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贸出口型企业的遭遇其实已经持续了有一段时间了,去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宏观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因而才身感困境。事实上,从国家政策层面和行业协会引导的层面看,针对外贸出口企业的政策、发展理论早已经出台,相信很多人早就听过了“转型升级”的概念,但只有少数人能明白这一点:谁能真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这条路,谁就能化解外贸出口企业的难题。
调整和转变发展模式
长期以来山东纺织服装业都是以加工贸易发展模式为主,品牌建设投入相对滞后,品牌的作用不明显,品牌的价值提升也不够。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成本优势的减弱、国际市场的需求低迷和国内经济政策调整,以及劳动力、能源、资源等的制约显现,使得行业处在生存和发展的十字路口。
近几年来,山东沿海地带的部分企业开始认识到,“品牌建设”是山东企业在转型升级时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据了解,目前,山东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实现由OEM到ODM的转型,从简单的加工制造转型到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品牌经营一体化上来。
作为国内以进出口贸易为强项的龙头企业,迪尚集团调整和转变发展模式的路子值得借鉴。董事长朱立华对本刊记者表示,迪尚在由OEM向ODM转型的过程中,注重提升自主研发设计能力,根据公司产品特点,将主导产品分成女装、童装、羊毛衫、衬衣、外套、大衣等十大板块,根据这10大类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坚持“借力”和“引智”相结合,面向国内外招聘高端设计人才,积极寻求与国内优秀设计公司的战略合作。
与此同时,公司为了进一步整合产业链,加快了迪尚品牌产业园和品牌大楼的规划建设,把品牌运作、设计研发、仓储物流、教学培训等集中起来,加大投入,整合资源,致力于打造高层次设计人才聚集、产学研结合密集的“高端品牌服装研发设计生产基地”,通过完善以设计研发为主导的服装产业链,重点打出“迪尚牌”产品,提升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用拳头产品争夺市场话语权。
除此以外,掌握渠道也是迪尚集团完成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朱立华表示,最近几年,迪尚集团着力优化了市场布局,为弥补国际市场不足,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主动调整市场战略,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把过去100%的产品出口,拿出部分份额转向国内市场。“今后我们还将逐渐加大份额,加快企业由‘单一出口型’向‘国内外两个市场’转变。”
以品牌为武器整合国际资源
朱立华表示,作为山东省外贸企业转型的典型代表,迪尚集团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应归结为三个方面:销售力量、自主设计和专业化,其核心在于避开中间商直接开拓国外市场。
目前,国内服装行业正在加速调整,外部有人民币汇率和海外市场需求的制约,产业内部则有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因素的影响。从服装产业发展的历史趋势看,产业转移是大的必然,朱立华表示,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公司也将积极把生产加工等环节转向孟加拉等国。但与此同时,迪尚集团和其他企业不同,还会加大对国际优势资源的整合力度,通过收购海外品牌实施多品牌发展战略。
从迪尚近几年的扩张脚步看,事实的确如此。2009年,迪尚成功收购了德国的童装品牌PAMPOLINA(芭芭莉娜)以及连带副牌,使之成为迪尚旗下的自有品牌之一;2012年11月中旬,迪尚通过购买AVIsTA公司38.96%的股权份额成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2012年12月,与美国BRANDONTHOMASDESIGN公司正式签订收购合同,以85%的股份份额成为该公司最大的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1月,迪尚集团还成功收购了韩国三大服装上市公司之一的AVISTA公司,此举是迪尚集团实现新模式下跨国并购的新成果,标志着迪尚集团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通过收购、引进和代理国际品牌,迪尚集团旗下正运营法国“菲罗”品牌、美国“IZOD”品牌等,以此来促进自主品牌的孵化发展。据了解,迪尚已制定了国内市场布局规划,在全国9个城市设立了100多个专卖店。朱立华透露,目前,迪尚正在和日本住商、伊藤忠以及英国的几个品牌公司进行洽谈,准备合作推出新的品牌,并在适当的时机推出自有品牌。
创新营销模式 开拓内外市场
