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里都说范伟是“爆冷”拿了影帝。他的胜出可以配上的表情包,应当是他在小品里所喊的那句:苍天啊,大地啊,是哪位神仙大姐让我出的这口气啊?!
范伟在演艺圈十几年的发展,正和小品界乡土文化一步步走向全面胜利同步。他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演艺事业,还在于他的做人。他的谦卑、他的细致、他的体贴、他的修养、他的容忍让他几乎赢得了身边所有人的心,构成一种大智若愚的中国式智慧。
从前,他每年为我们出品一个年度搞笑流行语。现在,他每年为我们出品一个年度电影人物。不变的,是他对生活和人物细致的观察力和惊人的表现力,是他对方言和各种人物语言的打磨和雕琢。
这不是他的第一个影帝,影帝的头衔也不会改变他多少。重要的,是這样一个事实:一个不辜负观众的演员,一个用作品说话的人,永远不会过时。
1
笑匠的诞生
范伟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喜欢做计划,后来总算明白,变化比计划还快,越计划越容易成空。现在的他不喜欢计划,他生命里的很多转折也都不是“按套路来的”。
有一位作者说,和赵本山演戏时,他旁边的演员如果说三句话以上,观众就会走神。范伟开始和赵本山一起演小品时,正面临这样的困境: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在台上对观众的吸引力,他都远不及赵本山,无论他怎么努力,观众的焦点,始终在赵本山身上。范伟形容当时的自己是“鸡肋一样可有可无的角色”。慢慢地,范伟开始陷入一种困惑。
正在困惑当中的范伟,在和赵本山一起拍一部电视剧时,灵感却忽然降临。电视剧叫《夜深人不静》,是范伟演出的第一部电视剧,导演让范伟在剧中演一个50岁的老头,但当时范伟的实际年龄才30出头,因为胖,脸上连一丝皱纹都没有。
苦恼了好几天后,导演突然对范伟说:“你把头发剃短吧。”没想到,头发一剃,范伟整个人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我这脑型比较另类,所以剃了头有一种特别的喜剧效果,用本山大哥的话这叫‘扁铲子头型’。”所有人都觉得范伟的这个造型又厚道又幽默,人物的感觉一下子找到了。
正是从这部电视剧开始,范伟沿用了这个造型,后来被用到了小品《卖拐》上,这成为范伟小品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正是《卖拐》,彻底改变了范伟所演的人物形象和性格。他塑造的那个“脸大脖子粗”的伙夫可笑、可气又可爱,让那一年的观众大笑之余,终于注意到,赵本山的身边,还有一个范伟。“我开始从鸡肋变得有点鸡腿味了。”
生活中的范伟拘谨老实。他说自己不幽默,但是有幽默感。不善于给别人讲笑话,但是愿意倾听,每一次谈话中,别人发现不了的可笑之处,都会被范伟发现,并储存起来,那些生活中性格鲜明的小人物也存在范伟的脑子里,随时可以复活。
2
两个人的合作
在范伟的故事里,赵本山是永远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范伟事业的领路人,十几年演艺生涯的合作者,提起赵本山,范伟的称呼永远是谦恭的“本山大哥”。
两人都是从铁岭出来的。1990年赵本山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相亲》大获成功,开始拥有全国范围的知名度,而那时的范伟,也开始在东北小有名气。
1993年6月,赵本山为自己的小品《走毛道》物色演员,他一下子就想起了正在沈阳的范伟,从此奠定了两个人十多年的合作。1995年至2002年,他们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先后合作了《提干》《三鞭子》《红高粱模特队》《拜年》《将心比心》《卖拐》《卖车》,范伟塑造的人物从范秘书、范乡长、范大师到老实愚昧的伙夫等形象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渐渐发现,赵本山耀眼的光芒已经遮不住范伟。
一起合作了这么多年,对于亦师亦友的赵本山,范伟已经很了解,“在面对一个和他意见相左的事情时,他会本能地去反对。因为脾气比较急,一急就会反对。但是他冷静下来之后,就会好好想一下,很多时候他会同意我的意见。我们两个人的性格正好是互补的,他比较感性我比较理性,他的优点是我不具备的,他很智慧,他那种在现场灵机一动的灵气,是我所不具备的,我很羡慕他这一点。”
3
父亲的表情
