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特点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ro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变化特点,为医院加强鉴别早期复极综合征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4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心电图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检查,全组患者血清心肌酶学均正常,心电图显示均为窦性心律,其中包括窦性心动过缓28例,单纯性肢体导联ST段抬高7例,单纯胸前导联ST段抬高20例,以及两者导联ST段均抬高11例。
  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属于正常变异的心电图改变,由于其首发症状为胸痛,致使临床诊治早期复极综合征时易于与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等混淆,造成误诊,医院需要予以重视,并加强心电图的鉴别能力。
  关键词:早期复极综合征 心电图 特点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77-01
  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是一种正常变异的心电图诊断表现。据有关资料显示,早期复极综合征由于心电图显示多为导联ST段抬高,而易于与病理性ST-T改变发生混淆,并导致误诊[1]。为此,本研究拟结合我院2009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4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临床资料进行讨论,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抽取我院2009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4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为21例,女性为19例,年龄均在24岁到61岁之间,平均年龄(34.5±3.2)岁,均因心前区疼痛、心悸胸闷,以及上腹疼痛等入院就诊。同时,经初次心电图检查,有12例疑为变异性心绞痛,24例疑为急性心肌梗死,另有4例疑为心包炎。全组患者均有经过心电图追踪、X线及血电解质、心肌酶学检测,以及运动试验等排除,确诊为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
  1.2 方法。全组患者均采用北京美高仪十二导联同步全自动电脑心电图分析仪进行十二导联同步描记,并记录患者平卧位时的十二导联心电图表现;同时给予患者运动试验,时间为30min,并记录运动后患者即刻心电图表现;检测患者的常规心肌酶学指标。
  1.3 诊断标准。①若ST段抬高0.2mv到0.6mv,或是J点抬高、凹面向上,且存在时间相对较长,在V2~V5导联显著;②心率缓慢;③T波发生变化,并且高大直立;④ST段在运动、情绪等应激条件下下降明显,或恢复正常等,均视为早期复极综合征。
  2 结果
  全组患者血清心肌酶学均正常,心电图显示均为窦性心律,其中包括窦性心动过缓28例,占70.0%(28/40)。ST段在J点处凹面抬高0.1~0.5mv左右,且在V2~V5导联显著,伴有高耸对称T波。包括单纯性肢体导联ST段抬高9例,占22.5%(9/40),ST段抬高0.1~0.2mv;单纯胸前导联ST段抬高20例,占50.0%(20/40),ST段抬高0.2~0.5mv;以及两者导联ST段均抬高11例,占27.5%(11/40)。经运动试验,心电图显示全组患者ST段、T波振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回降,且基本降到等电位线。
  3 讨论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属于良性的先天性心脏传导或电生理异常征象之一,表现症状往往并不够明显,不过部分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常常会出现头晕、心悸、易疲和心前区不适,以及刺痛或挤压痛等情况[1]。而且,据有关资料显示,早期复极综合征发生率约为1.0%~2.5%,多见于中青年男性群体,尤其是运动员的发生率相对要较高,但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2]。在当前,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具体来说,可能与下列几种因素有一定关系。包括:①由旁路加速传导所引起;②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③机械性刺激心外膜导致早期复极综合征出现;④心电复极发生变异引起;⑤受到先天性、遗传等影响而出现早期复极综合征[3]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临床诊断通常是采用ECG进行,且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特点主要以J波和ST段凹面抬高为主,胸导联显著。在本组研究中,窦性心动过缓28例,占70.0%(28/40)。ST段在J点处凹面抬高0.1~0.5mv左右,且在V2~V5导联显著,伴有高耸对称T波。其中包括单纯性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0.2mv)9例,占22.5%;单纯胸前导联ST段抬高(0.2~0.5mv)20例,占50.0%;另肢体和胸导联ST段均抬高者11例,占27.5%。
  另外,临床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时,由于其ST段抬高容易和病理性ST-T改变产生混淆,往往临床容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变异性心绞痛和心包炎等疾病,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4]。临床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时,应该加强与病理性ST-T改变的鉴别能力,做到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在急性缺血心肌未进入不可逆阶段期间,通过及时处理与治疗,有很大希望能够帮助患者的心电图恢复[3]
  经本研究表明,早期复极综合征属于正常变异的心电图改变,由于其首发症状为胸痛,致使临床诊治早期复极综合征时易于与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等混淆,造成误诊,医院需要予以重视,并加强心电图的鉴别能力,尽量避免误诊、漏诊等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 刘英华.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的特点及鉴别诊断[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8,06,(15):81-82
  [2] 陈恒,黄伟玲.早期复极综合征85例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2,02,(12):1233-1234
  [3] 马宁.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与鉴别[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7,(20):213-214
