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单轴光伏组件辐照模型优化

来源 :电源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nyu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东西向平单轴光伏组件接收辐照度,结合赤道坐标系平单轴运行轨迹和避免前后排阴影遮挡分析,搭建了逆跟踪辐照度模型;通过对阴雨天最佳接收辐照度的选取,对平单轴旋转角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优化辐照度模型.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阴雨天时,在占地面积比为0.43的情况下,优化模型较逆跟踪模型的日辐照度可提高8.25%,年太阳辐射量可提高2.24%;为显著提升优化模型的辐射量,同时考虑光伏组件占地面积比,最优占地面积比应为0.3~0.4.
其他文献
提出了由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衍生的菱形十二面体NiO-NiCo2O4空心多面体结构包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作为硫载体的设计方案,极性金属氧化物可以有效吸附多硫化物,抑制穿梭效应,空心结构可以有效缓解电极反应过程中的体积变化,rGO的引入可有效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导率,促进正极硫的充分反应,进而提高硫的利用率,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0.5 C电流密度下,S/NiO-NiCo2O4-rGO复合材料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591 mAh/g,在1 C电流密度下,S/NiO-NiCo2O4-rGO
分别以普通铝箔、腐蚀铝箔和微孔铝箔为集流体,以活性炭材料为电极片活性物质,研究不同的浆料涂布厚度及集流体种类对单体超级电容器内阻、比电容和比能量的影响.用交流阻抗谱、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等进行电化学性能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电极片的涂布厚度相同时,微孔铝箔的活性物质负载量最大,并且其内阻最小、比电容最大,说明微孔铝箔与活性物质表面的接触更为紧密;而对于同一种集流体,当涂布厚度为90μm时,组装的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最大.
为了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短期输出功率的预测精度,建立了基于改进鸡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ICSO-SVM)的预测模型,在鸡群算法中引入动态惯性权重和自适应因子加强算法的寻优能力.通过计算得到对光伏发电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出待预测日期和历史日期之间的关联度,确定预测所需要的训练样本并对模型进行训练;利用训练好的预测模型对预测地区秋季平稳天气和突变天气的光伏阵列输出功率分别进行预测.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和均方误差与改进前相比分别降低5.547%和0.080,与基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非贵金属氮碳材料应用于氧还原催化可实现催化剂的低成本大批量稳定生产.通过在气体扩散层上电纺接收引入硝酸铁和葡萄糖的聚丙烯腈纤维前驱体,并通过二次热处理得到了从制备到负载一体化的高性能氧阴极双层组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证实葡萄糖对Fe原子的有效分散作用,并提升了体系的氧还原活性.该双层组件的催化层显示出与商业Pt-C电极相当的氧还原性能,半波电位为0.86 V,在1 mol/L抗甲醇测试中展现出优秀的耐甲醇性能.
针对退役锂离子电池单体之间由于生产过程及后续工作环境的不同产生的不一致性差异对分选后电池成组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放电平台期参数的锂离子电池分选方法.以磷酸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电池组不一致性的影响因素确定聚类的指标,进而进行放电实验,得到电池的电压、电流、容量等时序数据,并通过固定电压窗口的方法得到放电平台高度及长度数据;通过引入基于自动加权的Wkmeans聚类算法实现电池的分选.根据电池单体及成组后的充放电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显著降低电池模组的不一致性.
探究了针刺实验对不同连接方式下的锂电池组的影响,实验表明电芯串联时针刺剧烈程度比电芯并联时高.结果显示,不仅不同连接方式下电池组的针刺现象有较大差别,而且针刺后电芯表面不同位置处的产热量不同.对针刺时的温度曲线进行分析,提出了较符合实际情况的电芯针刺模型,并对各种针刺情况分别进行说明.串联电芯针刺时同时存在内短路和外短路电流,而并联电芯针刺时存在内短路电流和环流电流.
内阻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性能指标,测量了不同温度、不同频率下的交流内阻、直流内阻及电化学阻抗,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电池交流内阻随频率降低而增加;相同低频下,交流内阻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高频(1 kHz)下,电池交流内阻对温度不敏感;低频下,交流内阻与直流内阻呈线性关系,而且电池交流内阻越大,直流内阻越大;相同频率下,交流内阻值与电化学阻抗值几乎一致.
针对光伏阵列在环境突变情况下尤其是局部阴影下的多峰值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与改进粒子群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该算法利用BP神经网络近似定位最大功率点,并利用对粒子群算法中的惯性权重值进行非线性动态优化后的改进粒子群精确定位最大功率点.仿真结果表明,复合算法可以更好地跟踪最大功率点,有效避免前期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提高了精度,减小了功率振荡.
燃气灶使用一段时间后需定期更换电池,极为不便.依据塞贝克效应原理,将燃气灶工作时炉盘余热通过温差发电芯片转换成电能,再经过DC-DC模块和充电保护电路为锂电池充电.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在约14.4~52.2℃的温差环境下产生0.84~2.01 V的电压,可实现燃气灶电源自充电,避免了更换电池的不便,具有环保、经济、实用性强的优点.
为了提高LLC谐振变换器宽输入电压范围和解决轻载时损耗大导致整体效率不高的问题,基于Boost-LLC两级式拓扑,提出一种全负载范围数字控制效率优化方法.根据不同的负载对前后两级建立双环控制,前级升压Boost电路通过脉宽调制(PWM)方式实现不同负载对应调整输出电压大小,并将其值作为后级LLC电路的母线电压;后级LLC谐振变换器在脉冲频率调制(PFM)下,通过对谐振频率进行调整,提高轻载时的效率,使其在全负载范围内的效率能够进一步提高.实验表明:数字控制效率优化方法使两级DC-DC变换器在整个负载范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