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信息技术优化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ing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心理健康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上融合信息技术,不但能利用动静结合的图像活跃课堂气氛,营造逼真的教学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心理教育的知识面,从而优化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走进小学课堂,成为小学生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以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它以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为背景知识,要求以比较通俗化、生活化的阐释形态出现。鉴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追求新奇刺激的年龄特点,心理健康活动课尤其要注意避免单纯理论的枯燥讲解,这就更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感受、體验和感悟中获得心理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 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枝粉笔、老师的一张嘴”这种教学手段,就像一杯索然无味的白开水,对于如今的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了。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全面、深入渗透,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同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地指出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使康教育”。在各个学科致力于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整合的今天,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有意识地使用具有声音、图片、动画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演示,从视觉、听觉上给予学生最直接的刺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得课堂教学能更顺利有效地开展下去。因此,信息技术应与心理健康活动课进行整合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
  一、巧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制成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课件,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把呆板的文字演化成充满趣味性的动画效果,使静变动,使死物变活,在动态中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促使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以利于学生在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下,延长对新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 情绪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不同的想法,会给我们的情绪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在导入《谁动了我的奶酪——换一种想法,换一种心情》一课时,我就在想,要怎样才能让同学们认识并认同这一个活动主题呢?如果把单纯的理论通过乏味的口头表述,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难免会让他们觉得过于枯燥。为了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以及紧紧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一开始就在趣味性的学习过程上理解“不同的选择,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我结合近年来比较风靡的一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的内容,把书里的人物和情节以动画图片的形式进行演示播放,并配着轻松而有趣的动态音乐,在播放过程中我用简短的语言解释说明动画图片的内容,从而一步引出这节课的主题。经过实践,我发现通过这种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课堂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它不但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在趣味的动态画面中体会到情绪ABC理论所反映的深层内涵——“我们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看法会引起不一样的情绪体验。”紧紧围绕这个情节,当我结合例子说到情景——情绪辨别时,学生很自然地就被领进了这堂课所要体验的主题当中。
  二、活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创设条件。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观察事物时往往无一定的逻辑顺序,并且停留在大致的、笼统的观察层面上,不善于观察事物的细微之处,常常会遗漏重要细节。因此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直观、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和理解,对相同问题在多种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进行多角度的全面分析,从而发现教师提供的事例中隐含的内在问题,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将事例中的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审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问题,从而认识问题并寻找途径进行解决。 目前,独生子女情况非常普遍,不少孩子都是家里的一块宝,父母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未雨绸缪”地帮孩子解决妥当。正因为这样,学生在学校里遇到困难也就常常不知道怎样去处理。因此,我借助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了一堂《我来给困难当参谋》的心理活动课。通过课件,展现出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困难,让学生体会到困难是谁也避免不了的事情,但遇到困难后应该怎样很好地化解呢?学生利用课件所提供的情景,在课堂上进行了情景模拟表演。在课件形象的演示下,整堂活动课都洋溢着活跃的气氛,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想办法帮助他们化解。一方面同学们认识到:遇到困难后不但会使我们的心情低落,还会影响我们做事的效果,所以化解困难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大家又想到: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个成员,发现同学有困难后,应该主动帮助他们。结合同学们的情况,我还利用课件,编排了智慧屋的环节。伴着轻松而欢快的乐曲,引导学生回忆他们自己遇到过的困难,并让他们把这些困难在班上进行叙说,请求帮助化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在客观角度上为学生提供认识自我的机会。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一门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实际状况进行素质教育的课程。但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还比较薄弱,对于自身的心理状况往往很难从客观角度上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果能借助信息技术,以第三人的角色作为教育对象入手,学生就能更易于接受并从中获得启发。 在《我是谁——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一课的教学中,我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一开始就利用电教媒体向大家展示本课的先行者——小灵通。这个小灵通还真可爱。他一出场,同学们马上就被他风趣幽默的形象给吸引住了。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小灵通首先非常客观地就自己的性格特点向大家作了详细的介绍,供大家评价。然后又对自己周围的朋友——固定电话和移动手机进行了全面的个性介绍。通过与固定电话和移动手机直观的对比,同学们很快就从正、反两面对小灵通进行了客观的评价。继而明白到:一个人在认识和评价自己时,也要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短处。在这整一个环节中,小灵通是一个客观形象,让大家能站在旁观者的身份去对他进行一分为二的认识,从中逐步迁移到一分为二地认识自我。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在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上融合信息技术,不但能利用动静结合的图象活跃课堂气氛,营造逼真的教学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心理教育的知识面,从而优化教学,有效教学。由此可见只有把信息技术纳入到心理健康的整体课堂教学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作用,充分显示它构造乐学环境的优势,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效果的反思。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年特点是活好动、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占优势。多媒体课件中集光、形、色于一体,能使抽象化为形象,静态变为动态,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直观形象、新颖生动。因此,如果能將以往枯燥乏味的心理康教育教材转换成多媒体课件,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一)分清主次合理运用
