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文报刊选读课程开设的意义在于通过让学生了解时事,培养阅读兴趣,从而提高日语水平。而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时效性和广泛性不足、教学方式上存在着过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等弊端。这些都导致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能实现该课程的目的。文章通过在明确这些弊端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创新改革,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新颖,在教学方式上注重以学生为主、形式多样,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日文;报刊选读课程;现状;教学改革
日文报刊选读课程于日语本科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开设。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日语基础学习阶段已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报刊选读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们扎实基础,学以致用,更能让学生们掌握日语的最新词汇,同时也能了解日本的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虽然作为一门选修课程,但学生们点击率很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教材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甚至有些教师把此课当成泛读课或者精读课来讲解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很难实现。本文通过对该课程现状的剖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式探索。
1 日文报刊选读课程现状
1.1 忽略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广泛性
日文报刊选读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和教师自选材料两种方式。就教材而言,年份跨度大,内容陈旧,与现实脱节。学生们很难对几年前的新闻报道产生兴趣。从而影响课堂活跃性。而从教师的自选材料来看,由于主观原因,在选材上,多与经济政治或者教师自身感兴趣的话题为主,而忽略了体育、娱乐等方面的内容,从而造成阅读内容的片面性。
1.2 对该课程的定位认识不足
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把报刊选读课教成了精读课,主要分析其中的词汇语法。还有一些教师把该课程当成了翻译课,让学生们逐字逐句地把报刊内容翻译成中文。还有些教师把该课当作文化课讲授,学生们阅读时间很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听老师介绍报刊内容的相关知识。以上的这种讲授方法源于对报刊阅读的认识不足,无法最大发挥此课程的优势,使学生们感受不到“读”的乐趣,更得不到“速读”与“略读”的能力训练。
1.3 延续传统教学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注重课堂灌输,缺乏探究式教学,注重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缺乏留下学生的思维空间,注重闭卷考试,缺乏综合能力测试,注重板书,缺乏现代教育手段[1]。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对学生填鸭式地教学或者一味地让学生们用一种方式长时间地阅读,那么学生们必然会觉得枯燥。如此一来,内容上虽然新颖,但教师的教授方法却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学改革
明确以上教学现状之后,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日文报刊课程从内容到教学方式上尝试了大胆地革新。
2.1 注重教学内容的新颖和充实性
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难使用到最新的报刊内容。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在网上可以下载到日本四大类报纸的内容,网上的内容与实际的更新是同步的,这样可以保证内容的时效性。其次,也可以找到《人民中国》等的日文版网页,不仅是日本新闻,中国新闻翻译成日文时的特点以及新鲜词汇也可以在课堂中对学生们介绍。此外,不仅仅是时事新闻,社论也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社会代表着各大报社的观点,最能反映日本、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最新动态,此外,社论的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且观点明确[2]。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作者的观点。保持与现实接轨,可以让学生们掌握到新词和实时动态。从而感受到此课程的趣味,增加学习动力。
正值日本东北大地震时期,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们阅读关于地震发生后日本采取的节约用电措施的报道,增加了社说阅读环节,并提供一些关于四川512大地震的日文报道,让学生们阅读,以便了解中国新闻的日文表达形式。
2.2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学方式多样化
外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主动学习的能力,并最终摆脱教师的帮助独立地学习和掌握语言”。[3]换言之,教师需要改变角色,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此外,为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以“读”为主,“听”、“说”和“讲”为辅的教学模式。
2.2.1 激发兴趣,营造积极学习氛围
阅读活动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4]。为了达到这样的阅读效果,笔者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课前布置给学生作业。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对新课的背景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且在学习中会逐步地产生对新课内容的好奇。在新课开始时,教师提出一些问题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的兴趣再次递增,带着这些好奇进入阅读过程中时,不仅可以使学习具有目的性,而且可以保持积极的阅读状态。
笔者采用分组教学法,把学生们按照宿舍分成小组。在新课之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对日本东北大地震的背景进行调查。并由一个组员为代表利用多媒体对改组的所阅读的相关报刊内容做一个总结。每个小组的总结过后,大家对大地震的背景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接着,在进入新课之前,笔者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同时给大家看一些节电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新产品的照片,让学生们带着疑问和兴趣进入阅读环节。
