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评论性阅读;教学方法;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A)—0035—02
评论性阅读作为英语专业必修课,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评论的能力。评论性阅读是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深入地以分析综合为主要特征的理解性阅读。它既要求精读细读,又要求反复阅读,分解文章,充分理解文章各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章的观点和材料剖析,进而对文章作出个性化的评论,提出见解,推测作者的观点正确与否。由于评论性阅读要求学生对所读文章的性质、特点、主体等方面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使阅读向纵深方向发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评论性阅读是侧重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观点及作者所介绍知识的分析、评定的一种阅读。因而,在培养学生评论性阅读能力时,教师首先应教授学生学会如何理解作者所传达的写作目的、写作意图(purpose),辨明语言的类型以及对关键语句作出正确的推论,然后再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专门训练。
1. 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意图
学生首先要明确一般意义上的几种写作意图。通常来说,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以下几种:告知(informing or instructing the reader),说服(persuading the reader),愉悦(amusing or entertaining the reader),描述(description)以及表达个人思想与情感(showing personal feeling)。所采用的文体分别是说明文、议论文、小说、诗歌以及个人评论。一篇文章往往体现出作者的多种写作意图,但通常只有一个意图占主导地位。如果对作者的写作意图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次要层面上,没有很好地挖掘出文章的深层内涵,学生就会曲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作出合理的评论。
作者的写作风格往往通过他们所使用的语言表现出来。从根本上来讲,文章有两类语言:客观语言(objective language)和主观语言(subjective language)。客观语言是传递信息、表述事实的语言,用于毫不掺杂作者个人观点的事实报道与客观描述。学生可以大量地在参考书、教科书、合同、电话本以及新闻报道中看到。客观语言仅仅用来阐述信息与事实。主观语言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和以论述观点为基准的语言,用来表述作者的态度与观点。把握了作者的写作风格与写作意图,学生在全局上对文章就有了总体的把握,通过对文章关键语句的推断来更加详细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培养评论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1) 作读书评点。文章评点过程就是批判地接受他人思想的思考过程,是对知识、信息创造性接受的过程。学生可以评论作者的思想、作品的内容、表现形式、写作技巧以及总结写作中的经验与规律。在具体地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要求学生对文章完全理解消化;其次要要求学生对文章的背景知识有足够的了解;最后要要求学生查阅文章的所有参考文献。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这篇文章,从而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作读书评点时,学生应该在阅读完文章后,能够给出对该文章每一部分的评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记录所获取文章的最终信息。在引导学生作文章评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对文章评价的程序。如,Is the source of the text credible or not?Are the supporting details sufficient or not?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ext?What kind of the value or opinion can the reader get from the text?然后根据文章的不同章节,针对某种既定目的,对学生进行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评论,使其充分表述自己评点的意见。
(2) 质疑作者。质疑作者是评论性阅读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它不是简单地挑战作者,而是鼓励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结构,从而对文章进行恰当的评点,亦可以指出文章的不当之处。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a. What is the author trying to tell you?
b. Why does the author tell you that?
c. Does the author say it clearly?
d. How could the author have said things more clearly?
