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休闲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休闲使人得到自我完善,获得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梁实秋的散文作为一种休闲读物,具有休闲文学的特征:知性、闲适、智慧、幽默。因此对于当代人来说,阅读梁实秋的休闲作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休闲 休闲文学 梁实秋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一 关于文学休闲和休闲文学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精神也时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休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其中文学休闲是最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休闲方式。中国文人喜欢把吟诗赋曲、填词作对,以文为乐、以诗会友作为自己的休闲方式,他们在创作和阅读文学作品中获得精神上的轻松自由、闲适自得。柳宗元的山水游记,陶渊明、王维的田园山水诗都是他们休闲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现代人来说,文学休闲更是人们必须的休闲方式。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情淡漠的商品社会,人们为了生存,每天像机器人一样忙碌工作,没有激情,没有思想。这时人们所追求的往往是在诗情画意中陶冶情操,或者在书的海洋中寻找精神的慰藉、灵魂的寄托。而以“注重表现人的休闲并用以专门满足读者的休闲为旨趣”的休闲文学则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阅读休闲文学也成为现代人寻求精神休闲的主要休闲方式。
在现代休闲文学中,以梁实秋《雅舍小品》为代表的休闲小品文可以说是现代休闲文学的典范。他的散文不仅具有闲适特点,而且具有学者散文的广博性及充满智慧的幽默,让人们感悟到一种宁静、淡泊、闲适、舒畅的精神境界。
二 梁实秋休闲文学的现实意义
梁实秋的散文作为休闲读物有其特有的休闲文学特点。以《雅舍小品》为例,从篇幅上来说,《雅舍小品》每篇2000字左右,篇幅适当,有利于人们茶余饭后的阅读;从内容来看,《雅舍小品》写的多是与人们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琐事,以此来挖掘人性中的东西,应该说比较浅显易懂,适合大众的阅读口味和欣赏水平。
1 探讨普遍的人性
《雅舍小品》写到的人都是普通人,是抗日战争时期庸庸碌碌之辈的整体写照。梁实秋把握到这些人的特征,进而深刻细致地刻画他们的性格和生活,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依此探究普遍的永恒的人性。
如《孩子》一文,作者描写孩子的肆无忌惮、撒泼刁蛮,全在于为人父母的娇生惯养,父母都是为孩子服务的。作者说:
“这种风气自古已然,于今为烈。自有小家制庭以来,孩子的地位迅速提高,以前的‘孝子’是孝顺其父母之子,今之所谓‘孝子’乃是孝顺其孩子之父母。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
作者写的虽然是过去的孩子和父母,但是,在现代的读者读来,仍然能够看到现代父母的影子,甚至较之更甚。
再如《女人》一文,梁实秋以亲切平静、富有幽默感的文笔挖掘出女人的特性:说谎, “假如女人所捏撰的故事都能抽取版税,便容易致富。”;善变,“外国女人的帽子,可以是一根鸡毛,可以是半只铁锅,或是一个畚箕。”。
从这篇文章中,读者既品味了真正居家生活的小女人的特点,也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己的缺点。
2 追求心灵的净化
“文以载道”,梁实秋散文所载之“道”不是政治斗争、不关乎政治目的,而是在轻松愉悦中去阐释他的道德修养、人格追求。
