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学生的作文本,几乎每一个同学都写过扶盲人伯伯过马路、送小孩回家、拾到钱包归还失主之类的事情。他们快乐地编织着同样的故事,然后套上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真可谓是“克隆作文”。这与我们所知的新课改要求:学生“习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相差甚远,不仅失去了作文的“丰富多彩”和“别具一格”,更是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窒息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写作才情。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一、转变教师指导观念
1.主题思想由追求高尚向纯真自然转变。
以前我们常常用写有教育意义的事来左右孩子的思想,对小学生本来很高兴的追追跑跑、打打闹闹等好玩的小事,有老师明确规定不许写。在老师这种指导思想下,学生在习作中,担心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学生的作文开始安分守己、被套上了不加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习作中可以表现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也能写对自己心灵深处卑劣闪念的忏悔,学生想什么就写什么,什么烦恼、忧愁、愉悦、悲伤的事都可以写。
2.体裁结构由大同小异向灵活多样转变。
学生能不能自由表达,体裁结构是个很大的制约因素,比如写人的文章一定是以人物的外貌描写开头,都是以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且动作、神态、语言三者缺一不可。在这样的统一标准要求下,必然导致学生写作无兴趣、语言无个性、无感情,作文也如出一辙。因此我们老师在指导上要从旧有的思维框框中跳出来,让学生在构思上有一个新的突破,让他们在构思上也玩玩“变形金刚”的游戏,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觉得“条条道路通罗马”。
3.作文批改由教师包办向平等共改转变。
当前有些教师对文章含辛茹苦地改错字、病句,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还要写上眉批、总批,老师对学生作文的修改完全一手包办。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因此,在作文修改中我认为应转换角色,把作文批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打破教师对作文修改的垄断,重视和培养学生自主修改的能力,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在修改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训练的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一是自我修改,二是学生互改,三是师生合作。
二、启发学生自主意识
1.鼓励个性化的写实。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从而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习作来。一篇作文的个性,主要在于有独特的经验感受,情感的投入、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等。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接触自然,深入社会,尽可能地拓宽生活范围,参加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项活动中去,自由地观察思考,在平凡中发现非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获取写作素材,有了这些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何愁文章没有个性!
2.激发个性化的感悟
儿童由于心智水平的差异和生活境遇的不同,往往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作文教学应走出传统的一体化的标准模式,鼓励学生个性化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记得有一次,在学习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后,我让学生写学后的感想,写写他们心目中的大禹。结果,全班50名学生中有40多名写的是大禹如何公而忘私和如何使他们感动。只有剩下的几名写的是和前面40多个学生不同的感悟,其中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大禹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赞美。但是,他三过家门而不入,那样做也太不近人情。进去看看也不会浪费多长时间,而花几分钟看望久别的妻子和孩子都不肯,我认为这样实在不好……”的确,虽然我们并不完全了解大禹当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具体情况,但这位同学的看法是有道理的。至少他大胆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提倡个性化的表达。
每个学生才有俊庸,气有刚柔,学有短长,习有雅俗,差别迥异,有的学生使惯刀枪,没必要叫他去使棍棒,有的学生善于写“大江东去”,也没必要强求他去写“小桥流水”,有的学生爱写“风花雪月”,也最好不要强迫他写“金戈铁马”,有的学生文风朴实自然,也没必要让他们幽默风趣…为此,在作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用自己喜欢的独特的语言或形式来表达。
总之,我们要遵循《标准》指引的方向,破除一切违背写作规律,阻碍个性展示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启发学生自主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激发学生自由表达,展示个性,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 榆林市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一、转变教师指导观念
1.主题思想由追求高尚向纯真自然转变。
以前我们常常用写有教育意义的事来左右孩子的思想,对小学生本来很高兴的追追跑跑、打打闹闹等好玩的小事,有老师明确规定不许写。在老师这种指导思想下,学生在习作中,担心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学生的作文开始安分守己、被套上了不加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习作中可以表现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也能写对自己心灵深处卑劣闪念的忏悔,学生想什么就写什么,什么烦恼、忧愁、愉悦、悲伤的事都可以写。
2.体裁结构由大同小异向灵活多样转变。
学生能不能自由表达,体裁结构是个很大的制约因素,比如写人的文章一定是以人物的外貌描写开头,都是以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且动作、神态、语言三者缺一不可。在这样的统一标准要求下,必然导致学生写作无兴趣、语言无个性、无感情,作文也如出一辙。因此我们老师在指导上要从旧有的思维框框中跳出来,让学生在构思上有一个新的突破,让他们在构思上也玩玩“变形金刚”的游戏,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觉得“条条道路通罗马”。
3.作文批改由教师包办向平等共改转变。
当前有些教师对文章含辛茹苦地改错字、病句,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还要写上眉批、总批,老师对学生作文的修改完全一手包办。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因此,在作文修改中我认为应转换角色,把作文批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打破教师对作文修改的垄断,重视和培养学生自主修改的能力,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在修改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训练的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一是自我修改,二是学生互改,三是师生合作。
二、启发学生自主意识
1.鼓励个性化的写实。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从而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习作来。一篇作文的个性,主要在于有独特的经验感受,情感的投入、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等。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接触自然,深入社会,尽可能地拓宽生活范围,参加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项活动中去,自由地观察思考,在平凡中发现非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获取写作素材,有了这些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何愁文章没有个性!
2.激发个性化的感悟
儿童由于心智水平的差异和生活境遇的不同,往往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作文教学应走出传统的一体化的标准模式,鼓励学生个性化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记得有一次,在学习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后,我让学生写学后的感想,写写他们心目中的大禹。结果,全班50名学生中有40多名写的是大禹如何公而忘私和如何使他们感动。只有剩下的几名写的是和前面40多个学生不同的感悟,其中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大禹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赞美。但是,他三过家门而不入,那样做也太不近人情。进去看看也不会浪费多长时间,而花几分钟看望久别的妻子和孩子都不肯,我认为这样实在不好……”的确,虽然我们并不完全了解大禹当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具体情况,但这位同学的看法是有道理的。至少他大胆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提倡个性化的表达。
每个学生才有俊庸,气有刚柔,学有短长,习有雅俗,差别迥异,有的学生使惯刀枪,没必要叫他去使棍棒,有的学生善于写“大江东去”,也没必要强求他去写“小桥流水”,有的学生爱写“风花雪月”,也最好不要强迫他写“金戈铁马”,有的学生文风朴实自然,也没必要让他们幽默风趣…为此,在作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用自己喜欢的独特的语言或形式来表达。
总之,我们要遵循《标准》指引的方向,破除一切违背写作规律,阻碍个性展示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启发学生自主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激发学生自由表达,展示个性,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 榆林市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