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尝试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这是由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数学知识一般新旧衔接紧密,让学生立足实践,由旧入新,完全合符认知论的基本规律,也适应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尝试心理,然而语文阅读教学能否借助此法?我认为完全可以。首先,语文学科特点与数学学科特点有相似之处,语文知识随年级的升高,也体现了由浅入深的原则,新旧知识的衔接虽无数学学科那样紧密,然而新旧之间的过渡还是能明显区别的,有了这个前提,在学生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儿童探索兴趣和创造能力,完全可以进行。其次,尝试教学法规定立足于“尝试”、“实践”,提倡学生亲口尝梨子,让学生在“练”中“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对于培养新时代有开拓精神的人才,是切实有效的措施。再次,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教会学生自己学,“教”是为了“不教”,寓教于乐。尝试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反复尝试,发现知识规律,得到新的学习方法,对于今后新课题的学习无疑是省力省时的事,完全合符教育的大方向。
由于小学生年龄、见识、能力差异较大,尝试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因年级而异,采用不同的尝试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别小,知识也极有限,低年级语文课本多数带有插图,根据低年级语文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的教学目标,采用尝试教学识字,一般做法可以:
1.谈话引趣,看图猜意。揭示课题时,教师通过简短的谈话(或对话)唤起儿童学习的兴趣,然后,让学生结合插图,试述图意,初步明白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学生试述时,教师可以必要的引导,以激发他们口头表达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已认识的熟字和插图初读课文,划出课文里不认识的生字。
2.以文带字,尝试理解。让学生利用拼音,试读划出的生字,看看自己能读准几个,能记住几个,再说说是怎么学会的。学生可凭借熟字及拼音知识,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再联系上下文看插图,读课文里出现的生字(词),看能理解多少词义。学生尝试认读时,教师作必要的巡回指导,吸收反馈的信息。
3.检查交流,讨论疑难。对学生尝试认读的一部分生字,组织学生交流,总结识字的方法,学生凭借拼音工具、插图、生活常识,上下文的熟字解决一些生字的音、形、义,兴趣高,效果好。加至教师适时引导,讨论疑难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识字能力。
4.重点指导,巩固提高。对学生自学中不能尝试认读的生字,教师再作重点指导,作引而不发的点拨,或指点插图,或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理解字义。对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要作必要的书写指导,启发学生最佳识记辨析的方法。另外,对识字中出现的常用词教师再从语言文字训练加以指导,用词说话,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举一反三能力。
这样将识字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联系起来教学,全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体现当前素质教育的大方向。
小学中年级是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段的训练,到了后期逐步向篇的训练过度,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知识的增多,已有了初步的观察、理解、思维能力,采用尝试法教学,一般做法可以:
1.尝试准备,扫除障碍。课前对课文中的主要生字词及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可要求学生运用低年级所学的识字能力及理解能力进行预习,初步扫清阅读障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好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
2.尝试阅读,析句明义。课堂教学时,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基础知识重点及文章的结构特点,出示尝试题,让学生阅读课文,通过独立思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主要生字词及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组织讨论交流,达到析句明义的目的。
3.演义释疑,理解重点。为突出课文思路或课文重点段落内容,教师可根据段的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题,让学生快速读课文,进行尝试释疑训练:①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思考题;②师生共同讨论思考题。尝试释疑的目的实质上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课文及课文主要部分作尝试分析,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老师钻研教材那样的认知过程,去体会作者的思路过程,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文章段的构成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精读课文,尝试归结。在学生较深刻地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精读课文重点段,熟读成诵。最后用重点段带动全篇,从课文的整体上启发学生去尝试挖掘课文的主旨,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及文章重要的写作技巧,进行抽象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篇的训练,要让学生自觉地获得知识,尝试教学法是最好的方法。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用尝试法,一般做法可以:
1.尝试阅读,感知重点。课前教师根据课文基础知识及课文主要内容精心设计若干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思考题仔细阅读课文,运用学习工具书,已掌握了的学习方法尝试解答思考题,读通全文。这样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自己扫清障碍,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发现,可以感知课文的重点。
2.尝试分析,理解重点。抓住关键,让学生细读课文,可先要求学生找出最能深刻表现中心或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语句,然后教师针对重点语句,由表及里地出示尝试题,要求学生再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反映中心的具体事例,想想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些具体事例表达中心的,是怎样把这些事例写具体的,经过讨论、交流,达到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的目的。
3.尝试发现,释疑解难。根据作者思路,文章的主线、副线,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尝试发现主体和客体、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之间的联系。再联系课文内容,想想主体与客体、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的不同表达手法,了解作者为突出重点的巧妙构思,运用的写作技巧,要表达的文章中心,从而由具体到抽象地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4.尝试练习,举一反三。课文分析结束,教师可根据课文里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目标精心设计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尝试练习,以检查尝试教学效果。对尝试练习中发现的学生还未理解的内容,教师再作重点点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最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课文的难点,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结束课文时,为了巩固学习效果,深化所学技能,对课文的基础重点及读写重点适当延伸,让学生举一反三,以提高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