如其代表作《雅舍》。“雅舍”是抗战时期梁实秋在重庆的居所,在文中,梁实秋对“雅舍”的简陋、条件的恶劣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这样一座粗鄙的建在荒野的泥瓦房,梁实秋却为它冠以“雅舍”之名,因为“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这所谓的“个性”其实是雅舍主人的优雅气质和风度:身居蚊声如雷、鼠牙交错的“雅舍”而能心态安然,故能欣赏“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欣赏“山头吐月,红盘乍涌,清光四射,天空皎洁”;欣赏细雨蒙蒙之际,“雅舍”“若云若雾,一片弥漫”。至大雨滂沱之时,“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
《雅舍》一文体现了梁实秋中庸平和、与人为善的处世准则,渗透着人生的哲思。他的乐观豁达的精神情绪,游心于物外、不为外物所屈的品格操守,对生活在商品化社会的人们产生了深刻的启迪。这种清明而冲淡的处世态度有助于涤除现代社会中人们一味追逐金钱、急功近利的心态,净化人们的心灵,进而寻求真正的生活情趣、人生乐趣。
3 阐释自我人格修养
梁实秋的散文写的虽然都是凡人小事,但推崇自我人格修养,注重修身养性,注重情感的内化。它让读者于平心静气中体验作者对人生意义的彻悟,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浸染、善的熏陶。
如《病》一文,梁实秋借病谈对人要有同情心:
“一个人病得吃东西都需要喂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探视,那一点同情就像甘露滴在干土上一般,立刻被吸收了进去。病人会觉得人类当中彼此还有联系,人对人究竟比兽对人要温和得多。”
因此,“弱者才需要同情,同情要在人弱时施给,才能容易使人认识那份同情。”
再如《穷》一文,作者阐释了“人生下来就是穷的,除了带来一口奶之外,赤条条的,一无所有,谁手里也没有握着两个钱。”人穷但不能志短,囊中羞涩,而有所不取;落魄无聊,而有所不为,浩然之气从丹田起,布衣之士可以傲王侯,所以穷酸也无可厚非。
《中年》一文认为“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因此,四十岁开始生活并不算晚。”
梁实秋用平淡轻松的文笔反思生命的真谛。对读者而言,他给读者一个观看现实的视角,那就是人性中虽有这样那样的弱点、缺点,但是人们可以通过自我的努力以修养身心、塑造完美人格,鼓励人们追求人性之美、人性之善。
4 知性:优雅生活的艺术
休闲文学的创作目的不在于刺激人们的感官欲望,满足部分人的低级趣味。它的目的是培养人崇高的情趣,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所以休闲文学是一种高层次的、极具审美价值的文学。
梁实秋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尽管他的散文是以日常小事为叙写对象,但文中处处可见他的睿智与学识:梁实秋的散文既有知识性,又不艰难晦涩;既高雅,又简单易懂。琐而不烦,俗而有趣,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如《北平年景》一文,作者写道:
“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羁旅凄凉,到了年下只有长叹短叹的份儿,还能有半点欢乐的心情?而所谓家,至少要有老少二代,若是上无双亲,下无儿女,只剩下伉俪一对,大眼瞪小眼,相敬如宾,还能制造什么过年的气氛?”
文中描写的是俗常、琐屑的年景,但表现的是中国人讲究阖家团圆、佳节思亲的古老悠久的传统情结,因而具有了浓重的文化意味。
再如《雅舍谈吃》,中国的名吃特别多,而梁实秋所谈的大都是家常菜。在文中,他不厌其烦地介绍鱼丸的做法,俨然一位得道的厨师;他仔细地讲述吃蟹的过程,吃蟹后,别忘了要一碗氽大甲汤,用剥好的蟹鳌熬汤,洒上芫荽末、胡椒粉,和切碎了的回锅老油条。这一味氽大甲汤,才可以压得住这一餐饭的阵脚。
梁实秋这些“谈吃”的文章,读者读后不仅唇齿留香,而且感受到了祖国的饮食文化,感受到了作者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
同时,梁实秋的散文行文旁引博证,思路开阔,古今中外的例子信手拈来,而无掉书袋之嫌。如《握手》一文中引用了《后汉书》中马援与公孙述的典故;《下棋》一文引用了李内的故事来说明下棋具有的陶冶性情之功。
梁实秋散文的文化内涵、审美情趣,不仅给读者提供了茶余饭后的休闲谈资,而且使读者有所体悟,有所顿醒;使读者以审美的眼光和恬淡的心态看这个到处充满物欲的社会,缓解了紧张的精神,进而释放心灵、怡情养性。
5 幽默:快乐生活的艺术
