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吞咽的苦果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aoyan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飞先生在《读书》上的关于乡土古建筑的文章浸透了一股浓重的感伤、沉痛而又无奈的氛围,使得读者也不由得不跟着感伤、沉痛且感叹唏嘘。今年第四期上《尘封的舞台》一文更是把旧文化已老去、新文化尚未建立因而古迹颓败、文物湮灭所带给作者的无限忧患与困惑表露无遗。乡村古建筑的遭遇是如此,乡村其他的古老风俗、人情、生活方式、心理寄托又何尝不是如此?建国以后牺牲乡村以发展城市的策略终于结出了苦果(其实比这更大更涩的苦果在宣传媒介上随处可见),梁漱溟老人当年的“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执言”早已化作了历史的尘埃,于是前人栽下的苦果轮到今天关注中国乡土文化现状与未来的人们来一一品尝与吞咽,造物主在这些方面未免显得太不公了点!更有甚者,我想翻翻文中提到的原著,可是两部关于大陆乡土建筑的书都是在台湾出的,大陆的普通读者竟然无缘谋面。
其他文献
邓云乡君看到了《文汇报》上的拙作《积极开展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贻书以为他的大著一评相属,理由是“大文与拙著似或稍可拉上瓜葛,且夫子眷恋春明旧事”云云。按云乡所著,是不可多得的乡土民俗读物,写燕京旧时岁时风物、胜迹风景、市尘风俗、饮食风尚,文笔隽永,富有情致,作了结合文献资料和作者个人生活经历的很有趣味的叙述。其价值应不让于《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作,所以它不仅与历史人文地理有关系
“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认为乌克兰东部没有部署俄罗斯军队,这个人就是普京。”4月17日,乌克兰临时政府总理亚采纽克指责普京在乌建立“恐怖主义网络”,旨在破坏乌克兰国家稳定及将于5月25日进行的该国总统选举。俄罗斯方面予以否认。但乌克兰方面強调“有确凿的证据”。  据悉,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最近拘留了10多名“俄罗斯间谍”,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审讯。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一名23岁的“女间谍”。  乌克兰抓“间谍”
金雁女士著《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近七百页码,五十余万字,我读得很累,花了好多时间才读完。不过,厚书自然有厚书的分量,著者以这样一种方式研究俄国知识分子和他们的精神、思想,感觉比较新颖。书中提供了丰富的俄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资料,对俄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以及这一群体的性格特征、思维习惯、精神特质等方面进行了一番梳理。虽然著者写的是俄国的知识分子,而且是“过去式”,但是在阅读中
联合国《二○○五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按照每人每日平均消费(或收入)一美元的贫困标准,中国的贫困发生率自一九九○年以来已经下降一半,提前完成了千年发展目标。不过,就消除贫穷的目标而言,中国依然任重道远,更何况贫困标准的变化还会带来不同的统计结果。世界银行根据二○○五年的平价购买力重新换算国际贫困标准,计算结果为每人每日平均消费(或收入)一点二五美元。据此估算,同年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为26%,城镇贫
2021年9月18日,虞云国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虞云国新作《从中州到钱塘:虞云国说宋朝》。  73岁的虞云国健步如飞,满头白发根根竖起,大大的眼镜片后面是一双 观察者的眼睛。一进屋 便亲自弓腰搬椅子,听从摄影记者的要求摆姿势,动作麻利,像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坐定后,他很认真地从小挎包中找出事先打印出 来的采访提纲,摘下眼镜,凑近纸面看题目。  由于“文革”,虞云国
杨翰《息柯杂著》云:“提笔乃求破空,下笔唯求杀纸。字字如同做人,把脊梁树起,此何贞老平生寫字真诀。”所揭“破空”“杀纸”,何绍基(子贞,一七九九至一八七三)写字真诀关键词。杨翰(伯飞,一八一二至一八七九)写字效法何绍基,行书、楷书极似何氏,所道“写字真诀”当可信。  何绍基写字,握笔掌心向内,悬腕,名为回腕法,虽说违拗生理习惯,于何氏而言,如此执笔写字,便于提笔破空,为了下笔杀纸。  以毛笔之柔毫
鲁迅生命的最后几年,在继续写作杂文、小说的同时,开始大力提倡木刻艺术,发掘古代版画,译介域外佳作,举办展览,培养青年画家,一场新木刻运动随之勃兴。人们多从社会改造、经世致用的角度立论,如陈烟桥《鲁迅与木刻》就否认其出于个人的雅好,認为鲁迅将木刻作为解放民众的武器。同样跟随鲁迅学习过木刻的曹白也认为,鲁迅倡导木刻,除去艺术本身的考虑,“当另有缘故”。当代鲁迅研究者在谈及木刻运动时,大抵持类似观点,视
对于昆廷·斯金纳的学术贡献,国内学界并不陌生。他是享誉世界的思想史家、历史学家、剑桥学派三大师之一。他在思想史方法论研究、欧洲近代思想研究,尤其是马基雅维里和霍布斯研究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由他所倡导的“历史语境主义”业已成为近几十年来思想史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方法之一。斯金纳教授的主要著作如《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马基雅维里》《国家与公民》《霍布斯与共和主义自由》《政治的视野》以及主编的多部文
王铭铭与他的“田野”渐行渐远,也渐行渐近。在新作《超社会体系:文明与中国》中,他呈现了其多年来于“三圈”的穿行及行旅中的思索,据此,及据其对“边疆”“边缘”“边界”等流行地理政治概念的反思,他回归于中国古代的“天下观”,将中国人的“世界”划分为核心圈、中间圈和外圈,以之形容汉人聚居区、今天的“少数民族地区”及国境线以外的区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王铭铭在中国东南沿海汉人社区中从事区域研究,不同于人
光晕(aura)    “光晕”一词最早是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用于界定人与世界的主体间性关系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他用于界定传统艺术中人与审美对象的关系,最后又扩大开来,用于界定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随着他写作的历史语境不断变化以及他个人思想的不断复杂化,不仅上述三个层面多有融合,使得其中否定神学和工具理性批判的维度交织在一起,而且这个概念本身也分化为肯定与否定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