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l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和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本文以大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为重点,探讨大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问题和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专业素质 研究 对策
  0 前言
  云南农业大学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正在开展“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助学成才研究工程”之子项目——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升工程的研究。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升工程”,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
  “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升工程”是多年来我们学院开展素质教育的一次尝试,是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包括五个方面,即“良好品德养成,阳光心理养成,健康体魄养成,专业素质养成,职业形象养成”。在“五养成”中,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是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内容。
  1 存在问题
  我国高等学校自从1999年扩大招生以来,大学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教育资源跟不上急速扩招规模,满足不了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根据调研,当前在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1 大学生素质能力不强
  当前,我国的大学普遍存在大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知识不深入,实践经验匮乏,实际动手能力弱;理论多于实践,说教多于操作,课堂多于生活,大学生无法真正体验、消化、感悟;专业素质不高,实干能力欠缺,主动参与能力较差,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期间的各项实践环节,如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所安排的学时有限;实习基地建设严重不足,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到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差,适应时间长等诸多情况,大学生素质能力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1.2 应试教育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使得学生成为训练有素的一个“考试机器”,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并且认为教师的讲课内容是正确的,这种教育方式抹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通过反复练习获得暂时的记忆,对于人的培养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1.3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割裂,大学人文精神缺失
  现在社会较为普遍地重技术、轻人文,重知识、轻心智,重物质、轻思想,再加上现在社会市场经济的转型,所带来的功利思想在年轻人心里根深蒂固,这使得人文精神、道德水准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而高度专业化的模式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对伦理道德和人文价值等综合素质培养。
  以学院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招收的学生都是高中阶段读理科的学生,这些学生上了大学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仍不多,在他们从业之后艺术修养相对缺乏,由此导致他们对工程技术比较在行,欠缺建筑艺术。设计作品时,他们往往过分强调建筑功能等实用性因素,而缺乏进行艺术创造的思想。在国外,建筑是工程,更是艺术,学建筑的必须精通艺术。实际上,不仅学建筑的需要精通艺术,学自然科学的、学社会科学的都应该学点艺术,因为学点艺术不仅会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还有助于开发智力、启迪智慧,使自己更有艺术修养和创新的精神。
  1.4 教育教学水平有待加强
  由于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学校开设的许多课程的内容显得相对陈旧,知识的更新与教材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另外,由于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习惯于过去的教育思维定势,从课程体系的结构来看,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素质、人文知识等各部分的比例、结构不尽合理。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上投入不足,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缺乏创新;影响了高素质专业人才目标的实现。
  2 专业素质培养是大学教育的基本职能
  “五养成”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进行科学的规划、个性化培养和综合性开发,其中专业素质是大学生“五养成”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内容。专业素质是指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进而将获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内化所形成的品质。专业素质通常是要通过专业教育才能获得的,它不仅与一个人的先天素质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掌握的技术技能和社会实践阅历,特别是与这三者结合中所达到的水平有直接联系。
  专业素质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密不可分,专业知识是专业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基础,专业能力是专业素质的外在表现,专业素质是专业知识的沉淀、过滤、升华和内化,专业素质往往表现为一种相对稳定的能较出色地从事专业工作的品质。
  社会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的行业、职业和岗位。按照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和理念,人们要在各自的岗位上更好地履行职责,就要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大学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培养从事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因此,扎实的专业素质是大学生立足社会,成才立业的根本保证;掌握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拓展专业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任务。
  3 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对策
  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大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们学会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具备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以下总结了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的一些对策:
  3.1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要协调发展
  大学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不是对立的教育模式,而是统一互补的两种教育模式。大学通识教育是满足人们精神心灵自由的教育、是尊重生命生活价值的教育,是倡导资源善用、宇宙和谐的教育,具有基础性、广博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通识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提高学生开放发散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清晰明确的表达能力,综合完整的判断能力,强大坚实的发展潜力,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之目标。大学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实际技能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教育,具有专业性、专一性和技能性的特点。专业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形成稳定的专业意识和专业目标,实现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的目标。   牛津、剑桥、哈佛等世界一流大学,都采用了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各个学科课程逐渐向科学与人文、专业与通识紧密融合的方向发展。“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理应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光有“专业教育”而无“通识教育”,则所培育的学生知识狭窄、胸襟狭隘,光有“通识教育”而无“专业教育”,则培育的学生博杂不精、难以立足。
