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注言语形式,给力言语形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主要任务。以《詹天佑》这篇经典名篇为例,说明如何从关注言语形式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语文味。
【关键词】给力言语形式 领悟词句的精确妥帖 构段及布局谋篇的巧妙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我们语文教师出于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独特目的,教学时不但要了解文本说了什么,更需要关注文本“怎么说”,也就是必须侧重课文的言语形式。
浙江师范大学老教授王尚文,其语文教育思想,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在语文教育理论上重要收获之一。王老严肃地强调:“我们语文教学的奥秘在哪里?就藏在言语形式里。发现言语形式,关注言语形式,深入言语形式,从而把握它的奥妙,熟悉它的门径,学习它的艺术,这就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别的课程难以替代的‘独当之任’。”
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该自觉地往这个方向努力,对于每篇课文,都要给力言语形式,体现语文的味道,让语文课堂呈现语文异彩。
那么,如何给力言语形式呢?王尚文教授说:“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就是要体会词句的精确妥帖,要领悟构段及布局谋篇的巧妙”。
下面以《詹天佑》为例,谈谈怎样关注言语形式。
《詹天佑》这篇课文是一篇经典名篇,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都不约而同地把“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这部分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并在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讨论、演示、讲解。
其实,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在引导他们自学课文后,未作过多的讲解,他们已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也就是说,对内容的理解毋须花大力气。
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不能只满足于简单地对课文所陈述的内容作了解,而是应该从关注言语形式,给力言语形式的角度入手,努力去学习课文言语的精确妥帖,去领悟作者在文本中所呈现的“特殊的表达方式”,去习得作者在表情达意的过程中呈现的语言技能。
一、从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时的言行中,体会词句的精确妥帖
《詹天佑》这篇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的是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
坚持在野外勘测路线的事。文章紧紧抓住詹天佑极其感人的言行思想进行正面描写,还通过野外恶劣环境进行衬托,字里行间力透詹天佑排除万难,矢志筑路,报效祖国的伟大形象。这段话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从文段的遣词造句中去抓住文本的“命脉”。
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1、品读讨论第四自然段,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主要
做了哪几样工作?
2、作作批注:你在读这个段落的时候,哪些词句最让你感动?说说
你感动的理由。
我们知道,学生的感受、感动,是语文课堂中培养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而这种人文渗透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研究课文是“怎么说”的来感悟。
之后,有学生说:“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四个“哪里”写出不同的地点,表现了詹天佑的认真负责。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勘测点,通盘考虑,一丝不苟。
有学生说:四个哪里是一个排比句,这个句式的运用,能巧妙地说明了工程的艰巨,照应了上文的“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有学生悟到了:“经常、亲自,扛、背,不管,始终”这些词语看似平常,却表现了詹天佑身先士卒,坚持工作在筑路第一线。
有的学生感悟更深刻:詹天佑勉励工作人员的话更令人感动。这表现了詹天佑对工作有着非凡的高度责任感,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有几个工程师能做到呢?
还有学生的思维更广更深:“狂风怒号、黄沙满天,坠入深谷”这些词语,衬托了詹天佑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
有学生动情地说: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想法,表现了他要为祖国修一条争气路,灭帝国主义者的威风,长中国人民的志气。
在引读詹天佑说的、做的和想的后,我又设疑:这段作者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哪些方面来写?学生明白之后,再次设问:作者抓住人物说的,做的,想的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叙述,目的是什么?(进一步说明詹天佑的杰出、爱国)
“有比较才有鉴别”。要想让学生体会到这些词句在表现人物形象的妙处,还需要有更深层次的比较和斟酌。于是,我又进一步设问:假如文段删去其中任何一句话,你读读,有什么感觉?