2.2.2 自主阅读,训练多种专业能力
选读课程的特点在“读”字上,教师不需要过多地讲授文化背景,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充分的享受到 “读”的乐趣。然而,如果一味地让学生们泡在文字里,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课程会让学生们感到枯燥。因此,需要教师在学生们阅读过程中,引导者学生哪些需要“速读”,哪些需要“略读”,哪些句子是关键句,哪些难懂的句子需要仔细地分析成分。吴卫平(1995)曾经提出过在阅读中所运用到的方法:“自上而下”模式和“自下而上”模式。即分别为:“推测→文章→文字相互交流”和“字→词→句→文→段落” [5]。笔者采用的是以“自上而下”模式为主,“自下而上”模式為辅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并锻炼多种阅读能力。
2.2.3 学以致用,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
通过日文报刊选读课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理性地分析日本社会问题,关注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自身职业规划的构想,树立健康的“社会人”的价值观念 [6] 。学习的意义在于融化为自身素养的提高。学生通过对日本时事的了解,联想到自己的国家,联想到自己。教师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阅读内容进行讨论,由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不仅能对内容有更深刻地了解,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们的价值观。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例如笔者让学生们讨论日本的节约用电措施给我们怎样的启发;身边有怎样的节约用电措施;在生活中我们又应该怎么做等等。学生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气氛活跃,课堂效果反映良好。
3 总结
笔者对08级的日语本科学生的日文报刊选读课教学中采取这一尝试,后对其效果进行调查总结,在此内容有限,不做一一解释。结果发现,有87%的学生认为通过这种教学方法,锻炼思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对日语阅读的兴趣。结果显示,这种教学方法很适用于日文报刊选读课程。通过日文报刊选读课的学习,意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从而提升日语水平为目的。因此,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但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教学的束缚,秉承开拓创新思想,科学地推动教学改革,努力挖掘该课程的潜在价值,带着与学生共同分享的心态,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李娟.大学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探究[M].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陈姗姗.日语报刊选读课教学模式革新[M].大众文艺,2011(2).
[3]贾爱兵.英美报刊选读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外语界,2001(6).
[4]曲朝霞.日语“报刊选读”教学模式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5]吴卫平.日文报刊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1).
[6]周荣 王保田.通识教育视野下《日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论坛,(296).
【关键词】日文;报刊选读课程;现状;教学改革
日文报刊选读课程于日语本科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开设。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日语基础学习阶段已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报刊选读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们扎实基础,学以致用,更能让学生们掌握日语的最新词汇,同时也能了解日本的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虽然作为一门选修课程,但学生们点击率很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教材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甚至有些教师把此课当成泛读课或者精读课来讲解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很难实现。本文通过对该课程现状的剖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式探索。
1 日文报刊选读课程现状
1.1 忽略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广泛性
日文报刊选读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和教师自选材料两种方式。就教材而言,年份跨度大,内容陈旧,与现实脱节。学生们很难对几年前的新闻报道产生兴趣。从而影响课堂活跃性。而从教师的自选材料来看,由于主观原因,在选材上,多与经济政治或者教师自身感兴趣的话题为主,而忽略了体育、娱乐等方面的内容,从而造成阅读内容的片面性。
1.2 对该课程的定位认识不足
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把报刊选读课教成了精读课,主要分析其中的词汇语法。还有一些教师把该课程当成了翻译课,让学生们逐字逐句地把报刊内容翻译成中文。还有些教师把该课当作文化课讲授,学生们阅读时间很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听老师介绍报刊内容的相关知识。以上的这种讲授方法源于对报刊阅读的认识不足,无法最大发挥此课程的优势,使学生们感受不到“读”的乐趣,更得不到“速读”与“略读”的能力训练。
1.3 延续传统教学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注重课堂灌输,缺乏探究式教学,注重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缺乏留下学生的思维空间,注重闭卷考试,缺乏综合能力测试,注重板书,缺乏现代教育手段[1]。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对学生填鸭式地教学或者一味地让学生们用一种方式长时间地阅读,那么学生们必然会觉得枯燥。如此一来,内容上虽然新颖,但教师的教授方法却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学改革
明确以上教学现状之后,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日文报刊课程从内容到教学方式上尝试了大胆地革新。
2.1 注重教学内容的新颖和充实性
