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技能是学生对所学习运动技术内化之后得到的一种能力,也就是说,体育教学中应通过技术的习练来发展学生的身体基本运动能力。本单元教学依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的理念,从技术维度出发,探索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和特定的教材内容,如何构建技术单元、如何实施技术教学。
关键词:技术维度;单元教学;边练边教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0-0039-03
2014年6月,浙江省小学体育区域联盟第五届研讨活动在嘉兴市嘉善县举行。活动主要围绕“直跑屈腿跳高”和“排球正面下手发球”两个教材进行研讨,旨在落实《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提出的技术维度,寻求技术单元构建和有效技术教学的策略。
一、单元设计说明
(一) 指导思想
1. 以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为主,本单元主要以“直跑屈腿跳高”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不同高度的设置,帮助学生建立“助跑 起跳”的动作衔接。
2. 注重体育游戏的学习。针对水平一学生的身心特点,本单元在教学时,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基本的身体活动动作,学会体育游戏的方法,努力实现技术习练与学习兴趣两相悦。
(二)教材分析
直跑屈腿跳高有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阶段,是由一组动作衔接而成,对学生形成基本的动作技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该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多种跳跃的动作经验,但在不同动作特征的衔接上,还需要进行习练及教师的帮助,因此,直跑屈腿跳高在水平一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是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的。
(三)单元设计构思
1.本单元从直跑屈腿跳高的动作特征分析,共进行3个课时的教学,每个课时都在不破坏动作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侧重解决一个问题。
2.在教学策略上,提出了低年级技术教学“游戏化”的观点,主要采用一边进行游戏活动,一边在游戏中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在练习时遇到的问题。力图通过营造生动活泼的情境氛围及安排一些简单、有趣、易玩的游戏内容,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在高密度的游戏参与体验下,发展身体综合运动能力,从而实现基本运动技能目标的达成。
二、单元教学计划(表1)
三、单元教学的实施
(一)改造教材,创编游戏
游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启蒙课。在虚拟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基本的活动技能,学会了规则意识,学会了扮演角色,学会了与人相处……在沿用传统、经典体育游戏的同时,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创编一些游戏,以辅助完成教学任务。
1.游戏元素的改造。第一课时,安排了以原地单跳双落的游戏为主,比如“人枪熊”,先从简单易学的双脚跳开始,教师可以与学生集体玩、个别练,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当学生对第一个游戏熟练掌握并出现兴趣消退时,教师马上对游戏进行简单改造,加大游戏的挑战性(即将脚上动作改编成“单、单、双”跳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身体协调性,巩固单跳双落动作基础。“跳房子”游戏,主要由学生自由进行单、双脚跳跃类的游戏,提倡每人至少会用三种及以上游戏方法,以此来发挥学生的游戏创编、观察模仿能力。
2.游戏情境的营造。特定的情境能刺激学生模仿完成指定的动作,并且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第二课时,设计了“丛林巡逻”情境游戏,在大熊的带领下,小熊童子军排队有序地走或跑前进,当听到大熊提示“光头强来啦!”,小熊们要快速做到双脚同时落地屈膝下蹲,为了不被“光头强”发现,还要尽量做到落地轻巧、保持平衡、避免摔倒。这个游戏是在两脚交替行进中,听到信号突然变成双脚同时落地,初步体验行进中单起双落的动作难点,并且要做到不能发出声响(以免惊动光头强),强调落地时的屈膝缓冲。
3.游戏难度的分层。第三课时是在第二课时的基础上,从跑几步跳过较低的目标物——树桩,到稍高的目标物——灌木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运动挑战欲望,随着高度的不断提升,孩子们会主动采取收腹收腿的动作,加上教师的示范与讲解,能较好地解决单脚有力起跳及屈腿收腹的动作,在练习中,重视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必要时进行分层选择性练习,可以是30cm的,也可以是40cm或50cm,但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适度调整,不宜过高,以保证练习的有效、安全。
(二)游戏教学,边练边教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动作发展均比较粗放,在学习动作技术时,不可能达到成人一般的精细水平。在教学时“点要小”,也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少、要小,切忌面面俱到、满堂灌。因此,通过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一边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一边帮助学生解决动作问题,是适合低段学生的。
1.动作融于游戏之中。要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任务,游戏的选择和组织要有针对性,也就是游戏中所承载的“内容”是本课所教学的,要把本课所要教的“动作”融于游戏之中,要通过多样的游戏,让学生不断去尝试、体验、学习基本的动作。比如本单元中的暖身游戏“人枪熊”、辅助游戏(对教学内容有着正面迁移效果、动作较为简单而趣味性足的,如本单元中“跳房子”)、教材游戏(将技术动作融入于一定的情境,或分解为若干个小游戏,再进行合理整合)、放松游戏(达到身心放松、愉悦)。