学生体会到了,这里的每一句话,乃至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作者精心设计,为了表现中心思想而服务的。没有了其中的某个方面,人物的形象就不会这么丰富、生动、感人。
二、从“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中理解构段的巧妙
《詹天佑》一文中的第五、第六自然段,分别写的是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别出心裁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两个自然段也是表现文章中心的重要部分,它除了语言精练生动之外,构段方式也颇有特点,很能体现作者的匠心,很有必要从言语形式的角度去习得作者的表达技能。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是这样设计的:
1、引导学生自己读第五、六自然段,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
2、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詹天佑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施工方法,这些方法好在哪里。
3、自主学习,思考:这两段分别是怎么写的,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讨论。
经过学习,学生明白了:这些方法是詹天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出来的,说明詹天佑的创新源自实践。 在理解了内容和中心的基础上,我适时引导学生往表达方式方面作更深一层的思考:
这两段的构段方式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讨论,学生领悟到了,第五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总起句统领全段,简明扼要地点出了詹天佑所遇到的困难而“不得不开凿隧道”,具体叙述居庸关和八达岭这两个“最艰巨”的工程,以一斑窥全豹,让读者深刻领悟到了,是詹天佑不怕困难,身体力行,苦干加巧干,才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充分地表现了他高度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第六自然段设问形式的构段,一问一答,不但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更着力表现了詹天佑在铁路建筑史上敢为人先的伟大创举和倾注其中的强烈的爱国精神,令读者拍手称快,叹为观止。
至此,学生又有体悟,构段方式的巧妙运用,对表现人物形象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从开头的社会环境描写中领悟作者布局谋篇的独具匠心
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写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尤其是帝国主义者的嘲笑、要挟、阻挠,说明修筑铁路会遇到巨大的困难。而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更体现了他维护祖国尊严,为国争光的崇高爱国精神。这部分内容有机安排,体现了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匠心独运。
对此,我是这样给力的:
学习了课文的内容后,再回到文章的开头。讨论:既然作者要刻画的人物是詹天佑,为什么课文一开始要写到帝国主义对修筑京张铁路的态度呢?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豁然开朗:帝国主义的态度,衬托了修筑京张铁路是多么的不容易,更加突出地表现了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最后小结:
通过对前面三个部分的研习,我们发现,作者写帝国主义的态度,阻挠、要挟、嘲笑等,衬托出了修筑京张铁路将要面临的巨大困难,同时,也衬托了詹天佑的刚毅爱国。在写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作者先写了詹天佑的所思、所行、所言,表现了詹天佑的尽职尽责,又以两个技术上的难点为例子,突出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学生明白了:写人,既可以通过写与之对立的一方,来进行衬托,也可以直接进行描述,但不能平均使用笔墨,要抓住重点刻画。至此,文本的言语形式的特点,已深深地融入了学生的心中。
我认为,对于每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们的语文老师如果不纠缠于“课文讲了什么”,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探讨“作者想说什么,他是怎么说的”,从而真正把教学的着力点从对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转变到对“文章表达特点”的研习上来,也即文本的言语形式上来,就能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万水千山,欣赏其中的万紫千红,了解其中的万千奥妙,提高学生说话、写作的能力。语文课堂,就会焕发旺盛生命力,就能洋溢浓浓的语文味,就能绽放奇丽的语文异彩。
【关键词】给力言语形式 领悟词句的精确妥帖 构段及布局谋篇的巧妙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我们语文教师出于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独特目的,教学时不但要了解文本说了什么,更需要关注文本“怎么说”,也就是必须侧重课文的言语形式。
浙江师范大学老教授王尚文,其语文教育思想,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在语文教育理论上重要收获之一。王老严肃地强调:“我们语文教学的奥秘在哪里?就藏在言语形式里。发现言语形式,关注言语形式,深入言语形式,从而把握它的奥妙,熟悉它的门径,学习它的艺术,这就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别的课程难以替代的‘独当之任’。”
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该自觉地往这个方向努力,对于每篇课文,都要给力言语形式,体现语文的味道,让语文课堂呈现语文异彩。
那么,如何给力言语形式呢?王尚文教授说:“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就是要体会词句的精确妥帖,要领悟构段及布局谋篇的巧妙”。
下面以《詹天佑》为例,谈谈怎样关注言语形式。
《詹天佑》这篇课文是一篇经典名篇,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都不约而同地把“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这部分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并在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讨论、演示、讲解。
其实,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在引导他们自学课文后,未作过多的讲解,他们已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也就是说,对内容的理解毋须花大力气。
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不能只满足于简单地对课文所陈述的内容作了解,而是应该从关注言语形式,给力言语形式的角度入手,努力去学习课文言语的精确妥帖,去领悟作者在文本中所呈现的“特殊的表达方式”,去习得作者在表情达意的过程中呈现的语言技能。
一、从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时的言行中,体会词句的精确妥帖
《詹天佑》这篇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的是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
坚持在野外勘测路线的事。文章紧紧抓住詹天佑极其感人的言行思想进行正面描写,还通过野外恶劣环境进行衬托,字里行间力透詹天佑排除万难,矢志筑路,报效祖国的伟大形象。这段话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从文段的遣词造句中去抓住文本的“命脉”。
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1、品读讨论第四自然段,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主要
做了哪几样工作?
