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建设对高校健康向上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高校的主体是人,文化育人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并激发其创新思维,挖掘高校文化育人现状,找出文化育人的培育策略为高校文化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 文化育人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126-01
一、高校文化育人取得成就
(一)育人对象的主体意识增强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是整个教育的主体,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教学相长。高校校园的一些软硬件都是围绕主体而设。目前高校已经把文化育人作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大量物质与精神的投入,都是为了实现以人为本及人的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凸显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说过:“我们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专业知识为他们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则像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深奥高远之境”。高等学校的文化育人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能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三)高校文化育人的途径多样化
与传统教学相比较,高等学校采用更先进的教学设备,课内外教学实践和空间更加宽松,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资源网络化,广大师生广泛参与,寓教于乐,在活动中达到育人的目的。学校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
二、高校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文化育人机制不健全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适应社会体制和满足文化育人需求来看,大学文化育人的机制建设仍需改进。人本管理,是高校文化管理的一个核心要求。高校的文化育人重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坚持。为了检查等一系列表面文章的影子要杜绝。
(二)高校文化育人的理念有待更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等学校依然有重结果的倾向,并且受大环境的影响男生和女生受重视程度不一样。高等教育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影响着决策者对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忽略。育人过程会出现重视知识忽视文化,重视结果忽视人文和基础教育,学生知识和文化不和谐。
(三)高校文化育人合力尚未形成
高校的文化育人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独立完成,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校机关、团委各教学院等都是高校的基层文化组织,也是育人的重要载体。以前很多高校不能有效把文化育人工作融入到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中,使文化育人与学校整体规划割裂开来,使文化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校园文化要有专业的教师参与,这样学生举办的各项活动不仅仅是娱乐,而是学术氛围浓的一种活动。
三、高校文化育人策略研究
(一)完善高校文化育人的机制
健全和完善高等教育文化管理体制,明确负责人的权力和责任的范围。扩大高校文化育人的时间和范围,设立以教授及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委员会,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治学作用。育人制度建设是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章立制,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体现在高校文化育人的各个方面。加强对校园舆论、社团等组织的监督作用,落实到人,坚持注重责任、方法和效率。
(二)创新高校文化育人的理念
德育是文化育人的重要方面,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高校其他层面的文化共同优化校园德育环境,师生在不觉中受到道德教育。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学术自由是高校生命力延续的集中体现,它能为师生扩展思维以及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优质的环境。鼓励师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对事物进行理性的判断和求是的分析。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以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
(三)拓宽高校文化育人途径
陶行知提倡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倡导教育活动要使受教育者终身受用,一切教育是为了让个体成为有用的社会人。受教育者在高校的文化熏陶中不单纯是教师的讲授,还要拓展寝室文化、校园文化、图书馆文化、学校举办的各种仪式文化等,全方位、多角度去挖掘一切有利于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
我国有注重文化育人的优良传统,传统思想育人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坚持文化育人。高校作为青年接受文化洗礼的主阵地,在育人过程中,要搭载各种媒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师生经过文化的熏陶,形成与社会一致的价值观。大学时期是青年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学生表现出对文化的强烈诉求。高校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教育对他们进行思想启迪、引导和灌输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
[2]杭品厚.大学文化育人的机制探析[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湖南: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2012.
[3]张岂之.大学如何践行“文化育人”[J].中国高教研究,2011(09).
责任编辑:彭海多
[关键词]高校 文化育人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126-01
一、高校文化育人取得成就
(一)育人对象的主体意识增强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是整个教育的主体,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教学相长。高校校园的一些软硬件都是围绕主体而设。目前高校已经把文化育人作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大量物质与精神的投入,都是为了实现以人为本及人的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凸显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说过:“我们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专业知识为他们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则像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深奥高远之境”。高等学校的文化育人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能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三)高校文化育人的途径多样化
与传统教学相比较,高等学校采用更先进的教学设备,课内外教学实践和空间更加宽松,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资源网络化,广大师生广泛参与,寓教于乐,在活动中达到育人的目的。学校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
二、高校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文化育人机制不健全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适应社会体制和满足文化育人需求来看,大学文化育人的机制建设仍需改进。人本管理,是高校文化管理的一个核心要求。高校的文化育人重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坚持。为了检查等一系列表面文章的影子要杜绝。
(二)高校文化育人的理念有待更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等学校依然有重结果的倾向,并且受大环境的影响男生和女生受重视程度不一样。高等教育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影响着决策者对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忽略。育人过程会出现重视知识忽视文化,重视结果忽视人文和基础教育,学生知识和文化不和谐。
(三)高校文化育人合力尚未形成
高校的文化育人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独立完成,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校机关、团委各教学院等都是高校的基层文化组织,也是育人的重要载体。以前很多高校不能有效把文化育人工作融入到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中,使文化育人与学校整体规划割裂开来,使文化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校园文化要有专业的教师参与,这样学生举办的各项活动不仅仅是娱乐,而是学术氛围浓的一种活动。
三、高校文化育人策略研究
(一)完善高校文化育人的机制
健全和完善高等教育文化管理体制,明确负责人的权力和责任的范围。扩大高校文化育人的时间和范围,设立以教授及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委员会,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治学作用。育人制度建设是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章立制,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体现在高校文化育人的各个方面。加强对校园舆论、社团等组织的监督作用,落实到人,坚持注重责任、方法和效率。
(二)创新高校文化育人的理念
德育是文化育人的重要方面,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高校其他层面的文化共同优化校园德育环境,师生在不觉中受到道德教育。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学术自由是高校生命力延续的集中体现,它能为师生扩展思维以及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优质的环境。鼓励师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对事物进行理性的判断和求是的分析。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以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
(三)拓宽高校文化育人途径
陶行知提倡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倡导教育活动要使受教育者终身受用,一切教育是为了让个体成为有用的社会人。受教育者在高校的文化熏陶中不单纯是教师的讲授,还要拓展寝室文化、校园文化、图书馆文化、学校举办的各种仪式文化等,全方位、多角度去挖掘一切有利于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
我国有注重文化育人的优良传统,传统思想育人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坚持文化育人。高校作为青年接受文化洗礼的主阵地,在育人过程中,要搭载各种媒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师生经过文化的熏陶,形成与社会一致的价值观。大学时期是青年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学生表现出对文化的强烈诉求。高校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教育对他们进行思想启迪、引导和灌输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
[2]杭品厚.大学文化育人的机制探析[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湖南: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2012.
[3]张岂之.大学如何践行“文化育人”[J].中国高教研究,2011(09).
责任编辑:彭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