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兵法有云:“善谋者成,不善谋者败。”又有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三学子要想在政治科目高考中获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也要预先妥善谋划,及时作好准备,做到有效备考。随着时间走进五月,高考复习备考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这一个月复习的成效如何,对考生最后的高考成绩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考生在前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应怎样把握这“最后”的时机,做到有效复习、最佳备考呢?笔者以为,过好四道关,从知识、专题、技巧、心理四个方面做好准备,是做好考前复习的有效抓手。
一、深究考纲,“吃透”教材,过好“知识关”。考纲是命题的依据,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在后期复习中,考生仍然要夯实基础知识。为此,必须:㈠领悟考纲精神,把握考点内容。要分清教材知识中,哪些是考点,哪些是非考点;哪些知识点过去曾经是考点而现在不是考点,哪些知识点过去不是考点而现在是考点,做到针对性复习,不做无效劳动。㈡明确教材模块结构,做到总体知识心中有数。如经济常识除基础经济理论外,还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国际市场和对外开放五大模块;哲学常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两大板块;而政治常识则有国家、公民、政党、民族与宗教、国际社会和对外政策五个组成部分。㈢厘清考点归属关系,深刻理解知识点间内在联系。考生可经常在大脑中放一放“电影”,在草稿纸上画一画知识“树状图”,不断对考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此,考生才能在大脑中构建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最终使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如哲学常识第五、八两课内容可归纳为“关于实践的观点”和“关于认识的观点”两部分;在掌握“认识的根本任务”时,就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层面层层深入来加以理解。
此外,由于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已普遍使用新教材,为防止高考试题考察新教材的某些内容(如09年全国卷Ⅰ),考生应在教师指导下,适当涉猎新教材的知识点和表述方式,做好在高考中新旧教材的衔接准备。
二、依据教材,关注热点,过好“专题关”。关注社会热点是近年来高考、特别是政治科高考的重要特点。“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政治科高考往往以社会生活的热点和教材主干知识的交叉点为命题考核的重点。“有备”方能“无患”。在后期备考复习中,考生应在前一阶段专题复习的基础上,采取四个步骤,进一步做好专题复习。首先,面向生活实际,确立热点专题。笔者以为,今年高考应关注如下问题:抗击自然灾害(西南抗旱、玉树抗震),关注民生疾苦;扩大消费需求,实践以人为本(家电下乡,发展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回升向好”(完善财政货币政策,管理“通胀”预期);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科学发展(实施产业振兴纲要,发展低碳经济);推动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哥本哈根会议);提高开放水平,维护国家利益(稳定人民币汇率、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第二,收集“热点”材料,把握命题走向。可综合各方信息,按照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对各专题的“可考性”进行排序、筛选,进行“共同但有差别的”准备。第三,预设设问切口,增强备考针对性。高考试题一般与各地的模拟试题均不雷同,考生可结合平时训练习题对高考试题从材料背景、试题立意、设问入口、主体选择、知识运用等进行预设。第四,预想答案要点,提高解题能力。解题是高考复习备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考生应在悉心思考的基础上针对预设设问,列出答案要点,这是把握复习重点、提高复习实效的重要环节。
三、明确考核要求,把握命题特点,过好“技巧”关。高考命题坚持能力立意。考生应根据高考的能力要求和试题特点,提高解题技巧。从能力要求来说,考生要提高“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分析和论证问题”四种能力;从题型结构来看,高考政治试卷包括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和非选择题(共5-6问,52分)。考生在考试中解答这两种基本题型的得分曾被人分别形象地比喻为人的“下肢”和“上肢”。选择题是基础题的主体,做好选择题是政治高考致胜的前提。考生应针对漫画型、计算型、图表型、因果型、理解型等选择题的命题特点,通过运用主旨把握法、排除错误法,关键词(句)提取法等方法,提高解答选择题的命中“精度”,奋力增长“下肢”。解答好非选择题是高考政治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对此,考生首先要明确试题的设问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然后运用分析方法肢解设问,分析设问的构成要素,最后运用综合方法罗列要点作答。如09年全国卷Ⅰ第38题⑷:结合材料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在审题时,应将该设问分解为“结合材料”(切入点)、“抗旱”(对象)、“应坚持”(题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知识要求)四个要素,最后将分析结果综合叠加,可以大大提高审题的针对性。答案的组织应全面多维,格式规范,层次清晰,富于逻辑性;语言表达要简洁通畅,表意准确,言之有物,恰当使用学科术语,以增长“上肢”。
在后期复习中,考生还要加强高考真题研究,浏览以往做过的典型题目及其答案,揣摸其中的命题趋势、语言风格和知识运用;同时仍要进行适量的练习和训练,以强化巩固知识重点,内化生成基本能力,并提高解题熟练程度,进而提高政治高考总分“身高”。此时,切忌盲目做题,囫囵呑枣,陷于题海,难以自拔。
四、调整心态,稳定情绪,过好“心理关”。
