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口腔溃疡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易反复发作,笔者在中医基础理论及经络学说的指导下,采用吴茱萸粉贴敷涌泉穴的方法治疗口腔溃疡患者32例,总有效率93.75%,疗效颇佳。
关键词:口腔溃疡;涌泉穴;吴茱萸;穴位贴敷
口腔溃疡是一种以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害,是口腔黏膜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多与免疫力低下、微量元素缺乏及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颊、舌部多见,严重者可以波及咽部粘膜。不少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溃疡面积增大,数目增多,疼痛加重,愈合期延长,间隔期缩短等,影响饮食和说话。该病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临床治疗比较棘手,难治且易复发,尤其是儿童,对口腔外用药物不能很好配合,药物对溃疡面刺激引起的疼痛成人也难以忍受。笔者近年来采用吴茱萸粉外敷涌泉穴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疗效,且方法简便,病人易接受。现简介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22岁-65岁。发病部位:唇粘膜8例,颊粘膜8例,舌背12例,上腭和咽部4例。主要症状:口腔溃疡,黏膜溃烂和流涎。
2治疗方法
吴茱萸研为细末,以食醋调成膏状备用。治疗前先用温水浸泡双足10分钟左右,擦干后取膏药指腹大小,敷于双足涌泉穴,外用胶布固定,每天贴6小时,7天为一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
3疗效标准及结果
痊愈:溃疡全部愈合,临床症状消失,共19例,占59.37%
显效:溃疡面明显减小,疼痛消失,无口角流涎,共11例,占34.37%
无效:溃疡面减小,疼痛不减,口角仍有流涎,仅2例,占6.25%。有效率93.75%
4讨论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瘡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历代学者对口疮发病机理的认识不尽相同,总体上多以虚实论之,归于心脾积热和阴虚火旺二证[1]。临床则根据辨证之不同采用实火清泻,虚火滋阴,气虚益气等方法,方可取得疗效。《景岳全书》中指出“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尤其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口疮。
吴茱萸出自《神农本草经》,性辛、苦、温,有小毒,入肝、胃、脾、肾经,属气味俱厚之药,具有辛苦能降、引热下行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吴茱萸具有驱除胃肠气体、抑制肠异常发酵、扩张血管及改善局部血流量的作用[2]。与醋相配,能产生温和的刺激作用,通过经络和神经体液系统的调节机制,以温通经脉,从而减轻以至消除人体上部毛细血管病理异常的扩张和收缩,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使炎症、过敏性肿胀消退,使溃疡面恢复。
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根据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等原则,将药物研末,用适当的液体调成稠汁或糊状,敷于相应的穴位,起到治疗疾病一种外治法。涌泉穴为肾经的井穴,肾为先天之本,此穴能使肾气上交于心,心肾相交,水火相济,使邪热去,气血降,阴阳复位,升降有度.根据足少阴肾经循行部位和“上病治下”的法则,通过涌泉穴的局部用药,可治疗咽喉疾患。外敷该穴可以起到引火归原的作用。外敷穴位,药物经皮肤吸收,通过对腧穴刺激也可发挥整体调节作用[3]。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口腔溃疡起到了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使用方法简单,价格便宜,病人更容易接受,值得广泛推广。另外治疗期间应注意口腔卫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每日用淡盐水漱口,同时服多种维生素,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王贺忠,戴会珍.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学研究现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1,33(2):136 -138.
[2]李义珍.单味吴茱萸临床新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2,12(6):452 - 453.
[3]李爱萍.涌泉穴贴敷治疗口腔溃疡[J].河南中医杂志,2003,23(12):82.
作者简介:赵明(1978—),女,汉族,学士学位,主治医师。
张慧(1985—,)女,满族,硕士学位,医师。
关键词:口腔溃疡;涌泉穴;吴茱萸;穴位贴敷
口腔溃疡是一种以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害,是口腔黏膜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多与免疫力低下、微量元素缺乏及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颊、舌部多见,严重者可以波及咽部粘膜。不少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溃疡面积增大,数目增多,疼痛加重,愈合期延长,间隔期缩短等,影响饮食和说话。该病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临床治疗比较棘手,难治且易复发,尤其是儿童,对口腔外用药物不能很好配合,药物对溃疡面刺激引起的疼痛成人也难以忍受。笔者近年来采用吴茱萸粉外敷涌泉穴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疗效,且方法简便,病人易接受。现简介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22岁-65岁。发病部位:唇粘膜8例,颊粘膜8例,舌背12例,上腭和咽部4例。主要症状:口腔溃疡,黏膜溃烂和流涎。
2治疗方法
吴茱萸研为细末,以食醋调成膏状备用。治疗前先用温水浸泡双足10分钟左右,擦干后取膏药指腹大小,敷于双足涌泉穴,外用胶布固定,每天贴6小时,7天为一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
3疗效标准及结果
痊愈:溃疡全部愈合,临床症状消失,共19例,占59.37%
显效:溃疡面明显减小,疼痛消失,无口角流涎,共11例,占34.37%
无效:溃疡面减小,疼痛不减,口角仍有流涎,仅2例,占6.25%。有效率93.75%
4讨论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瘡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历代学者对口疮发病机理的认识不尽相同,总体上多以虚实论之,归于心脾积热和阴虚火旺二证[1]。临床则根据辨证之不同采用实火清泻,虚火滋阴,气虚益气等方法,方可取得疗效。《景岳全书》中指出“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尤其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口疮。
吴茱萸出自《神农本草经》,性辛、苦、温,有小毒,入肝、胃、脾、肾经,属气味俱厚之药,具有辛苦能降、引热下行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吴茱萸具有驱除胃肠气体、抑制肠异常发酵、扩张血管及改善局部血流量的作用[2]。与醋相配,能产生温和的刺激作用,通过经络和神经体液系统的调节机制,以温通经脉,从而减轻以至消除人体上部毛细血管病理异常的扩张和收缩,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使炎症、过敏性肿胀消退,使溃疡面恢复。
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根据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等原则,将药物研末,用适当的液体调成稠汁或糊状,敷于相应的穴位,起到治疗疾病一种外治法。涌泉穴为肾经的井穴,肾为先天之本,此穴能使肾气上交于心,心肾相交,水火相济,使邪热去,气血降,阴阳复位,升降有度.根据足少阴肾经循行部位和“上病治下”的法则,通过涌泉穴的局部用药,可治疗咽喉疾患。外敷该穴可以起到引火归原的作用。外敷穴位,药物经皮肤吸收,通过对腧穴刺激也可发挥整体调节作用[3]。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口腔溃疡起到了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使用方法简单,价格便宜,病人更容易接受,值得广泛推广。另外治疗期间应注意口腔卫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每日用淡盐水漱口,同时服多种维生素,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王贺忠,戴会珍.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学研究现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1,33(2):136 -138.
[2]李义珍.单味吴茱萸临床新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2,12(6):452 - 453.
[3]李爱萍.涌泉穴贴敷治疗口腔溃疡[J].河南中医杂志,2003,23(12):82.
作者简介:赵明(1978—),女,汉族,学士学位,主治医师。
张慧(1985—,)女,满族,硕士学位,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