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所说的“兴观群怨”是对诗歌最高度的赞颂,千百年来诗歌虽历经沧桑,但传颂不衰,它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文化基因,启发着我们的心智。
我校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润泽学生心灵,开设了“经典诗歌诵读”课程。现将我校古典诗歌诵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总结如下:
一、精心编写校本教材
2011版课标7—9年级推荐诗歌和苏教版实验教材入选的古典诗歌有如下特点:(1)诗歌总数不多。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诗歌总数在70首左右,这对初中学生而言要求不高。我们知道初中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是积累知识和涵养心灵塑造人格的重要阶段,学习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2)诗歌范围有所局限。入选诗歌以唐宋诗词为主,其他朝代的作品很少。虽然唐宋诗词的确是我国传统诗歌的顶峰,但是对其他朝代作品和作者的忽视会影响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直观认识。(3)诗歌主题略显单一,入选诗歌的主题以家国情怀为主。(4)诗歌篇幅整体不长。虽然短小精悍的更容易记忆,但是初中生也不能回避一些长篇中影响深远的经典,比如《西洲曲》《春江花月夜》等。
在了解课标推荐,梳理教材篇目的基础上,我们着手遴选校本教材的篇目。选材的原则是:(1)诗歌形式丰富,兼顾诗、词、曲等体裁,特别是诗中的楚辞、汉赋、乐府、民歌、唐代的古风、律诗、绝句等。(2)诗歌总体数量增加,每学期30首,五个学期共150首(九年级下学期时间较紧,中考任务重,不推荐课外诗歌)。(3)诗歌选择范围扩大。除了唐宋诗词外,其他朝代的优秀篇章也在选择范围内,从最初的古歌谣到清代的纳兰词。(4)诗歌主题丰富多彩。入选的诗歌主题不仅有忧国忧民的,也包括劳动生活、自然风光、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离愁别恨、相知相思等。
在明确选材方向后,我们确定编写体例:(1)每学期均有诗、词、曲三种体裁,每一种体裁所选诗歌都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写。(2)每一首均由诗歌内容、作者简介、内容大意、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精彩赏析组成。(3)每个学期设置两个专题,5个学期共10个专题,依次介绍重点作家、重要流派、诗歌声律等。这十个专题分别为:《诗经》与《楚辞》;汉乐府民歌与文人诗歌;建安风骨;陶渊明与田园诗;李白与杜甫;诗歌鉴赏方法;豪放詞与婉约词;集大成者——苏轼;元曲与元曲四大家;诗歌声律启蒙。
二、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一)通过诵读,感受诗歌之美,增加积累。
因为诵读是积累诗歌、感受诗歌之美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所以我们不仅安排有专门的晨诵时间,而且还教给学生基本的诗歌朗诵技巧,虽然并不要求学生掌握诗歌的格律,但是至少要懂得节拍停顿。如五言诗的一般句式为二三式,这就是说全句的节奏是二字加三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七言诗的一般句式是四三,这是五言的扩展,因此细分起来是二二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除了要注意节奏外,还要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重音,要读清楚诗的韵脚。如《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属古乐府,四字一句,二二节拍,四句一韵。前四句是对人生哲理的感叹,诵读节奏要较缓慢,语调应该比较低沉;中间四句是壮怀激烈的高唱,诵读节奏应该稍快,语调要高亢;后四句是哲理的思辨,诵读要慢一些,让听者品出个中情味;最后两句,要读得轻快。
(二)开展活动,激发学诗兴趣,润泽心灵。
1.诗歌朗诵会。举办诗歌朗诵会前,我们都确定一个朗诵主题:如“中秋咏月”等传统节日的主题朗诵,四季风光的专题朗诵,二十四节气之歌,理想抱负励志报国主题朗诵等。朗诵时可与茶艺、舞蹈、古筝配乐等传统艺术融合,这样既有利于可以演绎自己对古典诗词意境的理解,又可以传递着古典诗词的意蕴和魅力,让朗读者和听众都能受到濡染,从而爱上古典诗歌。
2.名家诗词讲座。邀请诗词造诣深厚的名家给同学们开设专题讲座,和同学们一起品味经典,交流创作诗词的经验。在名家的引领下,同学们可以初窥古典诗歌门径,感受诗歌的魅力。如果条件不允许经常邀请名家的话,可以集体播发名家的视频讲座或者推荐阅读名家诗词赏析如《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甚或安意如的《世有桃花》《陌上花开》等,这些都可以对学生鉴赏作品有启发。
3.进行古典诗歌创作。读诗如果能与写诗结合,对学生而言影响会深远一些。因此,在学生有一定量的诗歌积累的基础上,我们教给学生格律诗创作的基本方法,如诗词的格律主要包括声律(讲求平仄)、对仗、押韵、定句(每一首诗有一定的句数)、定言(每句有一定的字数)、节奏、章法等;写词曲时还要注意词牌曲牌的选择……对一般学生而言,只要能了解一点创作原则,能有兴趣进行简单创作就行。有感兴趣的同学推荐阅读王力教授的《诗词格律》、《诗词格律新编》,这对今后的诗词创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4.举办诗词大会。近两年,中央电视台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引发了收视热潮。节目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大家重温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我们也可借鉴这种形式,结合本校实际举办属于我们的诗词大会。从我们举办的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