在第一次作为主角的电影《看车人的七月》中,人们发现,一直以来都小看了范伟。
在这部影片中,你能看见范伟一个人的精彩,一个普通人的爱恨情仇。影片获得第28届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而范伟同时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看车人的七月》讲述的是一个中年下岗男人如何在他自己的生活中维持自尊的平常故事。他离异,有一个上高二的孩子,想与一个开花店的女人组成幸福家庭,看着自己的儿子平安成长。一切的生活都被这个女人的流氓前夫打乱了。他一次又一次骚扰着这个男人的平静生活,一点一点摧毁着他仅剩的男性尊严。最后他忍无可忍,拿起板砖拍向了流氓,然后尽自己最大可能安顿好儿子,去自首了。
范伟有条不紊地展示了一个普通小人物并不精彩但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人生。
影片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平凡深切的父子之情。范伟演得很真实。他说之前看到剧本时,他就跟导演商量,根据他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剧本中很多过于激情的描写都改了过来,“因为我就是这么一个小人物,我理解平民父子间表达情感的方式。”
范伟的父亲非常严厉,还喜欢动手打人。然而,这个爸爸,在一个特定的场合,终于向儿子显露了他的脆弱和他的柔情。12岁那年,范伟和姐姐、哥哥吵架,一生气就从家里跑了,后来他冻得实在受不了,慢慢往家走,走到离家不远处,看到一个模糊的人影。那个人影试探着问:“是小伟吗?”声音有点颤抖,是爸爸的声音。范伟说:“是。”他没有料到,四十多岁的爸爸会派过来抱住他哇的一声大哭起来。那一刻,范伟永远忘不了。
这就是平民父子的感情:平时很冷漠,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到了关键时刻,爱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中国老百姓的爱,内敛而深情,却不会用很外在的形式表达出来。正是深刻理解了父亲的爱,范伟从中挖掘出了《看车人的七月》中最真实、最感人的一面,赢得了众多观众和影评人的认可。
范伟在演艺圈十几年的发展,正和小品界乡土文化一步步走向全面胜利同步。他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演艺事业,还在于他的做人。他的谦卑、他的细致、他的体贴、他的修养、他的容忍让他几乎赢得了身边所有人的心,构成一种大智若愚的中国式智慧。
从前,他每年为我们出品一个年度搞笑流行语。现在,他每年为我们出品一个年度电影人物。不变的,是他对生活和人物细致的观察力和惊人的表现力,是他对方言和各种人物语言的打磨和雕琢。
这不是他的第一个影帝,影帝的头衔也不会改变他多少。重要的,是這样一个事实:一个不辜负观众的演员,一个用作品说话的人,永远不会过时。
1
笑匠的诞生
范伟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喜欢做计划,后来总算明白,变化比计划还快,越计划越容易成空。现在的他不喜欢计划,他生命里的很多转折也都不是“按套路来的”。
有一位作者说,和赵本山演戏时,他旁边的演员如果说三句话以上,观众就会走神。范伟开始和赵本山一起演小品时,正面临这样的困境: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在台上对观众的吸引力,他都远不及赵本山,无论他怎么努力,观众的焦点,始终在赵本山身上。范伟形容当时的自己是“鸡肋一样可有可无的角色”。慢慢地,范伟开始陷入一种困惑。
正在困惑当中的范伟,在和赵本山一起拍一部电视剧时,灵感却忽然降临。电视剧叫《夜深人不静》,是范伟演出的第一部电视剧,导演让范伟在剧中演一个50岁的老头,但当时范伟的实际年龄才30出头,因为胖,脸上连一丝皱纹都没有。
苦恼了好几天后,导演突然对范伟说:“你把头发剃短吧。”没想到,头发一剃,范伟整个人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我这脑型比较另类,所以剃了头有一种特别的喜剧效果,用本山大哥的话这叫‘扁铲子头型’。”所有人都觉得范伟的这个造型又厚道又幽默,人物的感觉一下子找到了。