和迪尚集团的国际化并购路线不同,山东耶莉娅转变加工业务的方式更符合“升级”的内涵。山东耶莉娅服装集团总公司常务副总裁袁文坤对本刊记者表示,耶莉娅的加工业务整合后主要以团体定制为主,在全面提升制造水平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多元化发展。
据了解,目前,耶莉娅的团体定制已成为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占公司销售份额的80%左右,自营出口份额约占20%。基于团体定制的丰富经验,耶莉娅还开展了单裁单制西服业务,目前公司已在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意大利等国家设立或合作设立度身定制专营店,实现了品牌知名度的提高。
除了耶莉娅以外,青岛红领集团的订单加工升级道路走得也颇具典型意义。最近几年来,红领开创了全球数字化高级定制全程解决方案商业模式,这套方案虽然前期的财力、物力投入较多,但是对外贸加工型企业的转型而言,却能起到天翻地覆的变化。
成功转型后,红领采取的是一套以MTM单体定做为主、含团体定制和零售“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旨在打造红领服饰高端、高品位、高品质的品牌形象,这也是目前红领转型升级、建设自主品牌的最大亮点。
红领集团董事长张代理对本刊记者表示,今年,刚上线的红领“RCMTM全球西装高级定制供应商平台”能使传统产业通过两化融合得以创新,并创造出独特的核心价值。这一平台运营后,在青岛的红领工厂可以为远在美国东海岸的某一位客户量身订做一条西服,红领要做的就是通过电子化平台整合全球的订单业务,这样一来既扩展了市场,又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避免传统的外贸接单风险。
最难的是专注于品牌之路
作为传统的纺织服装出口大省,山东的外贸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在针织服装出口生产基地的青岛,即发集团多年来在为国际知名品牌进行贴牌加工引进先进技术、管理方法的同时,积累了相当的资源和资金实力。即发集团的针织品生产从纺纱到织布、染整、印花、绣花、成衣等工序配套齐全。
可以说企业规模大,产业链相对完整,技术创新能力强,使得即发集团形成了较强的生产优势。然而,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变,在新形势下,即发集团也希望基于其生产优势,创立了自主品牌。
董事长陈玉兰对本刊记者表示,即发集团的转型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综合研发优势,希望以加强与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三级“塔型自主创新体系”。陈玉兰说:“实际上多年前,即发就具备了创牌的条件,最近几年我们根据加工品类的优势,整合资源推出了十多个品牌。”
从实际运营的效果看,即发集团打造的“自主品牌群”转型模式是否能成功,这还有待时间来检验。不过陈玉兰在谈到转型做品牌的最大感受时说的一句话还是道出了真谛:和订单加工比,最难的还是专注于做品牌。
调整和转变发展模式
长期以来山东纺织服装业都是以加工贸易发展模式为主,品牌建设投入相对滞后,品牌的作用不明显,品牌的价值提升也不够。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成本优势的减弱、国际市场的需求低迷和国内经济政策调整,以及劳动力、能源、资源等的制约显现,使得行业处在生存和发展的十字路口。
近几年来,山东沿海地带的部分企业开始认识到,“品牌建设”是山东企业在转型升级时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据了解,目前,山东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实现由OEM到ODM的转型,从简单的加工制造转型到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品牌经营一体化上来。
作为国内以进出口贸易为强项的龙头企业,迪尚集团调整和转变发展模式的路子值得借鉴。董事长朱立华对本刊记者表示,迪尚在由OEM向ODM转型的过程中,注重提升自主研发设计能力,根据公司产品特点,将主导产品分成女装、童装、羊毛衫、衬衣、外套、大衣等十大板块,根据这10大类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坚持“借力”和“引智”相结合,面向国内外招聘高端设计人才,积极寻求与国内优秀设计公司的战略合作。
与此同时,公司为了进一步整合产业链,加快了迪尚品牌产业园和品牌大楼的规划建设,把品牌运作、设计研发、仓储物流、教学培训等集中起来,加大投入,整合资源,致力于打造高层次设计人才聚集、产学研结合密集的“高端品牌服装研发设计生产基地”,通过完善以设计研发为主导的服装产业链,重点打出“迪尚牌”产品,提升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用拳头产品争夺市场话语权。
除此以外,掌握渠道也是迪尚集团完成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朱立华表示,最近几年,迪尚集团着力优化了市场布局,为弥补国际市场不足,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主动调整市场战略,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把过去100%的产品出口,拿出部分份额转向国内市场。“今后我们还将逐渐加大份额,加快企业由‘单一出口型’向‘国内外两个市场’转变。”
