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大部分小学生对作文没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写作文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不情愿从事的“任务”,写起来就非常吃力,常常应付老师、应付考试,而老师们也认为改作文是件费力却没有成效的事。所以,二次习作对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进行二次习作的意义
二次习作指的是学生的作文在经过教师批改后,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意见再次进行习作以达到习作水平不断提升的目的。通过对第一次习作的修改,学生能在认识上不断提高,在实践中不断练笔,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一)更新了旧的作文教学方式
一直以来,小学作文的教学模式都是遵循着这样一个流程:给出题目、分析思路、教师批注、教师讲解。后来,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由命题作文换成了自命题。然而,教师们依旧用陈旧的方式讲授,都是以课堂上的点评作为教学任务的完成。笔者的观点是,这种做法无法收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在给出修改意见后,学生也知道了哪里不合适以及怎样改,但是学生对老师的批改意见并不重视,不会有意识去按照意见重新修改并完稿,这样既浪费了教师的心血又没有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因此,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笔者的观点是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加上二次习作这一流程,使得流程更有序可循。从认识论的立场来讲,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二次习作就是在第一次完成作文后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能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提升。
(二)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与水平
优秀水平的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观点是:“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我们所熟悉的曹雪芹在创作中也是披阅十载,增删无数。小学生在完成第一遍的基础上进行再修改,能对作文的主题、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经过再次斟酌与衡量,必然会使作文的质量得到提高。另外,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付出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对习作的兴趣。
二、进行二次习作的教学策略
笔者主要从教师与学生两主体进行阐述。
(一)从教师的角度
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二次习作必须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所以,教师需要在策略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课堂评讲。教师在课堂上点评学生的作文。将优秀的作文当做范文展示给大家,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的阅读或者做成《作文优秀集》在多媒体上展示,带领孩子们一起欣赏、分析、评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心理经历了由懵懂到清晰的转变,对别人和自己的作文的经典与不足之处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在经过酝酿后,就能使自己的习作水平有质量的提高。
2.零距离批改。所谓零距离批改,就是教师不是单独批改作文,而是让学生在身边。这样做的目的是老师能够直接告诉学生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可以一起讨论怎么修改更合适。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可以采用分批进行的方法,比如将5名学生编为一组,利用课间10分钟、自习课或者课后的零碎时间。
3.评语具体化。很多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写非常宽泛的意见,比如“文章无重点”、“主题不突出”、“中心不明确”等等。小学生面对这样的评语往往一头雾水,使得他们根本无从下手修改作文。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将评语更具体些,用明确的语言指出好与不好之处,不好之处怎样修改。比如,若文中缺乏心理描写时,教师可旁批:“如果是你,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理呢?“这里如果能用拟人手法来表达是不是会更加精彩?”等等提示语。
(二)从学生的角度
1.生生互评。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修改也不失是一种好方法。学生在互相修改的时候,能够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和好奇心,为什么他能写那么好的作文呢?自己就会有激情去向别的同学学习与借鉴。
2.学生读学生记。指的是学生读自己的优秀作文,将好的词、句、段与运用的手法,包括教师给出的评语及修改意见都读给大家听,这样做能够与所有的学生分享优秀的作文,其他学生也知道了修改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邓木辉. 我的“共能”“异能”观——也谈中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4(07):46-48.
[2]薛美英. 谈读写结合模式在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09):97.
[3]孙建国.基于儿童文学的小学写作资源开发与利用[J].教育导刊,2014(10):85-87.
蒋桂蓉,女,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4级教育学专业,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王小芳,女,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级教育学专业,学历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一、进行二次习作的意义
二次习作指的是学生的作文在经过教师批改后,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意见再次进行习作以达到习作水平不断提升的目的。通过对第一次习作的修改,学生能在认识上不断提高,在实践中不断练笔,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一)更新了旧的作文教学方式
一直以来,小学作文的教学模式都是遵循着这样一个流程:给出题目、分析思路、教师批注、教师讲解。后来,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由命题作文换成了自命题。然而,教师们依旧用陈旧的方式讲授,都是以课堂上的点评作为教学任务的完成。笔者的观点是,这种做法无法收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在给出修改意见后,学生也知道了哪里不合适以及怎样改,但是学生对老师的批改意见并不重视,不会有意识去按照意见重新修改并完稿,这样既浪费了教师的心血又没有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因此,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笔者的观点是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加上二次习作这一流程,使得流程更有序可循。从认识论的立场来讲,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二次习作就是在第一次完成作文后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能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提升。
(二)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与水平
优秀水平的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观点是:“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我们所熟悉的曹雪芹在创作中也是披阅十载,增删无数。小学生在完成第一遍的基础上进行再修改,能对作文的主题、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经过再次斟酌与衡量,必然会使作文的质量得到提高。另外,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付出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对习作的兴趣。
二、进行二次习作的教学策略
笔者主要从教师与学生两主体进行阐述。
(一)从教师的角度
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二次习作必须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所以,教师需要在策略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课堂评讲。教师在课堂上点评学生的作文。将优秀的作文当做范文展示给大家,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的阅读或者做成《作文优秀集》在多媒体上展示,带领孩子们一起欣赏、分析、评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心理经历了由懵懂到清晰的转变,对别人和自己的作文的经典与不足之处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在经过酝酿后,就能使自己的习作水平有质量的提高。
2.零距离批改。所谓零距离批改,就是教师不是单独批改作文,而是让学生在身边。这样做的目的是老师能够直接告诉学生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可以一起讨论怎么修改更合适。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可以采用分批进行的方法,比如将5名学生编为一组,利用课间10分钟、自习课或者课后的零碎时间。
3.评语具体化。很多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写非常宽泛的意见,比如“文章无重点”、“主题不突出”、“中心不明确”等等。小学生面对这样的评语往往一头雾水,使得他们根本无从下手修改作文。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将评语更具体些,用明确的语言指出好与不好之处,不好之处怎样修改。比如,若文中缺乏心理描写时,教师可旁批:“如果是你,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理呢?“这里如果能用拟人手法来表达是不是会更加精彩?”等等提示语。
(二)从学生的角度
1.生生互评。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修改也不失是一种好方法。学生在互相修改的时候,能够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和好奇心,为什么他能写那么好的作文呢?自己就会有激情去向别的同学学习与借鉴。
2.学生读学生记。指的是学生读自己的优秀作文,将好的词、句、段与运用的手法,包括教师给出的评语及修改意见都读给大家听,这样做能够与所有的学生分享优秀的作文,其他学生也知道了修改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邓木辉. 我的“共能”“异能”观——也谈中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4(07):46-48.
[2]薛美英. 谈读写结合模式在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09):97.
[3]孙建国.基于儿童文学的小学写作资源开发与利用[J].教育导刊,2014(10):85-87.
蒋桂蓉,女,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4级教育学专业,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王小芳,女,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级教育学专业,学历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