幽默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敏锐感受、机智表现的主观才能。幽默是创造快乐生活的艺术,同时也是高智慧者的思维习惯,是理想、学识、智慧在语言中的结晶。散文中有了幽默,也就有了“笑”,读者可以在轻松、幽默、闲适的情境中尽情地享受散文所带给我们的思想和艺术的盛宴。
梁实秋性格开朗而幽默,他的散文创作处处闪现着幽默的情调。他往往用轻松调侃的话语,将所写的对象用拉家常讲故事的口吻向你娓娓道来,既犀利辛辣,又幽默风趣;往往让读者既感觉轻松愉悦,又能感受到作者智慧的光芒。
如《脸谱》一文,可以说是官场上势利小人的漫画像:对下属道貌岸然,面部或如同白纸一张,让你感觉莫测高深;或绷得像一张皮鼓,或拉得驴般长,使你觉得矮好几尺!但是他一见上司,驴脸立刻往瘪里缩,马上变成柿饼脸,脸上全变成曲线;见到更高的上司,笑容凝结,嘴唇抖上好半天,脸上作诚惶诚恐状。
再如《结婚典礼》一文,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人们虚伪可笑的心态:
“婚姻大事,不可潦草,单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把一对无辜男女捏合起来,这不叫做潦草:只因一时冲动而遂盲目地订下偕老之约,这也不叫潦草;惟有不请亲戚朋友街坊四邻来胡吃乱叫,或不当众提出结婚人来验明正身,则谓之曰潦草,又名不隆重。……婚礼如同一出戏……演员的服装,或买或借或赁,常见的是蓝袍马褂及与环境全然不调和的一身西装大礼服,高冠燕尾,还有那短得像一件斗篷而还特烦两位小朋友牵着的那—橛子粉红纱!那出戏的尾声是,主人的腿子累得发麻,客人醉翻三五辈,门外的车夫一片叫嚣。剧评家曰:‘很热闹!’”
人们习以为常的铺张烦琐的婚礼习俗一经梁实秋的速写漫画,显得逼真、滑稽,读后令人仿佛置身于乱哄哄的婚礼现场,对此荒唐现象不禁苦笑摇头。
另外,梁实秋散文语言也富有幽默风格,比如写噪音:
“可异的是,纸驴嗓,破锣嗓,喇叭嗓,公鸡嗓,并不被一般的认为是缺陷,而且麻衣相法还公然的说,声音洪亮者主贵!”
比如写垃圾处理:
“最简便的方法是把大门打开,四顾无人,把一筐垃圾往街上一丢,然后把大门关起……真有人把烧过的带窟窿的煤球平平正正的摆在路上,他的理由是等车过来就会碾碎,正好填上路面的坑洼,像这样的好心人到处都有。”
心理学家发现幽默是人们给心理减压的重要方法。幽默使人即使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下也能享受愉悦的方式。当前我国处于剧烈的转型期,市场经济空前发展,文化多元并存,人们的生存和生活压力空前增长,社会焦虑普遍存在。梁氏散文的幽默对于当代人减缓压力、缓解焦虑、增进心理幸福感等,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休闲散文,梁实秋的散文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读者情绪转变、增进心理健康、缓解压力、减少焦虑感的作用。
三 结语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是快乐的,读好书更是其乐无穷。梁实秋散文作为休闲文学读物,满足了当代社会人们的休闲需要和审美需求。读者通过阅读、欣赏、品味梁实秋的散文,不仅看到了普遍的人性的弱点,也看到了当代人所存在的问题。相较一般的休闲读物,梁实秋散文最为可贵的是它的幽默:它使读者的阅读更加轻松、闲适,同时又使读者阅读后能产生深深的思考,接触到自己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梁实秋:《雅舍谈吃》,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2] 梁实秋:《雅舍小品(配图珍藏本)》,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 梁实秋:《梁实秋散文》(平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江正云:《休闲文学的特征及其建设性向度》,《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5] 陶东风:《社会理论视野中的休闲文化与休闲文学》,《文艺报》,2000年5月23日。
[6] 刘琨、陈世民、李小鹏:《应对压力的方法:幽默》,《心理》,2010年第1期上旬刊。
[7] 刘旭东:《休闲:幸福生活与人的和谐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6期。
