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心创设情境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会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段精辟的比喻:将15g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难以下咽。但当将15g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将15g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与知识,犹如汤之如盐。盐需溶于汤中,才会被吸收:知识只有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教学情境在物理课堂中有哪些呈现那?
1实验、操作创设情境
知识是宝库,实践是打开它的钥匙。当数学家在用微积分苦苦计算灯泡的体积时,物理学家将其投入量杯中,简单而准确测出了它的体积。人的智慧是随着手的解放和脑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从个体智力发展看,也是借助外部对象动作和内部智慧动作获得的。学生的和谐发展应该是手脑协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放开双手,大胆实验,勇于实践,不怕失败,寻找原因,努力成功。教师要充分利用、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在实验中为学生提供真实可见的学习情境,在探究中由感观提升为思考,由思考找到事物的本质,从而上升为正确的认识,在正确认识的指导下,进一步检验自己的探究结果的正确性、可操作性和应用性。教师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实验,让学生登台表演,提供他们动手和展现自己的机会。例如,在教“大气压强”一节时,马德堡半球实验中让学生推举两个“大力士”上台演示,结果累的气喘嘘嘘也拉不开。然后再找两个弱小的女孩上场,把一些空气放入球中,结果毫不费力就拉开了。有效的情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在讲力的测量时,让两个学生上台拉弹簧测力计,并读数。教师走下来,学生走上去。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对知识的掌握,还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方法,培养了学习技能,提升了实验素养。教师还要注意适当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为实际的应用。情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
2小组讨论创设情境
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竞争,大胆讨论,踊跃发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欲望。在小组交流中,通过假设、实验等使知识得到完善和升华。在讲阿基米德原理时,学生提出了三种猜想(浮力大于?等于?小于?溢出水重),讨论、确定实验的步骤去探索并在设计表格中记录数据,再进行讨论,最后评估交流,得出结论。这样虽然费时,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挑战精神,实验能力也得当了提升。盛满水的大试管中插入小试管倒置,小试管反而向上。如果抓住这些反常现象并展开讨论、追溯其产生的原因,常常可以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在课外,鼓励学生回家就地取才做小实验。在讲光的直线传播中,让学生回家做“小孔成像”实验。课堂上通过学习小组相互交流实验心得,兴奋、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3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学生缺乏主观感受的可以用录像、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创设情境,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多媒体与计算机及电子白板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清晰的动态教学。在光学实验中,凸透镜成像的问题通过FLASH动画的演示能清楚的看到蜡烛烛焰成像时的特点:“物近像远像变大”,极大的丰富了学生实验。特别是一些难以操作的、危险的、有污染的实验更是大有用武之地。在热学部分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利用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看个明白,提升了实验的直观性。充分应用现代技术教学极富发展前景,对教育现代化、教学改革,有广阔的探索空间。
4以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生活实际,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在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就可以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流体压强时向两张彼此靠近的纸中间吹气,它们不会散开,反而互相靠近,让学生去火车站台观察安全线,并探究其作用。学习电学后让学生回家观察浴霸的发光情况,探究其电路设计;体验电褥子的高、中、低三档的发热情况,探究发热电阻大小及电路连接情况;拆开电吹风,看一下开关的连接是怎样的?在学习压强以后,让学生到卫生室查一下自己的血压,并与生物课学到的知识相融洽,实现学科交叉。
5以观察、问题创设情境
兴趣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是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人认识世界、获取感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表明,人的80%至90%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这个窗口获取的。生活中有些现象,部分学生能看到,个别学生却视而不见,导致实验课中的反应迟钝。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体验生活的同时,别忘了留神观察。例如:在讲“压强”时,问学生:“小草是怎样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尖尖出土来)。继而再问:“荷叶是怎样从水里冒出来的?”(荷叶尖尖出水来,到了水面才展开)。在此伏笔,既增加了学生渴求知识的兴趣又让学生看到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典型实例,为后面的压强实验打好铺垫。引导学生看到现象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既要尊重表面现象又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通过现象去探究物理本质、去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体会探索的乐趣。观察也并非仅仅是简单的用眼“看”,而是眼与心的彼此结合、互相促进的过程。注重日常生活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从而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把教学做的更精深、更高效,就不能忽略情境创设的存在价值。