  3.2 加强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的指导
  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升应以开发大学生的人力资源为着眼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来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才成长。
  结合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专业特点,课题组组织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进行工程字、工程制图、力学和结构设计竞赛,目的是提高低年级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建立专业学习的框架。在大学三、四年级主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工程模型、工程方案设计竞赛,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在学校学习期间,鼓励学生开展个人的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培养科技学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社会资格认证证书的培训(如:全国英语四、六级,全国计算机考试,全国造价员资格认证等)。通过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斯维尔BIM”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提高他们的创新和思维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他们的潜力。
  3.3 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对付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 创新能力主要指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的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大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演讲时也指出:“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当前,我国的教育多强调知识的传授,较少强调知识的运用,长期以来形成了“惟师、惟书、惟上的心理定势,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就要把把课堂变成学生开发自我创新潜能的空间,把教师变成鼓动学生独立思考的推手,把教材变成引导学生激发兴趣的蓝本。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气质。
  3.4 构建科学的学生专业素质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的学生专业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环节。针对过去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只重视知识性课程考试,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积极结合学生个体状况与课程性质,创造多种途径将只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转变为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注重学生素质形成的过程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的综合考察评价,起到了积极推进学生专业素质整体提高的导向作用。
  3.5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理念、通识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理念以及产学研结合等教育理念,构成了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制度改革、教育教学实践发展的理论基础。学校应该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出发,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结合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积极探讨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院根据实际,在课程与专业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方面大胆进行实践。积极推行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直观形象教学、多维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通过学习实践,独立地去获取知识,突出启发思维和师生情感交融等特征,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及培养创新能力。
  3.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师资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素质教育的成败。高校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树立爱岗敬业精神,使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实现对学生人格的重塑;必须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开展创新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用科学严谨的作风对学生施加积极的、连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重培养学生成为有足够的知识宽度、卓越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的实践能力,能够灵活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
  4 结论
  “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升工程”是一项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计划,是在强调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作用的前提下,发挥“第二课堂”培养人才作用的又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阶段性的活动,而是一项具有长期规划、长远目标、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人才优势就是竞争优势。高等院校是我国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机构,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大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运用三者综合水平的提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
其他文献
本文以城市既有桥梁为研究对象,根据既有桥梁遭遇的地震风险水平和新建桥梁一致的原则,研究并确定了既有桥梁的抗震性能评估与抗震加固设防标准。依据线路及桥梁对抗震救灾的重要性以及桥梁的地震易损性等,提出了多尺度分步筛选法确定抗震加固优先级的量化指标。研究并提出了抗震性能评估的流程和评估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既有桥梁抗震设防标准研究根据既有桥梁的预期使用年限,通过调整确定可变作用的设计基准期,
<正>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之一,其本身也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迄今为止,糖尿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不能够针对其病因进行一级预防,因此,饮食控制作为一
会议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计算机信息处理核心技能课程,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必修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本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
摘 要 中国漆艺博大精深、不拘一格。现代漆器的创作既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又要能保持大漆的语言特点。中国漆艺要学习日本漆艺发展的兼容并蓄,为中国现代漆艺发展探索新的道路。  关键词 漆器 装饰 漆艺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作为概括式立法的典型代表,兜底条款的局限性源自其模糊性及涵盖性高等特点。在理论上易与倡导明确性的罪刑法定原则发生冲突,同时在实践中也易导致司法解释的滥用以及法官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