作者简介:宋淑芬,女,1970—,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文学,工作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休闲 休闲文学 梁实秋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一 关于文学休闲和休闲文学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精神也时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休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其中文学休闲是最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休闲方式。中国文人喜欢把吟诗赋曲、填词作对,以文为乐、以诗会友作为自己的休闲方式,他们在创作和阅读文学作品中获得精神上的轻松自由、闲适自得。柳宗元的山水游记,陶渊明、王维的田园山水诗都是他们休闲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现代人来说,文学休闲更是人们必须的休闲方式。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情淡漠的商品社会,人们为了生存,每天像机器人一样忙碌工作,没有激情,没有思想。这时人们所追求的往往是在诗情画意中陶冶情操,或者在书的海洋中寻找精神的慰藉、灵魂的寄托。而以“注重表现人的休闲并用以专门满足读者的休闲为旨趣”的休闲文学则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阅读休闲文学也成为现代人寻求精神休闲的主要休闲方式。
在现代休闲文学中,以梁实秋《雅舍小品》为代表的休闲小品文可以说是现代休闲文学的典范。他的散文不仅具有闲适特点,而且具有学者散文的广博性及充满智慧的幽默,让人们感悟到一种宁静、淡泊、闲适、舒畅的精神境界。
二 梁实秋休闲文学的现实意义
梁实秋的散文作为休闲读物有其特有的休闲文学特点。以《雅舍小品》为例,从篇幅上来说,《雅舍小品》每篇2000字左右,篇幅适当,有利于人们茶余饭后的阅读;从内容来看,《雅舍小品》写的多是与人们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琐事,以此来挖掘人性中的东西,应该说比较浅显易懂,适合大众的阅读口味和欣赏水平。
1 探讨普遍的人性
《雅舍小品》写到的人都是普通人,是抗日战争时期庸庸碌碌之辈的整体写照。梁实秋把握到这些人的特征,进而深刻细致地刻画他们的性格和生活,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依此探究普遍的永恒的人性。
如《孩子》一文,作者描写孩子的肆无忌惮、撒泼刁蛮,全在于为人父母的娇生惯养,父母都是为孩子服务的。作者说:
“这种风气自古已然,于今为烈。自有小家制庭以来,孩子的地位迅速提高,以前的‘孝子’是孝顺其父母之子,今之所谓‘孝子’乃是孝顺其孩子之父母。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
作者写的虽然是过去的孩子和父母,但是,在现代的读者读来,仍然能够看到现代父母的影子,甚至较之更甚。
再如《女人》一文,梁实秋以亲切平静、富有幽默感的文笔挖掘出女人的特性:说谎, “假如女人所捏撰的故事都能抽取版税,便容易致富。”;善变,“外国女人的帽子,可以是一根鸡毛,可以是半只铁锅,或是一个畚箕。”。
从这篇文章中,读者既品味了真正居家生活的小女人的特点,也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己的缺点。
2 追求心灵的净化
“文以载道”,梁实秋散文所载之“道”不是政治斗争、不关乎政治目的,而是在轻松愉悦中去阐释他的道德修养、人格追求。
如其代表作《雅舍》。“雅舍”是抗战时期梁实秋在重庆的居所,在文中,梁实秋对“雅舍”的简陋、条件的恶劣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这样一座粗鄙的建在荒野的泥瓦房,梁实秋却为它冠以“雅舍”之名,因为“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这所谓的“个性”其实是雅舍主人的优雅气质和风度:身居蚊声如雷、鼠牙交错的“雅舍”而能心态安然,故能欣赏“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欣赏“山头吐月,红盘乍涌,清光四射,天空皎洁”;欣赏细雨蒙蒙之际,“雅舍”“若云若雾,一片弥漫”。至大雨滂沱之时,“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
