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3-000-01
摘要江苏沿海城市在近年来快速发展,获得经济突破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效益低下,产业劳动力分配失衡等等。本文通过分析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江苏沿海城市产业结构及其效益,发现从产业结构偏离度来看,产业结构依然处于发展转型期,劳动力资源配置也存在明显不合理状况;从比较劳动率来看,一次产业和二次产业结构效益较低;同时,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表现出比较合理的劳动力配置。最后,本文提出了江苏省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包括正确选择城沿海市产业结构发展模式、鼓励沿海城市技术创新、合理配置沿海城市劳动力市场、加强沿海城市区域经济合作。
关键词沿海开发产业结构产业升级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效益低下,产业劳动力失衡”。这是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三大问题,也是我国许多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三大突出矛盾。近年来,江苏沿海开发被提上了国家战略开发的议程,不仅因为江苏沿海开发有益于江苏省对外开放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在于它具有全局性的整体的战略意义,对全国其他岸线城市,甚至其他内陆城市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江苏主要沿海城市产业结构发展基本情况
进行区域产业结构效益评价必须首先明确产业结构现状。沿海城市三次产业的比例,产业区位分布情况的差异都会对城市的效益评价产生很大的影响。
1.产业结构偏离度法分析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与相应的劳动力比重的差异程度。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存在很大差异,而偏离度越大的区域,说明该产业劳动力配置不合理程度越高,产业结构效益越低下。
江苏沿海城市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很大,基本都在20%以上,连云港和盐城的偏离程度更是在30%以上。60年代英国第一产业偏离度为0,第二产业偏离度为2%,第三产业偏离度为-2%,合计为4%。和发达国家相比,三市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各产业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三年以来三市的农业表现为正向偏离,说明农业劳动力过剩,应当适当向二次,三次转移;同时正向偏离也说明农业自动化程度低,农业生产过程大量依靠劳动力,应适当提高农业的自动化程度,使农业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过渡。
2.劳动生产率法分析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同在此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比重的比率,它反映该部门1%的劳动力所生产的产值在整个国民总产值中的比重。三市一次产业和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波动不大,而二次产业的变动则比较大,说明二次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和转型时期。二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值普遍偏高,并且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说明二次产业效益正在逐步好转。
综上所述,江苏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依然处于发展转型期。在转型过程中,应当致力于将重心从一次产业向二次、三次产业转移。从产业结构偏离度来看,劳动力资源配置也存在明显不合理状况,农业劳动力过剩,而二次产业则缺乏劳动力;从比较劳动率来看,一次产业和二次产业结构效益较低;同时,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表现出比较合理的劳动力配置,产业效益明显高于农业和工业。江苏沿海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中面临种种问题,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看,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产业结构效益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劳动力配置失衡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整体和区域经济健康高速的发展,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三、江苏沿海城市产业结构发展升级对策与建议
众所周知,产业结构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经济,称之为农业经济阶段。第二阶段则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阶段,第三阶段则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经济的后工业经济阶段。许多发达国家早在60年代就已基本完成了工业经济形态向服务型经济形态的转换,开始进人后工业经济阶段,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相比之下,我国江苏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滞后,为尽快实现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高度化、资源配置合理化,保持江苏经济的快速、持续、高效发展,宜采取以下对策:正确选择城沿海市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合理配置沿海城市劳动力市场,满足产业升级需要;加强沿海城市区域经济合作,实现规模经济。
参考文献:
[1]威廉配第.政治算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Colin Clark.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1940.
[3]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商务印书馆.1985.
[4]W.G. Hoffmann.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economies.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68.
[5]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6]Wassily W. Leontief.Input-output econom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7]Chenery, Hollis Burnley&Syrquin, Moises.李新华译.发展的型式.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摘要江苏沿海城市在近年来快速发展,获得经济突破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效益低下,产业劳动力分配失衡等等。本文通过分析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江苏沿海城市产业结构及其效益,发现从产业结构偏离度来看,产业结构依然处于发展转型期,劳动力资源配置也存在明显不合理状况;从比较劳动率来看,一次产业和二次产业结构效益较低;同时,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表现出比较合理的劳动力配置。最后,本文提出了江苏省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包括正确选择城沿海市产业结构发展模式、鼓励沿海城市技术创新、合理配置沿海城市劳动力市场、加强沿海城市区域经济合作。
关键词沿海开发产业结构产业升级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效益低下,产业劳动力失衡”。这是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三大问题,也是我国许多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三大突出矛盾。近年来,江苏沿海开发被提上了国家战略开发的议程,不仅因为江苏沿海开发有益于江苏省对外开放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在于它具有全局性的整体的战略意义,对全国其他岸线城市,甚至其他内陆城市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江苏主要沿海城市产业结构发展基本情况
进行区域产业结构效益评价必须首先明确产业结构现状。沿海城市三次产业的比例,产业区位分布情况的差异都会对城市的效益评价产生很大的影响。
1.产业结构偏离度法分析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与相应的劳动力比重的差异程度。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存在很大差异,而偏离度越大的区域,说明该产业劳动力配置不合理程度越高,产业结构效益越低下。
江苏沿海城市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很大,基本都在20%以上,连云港和盐城的偏离程度更是在30%以上。60年代英国第一产业偏离度为0,第二产业偏离度为2%,第三产业偏离度为-2%,合计为4%。和发达国家相比,三市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各产业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三年以来三市的农业表现为正向偏离,说明农业劳动力过剩,应当适当向二次,三次转移;同时正向偏离也说明农业自动化程度低,农业生产过程大量依靠劳动力,应适当提高农业的自动化程度,使农业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过渡。
2.劳动生产率法分析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同在此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比重的比率,它反映该部门1%的劳动力所生产的产值在整个国民总产值中的比重。三市一次产业和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波动不大,而二次产业的变动则比较大,说明二次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和转型时期。二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值普遍偏高,并且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说明二次产业效益正在逐步好转。
综上所述,江苏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依然处于发展转型期。在转型过程中,应当致力于将重心从一次产业向二次、三次产业转移。从产业结构偏离度来看,劳动力资源配置也存在明显不合理状况,农业劳动力过剩,而二次产业则缺乏劳动力;从比较劳动率来看,一次产业和二次产业结构效益较低;同时,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表现出比较合理的劳动力配置,产业效益明显高于农业和工业。江苏沿海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中面临种种问题,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看,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产业结构效益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劳动力配置失衡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整体和区域经济健康高速的发展,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三、江苏沿海城市产业结构发展升级对策与建议
众所周知,产业结构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经济,称之为农业经济阶段。第二阶段则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阶段,第三阶段则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经济的后工业经济阶段。许多发达国家早在60年代就已基本完成了工业经济形态向服务型经济形态的转换,开始进人后工业经济阶段,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相比之下,我国江苏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滞后,为尽快实现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高度化、资源配置合理化,保持江苏经济的快速、持续、高效发展,宜采取以下对策:正确选择城沿海市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合理配置沿海城市劳动力市场,满足产业升级需要;加强沿海城市区域经济合作,实现规模经济。
参考文献:
[1]威廉配第.政治算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Colin Clark.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1940.
[3]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商务印书馆.1985.
[4]W.G. Hoffmann.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economies.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68.
[5]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6]Wassily W. Leontief.Input-output econom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7]Chenery, Hollis Burnley&Syrquin, Moises.李新华译.发展的型式.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