  [4] 张萍.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现代观点[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9,14,(04):315-31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治疗急性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方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科于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植皮或皮瓣转移技术治疗各类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患者47例,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16~74岁,平均39.8岁。创伤部位都为四肢:前臂12例,手腕部8例,大腿9例,小腿14例,足踝部4例。一期清创,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全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  方法:收集我院6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的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全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颈胸腹三切口径路根治术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探讨。  结果: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2年以上存活率的组间无差异;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较少,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  结论:全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技术可行且安全,还能缩
期刊
摘要:小儿肺炎支原体经飞沫传播,侵入呼吸道黏膜后,通过其特殊的结构,显微镜下可见局部黏膜组织充血,水肿,变厚,细胞膜被损伤;阿奇霉素为氮杂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适用于敏感致病菌株所引起感染。阿奇霉素治疗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快速、高效、方便等优点,患儿住院时间短,临床症状缓解快,副作用少,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肩难产高危因素、产程特点、病发症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我院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80例肩难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不同分组,研究影响肩难产并发症母婴并发率的主要因素。  结果:肩难产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巨大儿(52例)、子宫收缩乏力(11例)、妊娠期糖尿病(8例)、助产手法不当(4例)、其他(5例)。肩难产母婴主要的并发症有新生儿窒息(51例)、母体会阴部裂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他啶类药物在儿童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提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应措施。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头孢他啶类药物治疗的细菌感染患儿112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患儿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  结果:1120例患儿中头孢他啶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儿有140例,不良反应率为12.5%,头孢他啶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儿有140例,不良反应率为
期刊
摘要:慢性肺胸疾患的肺毛细血管床破坏使血管床面积减少,气流阻塞引起的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可致肺小动脉痉挛,慢性缺氧所致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和血黏稠度增加等因素,均可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增加,发生右心室肥厚扩大,发展为肺心病。硫酸镁中的镁离子通过与钙拮抗、减少乙酰胆碱释放、β2受体激动效应、舒张因缺氧而痉挛的肺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及镇静作用,使肺循环得到改善。血塞通注射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期刊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为了能让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减轻痛苦。现将多年静脉输液时的穿刺技巧经验总结给大家。  关键词:静脉输液 穿刺 技巧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77-0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疾病与补充液体最常用、最重要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一个重要方法[1]。其是临床上用于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及体会。  方法: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O2气体建立气腹常规三或四孔法。  结果:80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术后均在胆囊窝放置橡胶管引流管,无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病例发生。  结论:腹腔镜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已经不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禁忌症,在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性期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缺血性坏死的股骨头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使用Seldinger穿刺术于患侧对侧行股动脉穿刺,导丝引导下将导管送至患侧髂外动脉,并超选至旋股外侧动脉和旋股内侧动脉,借助注入的药物来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  结果:介入治疗有效地缓解了股骨头引起的疼痛和缺血性坏死的情况。经影像学复查,坏死的股骨头区域骨质得到大幅度修复,骨小梁增生情况良好,新骨生成良好。经动脉造影显示血管循环
期刊
摘要:妇产科急腹症发病原因多样化,本文叙述了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表现,并对妇产科急腹症常见病因进行分析,最后阐述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法,便于妇产科工作者掌握有关腹痛的来源以及其发生、发展过程,做出准确判断,采取合理有效治疗措施。  关键词:妇产科 急腹症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81-01  急腹症是临床上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