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话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正如学者所说“教育就是对话,是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的对话,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人类的历史经验与学生个体的对话。”
【关键词】历史课堂 对话教学 艺术
一、对话教学的内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对话教学”引起学界及一线教师的日益关注。迄今为止,学界关于对话教学的理解不尽相同,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把以对话为手段的教学视为对话教学;二是把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视为对话教学。第一种理解的实质是对话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二种理解则是指体现对话精神的教学。作为形式的对话和作为精神或原则的对话有一定联系,但范围不同。笔者更赞同后者,我们认为对话教学是以对话为精神的教学。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来看,教学对话表现为难以分割、相互渗透的三种对话:师生与教学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由于对话教学的内涵丰富,不能面面俱到,本文主要谈谈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对话的艺术。
二、高中历史课堂对话的艺术
对话是一种艺术,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互为主体的意义关系,是一种交往互动的对话关系。对话意味着教师把学生当成有意识、主体地位的“人”来看待,意味着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可以真诚交往的“我——你”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是学生群体中有能力的一员,是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这种对话,以师生之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达到互动、互惠,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高中历史课堂对话亦不例外,有效的师生对话对学生的学习导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师生间良性的对话是促使学生奋勇前进的重要法宝。
1.学法指导,领悟方法
教师通过学法指导,引领学生掌握知识是师生对话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学习新知识,常常碰到无从下手或无法深入的困难。教师的巧妙提问会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掌握新思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知识如何分析,历史材料题如何解答,相关的历史事件如何迁移与应用,教师常常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这也就暗含着学法的指导。
2.分组讨论,激发智慧
讨论是对话教学的一种最典型的形式。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学空间应该不只是个人表达意见的论坛,它应该是一个团体意见被综合、被完善的地方。团体可以肯定、质疑、挑战、纠正个人的意见。教师的任务就是倾听团体的意见是什么,并且一次次地把团体形成的智慧思想回馈给团体,以便大家都可以听到甚至改变团体已有的思想。”因此,构建对话共同体及充分发挥其作用,于对话而言不可或缺,而讨论这种对话方式,可以说更能推动这种共同体的形成。作为一种教学行为方式,讨论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意见交换、经验共享、言语交流而求得共同理解和问题解决的活动。
对话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分组讨论展示成果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关注学生的答题方法,注重方法的指导,提高了课堂实效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讲为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课堂中有生成性,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教师有点评、概括、有鼓励、有明确的学法指导。此外,学生们从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和体验出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对话,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达到深化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3.肯定学生,激发斗志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除生理需要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社交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等。而作为教师,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正符合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要尽量扑捉学生的亮点,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斗志,促使其奋勇前进,给教师带来以外的惊喜,让教师深刻感受对话教学的艺术魅力,深刻体验教育的成就感。
从课堂的开始到结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皆以肯定为主,教师善于扑捉学生发言中的亮点,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肯定就像阳光和雨露,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如果能用敏锐的目光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鼓励,就会使优秀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般学生奋发进取,“学困生”重拾信心。
对话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掌握这门艺术的真正含义,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和把握对话教学的精髓。在高中历史课堂对话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最直接的对话表现形式,两者间的对话方式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教育智慧,引导学生领悟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在问与答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在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中激发学生的斗志。在新课改全面铺开的今天,高中历史课堂的对话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结合本校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对话教学。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关于教学对话的内涵、表现方式的理解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向华.对话教育论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51.
[2]王向华.对话教学论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59-161.
[3]谭文丽.对话的艺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38.
[4]谭文丽.对话的艺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63.
[5](美)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等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7
[6]谭文丽.对话的艺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149.
【关键词】历史课堂 对话教学 艺术
一、对话教学的内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对话教学”引起学界及一线教师的日益关注。迄今为止,学界关于对话教学的理解不尽相同,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把以对话为手段的教学视为对话教学;二是把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视为对话教学。第一种理解的实质是对话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二种理解则是指体现对话精神的教学。作为形式的对话和作为精神或原则的对话有一定联系,但范围不同。笔者更赞同后者,我们认为对话教学是以对话为精神的教学。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来看,教学对话表现为难以分割、相互渗透的三种对话:师生与教学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由于对话教学的内涵丰富,不能面面俱到,本文主要谈谈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对话的艺术。
二、高中历史课堂对话的艺术
对话是一种艺术,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互为主体的意义关系,是一种交往互动的对话关系。对话意味着教师把学生当成有意识、主体地位的“人”来看待,意味着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可以真诚交往的“我——你”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是学生群体中有能力的一员,是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这种对话,以师生之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达到互动、互惠,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高中历史课堂对话亦不例外,有效的师生对话对学生的学习导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师生间良性的对话是促使学生奋勇前进的重要法宝。
1.学法指导,领悟方法
教师通过学法指导,引领学生掌握知识是师生对话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学习新知识,常常碰到无从下手或无法深入的困难。教师的巧妙提问会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掌握新思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知识如何分析,历史材料题如何解答,相关的历史事件如何迁移与应用,教师常常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这也就暗含着学法的指导。
2.分组讨论,激发智慧
讨论是对话教学的一种最典型的形式。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学空间应该不只是个人表达意见的论坛,它应该是一个团体意见被综合、被完善的地方。团体可以肯定、质疑、挑战、纠正个人的意见。教师的任务就是倾听团体的意见是什么,并且一次次地把团体形成的智慧思想回馈给团体,以便大家都可以听到甚至改变团体已有的思想。”因此,构建对话共同体及充分发挥其作用,于对话而言不可或缺,而讨论这种对话方式,可以说更能推动这种共同体的形成。作为一种教学行为方式,讨论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意见交换、经验共享、言语交流而求得共同理解和问题解决的活动。
对话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分组讨论展示成果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关注学生的答题方法,注重方法的指导,提高了课堂实效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讲为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课堂中有生成性,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教师有点评、概括、有鼓励、有明确的学法指导。此外,学生们从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和体验出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对话,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达到深化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3.肯定学生,激发斗志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除生理需要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社交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等。而作为教师,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正符合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要尽量扑捉学生的亮点,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斗志,促使其奋勇前进,给教师带来以外的惊喜,让教师深刻感受对话教学的艺术魅力,深刻体验教育的成就感。
从课堂的开始到结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皆以肯定为主,教师善于扑捉学生发言中的亮点,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肯定就像阳光和雨露,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如果能用敏锐的目光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鼓励,就会使优秀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般学生奋发进取,“学困生”重拾信心。
对话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掌握这门艺术的真正含义,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和把握对话教学的精髓。在高中历史课堂对话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最直接的对话表现形式,两者间的对话方式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教育智慧,引导学生领悟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在问与答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在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中激发学生的斗志。在新课改全面铺开的今天,高中历史课堂的对话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结合本校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对话教学。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关于教学对话的内涵、表现方式的理解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向华.对话教育论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51.
[2]王向华.对话教学论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59-161.
[3]谭文丽.对话的艺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38.
[4]谭文丽.对话的艺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63.
[5](美)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等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7
[6]谭文丽.对话的艺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