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庐陵文化,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歌声萦绕,激起我不尽的思索:什么是庐陵文化?庐陵文化的精髓又是什么?用什么词汇能涵盖你的博大精深?用什么语句能包容你的源远流长?用什么文字能凸显你的光彩夺目、灿烂辉煌?
我轻轻地唱着这首歌,好像在聆听前辈们讲述一个个美丽的传说,眼前仿佛走过一位又一位庐陵巨子:有高唱《正气歌》、英勇不屈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学精文雄的一代宗师欧阳修,有做人以直为美、做诗以曲为美的大诗人杨万里,有致力于社会改革实践却惨遭杀害的何心隐……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们具有将国家、民族担在自己肩膀上的大丈夫气概,他们具有为正义献身,为真理捐躯,为百姓殚精竭虑、肝脑涂地而在所不辞的大英雄风骨;他们守住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临节不辱的精神支柱;他们妙笔生花,挥毫著文,石破天惊。皇皇巨著,传世之作,大气磅礴,格调清丽,不同凡响,彰显文学的生命力。他们以文学大师的声望领袖群伦,他们以先贤的人格魅力,昭示后人!
庐陵文化数千年,文化精英灿若星辰。从他们身上我找到了,找到了庐陵文化的精髓,找到了庐陵文化的真谛:正气、才气与灵气。
看啊,流淌的母亲河——赣江,静静地纵贯庐陵。这里的天空,这里的土地,正气浩然,才气酣畅,灵气弥漫。于是乎才有“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的童话,才有“鹅湖鹿洞寻常事,风流人物白鹭荫”的佳话,才有历代科举进士多达2300余人的神话。
身为庐陵后代的我,应义不容辞牢记庐陵文化的精髓:正气、才气与灵气,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
庐陵文化,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我用心地把你歌唱,歌声回荡,歌声中我面前仿佛耸立起一座巍峨的文化大山。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大山是怎样高起来的?
大山是这样高起来的——
山背山,
山扛山,
你背我扛去摸天!
大山是怎样连起来的?
大山是这样连起来的——
山推山,
山追山,
你追我赶到天边!
庐陵文化的大山,不也如同“山背山,山扛山”“山推山,山追山”而形成并辉煌起来吗?前贤提掖后秀,后秀追慕前贤。前贤的经国济世之雄心,倚马可待之才华,黄钟大吕、金声玉振之作品,像磁石一般紧紧地吸引一代又一代、一拨又一拨的后起之秀。他们对前贤景慕追随,义无反顾。这种见贤思齐的文化心理,似乎与生俱来,又不谋而合。他们悄悄地从前贤身上寻找做人做学问的准则,寻找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方向与途径。而前贤见后秀如雨后春笋,喜不自禁,热情帮扶,甚至还主动让道,促其奋进,激其腾飞。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于是历史演绎了一幕又一幕文化交接的连续剧——后辈对先辈的心灵膜拜,前辈对后辈的精神引领。这种独特的文化传承,没有仪式,没有手续,没有言语,一切都在静悄悄地进行。就在浓厚的文化陶冶和薰染中,庐陵才士迭出,秀俊相继。从欧阳修、文天祥到今天的王梓坤、吴成生,其间千年,人才辈出,靠的就是“背”与“扛”,靠的就是“推”与“追”。中将王恩茂曾说,“文革”时期,腥风血雨,是《正气歌》使他临危不惧、坚持真理。井冈公仆、勤政为民的好专员吴成生,病魔缠身,生命垂危,仍顽强践行“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封5000字的长信,他在病榻上整整书写了5天,描绘庐陵的前景,用生命谱写奉献之歌。庐陵文化的摇篮,哺育了新时代人民杰出的楷模。今天的庐陵人有了这种文化脊梁,让我看到庐陵的未来与希望,看到庐陵文化大山仍在增加它的高度,显示它的威仪。
庐陵文化,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我深情地把你歌唱,歌声伴随我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无字的文化、无课本的教育。
当走进“天下第一山”井冈山,瞻仰这一庐陵文化和革命精神完美结合的标志时,我仿佛听到了黄洋界的炮声,仿佛看到了“众志成城”的红军战士从这里出发,雄纠纠气昂昂地走向天安门。
当走进新干青铜博物馆,那些稀世的文物珍品,给人难以言喻的心灵震撼,使我在对谁创造历史谁创造文化的感慨中得到洗礼和升华。
当走进民风淳朴的古村,看到精心建造的古屋,我自然而然地感叹能工巧匠隔世奉献的温柔、安祥与高雅。当看到原生态的盾牌舞,听到嘹亮而悠扬的唢呐声,我为普普通通快快乐乐的庐陵文化艺人的精湛表演油然而生敬意。
当品尝到甜蜜的金橘、满口生香的狗牯脑茶,我情不自禁地为平凡劳动者的无私奉献而深怀谢意。我诗意般地行走在庐陵大地上,边走边读,边读边品,边品边悟,读山、读水、品文、品人,我对庐陵文化渐渐又有一种了悟:是谁创造了庐陵文化?仅仅是名人、伟人吗?不,是名人与凡人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庐陵文化。
有个哲人说,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可以使自己崇高。普通平凡的庐陵人,他们也许知道自己做不了太阳、做不了月亮,就默默无闻地做星星、做萤火虫。星星、萤火虫虽然微弱,但也能照亮世界。在敬仰名人和伟人的同时,我真诚地欢呼:向崇高的凡人致敬!