2.问题要在游戏中去解决。低段学生在完成新的动作任务时,往往从“试误”开始,且他们不能进行动作反省和纠正,通常是在成人的帮助下发现和纠正的。当学生沉浸在游戏的氛围中时,其动作的呈现也是最真实的,作为教师,就需要观察,及时发展学生的成功与不足,并能够及时地诊断学生出现问题的所在,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纠正不当的动作。如在“丛林巡逻”游戏中,我发现学生们不能做出“屈膝缓冲”的动作,就马上召集学生们问“小熊们,你们瞧!熊大这么胖、这么重,落地为什么这么轻呢”,以此为契机,引导优秀的学生进行示范,并与教师做出错误的动作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动作表象后,再进行游戏练习,这样教学重难点马上就得到了解决。 在游戏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领会并掌握动作要领、方法,也不乏部分学困生,教师在对学困生进行指导时,除了增加示范、讲解的次数,还要尽可能地放慢动作的速度、节奏,适当简化动作的路线、方向及动作幅度,让学生能清晰、准确地观察并理解、接受,必要时,还可以通过降低游戏要求及条件限制,以保证让这部分学生也能完成游戏的任务,体验游戏成功后所带来的快乐,保持学练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尊心、自信心。
四、单元教学反思
通过本单元教学,个人觉得成功之处有:
其一,“趣化内容”让每个孩子体验运动的乐趣!体育游戏是学生的良师,更是体育教师的益友。有了它,一个枯燥的练习可以变得津津有味,一个沉闷的教学可以生气盎然,特别是不同的“游戏情境”让每个孩子投入角色的扮演!学生在整课的练习中始终能够投入活动,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练习次数和时间,同时为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提供了“量”的保障。
其二,在游戏中去学习技术动作,比单一的动作练习更有效。在本单元的教学策略中,我始终把技术动作融于创编的游戏中,在教学时,我及时观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改进动作,这样在由易到难的游戏环节中,带领学生发展单、双脚的跳跃能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及平衡能力,从而掌握简单的直跑屈腿跳高的技术动作,远比教师单一的传授更能接受。
当然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是预设与生成的问题。课的预设与生成之间总是有差距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分析和预设到学生“会出现怎么样的学习情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很快地观察和诊断出学生生成的各种问题,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素养、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把握教学的时机的问题。因为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往往是比较投入的,如果教师为了解决技术动作教学的问题而经常打断学生的练习过程,反而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正确把握打断学生游戏的时机,同时又要掌握打断的次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杨文轩,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理论问题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余立峰.“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的单元构建研究[J].体育教学,2014(6).
关键词:技术维度;单元教学;边练边教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0-0039-03
2014年6月,浙江省小学体育区域联盟第五届研讨活动在嘉兴市嘉善县举行。活动主要围绕“直跑屈腿跳高”和“排球正面下手发球”两个教材进行研讨,旨在落实《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提出的技术维度,寻求技术单元构建和有效技术教学的策略。
一、单元设计说明
(一) 指导思想
1. 以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为主,本单元主要以“直跑屈腿跳高”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不同高度的设置,帮助学生建立“助跑 起跳”的动作衔接。
2. 注重体育游戏的学习。针对水平一学生的身心特点,本单元在教学时,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基本的身体活动动作,学会体育游戏的方法,努力实现技术习练与学习兴趣两相悦。
(二)教材分析
直跑屈腿跳高有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阶段,是由一组动作衔接而成,对学生形成基本的动作技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该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多种跳跃的动作经验,但在不同动作特征的衔接上,还需要进行习练及教师的帮助,因此,直跑屈腿跳高在水平一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是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的。
(三)单元设计构思
1.本单元从直跑屈腿跳高的动作特征分析,共进行3个课时的教学,每个课时都在不破坏动作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侧重解决一个问题。
2.在教学策略上,提出了低年级技术教学“游戏化”的观点,主要采用一边进行游戏活动,一边在游戏中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在练习时遇到的问题。力图通过营造生动活泼的情境氛围及安排一些简单、有趣、易玩的游戏内容,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在高密度的游戏参与体验下,发展身体综合运动能力,从而实现基本运动技能目标的达成。
二、单元教学计划(表1)
三、单元教学的实施
(一)改造教材,创编游戏
游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启蒙课。在虚拟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基本的活动技能,学会了规则意识,学会了扮演角色,学会了与人相处……在沿用传统、经典体育游戏的同时,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创编一些游戏,以辅助完成教学任务。
