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乡结合部的学生难教是每位教师的心声,这主要决定于他们自身的特点,笔者主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以表扬为基础,关心和爱护学生,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紧密联系生活实践等五个方面,就如何针对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开展有效的教学的一些做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数学;有效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的农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主要聚集在城市的工商业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当他们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以后,就将子女带在身边读书。大部分农民工子女进不了城市的公立学校,只能在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就读,但是农民工子女和郊区农村的孩子大多来自城市私立小学和农村小学,他们在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和家庭环境等方面和城市学生有很大的区别。如何针对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开展有效的教学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当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的课题。现在把我的一些做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好坏,也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成败,同样决定着我们教育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初,应该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1.1 应花大力气整顿好课堂纪律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师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在教学之初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整顿好课堂纪律,树立自己的威信。教师要告知学生课堂常规,比如第一次铃响以后要马上进教室,拿出课本和学习用具,静候老师上课;课堂上不能交头接耳,不能搞小动作,回答老师的提问要先举手,不能随便乱发言;要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还要制定必要的惩罚措施。对于教学常规,教师要反复灌输,要让学生知道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对于制定的惩罚措施一定要严格执行,言必行,行必果,不能让学生抱着侥幸心理,这样也有利于培养老师的威信,教师的威信某种程度上说比教师的教学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1.2 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在教学之初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将自己所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以便上课时重点注意,使听课有针对性,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上课时应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能获得完整的知识和体验;下课后要复习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完成当天作业,作业不能抄袭,一定要按时完成。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如强调解题的格式,注重解题的过程和步骤,要求学生做完作业以后一定要检查,养成检查的习惯对学生很重要,这样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做事仔细、认真、严谨的好习惯,这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2. 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
我认为根据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特点,数学教学工作主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因为从中考试卷来看,考察 的大多是基础知识,再就是基础知识的拓展,而偏难的题目只占很小的比例,所以只要学生真正掌握了基础知识,那么基础知识的拓展稍加思考佳能迎刃而解。 因此我在教学中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 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 并能综合运用。 例如初中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 x 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 但在实际教学中, 在对学生训练过程中, 总会发现有些知识学生还没掌握好, 解题还没有思路,因此指导把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类似的题给学生做一做,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良方,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而且我对基础很差的学生也很有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学好数学,我对学生的信心通过上课及课后交流自然地感染学生,使他们树立起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自然地培养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还要充分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够放飞思维,张杨个性。我们的教学中只有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学生才能拥有更大的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教学中多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学习,哪怕有时有些尝试可能是错误的, 但也能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之完善。例如,学习线段中点的概念: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得线段的点叫线段的中点。可以得出:点 C 是线段 AB 的上的一点,且满足 AC=BC、AB=2AC=2BC、 AC=BC= 1 /2 AB,则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反之也成立。问:如果 AC=BC,或 AB=2AC,AC= 1/ 2 AB,C 点还是线段AB 的中点吗?通过反例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要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落实。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有理数的计算、整式的计算、解一元一次(二次)方程、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不等式(组)、分式和二次根式的计算等,一定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部分老师采用大量练习和老师反复讲解地方法,其实效果是不好的。老师将计算的方法和步骤讲清以后,应该让学生改正,学生只有在练习和改正中才能形成计算的技能,才能将法则和公式等内化成自己的操作,形成自动化的技能
3. 以表扬为基础,关心和爱护学生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国的教育往往是一种批评的教育,而不是一种赏识的教育,部分家长和老师总是看到学生的弱点,对学生总是一味地批评和打击,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差,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有损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导致教育的失败。 一句教育方面的名言说得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天生就有一种向师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种天性,多关注学生,多表扬和鼓励学生,构建学生发展的心理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3.1 学生有进步就要表扬,学生没进步也要找他的长处进行表扬
俗话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我们更可以说好学生也都是表扬出来的。人类都有一种喜欢受关注、被表扬的天性,好的学生要表扬,差的学生更要表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批评出来的,而是表扬出来的。学生都有一种向师性,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愉悦感,进而产生极大的向上的动力,这种动力的作用有时是无法估量的。我自己就有这方面的体会。我小学时因为贪玩,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进入初中以后,班主任陆老师在一次期中考试以后写了一张条子给我父亲,说我的成绩还可以,继续努力以后有望考上河池二高。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力量,从此我发奋图强,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在全年级名列前茅,三年以后终于考入河池二高,于今已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非常感激陆老师当年对我的鼓励,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承载着别人的希望能焕发出心中多么强大的动力,特别是对于一个心中刚刚有着自己思想的初中生而言,那种力量更为强大。后来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时刻记住自己的这个经历,永远对学生充满着爱。每一个教师可能都有这方面的体会,有时不经意间的一句表扬和鼓励,却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增强,很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