庐陵文化,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我永远把你歌唱,歌声让我自豪,让我幸福。我吟诵文天祥《正气歌》中的诗句: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英雄先贤离我们愈来愈远了,然而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已然载入史册。在屋檐下,我迎风展读圣贤书,让古人的美德照耀我的人生。
先贤的厚望我理解我接受,自己的责任我担当我实践。庐陵文化是前人的文化,也是后人的文化,更是今人的文化。庐陵文化是一条河,为使它永远不断流,不沙化,永远峰回路转,永远柳暗花明,永远青松不老绿水长流,我愿和所有的庐陵后辈展开一场又一场的接力赛,如把奥运火炬接过来般,奔跑一程再传递下去。“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历史与现实,现实与未来,自然形成一条牢不可破的庐陵文化链。我与今天的庐陵人跨越千年的时空,与先贤的目光对接,与前辈的心灵沟通。这样,情感与情感的融会,精神与精神的传承,庐陵文化的正气、才气与灵气就永恒弥漫在庐陵的天地间。
注:本文系作者编写江西省吉安市地方教材的编后札记。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教研室)
我轻轻地唱着这首歌,好像在聆听前辈们讲述一个个美丽的传说,眼前仿佛走过一位又一位庐陵巨子:有高唱《正气歌》、英勇不屈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学精文雄的一代宗师欧阳修,有做人以直为美、做诗以曲为美的大诗人杨万里,有致力于社会改革实践却惨遭杀害的何心隐……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们具有将国家、民族担在自己肩膀上的大丈夫气概,他们具有为正义献身,为真理捐躯,为百姓殚精竭虑、肝脑涂地而在所不辞的大英雄风骨;他们守住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临节不辱的精神支柱;他们妙笔生花,挥毫著文,石破天惊。皇皇巨著,传世之作,大气磅礴,格调清丽,不同凡响,彰显文学的生命力。他们以文学大师的声望领袖群伦,他们以先贤的人格魅力,昭示后人!
庐陵文化数千年,文化精英灿若星辰。从他们身上我找到了,找到了庐陵文化的精髓,找到了庐陵文化的真谛:正气、才气与灵气。
看啊,流淌的母亲河——赣江,静静地纵贯庐陵。这里的天空,这里的土地,正气浩然,才气酣畅,灵气弥漫。于是乎才有“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的童话,才有“鹅湖鹿洞寻常事,风流人物白鹭荫”的佳话,才有历代科举进士多达2300余人的神话。
身为庐陵后代的我,应义不容辞牢记庐陵文化的精髓:正气、才气与灵气,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
庐陵文化,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我用心地把你歌唱,歌声回荡,歌声中我面前仿佛耸立起一座巍峨的文化大山。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大山是怎样高起来的?
大山是这样高起来的——
山背山,
山扛山,
你背我扛去摸天!
大山是怎样连起来的?
大山是这样连起来的——
山推山,
山追山,
你追我赶到天边!