由于语文学科涉及的语文知识范围较广,基本训练的项目较多,所以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不可能像数学教学中那样可用基本模式,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班级特点来决定教学程序,应根据“先学后教”的精神灵活运用。
(作者单位:贵州省湄潭县洗马乡小塘坝小学)
由于小学生年龄、见识、能力差异较大,尝试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因年级而异,采用不同的尝试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别小,知识也极有限,低年级语文课本多数带有插图,根据低年级语文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的教学目标,采用尝试教学识字,一般做法可以:
1.谈话引趣,看图猜意。揭示课题时,教师通过简短的谈话(或对话)唤起儿童学习的兴趣,然后,让学生结合插图,试述图意,初步明白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学生试述时,教师可以必要的引导,以激发他们口头表达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已认识的熟字和插图初读课文,划出课文里不认识的生字。
2.以文带字,尝试理解。让学生利用拼音,试读划出的生字,看看自己能读准几个,能记住几个,再说说是怎么学会的。学生可凭借熟字及拼音知识,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再联系上下文看插图,读课文里出现的生字(词),看能理解多少词义。学生尝试认读时,教师作必要的巡回指导,吸收反馈的信息。
3.检查交流,讨论疑难。对学生尝试认读的一部分生字,组织学生交流,总结识字的方法,学生凭借拼音工具、插图、生活常识,上下文的熟字解决一些生字的音、形、义,兴趣高,效果好。加至教师适时引导,讨论疑难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识字能力。
4.重点指导,巩固提高。对学生自学中不能尝试认读的生字,教师再作重点指导,作引而不发的点拨,或指点插图,或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理解字义。对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要作必要的书写指导,启发学生最佳识记辨析的方法。另外,对识字中出现的常用词教师再从语言文字训练加以指导,用词说话,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举一反三能力。
这样将识字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联系起来教学,全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体现当前素质教育的大方向。
小学中年级是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段的训练,到了后期逐步向篇的训练过度,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知识的增多,已有了初步的观察、理解、思维能力,采用尝试法教学,一般做法可以:
1.尝试准备,扫除障碍。课前对课文中的主要生字词及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可要求学生运用低年级所学的识字能力及理解能力进行预习,初步扫清阅读障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好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
2.尝试阅读,析句明义。课堂教学时,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基础知识重点及文章的结构特点,出示尝试题,让学生阅读课文,通过独立思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主要生字词及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组织讨论交流,达到析句明义的目的。
3.演义释疑,理解重点。为突出课文思路或课文重点段落内容,教师可根据段的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题,让学生快速读课文,进行尝试释疑训练:①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思考题;②师生共同讨论思考题。尝试释疑的目的实质上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课文及课文主要部分作尝试分析,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老师钻研教材那样的认知过程,去体会作者的思路过程,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文章段的构成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精读课文,尝试归结。在学生较深刻地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精读课文重点段,熟读成诵。最后用重点段带动全篇,从课文的整体上启发学生去尝试挖掘课文的主旨,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及文章重要的写作技巧,进行抽象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篇的训练,要让学生自觉地获得知识,尝试教学法是最好的方法。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用尝试法,一般做法可以:
1.尝试阅读,感知重点。课前教师根据课文基础知识及课文主要内容精心设计若干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思考题仔细阅读课文,运用学习工具书,已掌握了的学习方法尝试解答思考题,读通全文。这样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自己扫清障碍,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发现,可以感知课文的重点。
2.尝试分析,理解重点。抓住关键,让学生细读课文,可先要求学生找出最能深刻表现中心或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语句,然后教师针对重点语句,由表及里地出示尝试题,要求学生再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反映中心的具体事例,想想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些具体事例表达中心的,是怎样把这些事例写具体的,经过讨论、交流,达到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的目的。
3.尝试发现,释疑解难。根据作者思路,文章的主线、副线,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尝试发现主体和客体、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之间的联系。再联系课文内容,想想主体与客体、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的不同表达手法,了解作者为突出重点的巧妙构思,运用的写作技巧,要表达的文章中心,从而由具体到抽象地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4.尝试练习,举一反三。课文分析结束,教师可根据课文里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目标精心设计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尝试练习,以检查尝试教学效果。对尝试练习中发现的学生还未理解的内容,教师再作重点点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最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课文的难点,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结束课文时,为了巩固学习效果,深化所学技能,对课文的基础重点及读写重点适当延伸,让学生举一反三,以提高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
由于语文学科涉及的语文知识范围较广,基本训练的项目较多,所以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不可能像数学教学中那样可用基本模式,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班级特点来决定教学程序,应根据“先学后教”的精神灵活运用。
(作者单位:贵州省湄潭县洗马乡小塘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