(三)适时考级,彰显学诗收获,巩固成果。
日常的诵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积累,而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持久保持对诗词的兴趣,如果每学期再进行一次诗词考级的话,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还可以彰显学生一阶段的收获,使学生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目前我们的考级题型主要是结合中考样式,包括经典名句的默写、主题思想的把握、艺术特色的品析、运用想象对诗歌所展示画面的描述等。每一次考级后,都会根据取得的分数,给予学生相应的等级(每学期最高为2级,五个学期共10级)。对于特别优秀的同学,学校还会颁发“校长特别奖”予以鼓励。
三、取得的成效和反思
自2012年秋学期开设“诵读古典诗歌”校本课程以来,到今天已有四年多。在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为今后继续推进古典诗歌诵读提供了借鉴。
(一)在日常的诵读和丰富的活动中汲取了养分。
开设古典诗歌诵读的校本课程,最终的目的是让诗词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让诗歌润泽心灵,使他们更加自信、从容,拥有优雅、富有情趣的人生。不过,诗词的养分就像是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短期内难以看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卓然成效。当然,如果我们能潜下心来,慢慢引导和培育,是可以感受到孩子在古典诗歌的滋养下慢慢成长的,这不仅表现在显性的中考成绩的提高上,体现在作文大赛中硕果累累上,我们也可以从学生创作的诗歌中感受到他们的精彩。比如,在江苏省第二届少年诗歌节上,我校李雪晨、葛玟、张雨娴三名同学分获二、三等奖,他们创作的诗词被收在《百草晨韵》中。
(二)古典诗歌的弘扬需要家校合一。
目前,在校本教材的实施中我们感受到不仅大部分学生家庭还没有意识到诵读诗歌的重要意义,我们的部分老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态度也比较暧昧,在实施诗歌教学和组织活动方面主动意识不强,这直接导致各个班级古诗词积累和运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依托中高考中增大对古诗文、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的举措,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既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古典诗歌诵读向前迈进。
陈玲,江苏盐城市步凤中学教师。
我校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润泽学生心灵,开设了“经典诗歌诵读”课程。现将我校古典诗歌诵读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总结如下:
一、精心编写校本教材
2011版课标7—9年级推荐诗歌和苏教版实验教材入选的古典诗歌有如下特点:(1)诗歌总数不多。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诗歌总数在70首左右,这对初中学生而言要求不高。我们知道初中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是积累知识和涵养心灵塑造人格的重要阶段,学习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2)诗歌范围有所局限。入选诗歌以唐宋诗词为主,其他朝代的作品很少。虽然唐宋诗词的确是我国传统诗歌的顶峰,但是对其他朝代作品和作者的忽视会影响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直观认识。(3)诗歌主题略显单一,入选诗歌的主题以家国情怀为主。(4)诗歌篇幅整体不长。虽然短小精悍的更容易记忆,但是初中生也不能回避一些长篇中影响深远的经典,比如《西洲曲》《春江花月夜》等。
在了解课标推荐,梳理教材篇目的基础上,我们着手遴选校本教材的篇目。选材的原则是:(1)诗歌形式丰富,兼顾诗、词、曲等体裁,特别是诗中的楚辞、汉赋、乐府、民歌、唐代的古风、律诗、绝句等。(2)诗歌总体数量增加,每学期30首,五个学期共150首(九年级下学期时间较紧,中考任务重,不推荐课外诗歌)。(3)诗歌选择范围扩大。除了唐宋诗词外,其他朝代的优秀篇章也在选择范围内,从最初的古歌谣到清代的纳兰词。(4)诗歌主题丰富多彩。入选的诗歌主题不仅有忧国忧民的,也包括劳动生活、自然风光、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离愁别恨、相知相思等。
在明确选材方向后,我们确定编写体例:(1)每学期均有诗、词、曲三种体裁,每一种体裁所选诗歌都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写。(2)每一首均由诗歌内容、作者简介、内容大意、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精彩赏析组成。(3)每个学期设置两个专题,5个学期共10个专题,依次介绍重点作家、重要流派、诗歌声律等。这十个专题分别为:《诗经》与《楚辞》;汉乐府民歌与文人诗歌;建安风骨;陶渊明与田园诗;李白与杜甫;诗歌鉴赏方法;豪放詞与婉约词;集大成者——苏轼;元曲与元曲四大家;诗歌声律启蒙。
二、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一)通过诵读,感受诗歌之美,增加积累。