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难使用到最新的报刊内容。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在网上可以下载到日本四大类报纸的内容,网上的内容与实际的更新是同步的,这样可以保证内容的时效性。其次,也可以找到《人民中国》等的日文版网页,不仅是日本新闻,中国新闻翻译成日文时的特点以及新鲜词汇也可以在课堂中对学生们介绍。此外,不仅仅是时事新闻,社论也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社会代表着各大报社的观点,最能反映日本、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最新动态,此外,社论的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且观点明确[2]。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作者的观点。保持与现实接轨,可以让学生们掌握到新词和实时动态。从而感受到此课程的趣味,增加学习动力。
正值日本东北大地震时期,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们阅读关于地震发生后日本采取的节约用电措施的报道,增加了社说阅读环节,并提供一些关于四川512大地震的日文报道,让学生们阅读,以便了解中国新闻的日文表达形式。
2.2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学方式多样化
外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主动学习的能力,并最终摆脱教师的帮助独立地学习和掌握语言”。[3]换言之,教师需要改变角色,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此外,为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以“读”为主,“听”、“说”和“讲”为辅的教学模式。
2.2.1 激发兴趣,营造积极学习氛围
阅读活动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4]。为了达到这样的阅读效果,笔者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课前布置给学生作业。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对新课的背景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且在学习中会逐步地产生对新课内容的好奇。在新课开始时,教师提出一些问题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的兴趣再次递增,带着这些好奇进入阅读过程中时,不仅可以使学习具有目的性,而且可以保持积极的阅读状态。
笔者采用分组教学法,把学生们按照宿舍分成小组。在新课之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对日本东北大地震的背景进行调查。并由一个组员为代表利用多媒体对改组的所阅读的相关报刊内容做一个总结。每个小组的总结过后,大家对大地震的背景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接着,在进入新课之前,笔者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同时给大家看一些节电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新产品的照片,让学生们带着疑问和兴趣进入阅读环节。
2.2.2 自主阅读,训练多种专业能力
选读课程的特点在“读”字上,教师不需要过多地讲授文化背景,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充分的享受到 “读”的乐趣。然而,如果一味地让学生们泡在文字里,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课程会让学生们感到枯燥。因此,需要教师在学生们阅读过程中,引导者学生哪些需要“速读”,哪些需要“略读”,哪些句子是关键句,哪些难懂的句子需要仔细地分析成分。吴卫平(1995)曾经提出过在阅读中所运用到的方法:“自上而下”模式和“自下而上”模式。即分别为:“推测→文章→文字相互交流”和“字→词→句→文→段落” [5]。笔者采用的是以“自上而下”模式为主,“自下而上”模式為辅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并锻炼多种阅读能力。
2.2.3 学以致用,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
通过日文报刊选读课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理性地分析日本社会问题,关注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自身职业规划的构想,树立健康的“社会人”的价值观念 [6] 。学习的意义在于融化为自身素养的提高。学生通过对日本时事的了解,联想到自己的国家,联想到自己。教师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阅读内容进行讨论,由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不仅能对内容有更深刻地了解,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们的价值观。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例如笔者让学生们讨论日本的节约用电措施给我们怎样的启发;身边有怎样的节约用电措施;在生活中我们又应该怎么做等等。学生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气氛活跃,课堂效果反映良好。
3 总结
笔者对08级的日语本科学生的日文报刊选读课教学中采取这一尝试,后对其效果进行调查总结,在此内容有限,不做一一解释。结果发现,有87%的学生认为通过这种教学方法,锻炼思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对日语阅读的兴趣。结果显示,这种教学方法很适用于日文报刊选读课程。通过日文报刊选读课的学习,意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从而提升日语水平为目的。因此,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但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教学的束缚,秉承开拓创新思想,科学地推动教学改革,努力挖掘该课程的潜在价值,带着与学生共同分享的心态,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李娟.大学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探究[M].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陈姗姗.日语报刊选读课教学模式革新[M].大众文艺,2011(2).
[3]贾爱兵.英美报刊选读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外语界,2001(6).
[4]曲朝霞.日语“报刊选读”教学模式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5]吴卫平.日文报刊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1).
[6]周荣 王保田.通识教育视野下《日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论坛,(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