正是从这部电视剧开始,范伟沿用了这个造型,后来被用到了小品《卖拐》上,这成为范伟小品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正是《卖拐》,彻底改变了范伟所演的人物形象和性格。他塑造的那个“脸大脖子粗”的伙夫可笑、可气又可爱,让那一年的观众大笑之余,终于注意到,赵本山的身边,还有一个范伟。“我开始从鸡肋变得有点鸡腿味了。”
生活中的范伟拘谨老实。他说自己不幽默,但是有幽默感。不善于给别人讲笑话,但是愿意倾听,每一次谈话中,别人发现不了的可笑之处,都会被范伟发现,并储存起来,那些生活中性格鲜明的小人物也存在范伟的脑子里,随时可以复活。
2
两个人的合作
在范伟的故事里,赵本山是永远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范伟事业的领路人,十几年演艺生涯的合作者,提起赵本山,范伟的称呼永远是谦恭的“本山大哥”。
两人都是从铁岭出来的。1990年赵本山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相亲》大获成功,开始拥有全国范围的知名度,而那时的范伟,也开始在东北小有名气。
1993年6月,赵本山为自己的小品《走毛道》物色演员,他一下子就想起了正在沈阳的范伟,从此奠定了两个人十多年的合作。1995年至2002年,他们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先后合作了《提干》《三鞭子》《红高粱模特队》《拜年》《将心比心》《卖拐》《卖车》,范伟塑造的人物从范秘书、范乡长、范大师到老实愚昧的伙夫等形象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渐渐发现,赵本山耀眼的光芒已经遮不住范伟。
一起合作了这么多年,对于亦师亦友的赵本山,范伟已经很了解,“在面对一个和他意见相左的事情时,他会本能地去反对。因为脾气比较急,一急就会反对。但是他冷静下来之后,就会好好想一下,很多时候他会同意我的意见。我们两个人的性格正好是互补的,他比较感性我比较理性,他的优点是我不具备的,他很智慧,他那种在现场灵机一动的灵气,是我所不具备的,我很羡慕他这一点。”
3
父亲的表情
在第一次作为主角的电影《看车人的七月》中,人们发现,一直以来都小看了范伟。
在这部影片中,你能看见范伟一个人的精彩,一个普通人的爱恨情仇。影片获得第28届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而范伟同时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看车人的七月》讲述的是一个中年下岗男人如何在他自己的生活中维持自尊的平常故事。他离异,有一个上高二的孩子,想与一个开花店的女人组成幸福家庭,看着自己的儿子平安成长。一切的生活都被这个女人的流氓前夫打乱了。他一次又一次骚扰着这个男人的平静生活,一点一点摧毁着他仅剩的男性尊严。最后他忍无可忍,拿起板砖拍向了流氓,然后尽自己最大可能安顿好儿子,去自首了。
范伟有条不紊地展示了一个普通小人物并不精彩但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人生。
影片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平凡深切的父子之情。范伟演得很真实。他说之前看到剧本时,他就跟导演商量,根据他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剧本中很多过于激情的描写都改了过来,“因为我就是这么一个小人物,我理解平民父子间表达情感的方式。”
范伟的父亲非常严厉,还喜欢动手打人。然而,这个爸爸,在一个特定的场合,终于向儿子显露了他的脆弱和他的柔情。12岁那年,范伟和姐姐、哥哥吵架,一生气就从家里跑了,后来他冻得实在受不了,慢慢往家走,走到离家不远处,看到一个模糊的人影。那个人影试探着问:“是小伟吗?”声音有点颤抖,是爸爸的声音。范伟说:“是。”他没有料到,四十多岁的爸爸会派过来抱住他哇的一声大哭起来。那一刻,范伟永远忘不了。
这就是平民父子的感情:平时很冷漠,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到了关键时刻,爱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中国老百姓的爱,内敛而深情,却不会用很外在的形式表达出来。正是深刻理解了父亲的爱,范伟从中挖掘出了《看车人的七月》中最真实、最感人的一面,赢得了众多观众和影评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