《雅舍》一文体现了梁实秋中庸平和、与人为善的处世准则,渗透着人生的哲思。他的乐观豁达的精神情绪,游心于物外、不为外物所屈的品格操守,对生活在商品化社会的人们产生了深刻的启迪。这种清明而冲淡的处世态度有助于涤除现代社会中人们一味追逐金钱、急功近利的心态,净化人们的心灵,进而寻求真正的生活情趣、人生乐趣。
3 阐释自我人格修养
梁实秋的散文写的虽然都是凡人小事,但推崇自我人格修养,注重修身养性,注重情感的内化。它让读者于平心静气中体验作者对人生意义的彻悟,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浸染、善的熏陶。
如《病》一文,梁实秋借病谈对人要有同情心:
“一个人病得吃东西都需要喂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探视,那一点同情就像甘露滴在干土上一般,立刻被吸收了进去。病人会觉得人类当中彼此还有联系,人对人究竟比兽对人要温和得多。”
因此,“弱者才需要同情,同情要在人弱时施给,才能容易使人认识那份同情。”
再如《穷》一文,作者阐释了“人生下来就是穷的,除了带来一口奶之外,赤条条的,一无所有,谁手里也没有握着两个钱。”人穷但不能志短,囊中羞涩,而有所不取;落魄无聊,而有所不为,浩然之气从丹田起,布衣之士可以傲王侯,所以穷酸也无可厚非。
《中年》一文认为“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因此,四十岁开始生活并不算晚。”
梁实秋用平淡轻松的文笔反思生命的真谛。对读者而言,他给读者一个观看现实的视角,那就是人性中虽有这样那样的弱点、缺点,但是人们可以通过自我的努力以修养身心、塑造完美人格,鼓励人们追求人性之美、人性之善。
4 知性:优雅生活的艺术
休闲文学的创作目的不在于刺激人们的感官欲望,满足部分人的低级趣味。它的目的是培养人崇高的情趣,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所以休闲文学是一种高层次的、极具审美价值的文学。
梁实秋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尽管他的散文是以日常小事为叙写对象,但文中处处可见他的睿智与学识:梁实秋的散文既有知识性,又不艰难晦涩;既高雅,又简单易懂。琐而不烦,俗而有趣,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如《北平年景》一文,作者写道:
“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羁旅凄凉,到了年下只有长叹短叹的份儿,还能有半点欢乐的心情?而所谓家,至少要有老少二代,若是上无双亲,下无儿女,只剩下伉俪一对,大眼瞪小眼,相敬如宾,还能制造什么过年的气氛?”
文中描写的是俗常、琐屑的年景,但表现的是中国人讲究阖家团圆、佳节思亲的古老悠久的传统情结,因而具有了浓重的文化意味。
再如《雅舍谈吃》,中国的名吃特别多,而梁实秋所谈的大都是家常菜。在文中,他不厌其烦地介绍鱼丸的做法,俨然一位得道的厨师;他仔细地讲述吃蟹的过程,吃蟹后,别忘了要一碗氽大甲汤,用剥好的蟹鳌熬汤,洒上芫荽末、胡椒粉,和切碎了的回锅老油条。这一味氽大甲汤,才可以压得住这一餐饭的阵脚。
梁实秋这些“谈吃”的文章,读者读后不仅唇齿留香,而且感受到了祖国的饮食文化,感受到了作者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
同时,梁实秋的散文行文旁引博证,思路开阔,古今中外的例子信手拈来,而无掉书袋之嫌。如《握手》一文中引用了《后汉书》中马援与公孙述的典故;《下棋》一文引用了李内的故事来说明下棋具有的陶冶性情之功。
梁实秋散文的文化内涵、审美情趣,不仅给读者提供了茶余饭后的休闲谈资,而且使读者有所体悟,有所顿醒;使读者以审美的眼光和恬淡的心态看这个到处充满物欲的社会,缓解了紧张的精神,进而释放心灵、怡情养性。
5 幽默:快乐生活的艺术
幽默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敏锐感受、机智表现的主观才能。幽默是创造快乐生活的艺术,同时也是高智慧者的思维习惯,是理想、学识、智慧在语言中的结晶。散文中有了幽默,也就有了“笑”,读者可以在轻松、幽默、闲适的情境中尽情地享受散文所带给我们的思想和艺术的盛宴。
