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在医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i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医学计算机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社会调查和协作学习等方式学习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
  关键词 医学计算机;基于问题的学习;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063-02
  Application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for Medicine Computer Course//Li Xiaowei, Xiao Ergang, Wang Yimin, Chen Huiling
  Abstract PBL mode of teaching at the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cours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 students acquire knowledge and skill by using social investigation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pply the knowledge to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PBL process not only improving student’s technology application, but also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ies of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medicine computer; problem-based learning; experimental studies
  Author’s address 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 Tianjin, China 300193
  
  在医学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需要在实践中将所学的计算机技术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为了适应医学院校学生的特点,在医学计算机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设置真实问题情境,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计算机技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价值。
  1 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
  1.1 有明确的职业定向
  医学院校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职业定向,并学习相关课程,在学习内容方面有一定的可选择性。
  1.2 符合PBL模式对学习者的要求
  PBL模式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不仅要完成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合作、调查分析、自主探究,还要制作作品。整个教学过程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学习技能,并能够承担主要的学习责任[1]。作为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较为牢固,已经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合开展PBL教学。
  1.3 具备基本信息技术素养
  实验对象为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的学生,通过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调查,已具备数码设备、文字录入、网络下载资源等计算机使用的基本技能。
  2 基于PBL的医学计算机教学实施过程
  2.1 组织学习小组
  在学习之初要为班级进行分组,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照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一般由6~8人组成。
  2.2 创设情境,设计问题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3个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Office系列软件、医学信息系统。各模块设计的问题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联系,涵盖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例如在基础知识模块题目有“组装一台4 000元左右的兼容机”[2];在Office模块题目有“电子病历模板”“统计体检数据的有关描述性统计量”“国际中医药年会入场券”和“计算机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论文”等;在医学信息系统模块题目有“电子病历”“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等。
  2.3 制订计划,确定学习目标
  学生小组选择项目内容,对活动完成时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做好规划,并对项目活动安排一个详细的时间流程,制定一套符合小组实际的计划,使学习小组中各个成员明确学习目标,同时明确的学习计划也便于教师对学生小组整个项目活动的监督、引导和评价[3]。
  2.4 自主探究,协作交流
  这一过程是PBL教学活动的核心阶段,大部分知识和技能技巧在探究活动中由学生自主获得,在这个阶段完成大部分的学习目标[4]。各学习小组中的成员通过各种活动,比如社会调研和网络资源搜集,来获得和项目相关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定时地进行小组交流,汇报各自的进度,最后共同完成探究总结。
  2.5 制作作品,成果交流
  各学习小组在完成项目之后,对探究成果的展示汇报通过PPT的形式表达[5]。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交流项目完成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共同分享项目成果的喜悦。
  2.6 评价反思
  学习评价是对学习者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评价[6]。在评价过程中,包含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两个方面:教师评价是根据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和小组协作能力给出判断和总结;小组评价包括组间互评项目成果、组内互评,各个小组的组长依据本组的学习情况和工作流程进行判断和总结。
  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1 协作能力分析
  针对2010级中医专业班,以问卷形式对协作能力进行前测和后测。总共110份问卷被发放,110份被回收,回收率达到100%;其中,110份为有效问卷,有效率100%。通过对统计结果分析得到:在医学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开展PBL教学,有21%的学生在协作学习能力方面超越期望,53%的学生在协作学习能力方面符合期望,12%的学生在协作学习能力方面接近期望,14%的学生在协作学习能力方面需要提高。
  3.2 完成过程及作品制作、成果交流评价
  在探究活动结束后,分别对18个组的54份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打分,通过对统计结果分析得到:项目完成情况100%,52%的小组作业超出预期获得优秀,37%的小组作业符合项目要求获得良好,11%的小组作业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
  从教学实践看,初次对中医学的学生开展PBL教学,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还感到陌生,有些探究方法和活动需要进行优化。通过PBL教学的开展打破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教师单方授予的传统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范晓峰.PBL模式在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鲁亚华.PBL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与电信,2011(1):64-65.
  [3]唐颖.大学信息技术课PBL模式设计与应用[D].河北:河北大学,2010.
  [4]蒋华强.建构“问题情境-自主探究”的生本课堂文化[J].上海教育科研,2011(8):84-85.
  [5]陈丽虹,邓安富.网络环境下PBL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0(11):46-48.
  [6]赤红英.改进课堂学习评价的对策[J].教学导刊,2011(2):10-11.
其他文献
1教学设计理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己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深化所学知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遵
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从各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适量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以其新颖、灵活、直观的优势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并大大增加课堂的容量。现在各学科都在不同程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而体育作为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也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学科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  1 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可增加课堂容量  运用电教媒体,
西部部分地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与教学与发达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作为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教师,应探讨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现状教学模式单一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意味着挑战。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这是值得信息技术教师深思的问题。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
在当今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下,岩土工程施工企业又好又快地完成工程项目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已经迫在眉睫。文章基于笔者近年来一线生产管理经验,从施工技术科学化、现场
现代信息技术已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教学手段更多样,教学效果更好。本文着重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为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服务。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大势所趋,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可以为教学营造更好的教学情境,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重点是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