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问”与“答”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ki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问答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数学课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可以说,师生间的问与答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课堂提问与作答情况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成败。
  【关键词】课堂问答;认知冲突;课堂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课堂问答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控制手段。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问”与“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提问时只要求学生简单地以“对”与“错”作回答,变“满堂灌”为“满堂问”,虽然具有一定的提问量,但没有实质性的思考,导致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不关注学情,在课堂上随意设问,想到什么问什么,结果使所提问题要么过浅,要么过深,要么不着边际,可有可无;有些教师提问时,生怕时间不够,只留几秒钟让学生思考问题,在学生还未想好答案时就重复问题或请另外的学生回答,其结果导致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信心,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的教师问题的设置只有问没有疑,学生的回答照本宣科,没有认知冲突,没有思想碰撞,对学生的作答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判断“对”或“错”的层面上,并未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指点迷津的作用。
  那么,数学课堂上师生间的“问”与“答”,该怎么问,又该怎么答呢?笔者谈一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1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创建轻松的学习氛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数学课堂问答过程中,必须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参与,积极举手,不因对错而顾虑。在课堂上,我们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课堂氛围充满民主、平等与和谐。这样长久坚持下去学生参与课堂回答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教师的课堂提问才会落地有声,收到实效。比如在讲授必修5中“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节时,我引入了古代印度有关国际象棋的一个传说,创设了“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上述要求吗?”“上述问题实质是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此问题?”“你能否尝试一下?”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成果展示,教师进行实时评价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参与的过程和成功的喜悦。
  2精心研究教材学情,凝聚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数学课堂的问答最终目标是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就不能按照教师“教”的思路进行提问,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即:学生可能会怎么回答,我们就应该怎么去提问。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研究教材,挖掘教材,联系生活,问题的提出要紧扣教材,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同时要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释疑解惑。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比如在讲授选修1-1中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我利用媒体动画演示平面截储油罐得横截面的过程,设问;横截面外轮廓线像什么?是椭圆吗?怎样检验所得曲线是不是椭圆?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最后优化方法用椭圆的方程来检验。如何建立椭圆的方程?如何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教师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环环相扣的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学习中来,有助于学生积极地思考,踊跃地回答,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学生学习的疑难点往往也是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出适当的问题,循序渐进,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在讲授“函数的单调性质”时,通过几个图像让学生归纳出图像的走势,总结函数的单调性,并设计两个小题让学生判断所给函数是否具备单调性,诱导学生“犯错误”,并让学生评判正误,目的是让学生体验错误,加深对单调函数概念中关键词“任意”“在区间I上”的理解。
  3合理运用等待和赏识激励,激发学生“答”的热情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首先要学会使用等待这种技巧,主要表现在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学生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问题时间;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该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或者变式提问,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这样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于回答问题,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师要合理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回答,不苛求其回答的正确性。正确的应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不要以简单甚至粗暴的方式予以否定,要注意保护其积极性,尽可能从其中找出可取之处予以鼓励,这是“雪中送炭”。
  总之,数学课堂中的“问”与“答”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课堂上教师抛出的问题可以是启发的,可以是激动人心的,可以是环环相扣的,可以是循循善诱的,但无论如何都应该是激起学生强烈共鸣的,甚至是心灵震撼的,答与问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关爱,思想火花的碰撞,教育的智慧。
  
  【参考文献】
  [1]藏立本。高中数学教育艺术。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向立政,曹超。立足“三个理解”,构建有效课堂。数学通讯,2011(10):1-5。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学科评价我们现在采用得最多的是纸笔测试评价,但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数学学业评价的唯一标准,不够全面与准确.学业评价关乎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反馈以及努力方向的指引.评价评什么,为什么要评价,怎样能公正公平发展地进学数学学业评价.  【关键词】数学;学业评价  记得一名学生在考试后跟我说:“要是考试成绩能与老师给我们打的平时成绩挂钩,一起来公布就好了.”学生告诉我,他上课很认真,表现也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那么,在学生的知识形成发展过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 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 借鉴新的课程理念,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实验,满足了学生个性差异发展中对因材施教的需求.  1. 学生分层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