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内科急诊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年收治的98例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治经验。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各49例,均进行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0.9%的氯化钠注射液;B组在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疗程均3d。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98例患者临床诊断初诊准确率85.7%,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5.5%,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7.7%,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内科临床医师应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积极做好早期辅助检查,以降低误诊率。根据诊断结果有针对的进行临床治疗,提高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内科急诊;急性腹痛;临床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4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04-7484(2014)04-2583-01
急性腹痛为临床急诊内科常见病例,患者会存在腹部的突发性疼痛,大多是由于腹腔内或者腹腔外器官性疾病导致的,部分患者会伴有腹部肿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临床症状,主要临床特点有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病情复杂,由于病情复杂很容易导致漏诊、误诊的发生。为进一步探讨内科急诊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进行诊断并分组治疗,观察对比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男53例,女45例;年龄17~81岁,平均(42.12±1.21)岁。发病到入院时间最短的1h,最长的2d。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各49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对所有患者询问病史,观察临床表现,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给予X线胸片、CT或MRI影像学检查,给予病理学检查,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测辅助诊断。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平卧位,给予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液,胃肠减压,控制饮食等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0.9%的氯化钠注射液,3次/d,每隔12小时给予0.5~1.0g;B组在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3次/d,5~10mg/次。疗程均为3d,所有患者均坚持按医嘱服药。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1d后腹痛症状消失;有效:治疗3d后腹痛症状好转;无效:治疗3d后腹痛症状无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通过χ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对比采取的是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诊断
98例患者临床诊断初诊准确率85.7%,其中42例初诊为内科疾病导致,3例误诊,准确率92.9%;29例初诊为外科疾病导致的,8例误诊,准确率72.4%;27例初诊为妇科疾病导致的,3例误诊,准确率88.9%,以内科疾病导致的确诊率最高,明顯高于外科疾病导致的确诊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临床治疗
A、B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5.5%(37/49),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7.7%(43/49),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如表1所示。
3 讨论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98例患者中根据临床诊断资料确诊急性胃炎18例,宫外妊娠破裂15例,急性胃肠炎15例,胆道结石及感染8例,痛经7例,急性阑尾炎7例,消化性溃疡6例,泌尿系统结石5例,附件炎、盆腔炎5例,肠痉挛3例,消化道穿孔3例,腹膜炎2例,急性胰腺炎2例,肠梗阻2例,初诊诊断准确率85.7%,以内科疾病导致的确诊率最高。因此,在初诊时临床医师容易先入为主,以内科疾病及其检查手段为主,而容易忽略有腹腔外的疾病、妇科疾病和外科疾病等。临床一般建议在出现急性腹痛症状时,临床医师应先鉴别排除有腹腔外疾病的可能,然后是依次考虑内科、妇科、外科疾病的病因,应充分结合各种科别的疾病病因的辅助诊断手段,如仔细分析疼痛部位、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等。
针对急性腹痛确诊的患者,可早期给予消除腹痛症状的药物治疗,也能起到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另外,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可能存在的细菌感染,有非常重要的防治意义。本组研究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适量的皮质类激素治疗,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缓解临床症状效果,总有效率达87.7%。可能是由于糖皮质激素可以对抗炎因子的合成进行诱导,对炎性因子的合成进行抑制,从而降低了腹部剧痛的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通过综合性的临床诊断和有针对性的治疗,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还是比较高的。因此,在临床诊治中不要慌乱,认真查找腹痛原因,参照临床检查资料,掌握各种急性腹痛的临床症状,给出恰当的临床治疗方案,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急诊内科临床医师应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积极做好早期辅助检查,以降低误诊率;根据诊断结果有针对的进行临床治疗,提高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纪秋花.急诊内科急性腹痛120例诊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20:108-110.
[2]陈力.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260例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05:137-138.
[3]张彩娟,杨素静.78例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05:125.
[4]吴爱华.252例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4:215-216.
[5]牛朝莲.105例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诊断分析及治疗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2:149-150.
【关键词】内科急诊;急性腹痛;临床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4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04-7484(2014)04-2583-01
急性腹痛为临床急诊内科常见病例,患者会存在腹部的突发性疼痛,大多是由于腹腔内或者腹腔外器官性疾病导致的,部分患者会伴有腹部肿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临床症状,主要临床特点有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病情复杂,由于病情复杂很容易导致漏诊、误诊的发生。为进一步探讨内科急诊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进行诊断并分组治疗,观察对比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男53例,女45例;年龄17~81岁,平均(42.12±1.21)岁。发病到入院时间最短的1h,最长的2d。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各49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对所有患者询问病史,观察临床表现,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给予X线胸片、CT或MRI影像学检查,给予病理学检查,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测辅助诊断。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平卧位,给予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液,胃肠减压,控制饮食等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0.9%的氯化钠注射液,3次/d,每隔12小时给予0.5~1.0g;B组在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3次/d,5~10mg/次。疗程均为3d,所有患者均坚持按医嘱服药。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1d后腹痛症状消失;有效:治疗3d后腹痛症状好转;无效:治疗3d后腹痛症状无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通过χ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对比采取的是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诊断
98例患者临床诊断初诊准确率85.7%,其中42例初诊为内科疾病导致,3例误诊,准确率92.9%;29例初诊为外科疾病导致的,8例误诊,准确率72.4%;27例初诊为妇科疾病导致的,3例误诊,准确率88.9%,以内科疾病导致的确诊率最高,明顯高于外科疾病导致的确诊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临床治疗
A、B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5.5%(37/49),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7.7%(43/49),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如表1所示。
3 讨论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98例患者中根据临床诊断资料确诊急性胃炎18例,宫外妊娠破裂15例,急性胃肠炎15例,胆道结石及感染8例,痛经7例,急性阑尾炎7例,消化性溃疡6例,泌尿系统结石5例,附件炎、盆腔炎5例,肠痉挛3例,消化道穿孔3例,腹膜炎2例,急性胰腺炎2例,肠梗阻2例,初诊诊断准确率85.7%,以内科疾病导致的确诊率最高。因此,在初诊时临床医师容易先入为主,以内科疾病及其检查手段为主,而容易忽略有腹腔外的疾病、妇科疾病和外科疾病等。临床一般建议在出现急性腹痛症状时,临床医师应先鉴别排除有腹腔外疾病的可能,然后是依次考虑内科、妇科、外科疾病的病因,应充分结合各种科别的疾病病因的辅助诊断手段,如仔细分析疼痛部位、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等。
针对急性腹痛确诊的患者,可早期给予消除腹痛症状的药物治疗,也能起到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另外,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可能存在的细菌感染,有非常重要的防治意义。本组研究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适量的皮质类激素治疗,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缓解临床症状效果,总有效率达87.7%。可能是由于糖皮质激素可以对抗炎因子的合成进行诱导,对炎性因子的合成进行抑制,从而降低了腹部剧痛的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通过综合性的临床诊断和有针对性的治疗,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还是比较高的。因此,在临床诊治中不要慌乱,认真查找腹痛原因,参照临床检查资料,掌握各种急性腹痛的临床症状,给出恰当的临床治疗方案,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急诊内科临床医师应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积极做好早期辅助检查,以降低误诊率;根据诊断结果有针对的进行临床治疗,提高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纪秋花.急诊内科急性腹痛120例诊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20:108-110.
[2]陈力.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260例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05:137-138.
[3]张彩娟,杨素静.78例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05:125.
[4]吴爱华.252例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4:215-216.
[5]牛朝莲.105例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诊断分析及治疗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