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抗战主题展,是迄今为止山东地区举办的规模最大,集合抗战图片、文物最多的一次抗战主题展。展览共展出历史图片625幅,珍贵抗战文物382件,并吸收了山东抗战调研的最新成果。参展文物,不仅包括山东抗战时期的公文、书信、文献档案,根据地出版的报刊、根据地货币,著名抗战人物使用过的物品,更有抗战部队、民兵使用的武器、奖章锦旗、缴获日伪的武器装备等。多件国家一级文物也首次展出,它们有的只是经历过枪林弹雨残破的旧物,但是,每一件文物都是抗战历史的见证。这里,处处都是烽火,件件都有故事……
一扇破门板,见证英雄传奇
一扇布满弹孔的门板,见证着我党抗战英烈理琪光辉却短暂的一生。
1938年2月13日,日军百余人包围烟台牟平县城外的雷神庙,当时,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员理琪正与二十余名干部在此召开会议,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就此展开。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理琪坚定沉着地指挥战斗,接连打退了敌人的四次进攻。在这样激烈的战斗中,理琪多处负伤。那扇破旧的雷神庙门板,为革命同志抵挡了日军的子弹,但终究无法阻挡日军的疯狂进攻。当夜幕降临,理琪带领同志们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战斗终于突围时,年仅30岁的理琪却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
理琪用短暂的生命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出生于河南太康的理琪,早在上学时期,就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初,党派理琪到胶东成立新的中共胶东特委,理琪同志任特委书记。为了整顿党组织,他亲自为特委起草文件,及时纠正了党内存在的极左思潮,使胶东党的建设和革命运动得到健康发展。1937年12月24日,以理琪为领导的中共胶东特委领导了天福山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理琪任司令员。
惨烈的雷神庙战役虽然夺走了理琪的生命,却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之后,这里诞生了山东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了胶东第一个根据地。
一把旧手枪,引领民间抗战浪潮
那是一把太过简陋的手枪,宛如时下儿童的玩具,但是1938年程鹏参加徂徕山起义时使用的就是这样的土枪。程鹏后任抗日民主政府泰安县县长。就是这样简陋的武器装备,支撑起山东民间武装的抗战热潮,成为我党领导下山东地区抗击日军的一股重要力量。
1938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指示山东省委“工作应以发动游击战与建立游击区的根据地为中心”。中共中央北方局号召:“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
徂徕山起义是山东省委直接领导的一次抗日武装起义,也是山东全境影响最大的一次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1月1日,山东泰安、莱芜、新泰、泗水等地参加起义的160余人集合在泰安东南徂徕山大寺,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代表山东省委正式宣布起义,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洪涛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赵杰任副司令员,林浩负责政治工作。当时的程鹏任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中队长、二团副团长、独立团团长。
起义部队很快就投入到对日伪军的战斗中。1938年1月26日,他们在寺岭伏击日军,毙伤日军10余人;2月18日,在泰(安)新(泰)公路的四槐树公路桥设伏,用地雷炸毁日军汽车两辆,歼敌40余人;接着,开展破袭战,破坏新(泰)汶(大汶口)公路的桥梁一座,造成日军交通一度中断。4月,第二大队在赵杰率领下智取莱芜,活捉顽固派县长谭远村等300余人。
一封劝降书,一颗不屈爱国心
为尽快完成全面占领中国的战略计划,日军在对中国抗日力量武装打击的同时,也不忘威逼利诱,试图腐蚀意志不够坚定的中国将领。曾领导黑铁山起义的马耀南同志就曾收到日军的劝降书,在这封劝降书中,日军某部部队长植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极尽污蔑之能事,并诱使马耀南加入日军,为日本效力,被马耀南断然拒绝。
1937年7月到1938年6月间,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起义席卷山东大地,这些起义中涌现了一波又一波的抗日民族英雄:冀鲁边抗日武装起义的马振华、鲁西北抗日武装起义的张霖之、徂徕山起义抗日武装起义的黎玉等,马耀南则参与并领导了黑铁山起义。
黑铁山起义成功之后,马耀南领导的队伍成为当地日军的眼中钉。随后,马耀南收到了日军的劝降书。日军某部部队长植松在劝降书中大肆贬低抗日武装力量:“贵部有不少假借抗日救国之名,劫夺勒索无所不为之士。其行为与小毛贼一般,民不安枕,民众怨嗟之声弥漫于野……”更表示“阁下同志救国之士觉悟来投者不止一二矣。”如若不降“皇军大举海陆相应可以搜剿歼灭耳。”显然,日军为使马耀南投降,可谓恩威并施。但是,马耀南断然拒绝了日军的诱降。
1939年7月,马耀南在桓台县牛王庄突围战中不幸中弹牺牲。但他的英雄事迹,却永载史册。
一首歌谣,一段根据地人民的成长史