1实验、操作创设情境
知识是宝库,实践是打开它的钥匙。当数学家在用微积分苦苦计算灯泡的体积时,物理学家将其投入量杯中,简单而准确测出了它的体积。人的智慧是随着手的解放和脑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从个体智力发展看,也是借助外部对象动作和内部智慧动作获得的。学生的和谐发展应该是手脑协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放开双手,大胆实验,勇于实践,不怕失败,寻找原因,努力成功。教师要充分利用、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在实验中为学生提供真实可见的学习情境,在探究中由感观提升为思考,由思考找到事物的本质,从而上升为正确的认识,在正确认识的指导下,进一步检验自己的探究结果的正确性、可操作性和应用性。教师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实验,让学生登台表演,提供他们动手和展现自己的机会。例如,在教“大气压强”一节时,马德堡半球实验中让学生推举两个“大力士”上台演示,结果累的气喘嘘嘘也拉不开。然后再找两个弱小的女孩上场,把一些空气放入球中,结果毫不费力就拉开了。有效的情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在讲力的测量时,让两个学生上台拉弹簧测力计,并读数。教师走下来,学生走上去。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对知识的掌握,还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方法,培养了学习技能,提升了实验素养。教师还要注意适当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为实际的应用。情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
2小组讨论创设情境
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竞争,大胆讨论,踊跃发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欲望。在小组交流中,通过假设、实验等使知识得到完善和升华。在讲阿基米德原理时,学生提出了三种猜想(浮力大于?等于?小于?溢出水重),讨论、确定实验的步骤去探索并在设计表格中记录数据,再进行讨论,最后评估交流,得出结论。这样虽然费时,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挑战精神,实验能力也得当了提升。盛满水的大试管中插入小试管倒置,小试管反而向上。如果抓住这些反常现象并展开讨论、追溯其产生的原因,常常可以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在课外,鼓励学生回家就地取才做小实验。在讲光的直线传播中,让学生回家做“小孔成像”实验。课堂上通过学习小组相互交流实验心得,兴奋、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3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学生缺乏主观感受的可以用录像、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创设情境,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多媒体与计算机及电子白板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清晰的动态教学。在光学实验中,凸透镜成像的问题通过FLASH动画的演示能清楚的看到蜡烛烛焰成像时的特点:“物近像远像变大”,极大的丰富了学生实验。特别是一些难以操作的、危险的、有污染的实验更是大有用武之地。在热学部分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利用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看个明白,提升了实验的直观性。充分应用现代技术教学极富发展前景,对教育现代化、教学改革,有广阔的探索空间。
4以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生活实际,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在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就可以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流体压强时向两张彼此靠近的纸中间吹气,它们不会散开,反而互相靠近,让学生去火车站台观察安全线,并探究其作用。学习电学后让学生回家观察浴霸的发光情况,探究其电路设计;体验电褥子的高、中、低三档的发热情况,探究发热电阻大小及电路连接情况;拆开电吹风,看一下开关的连接是怎样的?在学习压强以后,让学生到卫生室查一下自己的血压,并与生物课学到的知识相融洽,实现学科交叉。
5以观察、问题创设情境
兴趣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是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人认识世界、获取感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表明,人的80%至90%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这个窗口获取的。生活中有些现象,部分学生能看到,个别学生却视而不见,导致实验课中的反应迟钝。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体验生活的同时,别忘了留神观察。例如:在讲“压强”时,问学生:“小草是怎样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尖尖出土来)。继而再问:“荷叶是怎样从水里冒出来的?”(荷叶尖尖出水来,到了水面才展开)。在此伏笔,既增加了学生渴求知识的兴趣又让学生看到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典型实例,为后面的压强实验打好铺垫。引导学生看到现象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既要尊重表面现象又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通过现象去探究物理本质、去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体会探索的乐趣。观察也并非仅仅是简单的用眼“看”,而是眼与心的彼此结合、互相促进的过程。注重日常生活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从而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把教学做的更精深、更高效,就不能忽略情境创设的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