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的故事》文本细读及教学赏析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ubaozi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前不久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行的以文本细读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会上,我校教坛新秀汪明华老师执教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6课《天鹅的故事》,我们作为备课组成员,一并参与了备课并一睹课堂的精彩呈现,感触颇深。
  
  一、 读懂作者意图,找准镜头悟精神
  
  【文本解读】
  既然是“天鹅的故事”,主角自然是天鹅,这是我们在备课时始终坚持的观点,我们认为,文章的第5自然段的描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特写镜头。“腾空而起”“石头似的”“第二次,第三次……”等词句,无不准确、生动地再现了一只为共同生存而勇敢、果断、不畏牺牲的老天鹅的形象。怎样让学生从第5自然段的语言中读懂老天鹅的形象呢?我们把目光盯在了“石头似的”这一关键词句上,把老天鹅比作石头,这是学生都能读懂的并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学生看不出来的是作者为何要把原本美丽、高雅的天鹅比作了坚硬的、冷冰冰的石头,为何把美丽的天鹅丑化?其实,它暗含了作者对故事中天鹅为生存顽强奋争的勇气与毅力的赞叹。勇气与毅力从何而来?教学中紧紧抓住石头,围绕“老天鹅和石头的相似与不似”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体味语言,感悟精神,老天鹅的形象在有情与无情中渐渐高大起来。
  【教学现场】
  师:高高飞起又重重落下的老天鹅,犹如一块“石头”。我们知道,打比方的两个事物之间应该有共同之处,你觉得老天鹅和石头之间有什么
  相似之处?
  生:石头重,老天鹅也重。
  师:它是如何让自己变得和石头一样重的?
  生:老天鹅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力,重重地扑打,力量是巨大的。
  师:这真是一只——
  生:聪明的天鹅,无畏的天鹅。
  师:还有相似之处吗?
  生:石头坚硬,天鹅的身体也硬。
  师:孩子,你说天鹅的身体硬,但要知道老天鹅毕竟是血肉之躯呀,到底是什么比身体更硬
  呀?
  生:顽强不屈,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坚决破冰的决心。
  师:还能找到相似之处吗?
  (学生默然)
  师: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冰冷的、无情的,那老天鹅呢,难道也是无情的?
  生:有情
  师:对谁有情?
  生:对同伴有情。
  师:对同伴有着怎样的情?
  生:为了天鹅群的生存,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师: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比喻句,却有着不简单的含义,谁再来读。
  (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
  【文本解读】
  为了进一步升华老天鹅的形象,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我们备课组商定采取活化文本的形式,将第5自然段用诗行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诵读诗歌中对老天鹅的形象和精神有了更深的感知和意会。郭沫若在《白鹭》一文中写到:白鹭不会唱歌,但它本身不就是一首歌吗?我们也想说:这首诗写的是老天鹅,老天鹅本身不就是一首诗吗?!
  【教学现场】
  师:这就是老天鹅呀,纵使它不会说话,却用行动谱写了一首最为壮丽的诗
  篇。我们聆听,我们感悟,我们的心灵也犹如这冰面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震颤。
  (出示分行排列的诗句)
  突然
  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
  腾空而起
  可是
  它并没有飞走
  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
  像石头似的
  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
  重重地
  扑打在冰面上
  师:谁来读,读出这诗的节奏。(指名读)
  师:镜子般的冰面经过这沉重的一击,被震得颤动起来。老天鹅再一次——(指名读)
  师:冰面上血迹斑斑,白羽纷纷,老天鹅又一次……(指名读)
  师:老天鹅的翅膀折了,腿断了,趴在冰面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然而它
  又一次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张开翅膀……(音乐响起,学生齐读)
  【文本解读】
  如果说课文第5自然段是特写镜头,那么第6自然段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长焦镜头。文中冰面的变化、破冰的天鹅从几只到百十来只,以及齐心、欢快的劳动号子的巧妙运用,生动地再现了群鹅齐心协力、攻破坚冰的壮观场面。课文以《天鹅的故事》命名,而不是《老天鹅的故事》,很明显,作者不光要赞扬老天鹅在绝境中勇于尝试、甘于奉献的品质,还要讴歌群鹅们在逆境中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的精神。此外,从表达形式上看,写老天鹅是“点”,写群鹅是“面”,点面结合,天鹅的形象才会更加饱满。教学中,我们设想不光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写了什么样的天鹅形象,还要让学生读懂作者是怎样把天鹅的形象写得饱满、感人的。针对第6自然段文字平实易懂的特点,我们力求用“作者为什么在写了老天鹅之后紧接着又写了一群天鹅呢?”这一问域较广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读书,深入思考,较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习得相关的写作奥妙。
  【教学现场】
  师:老天鹅的形象已经深入同学们心中,但是别忘了,我们的眼前还有一群天鹅,作者为什么在写了老天鹅之后紧接着又写了一群天鹅呢?同学们仔细读第6自然段并联系课文的题目“天鹅的故事”思考。
  (生自由读书思考)
  生:老天鹅虽然勇敢、无私,但他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没有整群天鹅加入破冰工作,湖面是不会很快解冻的。
  生:作者写老天鹅主要是赞扬老天鹅的勇敢、无私,写一群天鹅是为了赞扬一
  群天鹅的团结一心,这样就可以把天鹅的品质写得更全面。
  生:题目是《天鹅的故事》,作者当然不仅要写老天鹅,也要写一群天鹅了。
  生:课文最后有这样的描写:斯杰潘老人停住了,喝了口茶,然后深情地说:
  “多么可爱的鸟儿啊!”说明作者和斯杰潘老人一样,觉得那只老天鹅和那一群天鹅都是可爱的。
  