在整个展览中,有一组独特的情景泥塑作品。错落有致的房屋前,三人端坐在椅凳上,每人身后放有一碗,碗中散落着豆粒,周围是各色各样村民模样的人,或谈笑,或悠然静坐……这组泥塑作品,惟妙惟肖地展示出抗战时期根据地一种独特的民主选举方式——“豆选”。
当时,根据地流行一首歌谣“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豆选是当年抗日根据地的一种普遍的选举形式。根据地的农民大都不识字,党组织为了方便选举就想出了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在被选人身后放一个碗,选民把自己的豆子作为选票,放到中意的被选者碗中。最后,根据碗中的豆数确定选举胜出者。村民直接选举村政权,是中国基层社会的一场深刻的政治变革。在民主运动中,进一步开展了宪政运动和民主思想教育,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随着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我党开展了一系列提高农民素质,推行民主政治的举措。从1940年冬天开始,山东抗日根据地普遍开始组织起冬学运动。利用冬闲时间进行,设“识字”和“抗战道理”两种课程。冬学的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歌咏是党宣传群众的重要方式,被广泛传唱的《沂蒙山小调》也诞生于这一时期。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各剧团、宣传队每到一地,就开始教当地群众唱抗日歌曲,出现了青年、妇女、老人、儿童争相学唱抗日歌曲的景象。山东抗日根据地当时创作的脍炙人口的歌曲有几百首之多。
一个茶缸,纪录不朽的革命情谊
展览中有一个搪瓷茶缸,已经破旧不堪,但是就是它,在最艰难的时期,记录着八路军战士之间的情谊,它是战士们在岱崮战役的困难条件下分水喝时使用的。
1943年,山东军区所属鲁中军区十一团三营八连(现为济南军区某部六连)93位勇士在岱崮战役中受到山东军区的嘉奖,荣获“岱崮连”的光荣称号。
1943年11月9日,一万余日军和伪军从临沂、蒙阴、莱芜、临朐、沂水等地同时出动,分进合击,“扫荡”鲁中抗日根据地,企图消灭八路军鲁中军区部队,进而寻歼山东军区主力及山东分局机关。为粉碎日军扫荡,鲁中军区决定留下十一团三营第八连坚守沂蒙山区的南、北岱崮,以牵制、吸引敌人主力,使我军主力部队能够到外线作战,寻机歼敌。
11月13日,日军向岱崮发起进攻。八连的93名战士在副营长张林的率领下抗击敌人,多次击退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日伪军的疯狂进攻,誓与阵地共存亡。经过十五个昼夜的激战,八连指战员胜利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有力地配合了外线部队作战。
在日伪军的围攻、封锁下,连队与外界联系完全中断,弹药不足,就用石头代替;粮食短缺,就用野菜充饥;盛水用的两口水缸被炸去大半截,残存的一点水已经变成了泥浆,战士们就把凝结在表层的冰凌含在嘴里解渴。在断粮断水的困苦中,战士们使用一个搪瓷茶缸分喝仅剩的存水。就是靠着惊人的革命毅力,八连战士们顽强坚持战斗,坚守岱崮。茶缸就是“岱崮连”勇士们可贵精神的光辉见证……
一扇破门板,见证英雄传奇
一扇布满弹孔的门板,见证着我党抗战英烈理琪光辉却短暂的一生。
1938年2月13日,日军百余人包围烟台牟平县城外的雷神庙,当时,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员理琪正与二十余名干部在此召开会议,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就此展开。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理琪坚定沉着地指挥战斗,接连打退了敌人的四次进攻。在这样激烈的战斗中,理琪多处负伤。那扇破旧的雷神庙门板,为革命同志抵挡了日军的子弹,但终究无法阻挡日军的疯狂进攻。当夜幕降临,理琪带领同志们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战斗终于突围时,年仅30岁的理琪却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
理琪用短暂的生命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出生于河南太康的理琪,早在上学时期,就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初,党派理琪到胶东成立新的中共胶东特委,理琪同志任特委书记。为了整顿党组织,他亲自为特委起草文件,及时纠正了党内存在的极左思潮,使胶东党的建设和革命运动得到健康发展。1937年12月24日,以理琪为领导的中共胶东特委领导了天福山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理琪任司令员。
惨烈的雷神庙战役虽然夺走了理琪的生命,却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之后,这里诞生了山东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了胶东第一个根据地。
一把旧手枪,引领民间抗战浪潮
那是一把太过简陋的手枪,宛如时下儿童的玩具,但是1938年程鹏参加徂徕山起义时使用的就是这样的土枪。程鹏后任抗日民主政府泰安县县长。就是这样简陋的武器装备,支撑起山东民间武装的抗战热潮,成为我党领导下山东地区抗击日军的一股重要力量。
1938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指示山东省委“工作应以发动游击战与建立游击区的根据地为中心”。中共中央北方局号召:“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
