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议论文的金钥匙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w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其中,论点是核心,是议论文的灵魂。把握了论点就相当于打开了议论文解题的宝库。那么,如何找论点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标题法
  
  议论文标题形式多样,可根据标题的特点来寻找论点。如果标题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通常标题即为论点。如《错过就会永远失去》,这篇文章的标题即是论点。如果标题是论题,那就读文章,找出作者对这一论题的看法和主张,这即为论点。如《谈真诚》的论点是:人生需要真诚。如果标题是动宾短语,通常可以在短语前加上表明态度的词语,“要”、“应该”等,这就是文章的论点,必要时还可依据内容加上主语。如《学会宽容》的论点是: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如果标题是讲二者关系的,那么论点就是揭示出二者之间的联系的句子。如《低头与昂首》中“我们要低头做事,昂首做人”这句话揭示了二者之间的联系,那就是论点。标题是疑问句或暗含疑问的,通常论点要答疑。如《生活是什么》的论点是: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标题运用修辞的,论点就要揭开修辞的含蓄的面纱。如《华山并非一条路》的论点是:读书要有创新的精神。当然,标题是各异的,有的标题无从下手,我们就要从位置去找论点了。
  
  二、位置法
  
  有些文章开门见山,在开篇就直接提出了论点。如《谈骨气》,第一句话就用一个判断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表明了观点。这种一开头就提出的论点叫首式论点。有的文章在充分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归纳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文章的论点。如《哨子》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提出:“我认为,他们所遭受的人类很大一部分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做出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他们的哨子而付出了太高的代价。”这叫尾式论点。有的文章在中间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的论点是: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紧密联系。这句话就是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出现的,这叫腰式论点。也有中心论点分散在分论点中的,叫散式论点。还有中心论点包含在全文论述之中的,叫包含式论点。
  
  三、标志法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句式上是表判断的完整的陈述句。这一句式特点为寻找论点提供了依据。另外,论点的语言要求简洁、明了、概括性强,一般不用描述性的语言,通常一些标志性词语对于寻找论点也具有辅助作用。假若中心论点隐藏在某个语段中,那么,它必然成为该段落的中心句。中心句的表现形式有首括句和总结句两种,而总结句的前面多用标志词,如“总之、由此可见、因此”等,仔细推敲并准确判断各语段的中心句,就能较容易地找出或归纳出中心论点。
  
  四、反推法
  
  论点是核心,论据是骨架。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所以,文章运用论据证明了什么观点,那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此外,反推法也可以用来推断所找的论点是否正确。
  以上方法,为我们寻找议论文的论点提供了参考。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要注意:寻找论点时,能用标题做论点就不要用文中的语句,能用开头做论点就不要用结尾的句子。
其他文献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但是,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总是干瘪、空洞、无味。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素材积累所致。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达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目的就成了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最大困惑。  如今,电视、网络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快乐、更多便捷因素的同时,也使很多学生沉迷于其中。如何引导学生在电视和网络中收获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为我们普遍重视的问题。常言道:
[摘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在写作议论文时要设置好分论点,帮助学生探寻并掌握分解中心论点的基本方法。教师可在施教过程中通过“诱思·迫思·助思”的手段激发、优化学生的思维,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教学;课例研究;写作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 34-0026-02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
[摘要]文章以《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议题式活动型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主张围绕核心议题,借助序列化活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议题式活动型课堂;教学设计;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4-0056-03  本节课以“厉害了!我的国之外交篇”
【教学案例】  口语交际《劝说》是义务教学课程标准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内容。安排此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别人,从而达到劝说的效果。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在具体的环境中掌握恰如其分的劝说方法,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本单元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建议中,编者给我们提出的建议是:在教学时要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练习劝说,了解劝说时所使用的语言的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他认为重在提问,以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因此,利用课堂设疑提问的艺术,优化课堂教学,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是当务之急。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也必须讲究方法和技巧,使之成为艺术。现就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提问技巧,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举隅说明。  1.揭疑式提问
我拿起写字台上女儿留的一张字条看,顿时大惊失色,只见上面写着:爸,我给您一周的时间考虑,别找我……  我从来没有想过,以前那个乖巧听话的女儿会变得这么的執拗和叛逆。  人们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这话一点都不假,自从女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了我的心头肉。我对女儿宠爱有加,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又怕化了,而女儿从小就爱黏着我,喜欢抱着我的大腿耍赖,喜欢扑在我怀里撒娇,从学校回来,也会躺在
秋的最后一丝气息渐渐消失,冬,带着凛冽的寒风悄然而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清晨,一片片雪花灵动似精灵,翩飞到地面上,渐渐地把大地盖住,小城一下成了冰清玉洁的白色世界。风儿一拂,树梢上的轻雪便簌簌飘落下来,宛如晨雾漫卷。雪渐渐大起来,如鹅毛般轻盈地飘落,一片片雪花晶莹剔透,却又有着潮水般铺天盖地的气势。放眼望去,远处青山已模糊不清,只能依稀辨出轮廓。整个世界呈现出如山水画般缥缈的意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下,中学阶段的教学都将发生历史性变革。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述:人工智能对教师的“教”产生的变革;对学习的“学”产生的变革;师生应对人工智能的对策。提出人工智能对“教”的变革包括教学观念、教学环境、教学评价及教师工作内容四方面;提出人工智能对“学”产生学习资源、学习空间、学习策略和学习观念的变革。享受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惠利的同时,也要接受它带来的新挑战。新时代的教师要紧跟时代
【考题回放】  《现代汉语辞典》:【留心】注意。  有人曾经说过:处处留心皆学问。  鲁迅先生在谈到创作时说过这样的意思:要留心身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竺可桢《唐宋诗中的物候》:唐宋诗人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是杜鹃、布谷……  阅读上面的材料,以“学会留心”为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体裁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得出现自
绿在眼里的绿,红在颊边的红,笑在唇角的笑,都是长在心上的诗经。  初春山中,看一回绿,浅草微风,低绿抬眼,你与之对视的刹那,惊艳一回,心里也就住满了一整个春天似的。那绿,喜气、自在,好似一冬的情话,被一个人焐热了,滴出水来。  因为在多寒的人生之冬里,仍持有一份天真吧,所以看这绿,是春酿的酒,风盏一满,人就醉了。这不是诗经吗?而那红,山上没有,你的颊边已开两朵,唇边跟上桃红似的笑。这不是诗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