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从严治党要求重点落实到从严治吏上,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着力建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干部教育突出一个“严”字
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领导干部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关乎中国梦能否最终实现。习总书记在组织工作会上提出的三个“从严”,不仅传递出从严治吏的强烈信号,更为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从严教育。让干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把严格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一刻不能放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革命理想高于天”,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克服艰难险阻走到今天,并将继续阔步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支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更加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保障。当前,尤其要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坚定“三个自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引导党员干部坚守精神家园,做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的好干部。自信就是凝聚力、就是精气神,自信才能自觉、才能自强。
从严管理。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到位不到位直接关系到干部队伍建设的成败,从严管理不仅是治理干部违法违纪的手段,更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保护,只有严格管理才能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从严管理关键还是要规范管理,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让制度管事管人,另外“一把手”的模范带头作用也是重中之重,“一把手”必须切实负起责任,拧紧防腐拒变的“安全阀”,严格按制度办事,不能让人情凌驾于制度之上。
从严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尤其是经常性监督“失位”。严是爱,宽是害。对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朵”、“扯袖子”,提醒干部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政治责任和政治生命线,是对干部的爱护而非苛求。一是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包括舆论监督在内的社会监督,从财产公示、政务公示、三公消费公示等方面着手,接受群众监督,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二是加强对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的有效监督,保证干部的清正廉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违法行为发生,防止群众利益受损。这样不仅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一种警醒,更能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四风”问题带有一定普遍性,从严治吏,就要把脉病情寻药方。在整治“四风”问题上,领导干部应当具备“刮骨疗毒”的勇气,让群众看到自己正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认真剖析作风不正、工作不实、行为不廉等方面的问题,分析研究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和制度规定。做到这些,关键要放下包袱、端正心态,彻底打消讳疾忌医的顾虑,真正把为民务实清廉挂在心头。
二、制度建设突出一个“实”
制度重在建设,关键在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设定历史航标,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一目标深刻反映了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综合考虑了国际国内的形势和条件,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总的方向。
做好新形势下的从严管理干部工作,关键要提高干部从严管理制度的科学化水平和执行力。首先必须要严格管理各级领导干部,做到制度约束从严。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为人表率,以制度来管理人,用制度来约束人,要求普通干部和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普通干部和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从而打造一支党性坚强、作风优良、锐意进取的领导干部队伍。
监督是防范问题、发现问题、堵塞漏洞的關键措施,是从严治吏的重要保障。严是爱,宽是害。很多干部出问题,是在问题小的时候没有去管好,小节不守,大节难保。只有平时管得严、管得紧,干部才会不出事、少出事。对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咬耳朵”、“扯袖子”,提醒他们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政治责任和政治生命线,是对他们的爱护而非苛求。要坚持从小事抓起,从日常管理抓起,在执行巡视、审计、谈心谈话、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民主生活会、诫勉函询、述职述廉等制度中严格落实“认真”二字,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决不能哄着、护着。
查处是从严治吏的最后一道关口。查处有力,从严治吏才能有效。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对超编制、超职数、超规格配备干部问题,对绕圈子进机关、冒充人头吃空饷、改学历改经历改年龄等违反组织人事制度问题,要从严查处。让人民监督权力,坚持“有举必查、查必有果、查必到位”的原则,对那些违反组织人事制度的干部坚决执行“零容忍”,及时查处,使其不敢违规、不敢腐败、不敢专权、不敢失责,让制度发挥作用。同时,探索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办法和措施,把问责从“有错”向“无为”延伸,对工作不负责任、敷衍塞责、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干部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对工作失职干部严格问责。唯有这样,也才会真正实现“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目标。
三、干部思想要围绕一个“变”
党员干部的思想要变,把那些腐朽的、落后的甚至丑陋的思想剔除掉,蜕变一个适应新常态的真正的共产党员。
随着中央规范各级干部行为的多项“紧箍咒”密集出台,有人发出了“官不好当了”的慨叹。一些干部说,想吃点喝点,送点收点,办公室大点,车配得好点,这在以前根本不算个事儿,现在处处受到掣肘。好像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感觉头上悬着一把剑,身边有一双眼,伸手就怕碰上高压线。总归一句话,当官越来越不自在、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为官不易”感叹对应着以前“为官太易”的现实。正是因为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工作作风上缺乏足够的束缚,让一些人对不正之风习以为常,误以为这就是“当官”的应有状态。显然,各级干部只有从思想深处纠偏,才能赢得主动,要看到在中央下大力气整饬作风的形势下,这种“为官不易”的状态,必然是一种常态。面临的约束只会越来越多,受到的监督只会越来越严,遵从的标准只会越来越高。
从另一个视角看“为官不易”,也许会让问题更加清晰。一项在2万余人中作的调查显示,81.2%的受访者一直在关注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情况,不少人认为干部作风有所改进,但仍有66.4%的人认为当地落实情况不太理想,52.9%的人期待加大落实力度。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当一些干部感叹“为官不易”时,群众认为还是不够。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知,必须跟得上群众期待,乘胜前进,固化“为官不易”成果。
一些人抱怨“为官不易”,实质是一种权力观的错位、宗旨意识的淡薄。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自我期许,有为政清正、为人廉洁的自我要求,反而最欢迎这种“为官不易”的清新环境,觉得更有利于开展工作。“为官不易”,说到底并不是官不好当了,而是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坏官不好受了。面对一些人“为官不易”的抱怨,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知,必须跟得上群众的期待。“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政府过紧日子,群众才能过好日子”。在不同的场合,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反复强调这样的观点。在转变政府职能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对“为官不易”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权力只有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起为官用权的底线原则,才能干干净净地为人民谋福祉,我们也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一、干部教育突出一个“严”字
