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onyun_117_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构建历史脉络体系,形成科学的理性认识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制约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形成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五大核心素养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从社会学角度考虑,在高中设置历史学科,是增加学生对社会科学认知的有效途径,能够更好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历史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进一步加强了对历史课程教学任务的改进要求。历史学综合性很强,人们对待历史的态度不同,形成的价值取向也就不同。高中历史课程的有效教学和科学引导,要发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具备科学探索社会规律的作用。
  一、制约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形成的因素
  一是死记硬背充斥着课堂,教师不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被激发出来,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教师缺乏对学生在学法上的指导,不愿放开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怕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第三是教师对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局限在历史结论上,而不能将历史知识进行升华,成为学生为人处世的借鉴,学生要么沉浸在故事里,要么苦于对知识点的背诵。
  第四是教学节奏安排不当。有的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就是罗列知识点,然后就组织学生做习题巩固知识,留给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很少。
  第五是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内容过于繁复,使用的史料、图片、影音资料超出了学生接受的范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把握不好中心,学习效果不佳。
  二、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时空观念的形成
  对学生来讲,时空观念是指历史地理意识。历史的史实往往都是在特定时间关系和空间联系中产生的,对该段历史参与者来说,他们往往面临特殊的历史生存环境、人文关系和社会形势。历史史实的生成、发展、消亡等,与特定的历史环境息息相关。人们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观的形成,也是在具体的时空下进行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需要充分利用地图和考古资料等图文资料再现历史时空,进而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关联,获得较为真实和客观的历史认识。
  例如,可以通过对秦汉两朝地域版图、历史遗存分布情况、《史记》与《汉书》《后汉书》的记载,分析秦汉两朝国力的强弱。也可以应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片段为学生展示較为生动的历史,通过对比,使学生感知不同时代下,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差异。
  2.史实实证的研究
  历史研究是以史料为基础的,研究者通过历史逻辑推理和严密的论证来达到史证的目的。在历史课堂上,首先要为学生筛选出比较可靠的史实材料作为研究依据,然后再为学生提供可行性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从判断史料的真伪开始,到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从史料中获取可靠因素,剔除虚构和杜撰的成分,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提出较为客观的历史认识。
  3.历史理解的探讨
  历史理解是指在对史实的简单记忆和转述的基础能力上,参与历史人物或阶层利益、心理体验的分析,从而获取理性认识的过程。在传统认识中,历史的学习就是对以往发生事情的认识,但从历史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讲,学生还要把握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文物遗存所蕴含的或涉及的历史情节进行体验、分析和感悟,认识到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同时存在的。
  例如,春秋末年,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从奴隶制生产方式向封建制生产方式转变的土地改革,比如商鞅变法、“初税亩”的实行,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别从奴隶主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的角度,考虑各阶级与当时时代背景的关系,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分析两个不同阶级对待变法的态度,从而产生对变法意义的理性认识。
  4.历史解释的理解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具体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历史事物与现实事物进行类比分析,但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用现代标准来评判历史上的事情,也不能以简单的对与错来看待历史事物。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就要培养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立场分析历史对不同领域、阶层和时空造成的影响,形成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历史价值的追求
  历史价值观是学生对历史事实和价值的判断,是从人文角度出发,对历史史实中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就是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不断追求真实历史的欲望。在日常学习中,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价值观,形成较为积极的历史价值判断。要不断引导学生致力于揭示善良与美好、公平与正义,并指导现实生活。使学生明白,要以史为鉴,要对过去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认知,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预测未来。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探索社会的方法;在进一步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预测未来发展状况的理论依据,带领学生把研究历史的方法运用到探索当下社会的现实中去。
  参考文献:
  [1] 单冬旺《新课标下提高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成才之路》2019年第27期。
  [2] 张超《略论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新课程研究》2019年第16期。
  [3] 王燕《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肩负着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本文从创新教学途径、汲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养分,寻找教材与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契合点,利用信息技术使传统文化更具新意三个方面阐述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材教学 传统文化 开发  目前的中学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内容比原来占比有所增加,这意味着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
摘 要:小组合作模式教学在合作中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团队意识,是一种全方面的教学模式,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正是最可珍贵之处。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期有所得。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组合作 应用策略  在当前,小组合作模式被广泛运用在语文教师的初中教学当中,减轻了教师的
摘 要:新高考选科模式与传统高考相比,打破了文理科划分的绝对限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实现了学生跨文理科学习的可能。语文学科里,实用类文本与其他文本相比,具有信息性、兼容性这两个显著的特点,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获取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和提高综合素养,对学生跨文理选科的学习能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实用类文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之中始终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针对这些
语言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那么,如何将生活与语文教学联系得更紧密、和谐呢?积极进行“语文生活”活动性课程就是最佳方式之一。  一、“语文生活”活动性课程理论探索  所谓“语文生活”活动性课程,就是以生活中的语文实践为抓手,以体验语文里的生活为核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紧扣语文的学科特征,体现生活载体的趣味,进而设计的以生活为主体的系列活动课程。  “语文生活”要让语文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规律可谓洋洋洒洒,什么审题要清、选材要严、立意要高、语言要好……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我们甚至不惜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不厌其烦地向学生传授某些所谓的“写作技巧”,可它们到底管多少用呢?其实,先贤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里早就说过:“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也就是说,文章是“气”的表现,文章并非只通过学习写作技巧就能写得好,还须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倡导“群文阅读”教学方式,以提高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就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群文文本材料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等方面进行探讨。   關键词:初中语文 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是人们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群文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在语文教学的单位时间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小学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新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国家和社会不仅重视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同时也重视青少年个人的综合能力。要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小学德育校本课程进行创新和改革,学习先进的德育教育方式,促进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 信息技术 小学 人才培养模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
摘 要: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拼音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很好地把控小学生的求学心理,从教学理念方面予以转变,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采取趣味性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协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 小学语文 拼读教学  就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工作来讲,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对教学任务的完成非常注重,却忽略了趣味性课堂的构建,长期运用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全面推进,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农村因为自身发展的局限,在教育改革中也存在着很多难点和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不断改进的同时,农村由于其滞后性,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还存在一些弊端,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理念推行的一大障碍。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探究,为改良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摘 要:“教读”“自读”“课外阅读”,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在阅读上“三位一体”的编排体系。教科书中的课文分为“教读”和“自读”,篇名前有*的为自读课文,课外阅读则在规定的名著和自读课文后面的阅读提示中体现。因此,“自读课文”是连接“教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而自读课文后的阅读提示又是极重要的助读系统,所以,上好自读课文是勾连单元教学重点、体现教读课文的学法、打通课内外阅读通道的关键所在。本文即对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