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有广阔的平台和诸多创新创业的机会。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如果能顺应乡村振兴的热潮,立足农村实际,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既有助于解决农村人才短缺问题,振兴农村经济,也可以让毕业生学有所用,施展才干,提高自身的成就感和社会价值。本文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现状,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机遇,最后提出了高校应从 等路径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乡村振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巨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需要人的参与。当前,人才短缺、人口老龄化等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难题。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和就业环境的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持续已久,受疫情和经济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基于农村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他们毕业后回到农村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不仅能实现个人的高质量就业,更能给农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一、乡村振兴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相辅相成
(1)乡村振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新机遇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地域辽阔,农业资源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优先发展农村,“三农”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潜力股。乡村振兴战略下,国家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帮扶机制更加完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村各项产业蓬勃发展,相比高度饱和和发展的城市,农村给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搭建了更大的平台。
(2)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城乡一体化建设导致农村精英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发展缓慢甚至停止不前。大学生在农村创新创业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优化资源配置。青年学子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他们来到农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运用所学知识和互联网思维,可以充分开发农村资源并挖掘农业的商业潜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1)唤醒家国情怀,改变观念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最终走出大山。所以他们毕业后更倾向于留在大城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对他们来说即体面又有保障。在日常的思想政治、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育中,我们要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使广大青年学生认识到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而且相比高度发展的城市,农村有更多机遇。
(2)做好政策宣传,消除顾虑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身或者家庭有很重的经济负担,考虑到农村创新创业的时间成本和启动资金往往望而却步。要做好各项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的政策宣传,使他们熟悉和了解相关保障措施,消除后顾之忧。
(3)利用假期实践,展开调研
高校每年寒暑假都会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利用假期实践的机会,回到家乡,展开调研,收集信息,结合自己的专业或者个人兴趣,寻找创新创业的突破口。
(4)借鉴成功经验,开拓思路
大学生村官是乡村与高校之间重要的纽带,可邀请大学生村官返校交流,利用朋辈力量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农村创新创业的理念,消除对乡村建设的偏见和误解,也可以用大学生村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感染当代大学生。同时,高校也可邀请农村专家、优秀创业校友进校园做讲座,他们不仅理论知识丰富,而且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可以帮助青年学子开拓思路。
(5)依托各项比赛,打磨项目
高校会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比赛,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组建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撰写商业计划书参加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专家的指导,逐渐完善和打磨项目。若项目有很高的商业价值,甚至可以吸引到企业家的投资。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在大学生就业难、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扎根农村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优化教育过程,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农村就业动力,让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机结合,实现共赢,发挥1+1大于2的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邓红珍, 罗洁, 郭瑞. 高校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初探[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
[2]张 姝.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帮扶研究[J]. 文化经济,2020,22(8).
[3]钱莹. 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研究[J]. 枣庄学院学报,2020,37(3).
作者简介:喻琼(1989.02-),女,汉族,湖北十堰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乡村振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巨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需要人的参与。当前,人才短缺、人口老龄化等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难题。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和就业环境的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持续已久,受疫情和经济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基于农村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他们毕业后回到农村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不仅能实现个人的高质量就业,更能给农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一、乡村振兴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相辅相成
(1)乡村振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新机遇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地域辽阔,农业资源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优先发展农村,“三农”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潜力股。乡村振兴战略下,国家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帮扶机制更加完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村各项产业蓬勃发展,相比高度饱和和发展的城市,农村给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搭建了更大的平台。
(2)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城乡一体化建设导致农村精英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发展缓慢甚至停止不前。大学生在农村创新创业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优化资源配置。青年学子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他们来到农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运用所学知识和互联网思维,可以充分开发农村资源并挖掘农业的商业潜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1)唤醒家国情怀,改变观念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最终走出大山。所以他们毕业后更倾向于留在大城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对他们来说即体面又有保障。在日常的思想政治、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育中,我们要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使广大青年学生认识到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而且相比高度发展的城市,农村有更多机遇。
(2)做好政策宣传,消除顾虑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身或者家庭有很重的经济负担,考虑到农村创新创业的时间成本和启动资金往往望而却步。要做好各项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的政策宣传,使他们熟悉和了解相关保障措施,消除后顾之忧。
(3)利用假期实践,展开调研
高校每年寒暑假都会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利用假期实践的机会,回到家乡,展开调研,收集信息,结合自己的专业或者个人兴趣,寻找创新创业的突破口。
(4)借鉴成功经验,开拓思路
大学生村官是乡村与高校之间重要的纽带,可邀请大学生村官返校交流,利用朋辈力量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农村创新创业的理念,消除对乡村建设的偏见和误解,也可以用大学生村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感染当代大学生。同时,高校也可邀请农村专家、优秀创业校友进校园做讲座,他们不仅理论知识丰富,而且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可以帮助青年学子开拓思路。
(5)依托各项比赛,打磨项目
高校会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比赛,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组建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撰写商业计划书参加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专家的指导,逐渐完善和打磨项目。若项目有很高的商业价值,甚至可以吸引到企业家的投资。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在大学生就业难、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扎根农村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优化教育过程,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农村就业动力,让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机结合,实现共赢,发挥1+1大于2的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邓红珍, 罗洁, 郭瑞. 高校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初探[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
[2]张 姝.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帮扶研究[J]. 文化经济,2020,22(8).
[3]钱莹. 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研究[J]. 枣庄学院学报,2020,37(3).
作者简介:喻琼(1989.02-),女,汉族,湖北十堰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