3.2 注意表扬和批评的技巧
要养成经常表扬学生的好习惯,并且掌握表扬的技巧。好学生要表扬,差学生更要表扬。学生没进步,也要找他的优点和长处进行表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要在班级进行表扬。学生的弱点和缺点,不要在班级当着全体学生地面进行批评,而应该在课下委婉地提出来,并提出要求和希望,这样既能保护学生地自尊心,又能让学生看到希望,保持学生的上进心和进取心。
4.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经济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而知识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这一切要求我们构建学习型社会,大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刻不容缓。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成为必然。
4.1 在新课教学中加强探究式学习
新课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活泼地、生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动手动脑,协作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结论并证明结论,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创造数学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4.2 在课本例习题的教学中,也应坚持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在例习题教学和设计测评试卷时,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基础题用来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外,还应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探索;通过运用“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等语言激励学生进行交流;适当提供需要学生交流来解决问题的活动,如设置探究题、社会调查等,使学生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解释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动,以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比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多题一法、一题多变等;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反思。 无论在新课教学还是例习题的讲授中,都应采用启发式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艺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要善于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彻底抛弃传统满堂灌、单纯传授知识而不发展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教学方式;要注重教学效果,当学生因探究、研讨而占用了较多时间时,不要为赶进度而打断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应摒弃传统的“滔滔不绝”的教课方式,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做到留一些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实践;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留一些困难,让学生自己去克服;留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创造;留一些障碍,让学生自己往前走。
5. 紧密联系生活实践
数学的产生源于生活实践,数学的课堂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自身特点,更要遵守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总之,教师要善于捕捉、善于组合,打通数学通往生活的桥梁,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这样会促使学生们不断地在学习中去应用数学;同时也会启发他们不断地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数学。我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昂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教学是教与学的活动,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认识活动,即使教师的“独角戏”演的再好,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话提醒我们,只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才能使我们的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王木清 广西教育 广西教育杂志社 2002.10 P48-52
[2] 林敬忠 科技创新导报 2010年第23期
[3] 陶贤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科技新报2011年7月27日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数学;有效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的农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主要聚集在城市的工商业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当他们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以后,就将子女带在身边读书。大部分农民工子女进不了城市的公立学校,只能在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就读,但是农民工子女和郊区农村的孩子大多来自城市私立小学和农村小学,他们在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和家庭环境等方面和城市学生有很大的区别。如何针对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开展有效的教学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当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的课题。现在把我的一些做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好坏,也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成败,同样决定着我们教育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初,应该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1.1 应花大力气整顿好课堂纪律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师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在教学之初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整顿好课堂纪律,树立自己的威信。教师要告知学生课堂常规,比如第一次铃响以后要马上进教室,拿出课本和学习用具,静候老师上课;课堂上不能交头接耳,不能搞小动作,回答老师的提问要先举手,不能随便乱发言;要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还要制定必要的惩罚措施。对于教学常规,教师要反复灌输,要让学生知道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对于制定的惩罚措施一定要严格执行,言必行,行必果,不能让学生抱着侥幸心理,这样也有利于培养老师的威信,教师的威信某种程度上说比教师的教学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1.2 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在教学之初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将自己所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以便上课时重点注意,使听课有针对性,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上课时应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能获得完整的知识和体验;下课后要复习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完成当天作业,作业不能抄袭,一定要按时完成。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如强调解题的格式,注重解题的过程和步骤,要求学生做完作业以后一定要检查,养成检查的习惯对学生很重要,这样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做事仔细、认真、严谨的好习惯,这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2. 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