2、作作批注:你在读这个段落的时候,哪些词句最让你感动?说说
你感动的理由。
我们知道,学生的感受、感动,是语文课堂中培养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而这种人文渗透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研究课文是“怎么说”的来感悟。
之后,有学生说:“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四个“哪里”写出不同的地点,表现了詹天佑的认真负责。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勘测点,通盘考虑,一丝不苟。
有学生说:四个哪里是一个排比句,这个句式的运用,能巧妙地说明了工程的艰巨,照应了上文的“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有学生悟到了:“经常、亲自,扛、背,不管,始终”这些词语看似平常,却表现了詹天佑身先士卒,坚持工作在筑路第一线。
有的学生感悟更深刻:詹天佑勉励工作人员的话更令人感动。这表现了詹天佑对工作有着非凡的高度责任感,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有几个工程师能做到呢?
还有学生的思维更广更深:“狂风怒号、黄沙满天,坠入深谷”这些词语,衬托了詹天佑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
有学生动情地说: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想法,表现了他要为祖国修一条争气路,灭帝国主义者的威风,长中国人民的志气。
在引读詹天佑说的、做的和想的后,我又设疑:这段作者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哪些方面来写?学生明白之后,再次设问:作者抓住人物说的,做的,想的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叙述,目的是什么?(进一步说明詹天佑的杰出、爱国)
“有比较才有鉴别”。要想让学生体会到这些词句在表现人物形象的妙处,还需要有更深层次的比较和斟酌。于是,我又进一步设问:假如文段删去其中任何一句话,你读读,有什么感觉?
学生体会到了,这里的每一句话,乃至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作者精心设计,为了表现中心思想而服务的。没有了其中的某个方面,人物的形象就不会这么丰富、生动、感人。
二、从“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中理解构段的巧妙
《詹天佑》一文中的第五、第六自然段,分别写的是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别出心裁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两个自然段也是表现文章中心的重要部分,它除了语言精练生动之外,构段方式也颇有特点,很能体现作者的匠心,很有必要从言语形式的角度去习得作者的表达技能。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是这样设计的:
1、引导学生自己读第五、六自然段,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
2、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詹天佑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施工方法,这些方法好在哪里。
3、自主学习,思考:这两段分别是怎么写的,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讨论。
经过学习,学生明白了:这些方法是詹天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出来的,说明詹天佑的创新源自实践。 在理解了内容和中心的基础上,我适时引导学生往表达方式方面作更深一层的思考:
这两段的构段方式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讨论,学生领悟到了,第五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总起句统领全段,简明扼要地点出了詹天佑所遇到的困难而“不得不开凿隧道”,具体叙述居庸关和八达岭这两个“最艰巨”的工程,以一斑窥全豹,让读者深刻领悟到了,是詹天佑不怕困难,身体力行,苦干加巧干,才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充分地表现了他高度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第六自然段设问形式的构段,一问一答,不但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更着力表现了詹天佑在铁路建筑史上敢为人先的伟大创举和倾注其中的强烈的爱国精神,令读者拍手称快,叹为观止。
至此,学生又有体悟,构段方式的巧妙运用,对表现人物形象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从开头的社会环境描写中领悟作者布局谋篇的独具匠心
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写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尤其是帝国主义者的嘲笑、要挟、阻挠,说明修筑铁路会遇到巨大的困难。而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更体现了他维护祖国尊严,为国争光的崇高爱国精神。这部分内容有机安排,体现了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匠心独运。
对此,我是这样给力的:
学习了课文的内容后,再回到文章的开头。讨论:既然作者要刻画的人物是詹天佑,为什么课文一开始要写到帝国主义对修筑京张铁路的态度呢?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豁然开朗:帝国主义的态度,衬托了修筑京张铁路是多么的不容易,更加突出地表现了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最后小结:
通过对前面三个部分的研习,我们发现,作者写帝国主义的态度,阻挠、要挟、嘲笑等,衬托出了修筑京张铁路将要面临的巨大困难,同时,也衬托了詹天佑的刚毅爱国。在写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作者先写了詹天佑的所思、所行、所言,表现了詹天佑的尽职尽责,又以两个技术上的难点为例子,突出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学生明白了:写人,既可以通过写与之对立的一方,来进行衬托,也可以直接进行描述,但不能平均使用笔墨,要抓住重点刻画。至此,文本的言语形式的特点,已深深地融入了学生的心中。
我认为,对于每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们的语文老师如果不纠缠于“课文讲了什么”,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探讨“作者想说什么,他是怎么说的”,从而真正把教学的着力点从对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转变到对“文章表达特点”的研习上来,也即文本的言语形式上来,就能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万水千山,欣赏其中的万紫千红,了解其中的万千奥妙,提高学生说话、写作的能力。语文课堂,就会焕发旺盛生命力,就能洋溢浓浓的语文味,就能绽放奇丽的语文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