徂徕山起义是山东省委直接领导的一次抗日武装起义,也是山东全境影响最大的一次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1月1日,山东泰安、莱芜、新泰、泗水等地参加起义的160余人集合在泰安东南徂徕山大寺,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代表山东省委正式宣布起义,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洪涛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赵杰任副司令员,林浩负责政治工作。当时的程鹏任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中队长、二团副团长、独立团团长。
起义部队很快就投入到对日伪军的战斗中。1938年1月26日,他们在寺岭伏击日军,毙伤日军10余人;2月18日,在泰(安)新(泰)公路的四槐树公路桥设伏,用地雷炸毁日军汽车两辆,歼敌40余人;接着,开展破袭战,破坏新(泰)汶(大汶口)公路的桥梁一座,造成日军交通一度中断。4月,第二大队在赵杰率领下智取莱芜,活捉顽固派县长谭远村等300余人。
一封劝降书,一颗不屈爱国心
为尽快完成全面占领中国的战略计划,日军在对中国抗日力量武装打击的同时,也不忘威逼利诱,试图腐蚀意志不够坚定的中国将领。曾领导黑铁山起义的马耀南同志就曾收到日军的劝降书,在这封劝降书中,日军某部部队长植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极尽污蔑之能事,并诱使马耀南加入日军,为日本效力,被马耀南断然拒绝。
1937年7月到1938年6月间,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起义席卷山东大地,这些起义中涌现了一波又一波的抗日民族英雄:冀鲁边抗日武装起义的马振华、鲁西北抗日武装起义的张霖之、徂徕山起义抗日武装起义的黎玉等,马耀南则参与并领导了黑铁山起义。
黑铁山起义成功之后,马耀南领导的队伍成为当地日军的眼中钉。随后,马耀南收到了日军的劝降书。日军某部部队长植松在劝降书中大肆贬低抗日武装力量:“贵部有不少假借抗日救国之名,劫夺勒索无所不为之士。其行为与小毛贼一般,民不安枕,民众怨嗟之声弥漫于野……”更表示“阁下同志救国之士觉悟来投者不止一二矣。”如若不降“皇军大举海陆相应可以搜剿歼灭耳。”显然,日军为使马耀南投降,可谓恩威并施。但是,马耀南断然拒绝了日军的诱降。
1939年7月,马耀南在桓台县牛王庄突围战中不幸中弹牺牲。但他的英雄事迹,却永载史册。
一首歌谣,一段根据地人民的成长史
在整个展览中,有一组独特的情景泥塑作品。错落有致的房屋前,三人端坐在椅凳上,每人身后放有一碗,碗中散落着豆粒,周围是各色各样村民模样的人,或谈笑,或悠然静坐……这组泥塑作品,惟妙惟肖地展示出抗战时期根据地一种独特的民主选举方式——“豆选”。
当时,根据地流行一首歌谣“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豆选是当年抗日根据地的一种普遍的选举形式。根据地的农民大都不识字,党组织为了方便选举就想出了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在被选人身后放一个碗,选民把自己的豆子作为选票,放到中意的被选者碗中。最后,根据碗中的豆数确定选举胜出者。村民直接选举村政权,是中国基层社会的一场深刻的政治变革。在民主运动中,进一步开展了宪政运动和民主思想教育,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随着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我党开展了一系列提高农民素质,推行民主政治的举措。从1940年冬天开始,山东抗日根据地普遍开始组织起冬学运动。利用冬闲时间进行,设“识字”和“抗战道理”两种课程。冬学的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歌咏是党宣传群众的重要方式,被广泛传唱的《沂蒙山小调》也诞生于这一时期。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各剧团、宣传队每到一地,就开始教当地群众唱抗日歌曲,出现了青年、妇女、老人、儿童争相学唱抗日歌曲的景象。山东抗日根据地当时创作的脍炙人口的歌曲有几百首之多。
一个茶缸,纪录不朽的革命情谊
展览中有一个搪瓷茶缸,已经破旧不堪,但是就是它,在最艰难的时期,记录着八路军战士之间的情谊,它是战士们在岱崮战役的困难条件下分水喝时使用的。
1943年,山东军区所属鲁中军区十一团三营八连(现为济南军区某部六连)93位勇士在岱崮战役中受到山东军区的嘉奖,荣获“岱崮连”的光荣称号。
1943年11月9日,一万余日军和伪军从临沂、蒙阴、莱芜、临朐、沂水等地同时出动,分进合击,“扫荡”鲁中抗日根据地,企图消灭八路军鲁中军区部队,进而寻歼山东军区主力及山东分局机关。为粉碎日军扫荡,鲁中军区决定留下十一团三营第八连坚守沂蒙山区的南、北岱崮,以牵制、吸引敌人主力,使我军主力部队能够到外线作战,寻机歼敌。
11月13日,日军向岱崮发起进攻。八连的93名战士在副营长张林的率领下抗击敌人,多次击退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日伪军的疯狂进攻,誓与阵地共存亡。经过十五个昼夜的激战,八连指战员胜利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有力地配合了外线部队作战。
在日伪军的围攻、封锁下,连队与外界联系完全中断,弹药不足,就用石头代替;粮食短缺,就用野菜充饥;盛水用的两口水缸被炸去大半截,残存的一点水已经变成了泥浆,战士们就把凝结在表层的冰凌含在嘴里解渴。在断粮断水的困苦中,战士们使用一个搪瓷茶缸分喝仅剩的存水。就是靠着惊人的革命毅力,八连战士们顽强坚持战斗,坚守岱崮。茶缸就是“岱崮连”勇士们可贵精神的光辉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