梁实秋性格开朗而幽默,他的散文创作处处闪现着幽默的情调。他往往用轻松调侃的话语,将所写的对象用拉家常讲故事的口吻向你娓娓道来,既犀利辛辣,又幽默风趣;往往让读者既感觉轻松愉悦,又能感受到作者智慧的光芒。
如《脸谱》一文,可以说是官场上势利小人的漫画像:对下属道貌岸然,面部或如同白纸一张,让你感觉莫测高深;或绷得像一张皮鼓,或拉得驴般长,使你觉得矮好几尺!但是他一见上司,驴脸立刻往瘪里缩,马上变成柿饼脸,脸上全变成曲线;见到更高的上司,笑容凝结,嘴唇抖上好半天,脸上作诚惶诚恐状。
再如《结婚典礼》一文,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人们虚伪可笑的心态:
“婚姻大事,不可潦草,单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把一对无辜男女捏合起来,这不叫做潦草:只因一时冲动而遂盲目地订下偕老之约,这也不叫潦草;惟有不请亲戚朋友街坊四邻来胡吃乱叫,或不当众提出结婚人来验明正身,则谓之曰潦草,又名不隆重。……婚礼如同一出戏……演员的服装,或买或借或赁,常见的是蓝袍马褂及与环境全然不调和的一身西装大礼服,高冠燕尾,还有那短得像一件斗篷而还特烦两位小朋友牵着的那—橛子粉红纱!那出戏的尾声是,主人的腿子累得发麻,客人醉翻三五辈,门外的车夫一片叫嚣。剧评家曰:‘很热闹!’”
人们习以为常的铺张烦琐的婚礼习俗一经梁实秋的速写漫画,显得逼真、滑稽,读后令人仿佛置身于乱哄哄的婚礼现场,对此荒唐现象不禁苦笑摇头。
另外,梁实秋散文语言也富有幽默风格,比如写噪音:
“可异的是,纸驴嗓,破锣嗓,喇叭嗓,公鸡嗓,并不被一般的认为是缺陷,而且麻衣相法还公然的说,声音洪亮者主贵!”
比如写垃圾处理:
“最简便的方法是把大门打开,四顾无人,把一筐垃圾往街上一丢,然后把大门关起……真有人把烧过的带窟窿的煤球平平正正的摆在路上,他的理由是等车过来就会碾碎,正好填上路面的坑洼,像这样的好心人到处都有。”
心理学家发现幽默是人们给心理减压的重要方法。幽默使人即使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下也能享受愉悦的方式。当前我国处于剧烈的转型期,市场经济空前发展,文化多元并存,人们的生存和生活压力空前增长,社会焦虑普遍存在。梁氏散文的幽默对于当代人减缓压力、缓解焦虑、增进心理幸福感等,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休闲散文,梁实秋的散文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读者情绪转变、增进心理健康、缓解压力、减少焦虑感的作用。
三 结语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是快乐的,读好书更是其乐无穷。梁实秋散文作为休闲文学读物,满足了当代社会人们的休闲需要和审美需求。读者通过阅读、欣赏、品味梁实秋的散文,不仅看到了普遍的人性的弱点,也看到了当代人所存在的问题。相较一般的休闲读物,梁实秋散文最为可贵的是它的幽默:它使读者的阅读更加轻松、闲适,同时又使读者阅读后能产生深深的思考,接触到自己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梁实秋:《雅舍谈吃》,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2] 梁实秋:《雅舍小品(配图珍藏本)》,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 梁实秋:《梁实秋散文》(平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江正云:《休闲文学的特征及其建设性向度》,《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5] 陶东风:《社会理论视野中的休闲文化与休闲文学》,《文艺报》,2000年5月23日。
[6] 刘琨、陈世民、李小鹏:《应对压力的方法:幽默》,《心理》,2010年第1期上旬刊。
[7] 刘旭东:《休闲:幸福生活与人的和谐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6期。
作者简介:宋淑芬,女,1970—,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文学,工作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