1.游戏元素的改造。第一课时,安排了以原地单跳双落的游戏为主,比如“人枪熊”,先从简单易学的双脚跳开始,教师可以与学生集体玩、个别练,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当学生对第一个游戏熟练掌握并出现兴趣消退时,教师马上对游戏进行简单改造,加大游戏的挑战性(即将脚上动作改编成“单、单、双”跳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身体协调性,巩固单跳双落动作基础。“跳房子”游戏,主要由学生自由进行单、双脚跳跃类的游戏,提倡每人至少会用三种及以上游戏方法,以此来发挥学生的游戏创编、观察模仿能力。
2.游戏情境的营造。特定的情境能刺激学生模仿完成指定的动作,并且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第二课时,设计了“丛林巡逻”情境游戏,在大熊的带领下,小熊童子军排队有序地走或跑前进,当听到大熊提示“光头强来啦!”,小熊们要快速做到双脚同时落地屈膝下蹲,为了不被“光头强”发现,还要尽量做到落地轻巧、保持平衡、避免摔倒。这个游戏是在两脚交替行进中,听到信号突然变成双脚同时落地,初步体验行进中单起双落的动作难点,并且要做到不能发出声响(以免惊动光头强),强调落地时的屈膝缓冲。
3.游戏难度的分层。第三课时是在第二课时的基础上,从跑几步跳过较低的目标物——树桩,到稍高的目标物——灌木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运动挑战欲望,随着高度的不断提升,孩子们会主动采取收腹收腿的动作,加上教师的示范与讲解,能较好地解决单脚有力起跳及屈腿收腹的动作,在练习中,重视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必要时进行分层选择性练习,可以是30cm的,也可以是40cm或50cm,但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适度调整,不宜过高,以保证练习的有效、安全。
(二)游戏教学,边练边教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动作发展均比较粗放,在学习动作技术时,不可能达到成人一般的精细水平。在教学时“点要小”,也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少、要小,切忌面面俱到、满堂灌。因此,通过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一边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一边帮助学生解决动作问题,是适合低段学生的。
1.动作融于游戏之中。要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任务,游戏的选择和组织要有针对性,也就是游戏中所承载的“内容”是本课所教学的,要把本课所要教的“动作”融于游戏之中,要通过多样的游戏,让学生不断去尝试、体验、学习基本的动作。比如本单元中的暖身游戏“人枪熊”、辅助游戏(对教学内容有着正面迁移效果、动作较为简单而趣味性足的,如本单元中“跳房子”)、教材游戏(将技术动作融入于一定的情境,或分解为若干个小游戏,再进行合理整合)、放松游戏(达到身心放松、愉悦)。
2.问题要在游戏中去解决。低段学生在完成新的动作任务时,往往从“试误”开始,且他们不能进行动作反省和纠正,通常是在成人的帮助下发现和纠正的。当学生沉浸在游戏的氛围中时,其动作的呈现也是最真实的,作为教师,就需要观察,及时发展学生的成功与不足,并能够及时地诊断学生出现问题的所在,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纠正不当的动作。如在“丛林巡逻”游戏中,我发现学生们不能做出“屈膝缓冲”的动作,就马上召集学生们问“小熊们,你们瞧!熊大这么胖、这么重,落地为什么这么轻呢”,以此为契机,引导优秀的学生进行示范,并与教师做出错误的动作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动作表象后,再进行游戏练习,这样教学重难点马上就得到了解决。 在游戏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领会并掌握动作要领、方法,也不乏部分学困生,教师在对学困生进行指导时,除了增加示范、讲解的次数,还要尽可能地放慢动作的速度、节奏,适当简化动作的路线、方向及动作幅度,让学生能清晰、准确地观察并理解、接受,必要时,还可以通过降低游戏要求及条件限制,以保证让这部分学生也能完成游戏的任务,体验游戏成功后所带来的快乐,保持学练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尊心、自信心。
四、单元教学反思
通过本单元教学,个人觉得成功之处有:
其一,“趣化内容”让每个孩子体验运动的乐趣!体育游戏是学生的良师,更是体育教师的益友。有了它,一个枯燥的练习可以变得津津有味,一个沉闷的教学可以生气盎然,特别是不同的“游戏情境”让每个孩子投入角色的扮演!学生在整课的练习中始终能够投入活动,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练习次数和时间,同时为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提供了“量”的保障。
其二,在游戏中去学习技术动作,比单一的动作练习更有效。在本单元的教学策略中,我始终把技术动作融于创编的游戏中,在教学时,我及时观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改进动作,这样在由易到难的游戏环节中,带领学生发展单、双脚的跳跃能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及平衡能力,从而掌握简单的直跑屈腿跳高的技术动作,远比教师单一的传授更能接受。
当然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是预设与生成的问题。课的预设与生成之间总是有差距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分析和预设到学生“会出现怎么样的学习情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很快地观察和诊断出学生生成的各种问题,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素养、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把握教学的时机的问题。因为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往往是比较投入的,如果教师为了解决技术动作教学的问题而经常打断学生的练习过程,反而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正确把握打断学生游戏的时机,同时又要掌握打断的次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杨文轩,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理论问题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余立峰.“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的单元构建研究[J].体育教学,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