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哪些地方最该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校校通”在不少农村学校延伸到了“班班通”,由此给边远农村学校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仅靠“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单一呆板的教学呈现方式,许多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得以直观化、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观察到的过程,可以形象化地显示出来;教学信息量增大,课时容量有效扩展,课堂气氛不断活跃,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可以说,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越来越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自觉行为,充分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在一些学校,多媒体课件运用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滥用多媒体课件,“不适时、不适当、不适度”的问题亟待纠正。笔者试以部分语文课堂教学案例说明这个问题。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有些教师却忽视了学生朗读这个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过多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的“视觉兴奋”冲淡了“阅读兴奋”。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安排教学环节应关注注意力转移的两个重要因素:注意的强度和新注意的特点。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首先,如果原来注意的强度越大,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越慢;反之,注意的转移就比较容易、快速。其次,如果新注意对象愈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就越容易;反之,就越困难。
  不难看出,如果学生完全脱离了语文训练这个“本”,注意力被生动形象的视频资料所吸引,原先注意对象(视频资料)的强度远远大于新注意对象(文本自身)的强度,新注意对象(文本)远不如原注意对象(视频)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眼球,那么,学生实现向文本研读的注意转移的效果便可想而知,学生的“极不情愿”表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生动、形象,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正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追求的目标吗?这没什么错呀?是的,没错,但什么时候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什么兴趣,教师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应该清清楚楚,成竹在胸,切不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那么,多媒体课件啥时用、怎么用才有助于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呢?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应该用得适时适度,恰到好处。下面,试以部分课例说明,有四个时候最该用多媒体课件。
  用在激趣活情时。如在教学四年级《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时,我在简单介绍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之后,为了唤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我制作了大陆漂移说的ppt课件,让学生看清大陆板块漂移的演示,紧接着设问引导学生实现注意力向课本的转移:“这是一种假说,假说成立吗?是谁这么了不起,提出了这个假说?课文的作者是怎样把这件引起地质界震动的大事用一篇短短的文章写清楚的?”学生迅速进入阅读的兴奋状态,顺利实现了阅读目标。值得说明的是,年级越低,课件使用频率相对高年级多一些,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成分,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适当情况下使用多媒体课件,里面的动画、声音会引起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用在文本验证时。如在教学六年级语文《詹天佑》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了詹天佑的画像,简介他建设京张铁路的赫赫功绩,让学生围绕课后前两题的要求,细读文本,重点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从课文哪些描写中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同时让学生试画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铁路图。在学生熟读感悟、动手画示意图的基础上,我播放了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铁路示意课件,让学生以此验证自己阅读感悟的正确性,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这节课,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这两种语文基本实践活动,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目标的统一,走出了把语文课上成土木工程设计课的误区。
  用在跨越时空时。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课件演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增强科普说明作用,效果十分显著。这种跨越时空,“上下五千年,弹指一挥间”的效果,对许多科普性说明文的教学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
  用在拓展训练时。如六年级《怀念母亲》一文,作者通过直接叙述和摘选当年日记的方法,表达了他“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诚的爱慕”的情怀。在学生细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的基础上,我给学生播放了作者的许多资料,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形象无不深深地感染每个学生和听课老师。类似这样的拓展训练,不正是编者想要实现的人文价值吗?
  多媒体课件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成就课堂,也可能毁坏课堂。如果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味地强调新奇与刺激,将文字破译转换成图片、音像,不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文本阅读上,就会削弱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读写能力,因为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通过对民族语言的学习,去发掘文化内涵的过程,也就是说人文性是通过工具性实现的,简言之,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只有忠实地为工具性服务,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脑电图(EEG)是将大脑神经细胞的自发性生物电活动放大百万倍并记录,以研究大脑功能状态的一种无痛、无创、便捷且经济的电生理检查方法。癫痫是由于大脑神经元超同步放电而引起
许多因素会影响到胰岛素分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病情控制。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60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制定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参麦注射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①常规治疗组:男
埃及人阿巴斯.阿卡德说:"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生命更多的生命。"他把阅读看成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
研究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关注二孩政策下青年女性角色冲突的矛盾焦点,探究青年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的背后机理,分析结果显示较低受教育程度、已婚、生育期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以累及下肢多见,主要表现于感觉障碍,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可有刺痛、灼痛、钻凿痛等不适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手
实践证明,语文课堂应该注入情,语文课堂离不开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要想语文课堂教学有实效,首先要拨动学生的情感琴弦。那么,语文课上,教师如何从“情”字入手,以情施教呢?  一、入境动情  教师要在教学中用教学内容的情感打动、感染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所打动、感染,能情不自禁地为作品中的主人公爱而爱,恨而
【教学案例】下面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七颗钻石》的教学片段。学生初读课文后,交流自学收获。多媒体出示词语:地球 旱灾 水井 丛林 小狗 干涸 干枯 焦渴而死指名读,齐读。
癫痫是以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特征的一组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且具有病程长、顽固反复发作、治愈困难等临床特点,常给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
(三)血热证是指血分有热,或热邪侵犯血分的证候。其形成的原因,一是直接感受外界热邪,或其他外邪入里化热,进入血分;一是由于肝郁化火,扰动血分所致。所以血热证既可见于以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