  信息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应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要在认真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哪些环节需要多媒体技术,展示什么内客,如何进行展示。处理好多媒体使用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而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人”与“机”的交流是单向的,且缺乏能动的情感交流,这就决定了在一堂课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课堂构成的主要部分。心理使康教育活动课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活动——体验——分享——交流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而多媒体的使用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人机交流不能取代人与人的交流,也就是说不能让多媒体主宰课堂。
  (二)有机结合促进成效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应该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课件,力求画面简洁、主题鲜明,动态影像与音效量,防止学生出现视觉疲劳与注意力分散。上课时准确把握好时间安排,给学生留出思考和记录的时间。尽可能把教学环节明确标注在课件上,比如,快乐热身、共同探讨、引发问题、观点汇集、尝试实践、总结思考等,这样使活动课教学环节更加清晰,活动氛围与层次更明显。
  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应该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教学技能和方法,还必须会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一种素养,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设计、制作与使用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公明,巧用信息技术,演精彩心理课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6)
  [2]宋颖,谈谈小学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学科的整合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8):226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的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道出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班主任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战斗实体,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也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班主任工作在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班主任;学生;集体  小学作为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
期刊
摘要:我校用生态理念指导校园建设,从传统文化景观到现代理念雕塑,从节能环保手工制作到校园文化布局,都体现出环境育人的理念。生态校园就是要让师生在节能环保并且舒适优美的环境里得到美的熏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自觉摒弃不环保、不卫生、不文明行为。  一、打造生态的管理——让教师幸福起来  二、打造生态的教学——让课堂活跃起来  三、打造生态的课程——让孩子“玩儿
期刊
摘要: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人为人也是亦方亦圆,但前提则是有规有矩。因此规矩与方圆之间形成了和谐的存在。作为一名班主任就更要传承中华优良传统,带领一个班级成长,就要遵循规矩带班,培养方圆人格的理念,有规有矩,成就方圆班级。  关键词:规矩;班级管理  中国有句古话: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意思是指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而方圆则是中国文化里一种有趣的现象:既要人“宁死不屈”
期刊
摘要:班级管理最主要的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给他们展示的体会,让他们能够尽情的秀出自己的闪光点。本文就这一方面阐述怎样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时髦”因素为学生搭建平台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自主管理;展示  把班级当作舞台尽情“秀”,秀出自己,秀出风采,这是我在班集体管理中的一贯做法。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发挥民主,在学生自己当家作主的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让学生充
期刊
摘要: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它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懂得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此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方法要求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一年级;心理特点;行为习惯;措施及方法  一、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行为习惯表现  1、独自进入新环境  
期刊
摘要: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人类跨入信息社会,课程改革等新的形势要求,班主任在整个班级的管理、教学和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产生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直接决定着班级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方向,深刻影响着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与充分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多重角色定位;引导者  班主任即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期刊
(懜) 不朙也。从心。夢聲。夕部夢、不朙也。此舉形聲包會意。武亙切。六部。意思是这个字是个形声字,右边左边竖心旁表示意思,右边夢,梦的繁体字,表示读音。这个字本意是指昏昧无知的样子,也指一时的心乱迷糊,还指无知、欺骗。  萌开始发芽。比喻事物的开端。“萌萌哒”是一句网络词汇,有“太可爱了”的含义,是特别萌的可爱用法。  刚刚接了个一年级新班,迎来了44位小朋友。虽然每年都教低年级,但是每年都会遇到
期刊
摘要:生态课堂是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相信、理解、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渊博的专业知识与讲课技巧,还要会合理的教育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生态理念去管理教育学生,面对学生的缺点,一定要掌握批评的艺术,讲究方法与策略,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
期刊
摘要:数学中的“画中话”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简单的图形把题目的意思表示出来一种学习方法。“画中话”画数学的学习方法直观形象,而且在教学中使用方便,适合低段数学教学。学生能从“画中话”的数学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及解决问题;学生在“画中话”的画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欣赏到了数学的美……  关键词:画中话;画数学;数学化;思维  我的困惑:  现象一:低年级时许多孩子都存在着这样的
期刊
摘要:育人先育心。在由人的精神财富奏响的和谐交响曲中,最微妙、最温柔的旋律当属于人的心灵。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更是心与心的交流、共振、牵引,从而缩短与其的“心距”,走进其内心世界,促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引导;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在每个班级中都是普遍存在的,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又是多种多样的。除个别是由于智力和生理有缺陷外,大多数学困生的形成是由于后天的环境与父爱、母爱的缺陷及家长的溺爱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