(3) 借助探究性教学模式。有效地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通过辩论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自探共研”型阅读模式有以下环节:a.创造情境,诱导深入;b.放手自学,独立思考;c.组织讨论,交流结果;d.质疑问难,评点整合;e.扩展提高,课外延伸。创设情境,诱导深入指的是将文本信息形象化、情绪化、经验化,让学生在体验中萌生问题和想法,从而让问题和想法牵引学生向阅读的深处走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绕同一主题,提出看法,相互评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并允许个人存疑,不强求一律。扩展提高、向外延伸阶段,教师可安排课外阅读或者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等,将课堂上的评论结果在学生头脑中系统化,从而起到培养评论性思维的作用。
评论性阅读是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评论性阅读,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文章内容,而是深入地理解文章、鉴赏文章,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来检测文章的可信度,接受文章中传递的有用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评论性阅读思维的培养,既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在阅读活动中训练,又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加以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A)—0035—02
评论性阅读作为英语专业必修课,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评论的能力。评论性阅读是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深入地以分析综合为主要特征的理解性阅读。它既要求精读细读,又要求反复阅读,分解文章,充分理解文章各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章的观点和材料剖析,进而对文章作出个性化的评论,提出见解,推测作者的观点正确与否。由于评论性阅读要求学生对所读文章的性质、特点、主体等方面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使阅读向纵深方向发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评论性阅读是侧重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观点及作者所介绍知识的分析、评定的一种阅读。因而,在培养学生评论性阅读能力时,教师首先应教授学生学会如何理解作者所传达的写作目的、写作意图(purpose),辨明语言的类型以及对关键语句作出正确的推论,然后再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专门训练。
1. 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意图
学生首先要明确一般意义上的几种写作意图。通常来说,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以下几种:告知(informing or instructing the reader),说服(persuading the reader),愉悦(amusing or entertaining the reader),描述(description)以及表达个人思想与情感(showing personal feeling)。所采用的文体分别是说明文、议论文、小说、诗歌以及个人评论。一篇文章往往体现出作者的多种写作意图,但通常只有一个意图占主导地位。如果对作者的写作意图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次要层面上,没有很好地挖掘出文章的深层内涵,学生就会曲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作出合理的评论。
作者的写作风格往往通过他们所使用的语言表现出来。从根本上来讲,文章有两类语言:客观语言(objective language)和主观语言(subjective language)。客观语言是传递信息、表述事实的语言,用于毫不掺杂作者个人观点的事实报道与客观描述。学生可以大量地在参考书、教科书、合同、电话本以及新闻报道中看到。客观语言仅仅用来阐述信息与事实。主观语言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和以论述观点为基准的语言,用来表述作者的态度与观点。把握了作者的写作风格与写作意图,学生在全局上对文章就有了总体的把握,通过对文章关键语句的推断来更加详细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培养评论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1) 作读书评点。文章评点过程就是批判地接受他人思想的思考过程,是对知识、信息创造性接受的过程。学生可以评论作者的思想、作品的内容、表现形式、写作技巧以及总结写作中的经验与规律。在具体地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要求学生对文章完全理解消化;其次要要求学生对文章的背景知识有足够的了解;最后要要求学生查阅文章的所有参考文献。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这篇文章,从而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作读书评点时,学生应该在阅读完文章后,能够给出对该文章每一部分的评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记录所获取文章的最终信息。在引导学生作文章评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对文章评价的程序。如,Is the source of the text credible or not?Are the supporting details sufficient or not?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ext?What kind of the value or opinion can the reader get from the text?然后根据文章的不同章节,针对某种既定目的,对学生进行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评论,使其充分表述自己评点的意见。
(2) 质疑作者。质疑作者是评论性阅读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它不是简单地挑战作者,而是鼓励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结构,从而对文章进行恰当的评点,亦可以指出文章的不当之处。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a. What is the author trying to tell you?
b. Why does the author tell you that?
c. Does the author say it clearly?
d. How could the author have said things more clearly?
(3) 借助探究性教学模式。有效地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通过辩论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自探共研”型阅读模式有以下环节:a.创造情境,诱导深入;b.放手自学,独立思考;c.组织讨论,交流结果;d.质疑问难,评点整合;e.扩展提高,课外延伸。创设情境,诱导深入指的是将文本信息形象化、情绪化、经验化,让学生在体验中萌生问题和想法,从而让问题和想法牵引学生向阅读的深处走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绕同一主题,提出看法,相互评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并允许个人存疑,不强求一律。扩展提高、向外延伸阶段,教师可安排课外阅读或者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等,将课堂上的评论结果在学生头脑中系统化,从而起到培养评论性思维的作用。
评论性阅读是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评论性阅读,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文章内容,而是深入地理解文章、鉴赏文章,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来检测文章的可信度,接受文章中传递的有用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评论性阅读思维的培养,既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在阅读活动中训练,又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