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笔者常发现学生因找不到生动的材料而感到困惑,也常发觉学生因缺乏生活的体验而使文章干瘪乏味。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平时不善于从细小的生活现象中灵敏地“捕捉”有意义的典型素材。要改善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捕捉”能力。“捕捉”,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捕捉”能力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强烈感受和深刻思索。
一、深入生活,具体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
广泛细致的观察,可以丰富见闻,开阔视野,让学生既能掌握某一事物的特点,又能从各种事物的相互联系及社会生活的广阔背景上了解其性质和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从大量生活现象中识别和“捕捉”典型素材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由近而远地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当然,在引导学生观察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扩大观察范围,对有形的景与物、活动的人与事、抽象的情与理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力求考虑得周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培养灵活的观察方法,兼顾形与神、主与次、点与面、表与里、实与虚、此与彼、因与果等双刃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积累新鲜活泼的素材,让头脑像蓄水丰满的池塘,一石投入就能万浪进发;使心幕像感光极高的胶片,哪怕物象以千万分之一秒的速度一闪而过,也能不失时机地摄下它清晰的姿影。有了这样强大灵敏的发射力和感应力,才能充分地“捕捉”到有意义的生活素材。
二、进发生活激情,强化生活感受,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有效手段
对生活的观察,如果只有生理的目光而没有感情的眼光是不行的。茅盾之所以把白杨树写活,就在于他内心有对中国共产党的无比热爱,有对英勇抗战的北方军民的无限深情。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使他见景生情、寄情于景,对寻常的白杨树有了独特的观察和感受,
只有有了强烈的感受,才能在观察中热心而好奇地注视生活中瞬息发生的每一个细节、闪过的每一线光芒,并及时地把他们摄取到自己的心灵中来,浇灌心血,精密体察,从而去芜存精,发现珍品。例如在日常练笔中,有的学生选中了表现各类人物心态的《一张假币》,有的学生奏响了流动着每一个音符的《买饭交响曲》,还有的学生唱响了思想得到启迪的《我最喜欢的一首歌》……这些练笔点的确立和真实的话语,表明了学生对生活的强烈感受。
观察就是要“察颜观色”,透视生活,寻求生活真谛所在。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凭借着生活经验用情感、意念、思维去揣摸万事万物,用心去细细体悟,用脑去反复琢磨,用自己敏感、灵犀的触角去触摸、去感受,并加以陶冶、净化、升华,让肤浅粗糙的情感变得真实、细腻、鲜活、感人,让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出的大气不凡、独到灵性的东西汩汩地从笔尖淌出。这样,经过反复锤炼的情感认知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
三、加强思索,形成明晰认识,是透视客观事物的有力保障
要真正“捕捉”具有本质意义的素材,进而形成意义明确的题材,就必须在观察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更高一级的工作:深刻思索。思索并不是一种苦思冥想的内心反省活动,它以社会现实为根据,还必须同时“自己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不要只看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这件事说明了什么,能给人什么启示;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判断事物的能力,练就洞幽烛微的敏锐眼光,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深刻的主题。例如,同一道作文题《可喜的变化》,由于学生个性化的观察和思考,以千姿百态的样式呈现在他们的作文当中:有的透过全家欢乐的融融氛围,揭示了二十一世纪初家庭内部以及自家与他家之间正在发展着的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深化了习作的主题;有的反映家乡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反映班里的同学学习成绩发生令人惊喜的变化……
如果只有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而无深刻的思索和认识,不仅素材难以显出特色, “捕捉”的能力也难以得到充分提高。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深入生活,具体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
广泛细致的观察,可以丰富见闻,开阔视野,让学生既能掌握某一事物的特点,又能从各种事物的相互联系及社会生活的广阔背景上了解其性质和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从大量生活现象中识别和“捕捉”典型素材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由近而远地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当然,在引导学生观察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扩大观察范围,对有形的景与物、活动的人与事、抽象的情与理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力求考虑得周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培养灵活的观察方法,兼顾形与神、主与次、点与面、表与里、实与虚、此与彼、因与果等双刃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积累新鲜活泼的素材,让头脑像蓄水丰满的池塘,一石投入就能万浪进发;使心幕像感光极高的胶片,哪怕物象以千万分之一秒的速度一闪而过,也能不失时机地摄下它清晰的姿影。有了这样强大灵敏的发射力和感应力,才能充分地“捕捉”到有意义的生活素材。
二、进发生活激情,强化生活感受,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有效手段
对生活的观察,如果只有生理的目光而没有感情的眼光是不行的。茅盾之所以把白杨树写活,就在于他内心有对中国共产党的无比热爱,有对英勇抗战的北方军民的无限深情。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使他见景生情、寄情于景,对寻常的白杨树有了独特的观察和感受,
只有有了强烈的感受,才能在观察中热心而好奇地注视生活中瞬息发生的每一个细节、闪过的每一线光芒,并及时地把他们摄取到自己的心灵中来,浇灌心血,精密体察,从而去芜存精,发现珍品。例如在日常练笔中,有的学生选中了表现各类人物心态的《一张假币》,有的学生奏响了流动着每一个音符的《买饭交响曲》,还有的学生唱响了思想得到启迪的《我最喜欢的一首歌》……这些练笔点的确立和真实的话语,表明了学生对生活的强烈感受。
观察就是要“察颜观色”,透视生活,寻求生活真谛所在。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凭借着生活经验用情感、意念、思维去揣摸万事万物,用心去细细体悟,用脑去反复琢磨,用自己敏感、灵犀的触角去触摸、去感受,并加以陶冶、净化、升华,让肤浅粗糙的情感变得真实、细腻、鲜活、感人,让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出的大气不凡、独到灵性的东西汩汩地从笔尖淌出。这样,经过反复锤炼的情感认知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
三、加强思索,形成明晰认识,是透视客观事物的有力保障
要真正“捕捉”具有本质意义的素材,进而形成意义明确的题材,就必须在观察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更高一级的工作:深刻思索。思索并不是一种苦思冥想的内心反省活动,它以社会现实为根据,还必须同时“自己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不要只看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这件事说明了什么,能给人什么启示;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判断事物的能力,练就洞幽烛微的敏锐眼光,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深刻的主题。例如,同一道作文题《可喜的变化》,由于学生个性化的观察和思考,以千姿百态的样式呈现在他们的作文当中:有的透过全家欢乐的融融氛围,揭示了二十一世纪初家庭内部以及自家与他家之间正在发展着的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深化了习作的主题;有的反映家乡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反映班里的同学学习成绩发生令人惊喜的变化……
如果只有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而无深刻的思索和认识,不仅素材难以显出特色, “捕捉”的能力也难以得到充分提高。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