以品牌为武器整合国际资源
朱立华表示,作为山东省外贸企业转型的典型代表,迪尚集团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应归结为三个方面:销售力量、自主设计和专业化,其核心在于避开中间商直接开拓国外市场。
目前,国内服装行业正在加速调整,外部有人民币汇率和海外市场需求的制约,产业内部则有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因素的影响。从服装产业发展的历史趋势看,产业转移是大的必然,朱立华表示,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公司也将积极把生产加工等环节转向孟加拉等国。但与此同时,迪尚集团和其他企业不同,还会加大对国际优势资源的整合力度,通过收购海外品牌实施多品牌发展战略。
从迪尚近几年的扩张脚步看,事实的确如此。2009年,迪尚成功收购了德国的童装品牌PAMPOLINA(芭芭莉娜)以及连带副牌,使之成为迪尚旗下的自有品牌之一;2012年11月中旬,迪尚通过购买AVIsTA公司38.96%的股权份额成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2012年12月,与美国BRANDONTHOMASDESIGN公司正式签订收购合同,以85%的股份份额成为该公司最大的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1月,迪尚集团还成功收购了韩国三大服装上市公司之一的AVISTA公司,此举是迪尚集团实现新模式下跨国并购的新成果,标志着迪尚集团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通过收购、引进和代理国际品牌,迪尚集团旗下正运营法国“菲罗”品牌、美国“IZOD”品牌等,以此来促进自主品牌的孵化发展。据了解,迪尚已制定了国内市场布局规划,在全国9个城市设立了100多个专卖店。朱立华透露,目前,迪尚正在和日本住商、伊藤忠以及英国的几个品牌公司进行洽谈,准备合作推出新的品牌,并在适当的时机推出自有品牌。
创新营销模式 开拓内外市场
和迪尚集团的国际化并购路线不同,山东耶莉娅转变加工业务的方式更符合“升级”的内涵。山东耶莉娅服装集团总公司常务副总裁袁文坤对本刊记者表示,耶莉娅的加工业务整合后主要以团体定制为主,在全面提升制造水平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多元化发展。
据了解,目前,耶莉娅的团体定制已成为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占公司销售份额的80%左右,自营出口份额约占20%。基于团体定制的丰富经验,耶莉娅还开展了单裁单制西服业务,目前公司已在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意大利等国家设立或合作设立度身定制专营店,实现了品牌知名度的提高。
除了耶莉娅以外,青岛红领集团的订单加工升级道路走得也颇具典型意义。最近几年来,红领开创了全球数字化高级定制全程解决方案商业模式,这套方案虽然前期的财力、物力投入较多,但是对外贸加工型企业的转型而言,却能起到天翻地覆的变化。
成功转型后,红领采取的是一套以MTM单体定做为主、含团体定制和零售“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旨在打造红领服饰高端、高品位、高品质的品牌形象,这也是目前红领转型升级、建设自主品牌的最大亮点。
红领集团董事长张代理对本刊记者表示,今年,刚上线的红领“RCMTM全球西装高级定制供应商平台”能使传统产业通过两化融合得以创新,并创造出独特的核心价值。这一平台运营后,在青岛的红领工厂可以为远在美国东海岸的某一位客户量身订做一条西服,红领要做的就是通过电子化平台整合全球的订单业务,这样一来既扩展了市场,又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避免传统的外贸接单风险。
最难的是专注于品牌之路
作为传统的纺织服装出口大省,山东的外贸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在针织服装出口生产基地的青岛,即发集团多年来在为国际知名品牌进行贴牌加工引进先进技术、管理方法的同时,积累了相当的资源和资金实力。即发集团的针织品生产从纺纱到织布、染整、印花、绣花、成衣等工序配套齐全。
可以说企业规模大,产业链相对完整,技术创新能力强,使得即发集团形成了较强的生产优势。然而,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变,在新形势下,即发集团也希望基于其生产优势,创立了自主品牌。
董事长陈玉兰对本刊记者表示,即发集团的转型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综合研发优势,希望以加强与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三级“塔型自主创新体系”。陈玉兰说:“实际上多年前,即发就具备了创牌的条件,最近几年我们根据加工品类的优势,整合资源推出了十多个品牌。”
从实际运营的效果看,即发集团打造的“自主品牌群”转型模式是否能成功,这还有待时间来检验。不过陈玉兰在谈到转型做品牌的最大感受时说的一句话还是道出了真谛:和订单加工比,最难的还是专注于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