  二、 读懂编者意图,深入浅出话生命
  
  【文本解读】
  教材编者将《天鹅的故事》和《生命的壮歌》《鸟语》编在一起,意在组成一个以“生命”为主题的单元,面对四年级的学生,如何将“逆境中拼搏、绝境中求生”的生命意识传递,如何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渗透,是我们在备课时着力思考的问题。经过讨论,我们商定:既要把握好文本的深层内涵,又要深入浅出诠释生命。为了激起学生对老天鹅的认同与敬仰,我们设计了“劝一劝”的教学环节,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成功地完成了角色转变,面对老师的劝说,他们替老天鹅说出了勇于拼搏、说出了甘于奉献,而这不正是我们教者想告诉学生的吗?这个说话环节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教学现场】
  师:面对着这样的老天鹅,我们真想劝劝它:老天鹅呀,昔日高贵优雅的你如今伤痕累累,你就不疼吗?
  生:当然疼,但为了大家,这点又算什么呢?
  师:这就是顽强无畏。
  师:老天鹅呀,以你的声望,完全可以号召其他天鹅来破冰,为何要亲自来做呢?
  生:我要用我的行动来号召所有的天鹅加入破冰的行列。
  师:这就是身先士卒。
  师:老天鹅呀,你再这样扑打冰面,可能会失去生命呀?
  生:就算失去了生命,但若能换得大家的生存,我觉得死而无憾。
  师:这就叫大公无私。
  【文本解读】
  课文的主体是天鹅,然而作者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还写了斯杰潘老人的言行,联系全文看,老人在课文中除了起串联情节、衬托天鹅精神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从老人的猎枪先端后挂这一明显的变化中,揭示了本文的主旨——敬畏生命、珍爱生命,而这不仅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更是编者的用心所在——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蚁国英雄》《生命桥》等,不都是以“生命”为主题的吗?“如果你就是那个斯杰潘老人,当时离那群天鹅才三四十米,双手端着上了子弹的猎枪,你还会朝着天鹅开枪吗?”这个问题又一次叩问学生的心灵,人与自然该怎样相处?学生已用他们的发言告诉我们: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不要残害任何一个值得尊重的生命。
  【教学现场】
  师:无论是老天鹅,还是那一群天鹅,都已经深深地印入我们的脑海里。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斯杰潘老人,当时离那群天鹅才三四十米,双手端着上了子弹的猎枪,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被老天鹅的勇敢无畏感动了,我不忍心再杀它们了。
  生:老天鹅是勇敢的、无私的,那一群天鹅是团结的、拼搏的,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人类学习,我又怎能杀它们呢?
  生:在最艰难的时候,天鹅们团结一心、克服困难,不放弃活下去的希望,
  这样可爱、可敬的生命,我们人类应该和它们和谐相处。我有什么资格向它们开枪呢?
  在汪老师的课堂上,类似的精彩还有很多,比如汪老师对文本中声音的处理,先是“嚓嚓声”“咝咝声”“嘭嘭声”天鹅的叫声,然后是“呼叫声”“鼓励声”“加油声”,最后上升到劳动之歌、破冰之歌、生命之歌、凯旋之歌。精彩的课堂离不开前期巧妙的备课设计,而巧妙的教学设计的背后则是对文本的深度钻研与理解。细读,细读,渐入文本深处。走出课堂,我们越发深刻地感受到细读文本的必要和好处,将文本细读进行到底。
  (作者单位:盐城市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港口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港口的顺畅运行离不开港口物流各个子系统的有机配合。港口集疏运系统是港口物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港口物流系统中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巧妙的激疑设问,能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那么,怎样才能使提问获得成功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 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所提的问题要注意分寸,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说。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
课例展台  [编者按]在今年第2期杂志上,推出了三位老师就《郑和远航》一课分别做的教学设计后,编辑部收到了不少老师的来信来电,都认为:几篇设计从不同的角度演绎了精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期杂志,我们再推出三位老师关于《爱如茉莉》的三份教学设计,让您再睹他们的风采。    一、 品味茉莉花,感悟其平淡与芬芳    1.同学们,欣赏过甜美、动人的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吗?茉莉花的花语表示爱情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