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一是历史的过去性,凡是历史都是过去已发生过的事情,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重演,因而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二是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已经作出了结论。因此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学生不同寻常的、求新求异的一种发散性思维方法。它要求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用各种方式、各种途径去探索答案,从而产生新的设想、新的理念。
一、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被动接受的多,主动思考的少,回答题目时人云亦云,不善于多角度思考,题目形式一变化就束手无策。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为当前教学的当务之急。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创新思维训练强调的是学生思考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突破现成答案,大胆提问,大胆质疑,不要任意加以指责和批评,而要循循善诱,逐步教会他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回由“羞于提问”到“敢于提问”向“善于提问”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就逐步提高。
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下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文字、图象、声音、立体动画、编辑剪贴等功能,运用于历史教学教研活动,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性,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学术界的关注,成为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优化学习过程,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举措。因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构建新型的历史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把历史教学中的视频、图象、资料等相关资讯有机地结合到历史教材中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的优化和整合,摆脱以往历史教学中“纸上谈兵”的困境,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历史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推动学生素质发展的目标。
三、提倡探究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创造性地教,还要教会学生创造性地学。学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机械的重复性的学习;另一类是勇于探索发现、不断除旧布新的学习。创新教育需要后一种学习方式,我们称其为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与被动的重复性学习相比,主动学习含有明显的创造成分。二是强调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学习的方法。探究学习是独立发现、独立探究的过程,对老师的依赖性大大减少,便于形成个人独特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三是强调学习兴趣与动机的作用。探究学习是自主学习,它的动力不是来自教师的督促和考试的压力,而是来自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历史学科的内容不像哲学那样深奥、抽象,也不像数理化那样多的概念、原理。历史教材是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叙述的,内容生动而具体,所以更适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来掌握知识,借以训练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四、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先进的教学手段越来越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并在提高教学效率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优化教学手段的核心是将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引进课堂。它强调创设一种生动直观的情境,一种迫不及待的要学的氛围,给学生一个强烈的感官、心理刺激,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而且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笔、一本书、一根教鞭、一块黑板的落后教学状态。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教学结构得以优化,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有效地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五、利用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培养创新能力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我们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其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其次,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为独立思考创造条件。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即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知识,这就给了学生标新立异的机会。但学生的标新立异难免伴随着幼稚和错误。事实上,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一定要加以保护。
总之,由于高中历史教学在全面实施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中处于特殊的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历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丰富原料。因此,我们必须針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大胆改革,努力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教育的途径,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习惯及创新能力摆到素质教育的突出地位,为造就“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永照.《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2]于友西等:《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3]《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下)李吉林.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4]《教师基本功全书》冯克诚,田晓娜主编.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版4月第一版 .
[5]《简明心理学词典》杨清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
[6]《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黄小波.《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6月.
一、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被动接受的多,主动思考的少,回答题目时人云亦云,不善于多角度思考,题目形式一变化就束手无策。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为当前教学的当务之急。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创新思维训练强调的是学生思考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突破现成答案,大胆提问,大胆质疑,不要任意加以指责和批评,而要循循善诱,逐步教会他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回由“羞于提问”到“敢于提问”向“善于提问”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就逐步提高。
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下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文字、图象、声音、立体动画、编辑剪贴等功能,运用于历史教学教研活动,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性,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学术界的关注,成为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优化学习过程,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举措。因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构建新型的历史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把历史教学中的视频、图象、资料等相关资讯有机地结合到历史教材中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的优化和整合,摆脱以往历史教学中“纸上谈兵”的困境,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历史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推动学生素质发展的目标。
三、提倡探究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创造性地教,还要教会学生创造性地学。学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机械的重复性的学习;另一类是勇于探索发现、不断除旧布新的学习。创新教育需要后一种学习方式,我们称其为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与被动的重复性学习相比,主动学习含有明显的创造成分。二是强调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学习的方法。探究学习是独立发现、独立探究的过程,对老师的依赖性大大减少,便于形成个人独特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三是强调学习兴趣与动机的作用。探究学习是自主学习,它的动力不是来自教师的督促和考试的压力,而是来自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历史学科的内容不像哲学那样深奥、抽象,也不像数理化那样多的概念、原理。历史教材是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叙述的,内容生动而具体,所以更适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来掌握知识,借以训练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四、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先进的教学手段越来越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并在提高教学效率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优化教学手段的核心是将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引进课堂。它强调创设一种生动直观的情境,一种迫不及待的要学的氛围,给学生一个强烈的感官、心理刺激,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而且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笔、一本书、一根教鞭、一块黑板的落后教学状态。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教学结构得以优化,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有效地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五、利用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培养创新能力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我们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其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其次,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为独立思考创造条件。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即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知识,这就给了学生标新立异的机会。但学生的标新立异难免伴随着幼稚和错误。事实上,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一定要加以保护。
总之,由于高中历史教学在全面实施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中处于特殊的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历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丰富原料。因此,我们必须針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大胆改革,努力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教育的途径,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习惯及创新能力摆到素质教育的突出地位,为造就“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永照.《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2]于友西等:《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3]《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下)李吉林.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4]《教师基本功全书》冯克诚,田晓娜主编.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版4月第一版 .
[5]《简明心理学词典》杨清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
[6]《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黄小波.《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