庐陵文化的大山,不也如同“山背山,山扛山”“山推山,山追山”而形成并辉煌起来吗?前贤提掖后秀,后秀追慕前贤。前贤的经国济世之雄心,倚马可待之才华,黄钟大吕、金声玉振之作品,像磁石一般紧紧地吸引一代又一代、一拨又一拨的后起之秀。他们对前贤景慕追随,义无反顾。这种见贤思齐的文化心理,似乎与生俱来,又不谋而合。他们悄悄地从前贤身上寻找做人做学问的准则,寻找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方向与途径。而前贤见后秀如雨后春笋,喜不自禁,热情帮扶,甚至还主动让道,促其奋进,激其腾飞。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于是历史演绎了一幕又一幕文化交接的连续剧——后辈对先辈的心灵膜拜,前辈对后辈的精神引领。这种独特的文化传承,没有仪式,没有手续,没有言语,一切都在静悄悄地进行。就在浓厚的文化陶冶和薰染中,庐陵才士迭出,秀俊相继。从欧阳修、文天祥到今天的王梓坤、吴成生,其间千年,人才辈出,靠的就是“背”与“扛”,靠的就是“推”与“追”。中将王恩茂曾说,“文革”时期,腥风血雨,是《正气歌》使他临危不惧、坚持真理。井冈公仆、勤政为民的好专员吴成生,病魔缠身,生命垂危,仍顽强践行“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封5000字的长信,他在病榻上整整书写了5天,描绘庐陵的前景,用生命谱写奉献之歌。庐陵文化的摇篮,哺育了新时代人民杰出的楷模。今天的庐陵人有了这种文化脊梁,让我看到庐陵的未来与希望,看到庐陵文化大山仍在增加它的高度,显示它的威仪。
庐陵文化,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我深情地把你歌唱,歌声伴随我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无字的文化、无课本的教育。
当走进“天下第一山”井冈山,瞻仰这一庐陵文化和革命精神完美结合的标志时,我仿佛听到了黄洋界的炮声,仿佛看到了“众志成城”的红军战士从这里出发,雄纠纠气昂昂地走向天安门。
当走进新干青铜博物馆,那些稀世的文物珍品,给人难以言喻的心灵震撼,使我在对谁创造历史谁创造文化的感慨中得到洗礼和升华。
当走进民风淳朴的古村,看到精心建造的古屋,我自然而然地感叹能工巧匠隔世奉献的温柔、安祥与高雅。当看到原生态的盾牌舞,听到嘹亮而悠扬的唢呐声,我为普普通通快快乐乐的庐陵文化艺人的精湛表演油然而生敬意。
当品尝到甜蜜的金橘、满口生香的狗牯脑茶,我情不自禁地为平凡劳动者的无私奉献而深怀谢意。我诗意般地行走在庐陵大地上,边走边读,边读边品,边品边悟,读山、读水、品文、品人,我对庐陵文化渐渐又有一种了悟:是谁创造了庐陵文化?仅仅是名人、伟人吗?不,是名人与凡人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庐陵文化。
有个哲人说,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可以使自己崇高。普通平凡的庐陵人,他们也许知道自己做不了太阳、做不了月亮,就默默无闻地做星星、做萤火虫。星星、萤火虫虽然微弱,但也能照亮世界。在敬仰名人和伟人的同时,我真诚地欢呼:向崇高的凡人致敬!
庐陵文化,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我永远把你歌唱,歌声让我自豪,让我幸福。我吟诵文天祥《正气歌》中的诗句: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英雄先贤离我们愈来愈远了,然而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已然载入史册。在屋檐下,我迎风展读圣贤书,让古人的美德照耀我的人生。
先贤的厚望我理解我接受,自己的责任我担当我实践。庐陵文化是前人的文化,也是后人的文化,更是今人的文化。庐陵文化是一条河,为使它永远不断流,不沙化,永远峰回路转,永远柳暗花明,永远青松不老绿水长流,我愿和所有的庐陵后辈展开一场又一场的接力赛,如把奥运火炬接过来般,奔跑一程再传递下去。“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历史与现实,现实与未来,自然形成一条牢不可破的庐陵文化链。我与今天的庐陵人跨越千年的时空,与先贤的目光对接,与前辈的心灵沟通。这样,情感与情感的融会,精神与精神的传承,庐陵文化的正气、才气与灵气就永恒弥漫在庐陵的天地间。
注:本文系作者编写江西省吉安市地方教材的编后札记。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