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领导干部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关乎中国梦能否最终实现。习总书记在组织工作会上提出的三个“从严”,不仅传递出从严治吏的强烈信号,更为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从严教育。让干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把严格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一刻不能放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革命理想高于天”,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克服艰难险阻走到今天,并将继续阔步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支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更加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保障。当前,尤其要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坚定“三个自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引导党员干部坚守精神家园,做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的好干部。自信就是凝聚力、就是精气神,自信才能自觉、才能自强。
从严管理。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到位不到位直接关系到干部队伍建设的成败,从严管理不仅是治理干部违法违纪的手段,更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保护,只有严格管理才能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从严管理关键还是要规范管理,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让制度管事管人,另外“一把手”的模范带头作用也是重中之重,“一把手”必须切实负起责任,拧紧防腐拒变的“安全阀”,严格按制度办事,不能让人情凌驾于制度之上。
从严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尤其是经常性监督“失位”。严是爱,宽是害。对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朵”、“扯袖子”,提醒干部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政治责任和政治生命线,是对干部的爱护而非苛求。一是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包括舆论监督在内的社会监督,从财产公示、政务公示、三公消费公示等方面着手,接受群众监督,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二是加强对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的有效监督,保证干部的清正廉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违法行为发生,防止群众利益受损。这样不仅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一种警醒,更能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四风”问题带有一定普遍性,从严治吏,就要把脉病情寻药方。在整治“四风”问题上,领导干部应当具备“刮骨疗毒”的勇气,让群众看到自己正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认真剖析作风不正、工作不实、行为不廉等方面的问题,分析研究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和制度规定。做到这些,关键要放下包袱、端正心态,彻底打消讳疾忌医的顾虑,真正把为民务实清廉挂在心头。
二、制度建设突出一个“实”
制度重在建设,关键在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设定历史航标,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一目标深刻反映了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综合考虑了国际国内的形势和条件,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总的方向。
做好新形势下的从严管理干部工作,关键要提高干部从严管理制度的科学化水平和执行力。首先必须要严格管理各级领导干部,做到制度约束从严。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为人表率,以制度来管理人,用制度来约束人,要求普通干部和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普通干部和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从而打造一支党性坚强、作风优良、锐意进取的领导干部队伍。
监督是防范问题、发现问题、堵塞漏洞的關键措施,是从严治吏的重要保障。严是爱,宽是害。很多干部出问题,是在问题小的时候没有去管好,小节不守,大节难保。只有平时管得严、管得紧,干部才会不出事、少出事。对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咬耳朵”、“扯袖子”,提醒他们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政治责任和政治生命线,是对他们的爱护而非苛求。要坚持从小事抓起,从日常管理抓起,在执行巡视、审计、谈心谈话、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民主生活会、诫勉函询、述职述廉等制度中严格落实“认真”二字,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决不能哄着、护着。
查处是从严治吏的最后一道关口。查处有力,从严治吏才能有效。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对超编制、超职数、超规格配备干部问题,对绕圈子进机关、冒充人头吃空饷、改学历改经历改年龄等违反组织人事制度问题,要从严查处。让人民监督权力,坚持“有举必查、查必有果、查必到位”的原则,对那些违反组织人事制度的干部坚决执行“零容忍”,及时查处,使其不敢违规、不敢腐败、不敢专权、不敢失责,让制度发挥作用。同时,探索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办法和措施,把问责从“有错”向“无为”延伸,对工作不负责任、敷衍塞责、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干部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对工作失职干部严格问责。唯有这样,也才会真正实现“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目标。
三、干部思想要围绕一个“变”
党员干部的思想要变,把那些腐朽的、落后的甚至丑陋的思想剔除掉,蜕变一个适应新常态的真正的共产党员。
随着中央规范各级干部行为的多项“紧箍咒”密集出台,有人发出了“官不好当了”的慨叹。一些干部说,想吃点喝点,送点收点,办公室大点,车配得好点,这在以前根本不算个事儿,现在处处受到掣肘。好像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感觉头上悬着一把剑,身边有一双眼,伸手就怕碰上高压线。总归一句话,当官越来越不自在、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为官不易”感叹对应着以前“为官太易”的现实。正是因为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工作作风上缺乏足够的束缚,让一些人对不正之风习以为常,误以为这就是“当官”的应有状态。显然,各级干部只有从思想深处纠偏,才能赢得主动,要看到在中央下大力气整饬作风的形势下,这种“为官不易”的状态,必然是一种常态。面临的约束只会越来越多,受到的监督只会越来越严,遵从的标准只会越来越高。
从另一个视角看“为官不易”,也许会让问题更加清晰。一项在2万余人中作的调查显示,81.2%的受访者一直在关注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情况,不少人认为干部作风有所改进,但仍有66.4%的人认为当地落实情况不太理想,52.9%的人期待加大落实力度。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当一些干部感叹“为官不易”时,群众认为还是不够。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知,必须跟得上群众期待,乘胜前进,固化“为官不易”成果。
一些人抱怨“为官不易”,实质是一种权力观的错位、宗旨意识的淡薄。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自我期许,有为政清正、为人廉洁的自我要求,反而最欢迎这种“为官不易”的清新环境,觉得更有利于开展工作。“为官不易”,说到底并不是官不好当了,而是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坏官不好受了。面对一些人“为官不易”的抱怨,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知,必须跟得上群众的期待。“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政府过紧日子,群众才能过好日子”。在不同的场合,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反复强调这样的观点。在转变政府职能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对“为官不易”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权力只有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起为官用权的底线原则,才能干干净净地为人民谋福祉,我们也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