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简便意识,提高计算能力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y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简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质量。本文探讨了提高小学生简便运算的若干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简便意识;转化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框架,简便计算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其中加法、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使学生熟练掌握简便运算的技能与方法,对提高综合算式的计算速度,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简便意识和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内化为答题习惯
  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当教师给出计算题后,学生便开始列示计算,寻找解题的捷径,以至于浪费计算时间的同时,无法保障答题正确率,这都是学生缺乏简便运算意识的结果。因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简便意识的熏陶。在出示计算题目后,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有更加简单的方法呢?”“怎样计算才又快又准确呢?”使教师的谆谆教诲内化为学生主动的思维方式与习惯。
  在教学完连除的性质以后,教师给出习题810÷36,引导学生第一时间考虑方便被36和810整除的数,想到用810÷9÷4来进行计算;在乘法的各种运算定律后,教师给出49×15、102×11这样的题目时,要求学生能够舍弃硬算,以“凑整”为指导思想,联想到49×14=(50-1)×14=50×14-1×
  14;102×11=(100 2)×11=100×11
  2×11,长此以往,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之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能够把简便计算从一类数学解题知识技能上升为真正的数学意识、数学思想,养成简便运算的意识与习惯。
  2.创设生活情境,习得运算技能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例如教授乘法的简便运算时,可以给学生出示以下生活化的问题:①我们学校要购买34个篮球,每个篮球的单价是99元,一共需要花费多少元?②我们班准备买校服,冬季校服每套65元,夏季校服每套35元,我们班级一共48名学生,每人购买一件冬季校服和夏季校服的话,一共需要多少元?
  以第②题为例,学生通过比较可以发现:65×48 35×48 =(65 35)×48,进一步上升认识并理解:“两数分别去乘一个相同的数等于用这两个数的和去乘这一个数”。教师乘势将该运算定律提取出数学模型,然后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a×c b×c=(a b)×c就水到渠成,学生的印象也是深刻的。
  3.强化口算,助推记忆
  口算对简便运算具有促进作用,学生进行口算的过程往往会运用到一些简便运算的方法,其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每天坚持3~5分钟,注意练习方法的多样灵活,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口算题目中要编入大量的对运算定律、性质进行巩固的简单练习,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运算技能、形成运算技巧的目的,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运算技能。
  口算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特殊数据进行记忆训练。例如:0.25×4=1;1.25×8=10; 11~19各数的平方值;2~9各数的立方值。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迅速发现简便计算的条件,更有利于学生运算速度的提高以及质量的保证。
  4.勤于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知识在于积累与归纳,小学数学的简便计算,虽然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把繁、难的数值计算转化为简单的数值计算,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是运用运算定律、性质,围绕着“凑整”而进行等值变形。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训练:
  (1)合并或分离。根据凑整的特点,把两个数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便于口算、心算。例如将38×25 38×75用乘法结合律转化为38×(25 75)=
  38×100=3800;将25×404用乘法分配率转化为25×(400 4)=25×400 25×
  4=10000 100=10100。
  (2)转化。转化运算方法,化繁为简,促使心算。例如将502-198=
  500-200 2 2=300 4=304,在此过程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调整。就是改变运算顺序,变型不变值。根据法则定义,改变运算符号和数据,促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比如3.6 7.3 1.4 2.7,可以将顺序调整为(3.6 1.4) (7.3 2.7);72×56÷7.2÷5.6可以调整为72÷7.2×
  56÷5.6重在抓逆运算,掌握特殊性质,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巧算能力。
  总之,简便运算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数学方法,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简便意识、简便思想的培养,真正将简便变成一种意识、一种思想,使学生能够将简便意识与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淋漓尽致地使用,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王从领.如何帮助学生提高简便运算的能力[J].读写算(教研版),2012(13).
  [2] 何文杰.让学生轻松掌握简便运算[J].小学时代,2010(7).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县汤沟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游戏活动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由此得出区域活动是儿童在“最近发展区”里的活动,能为每个幼儿提供发展潜能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超越自己原有的水平,获得新的发展。这完全符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园(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机关幼儿园)应时应势积极开展区域游戏活动。一直着力区域活动的内容设置、材料投放、教师指导、活动评价及活动组织流程等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寻找师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施美术课程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笔者以自编教材《桃花江水》为例,谈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  一、课例档案  二、课题来源  《桃花江水》一课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自编的教材内容
摘 要: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教学一线的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全力践行“学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方式五转变。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历史;学讲式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和教学素质化的要求,处在教学一线的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应当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历史教学工作目标,切实有效地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
摘 要: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本知识固然是精华之集聚,但学生的疑书意识确有其存在必要,而且还应加强。长久以来,中国教育始终都是按照“填鸭”模式进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磨损”掉,随之滋长的就是被动接受的思想,时间久了,就成为一种思维定势,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而越发凸显,已然成为新课改的强大推动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引起特
摘 要:传统的高中散文教学过于注重形象思维训练,往往忽略散文逻辑的解析。高中散文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绝佳材料。本文结合散文名篇《汉家寨》,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动性;朗读中领悟,引领学生在赏析中深情涵泳,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积极解决问题,锻炼他们思维的独特性、开阔性、创造性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散文教学;逻辑思维能力;《汉家寨》  逻辑思
当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正值改革与发展时期。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师生观、课堂观的束缚下,教师强行教、学生勉强练,命令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更使许多学生在课上经常嘻嘻哈哈、无所事事。之所以出现上述状况,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学引导工作不深入,不扎实,使学生既没有掌握科学的体育方法,又没有认识到体育课是通过塑造人的形体美、动作美,培养人创造美、行为美的一门重要课程。综上
联系,就是事物跟事物之间以及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一、纵观文本,关注联系  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涉及联系观点的内容主要有:①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②联系的含义;③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⑤发展的实质;⑥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⑦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教育工作凸显成效。但是也有一小部分教师没有吃透新课程改革理念,使得教学改革工作走进了误区,本人就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供同仁探讨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误区;改革;分析  新课程改革工作得到推广和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成效成果纷呈,但由于部分教师没有全面深入地理解新课程改革理念,在落实的过程中往往走进一个个误区,为使小学教学改革工作尽善尽美,各位同仁应给
摘 要:英语语音教学为英语入门阶段的第一课,然而现行初中教材中涉及语音教学的内容编排不合理以及教师对语音教学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弄不清语音与单词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语音教学与单词教学严重脱节。笔者针对这一现象,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和调整英语语音的教学策略,对语音教学与单词记忆的关系进行研究与实践,使得语音教学充分为单词记忆服务。  关键词:汉英正迁移 ;学科相渗透 ;方法技巧  一、问题的提出  英
幼儿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的模仿能力又特别强,成人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在无形当中影响孩子,有的会影响到他们的想法,有的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甚至有的还会影响到他们性格的养成,直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在任何时候成人的言行举止对于幼儿来说都非常的重要,我们作为幼儿的启蒙教师,在幼儿面前更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案例描述】  场景一:  午睡时,我一边巡视一边无意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