因为诵读是积累诗歌、感受诗歌之美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所以我们不仅安排有专门的晨诵时间,而且还教给学生基本的诗歌朗诵技巧,虽然并不要求学生掌握诗歌的格律,但是至少要懂得节拍停顿。如五言诗的一般句式为二三式,这就是说全句的节奏是二字加三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七言诗的一般句式是四三,这是五言的扩展,因此细分起来是二二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除了要注意节奏外,还要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重音,要读清楚诗的韵脚。如《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属古乐府,四字一句,二二节拍,四句一韵。前四句是对人生哲理的感叹,诵读节奏要较缓慢,语调应该比较低沉;中间四句是壮怀激烈的高唱,诵读节奏应该稍快,语调要高亢;后四句是哲理的思辨,诵读要慢一些,让听者品出个中情味;最后两句,要读得轻快。
(二)开展活动,激发学诗兴趣,润泽心灵。
1.诗歌朗诵会。举办诗歌朗诵会前,我们都确定一个朗诵主题:如“中秋咏月”等传统节日的主题朗诵,四季风光的专题朗诵,二十四节气之歌,理想抱负励志报国主题朗诵等。朗诵时可与茶艺、舞蹈、古筝配乐等传统艺术融合,这样既有利于可以演绎自己对古典诗词意境的理解,又可以传递着古典诗词的意蕴和魅力,让朗读者和听众都能受到濡染,从而爱上古典诗歌。
2.名家诗词讲座。邀请诗词造诣深厚的名家给同学们开设专题讲座,和同学们一起品味经典,交流创作诗词的经验。在名家的引领下,同学们可以初窥古典诗歌门径,感受诗歌的魅力。如果条件不允许经常邀请名家的话,可以集体播发名家的视频讲座或者推荐阅读名家诗词赏析如《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甚或安意如的《世有桃花》《陌上花开》等,这些都可以对学生鉴赏作品有启发。
3.进行古典诗歌创作。读诗如果能与写诗结合,对学生而言影响会深远一些。因此,在学生有一定量的诗歌积累的基础上,我们教给学生格律诗创作的基本方法,如诗词的格律主要包括声律(讲求平仄)、对仗、押韵、定句(每一首诗有一定的句数)、定言(每句有一定的字数)、节奏、章法等;写词曲时还要注意词牌曲牌的选择……对一般学生而言,只要能了解一点创作原则,能有兴趣进行简单创作就行。有感兴趣的同学推荐阅读王力教授的《诗词格律》、《诗词格律新编》,这对今后的诗词创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4.举办诗词大会。近两年,中央电视台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引发了收视热潮。节目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大家重温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我们也可借鉴这种形式,结合本校实际举办属于我们的诗词大会。从我们举办的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
(三)适时考级,彰显学诗收获,巩固成果。
日常的诵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积累,而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持久保持对诗词的兴趣,如果每学期再进行一次诗词考级的话,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还可以彰显学生一阶段的收获,使学生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目前我们的考级题型主要是结合中考样式,包括经典名句的默写、主题思想的把握、艺术特色的品析、运用想象对诗歌所展示画面的描述等。每一次考级后,都会根据取得的分数,给予学生相应的等级(每学期最高为2级,五个学期共10级)。对于特别优秀的同学,学校还会颁发“校长特别奖”予以鼓励。
三、取得的成效和反思
自2012年秋学期开设“诵读古典诗歌”校本课程以来,到今天已有四年多。在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为今后继续推进古典诗歌诵读提供了借鉴。
(一)在日常的诵读和丰富的活动中汲取了养分。
开设古典诗歌诵读的校本课程,最终的目的是让诗词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让诗歌润泽心灵,使他们更加自信、从容,拥有优雅、富有情趣的人生。不过,诗词的养分就像是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短期内难以看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卓然成效。当然,如果我们能潜下心来,慢慢引导和培育,是可以感受到孩子在古典诗歌的滋养下慢慢成长的,这不仅表现在显性的中考成绩的提高上,体现在作文大赛中硕果累累上,我们也可以从学生创作的诗歌中感受到他们的精彩。比如,在江苏省第二届少年诗歌节上,我校李雪晨、葛玟、张雨娴三名同学分获二、三等奖,他们创作的诗词被收在《百草晨韵》中。
(二)古典诗歌的弘扬需要家校合一。
目前,在校本教材的实施中我们感受到不仅大部分学生家庭还没有意识到诵读诗歌的重要意义,我们的部分老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态度也比较暧昧,在实施诗歌教学和组织活动方面主动意识不强,这直接导致各个班级古诗词积累和运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依托中高考中增大对古诗文、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的举措,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既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古典诗歌诵读向前迈进。
陈玲,江苏盐城市步凤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