我认为根据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特点,数学教学工作主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因为从中考试卷来看,考察 的大多是基础知识,再就是基础知识的拓展,而偏难的题目只占很小的比例,所以只要学生真正掌握了基础知识,那么基础知识的拓展稍加思考佳能迎刃而解。 因此我在教学中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 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 并能综合运用。 例如初中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 x 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 但在实际教学中, 在对学生训练过程中, 总会发现有些知识学生还没掌握好, 解题还没有思路,因此指导把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类似的题给学生做一做,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良方,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而且我对基础很差的学生也很有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学好数学,我对学生的信心通过上课及课后交流自然地感染学生,使他们树立起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自然地培养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还要充分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够放飞思维,张杨个性。我们的教学中只有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学生才能拥有更大的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教学中多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学习,哪怕有时有些尝试可能是错误的, 但也能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之完善。例如,学习线段中点的概念: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得线段的点叫线段的中点。可以得出:点 C 是线段 AB 的上的一点,且满足 AC=BC、AB=2AC=2BC、 AC=BC= 1 /2 AB,则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反之也成立。问:如果 AC=BC,或 AB=2AC,AC= 1/ 2 AB,C 点还是线段AB 的中点吗?通过反例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要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落实。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有理数的计算、整式的计算、解一元一次(二次)方程、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不等式(组)、分式和二次根式的计算等,一定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部分老师采用大量练习和老师反复讲解地方法,其实效果是不好的。老师将计算的方法和步骤讲清以后,应该让学生改正,学生只有在练习和改正中才能形成计算的技能,才能将法则和公式等内化成自己的操作,形成自动化的技能
3. 以表扬为基础,关心和爱护学生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国的教育往往是一种批评的教育,而不是一种赏识的教育,部分家长和老师总是看到学生的弱点,对学生总是一味地批评和打击,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差,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有损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导致教育的失败。 一句教育方面的名言说得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天生就有一种向师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种天性,多关注学生,多表扬和鼓励学生,构建学生发展的心理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3.1 学生有进步就要表扬,学生没进步也要找他的长处进行表扬
俗话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我们更可以说好学生也都是表扬出来的。人类都有一种喜欢受关注、被表扬的天性,好的学生要表扬,差的学生更要表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批评出来的,而是表扬出来的。学生都有一种向师性,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愉悦感,进而产生极大的向上的动力,这种动力的作用有时是无法估量的。我自己就有这方面的体会。我小学时因为贪玩,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进入初中以后,班主任陆老师在一次期中考试以后写了一张条子给我父亲,说我的成绩还可以,继续努力以后有望考上河池二高。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力量,从此我发奋图强,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在全年级名列前茅,三年以后终于考入河池二高,于今已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非常感激陆老师当年对我的鼓励,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承载着别人的希望能焕发出心中多么强大的动力,特别是对于一个心中刚刚有着自己思想的初中生而言,那种力量更为强大。后来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时刻记住自己的这个经历,永远对学生充满着爱。每一个教师可能都有这方面的体会,有时不经意间的一句表扬和鼓励,却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增强,很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
3.2 注意表扬和批评的技巧
要养成经常表扬学生的好习惯,并且掌握表扬的技巧。好学生要表扬,差学生更要表扬。学生没进步,也要找他的优点和长处进行表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要在班级进行表扬。学生的弱点和缺点,不要在班级当着全体学生地面进行批评,而应该在课下委婉地提出来,并提出要求和希望,这样既能保护学生地自尊心,又能让学生看到希望,保持学生的上进心和进取心。
4.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经济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而知识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这一切要求我们构建学习型社会,大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刻不容缓。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成为必然。
4.1 在新课教学中加强探究式学习
新课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活泼地、生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动手动脑,协作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结论并证明结论,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创造数学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4.2 在课本例习题的教学中,也应坚持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在例习题教学和设计测评试卷时,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基础题用来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外,还应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探索;通过运用“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等语言激励学生进行交流;适当提供需要学生交流来解决问题的活动,如设置探究题、社会调查等,使学生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解释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动,以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比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多题一法、一题多变等;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反思。 无论在新课教学还是例习题的讲授中,都应采用启发式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艺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要善于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彻底抛弃传统满堂灌、单纯传授知识而不发展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教学方式;要注重教学效果,当学生因探究、研讨而占用了较多时间时,不要为赶进度而打断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应摒弃传统的“滔滔不绝”的教课方式,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做到留一些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实践;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留一些困难,让学生自己去克服;留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创造;留一些障碍,让学生自己往前走。
5. 紧密联系生活实践
数学的产生源于生活实践,数学的课堂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自身特点,更要遵守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总之,教师要善于捕捉、善于组合,打通数学通往生活的桥梁,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这样会促使学生们不断地在学习中去应用数学;同时也会启发他们不断地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数学。我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昂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教学是教与学的活动,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认识活动,即使教师的“独角戏”演的再好,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话提醒我们,只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才能使我们的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王木清 广西教育 广西教育杂志社 2002.10 P48-52
[2] 林敬忠 科技创新导报 2010年第23期
[3] 陶贤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科技新报2011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