幸福生活,大作家说出了人们的心声;还有的同学在后来的习作中,能得“世外桃源”与《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相比较,写出了自己的感悟,还能与当今和谐社会联系在一起,写出自己的认识。
   教者在课堂教学中,将自己的教学思想放开,不再包办替代,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理解、感悟,教师想说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动手动脑后说了出来,使教师从满堂灌中解脱出来,解放了思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阅读教学如果面向每一位学生,发挥学生的潜能,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立的理解和不同的看法,把学生由教师的封闭引导,领向开放,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将会将到更快、更深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一、落实读诗要求,读出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   1.读准字音   吐字清晰,准确有力,分清四声,才能把握诗歌的用韵,体会迭韵、转韵对诗歌语言的影响。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只是对押韵限制得多与少、严与宽不同而已。学生只有在真切地体味蕴涵在诗句中的诗情、诗意、诗味和诗美之后,经过反复诵读,将自己溶进诗歌情境,才能进入诗歌特有的情境中。   2.把握好节奏  
期刊
一、立足亲身经历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摘犹如泉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指出了生活是作文的本源,写作时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情真意切。经过适当的加工和提升,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不会是件难事。所以回归生活的本真,写自己的真实生活是写出真情实感的法宝。如(盐城一考生满分文《妈妈改变了我》)片段
期刊
一、导入要新颖、精彩   “导入”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进入”的意思。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人.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即找准学习的切人点,给予铺垫、相机诱导,迅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后续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不能忽视这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学习和借鉴,希望能不断完善这一环节。幸运的是,
期刊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   基础知识,主要是字词知识、修辞知识、语法知识、文学知识、文化常识以及标点知识等。尽管现行教材编排上有点淡化,但我认为这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积累,在教学指导中还是应该有所强化。   1、字词的积累,要求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词语的积累,则可指导学生有课内外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分门别类的积累,对每篇课文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要安排学生反复地读、写,或要求学生选
期刊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做好思想与知识储备   1.思想素质   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之说。如果一个教师是一个道德低劣、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在权贵家长面前唯唯诺诺,而在出身低微的家长面前颐指气使,能不引起学生的反感吗?一个教师如果没事业心,不尊重学生,即使他的业务水平再高,学生也会排斥他,不愿意上他的语文课。相反,一个教师一身正气,遇困难永不低头、遇邪恶毫不怯懦、正直善良、同情弱小,
期刊
针对初中生缺乏对“语文的表达”之实际,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必须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教学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力。  1.更新理念,提高自身修养。教师必须继续学习,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师还要有容纳学生不同感受和兴趣的胸怀,让学生对作文感到有趣、精彩,进行关注;教师还必须掌握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应用各种现代电教媒体,网络媒体,多媒体资源等教育
期刊
一、优化课堂提问的次数   我有一个同事,一堂课他提问少则四五十多则上百,学生戏称其是提问先生。对于他这种做法,我不敢苟同。试问一节课四五十分钟,学生要在一分或更短时间思考一个问题,时间怎么充足,往往上一个问题没考虑清楚下一个问题就来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但是不是越少越好呢?有些老师上课基本不提问,一味自己讲,这样课堂就变成了满堂灌,这与当前所倡导的新课改精神又背道而驰,那提问多少为好呢?我个人
期刊
一、立足教材,借用文本的语言   听陈老师的课,处处被感动,特别是最后的演讲,几乎每个小孩的发言都能引起别人的共鸣。究其原因,在于陈老师深挖教材,通过大量的言语实践使学生进入文本,在与文本对话中体验文本蕴涵的感情。反观有些课例,课文没有怎么研读就让学生进行漫无边际议论的有之;把教材抛到一边,一味整合(竞赛)课外内容的有之;大量进行非语文活动的有之。须知,解读文本,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是我们的“
期刊
早读,是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打造生动、有效的早读课十分必要。因为学生学过的知识需要花费时间来记忆 学生如果只依靠课堂的学习而不去重复记忆是不行的,早读课是专门为学生提供重复记忆有效时段,所以说早读课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记忆理解自己所学的新知识。   目前语文早读课存在诸多问题,很不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如学生早读没有声音,大部分学生是在默读,有的竟不知道读什么
期刊
一、作文评讲要注意及时性   由于教师认真细致地批改作文所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在漫长的批改之后再来评讲,学生写作过程中所激发出来的写作热情都已经风平浪静,学生早就对写的什么主题,什么内容忘得一干二净了。即使教师精心准备,而学生却只是无动于衷,必然会影响评讲效果。所以必须要解决作文批改耗时长、信息反馈慢的问题。我觉得对学生作文粗批快该,加快反馈速度,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自己的作文状况收效反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