心理状态不仅影响着考生高考的临场发挥,也影响着考前复习备考的效果。健康的情绪和心态是取得复习备考取得成功的助推器,而消极的心理和情绪则是考生备考征途上的绊脚石。在后期复习过程中,考生要做到“五宜”,力避“五忌”,过好“心理关”:宜竞争求胜,适度紧张,忌无所事事,漫不经心;宜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忌一曝十寒,劳逸不均;宜学有所规,规律作息,忌率性随意,懒散拖拉;宜与人为善,乐观向上,忌心胸狭隘,悲观忧郁;宜从容沉着,计划备考,忌紧张焦燥,举止失措。如是,方能做到有条不紊,有效备考,放大复习备考功效。
一、深究考纲,“吃透”教材,过好“知识关”。考纲是命题的依据,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在后期复习中,考生仍然要夯实基础知识。为此,必须:㈠领悟考纲精神,把握考点内容。要分清教材知识中,哪些是考点,哪些是非考点;哪些知识点过去曾经是考点而现在不是考点,哪些知识点过去不是考点而现在是考点,做到针对性复习,不做无效劳动。㈡明确教材模块结构,做到总体知识心中有数。如经济常识除基础经济理论外,还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国际市场和对外开放五大模块;哲学常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两大板块;而政治常识则有国家、公民、政党、民族与宗教、国际社会和对外政策五个组成部分。㈢厘清考点归属关系,深刻理解知识点间内在联系。考生可经常在大脑中放一放“电影”,在草稿纸上画一画知识“树状图”,不断对考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此,考生才能在大脑中构建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最终使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如哲学常识第五、八两课内容可归纳为“关于实践的观点”和“关于认识的观点”两部分;在掌握“认识的根本任务”时,就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层面层层深入来加以理解。
此外,由于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已普遍使用新教材,为防止高考试题考察新教材的某些内容(如09年全国卷Ⅰ),考生应在教师指导下,适当涉猎新教材的知识点和表述方式,做好在高考中新旧教材的衔接准备。
二、依据教材,关注热点,过好“专题关”。关注社会热点是近年来高考、特别是政治科高考的重要特点。“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政治科高考往往以社会生活的热点和教材主干知识的交叉点为命题考核的重点。“有备”方能“无患”。在后期备考复习中,考生应在前一阶段专题复习的基础上,采取四个步骤,进一步做好专题复习。首先,面向生活实际,确立热点专题。笔者以为,今年高考应关注如下问题:抗击自然灾害(西南抗旱、玉树抗震),关注民生疾苦;扩大消费需求,实践以人为本(家电下乡,发展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回升向好”(完善财政货币政策,管理“通胀”预期);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科学发展(实施产业振兴纲要,发展低碳经济);推动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哥本哈根会议);提高开放水平,维护国家利益(稳定人民币汇率、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第二,收集“热点”材料,把握命题走向。可综合各方信息,按照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对各专题的“可考性”进行排序、筛选,进行“共同但有差别的”准备。第三,预设设问切口,增强备考针对性。高考试题一般与各地的模拟试题均不雷同,考生可结合平时训练习题对高考试题从材料背景、试题立意、设问入口、主体选择、知识运用等进行预设。第四,预想答案要点,提高解题能力。解题是高考复习备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考生应在悉心思考的基础上针对预设设问,列出答案要点,这是把握复习重点、提高复习实效的重要环节。
三、明确考核要求,把握命题特点,过好“技巧”关。高考命题坚持能力立意。考生应根据高考的能力要求和试题特点,提高解题技巧。从能力要求来说,考生要提高“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分析和论证问题”四种能力;从题型结构来看,高考政治试卷包括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和非选择题(共5-6问,52分)。考生在考试中解答这两种基本题型的得分曾被人分别形象地比喻为人的“下肢”和“上肢”。选择题是基础题的主体,做好选择题是政治高考致胜的前提。考生应针对漫画型、计算型、图表型、因果型、理解型等选择题的命题特点,通过运用主旨把握法、排除错误法,关键词(句)提取法等方法,提高解答选择题的命中“精度”,奋力增长“下肢”。解答好非选择题是高考政治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对此,考生首先要明确试题的设问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然后运用分析方法肢解设问,分析设问的构成要素,最后运用综合方法罗列要点作答。如09年全国卷Ⅰ第38题⑷:结合材料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在审题时,应将该设问分解为“结合材料”(切入点)、“抗旱”(对象)、“应坚持”(题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知识要求)四个要素,最后将分析结果综合叠加,可以大大提高审题的针对性。答案的组织应全面多维,格式规范,层次清晰,富于逻辑性;语言表达要简洁通畅,表意准确,言之有物,恰当使用学科术语,以增长“上肢”。
在后期复习中,考生还要加强高考真题研究,浏览以往做过的典型题目及其答案,揣摸其中的命题趋势、语言风格和知识运用;同时仍要进行适量的练习和训练,以强化巩固知识重点,内化生成基本能力,并提高解题熟练程度,进而提高政治高考总分“身高”。此时,切忌盲目做题,囫囵呑枣,陷于题海,难以自拔。
四、调整心态,稳定情绪,过好“心理关”。
心理状态不仅影响着考生高考的临场发挥,也影响着考前复习备考的效果。健康的情绪和心态是取得复习备考取得成功的助推器,而消极的心理和情绪则是考生备考征途上的绊脚石。在后期复习过程中,考生要做到“五宜”,力避“五忌”,过好“心理关”:宜竞争求胜,适度紧张,忌无所事事,漫不经心;宜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忌一曝十寒,劳逸不均;宜学有所规,规律作息,忌率性随意,懒散拖拉;宜与人为善,乐观向上,忌心胸狭隘,悲观忧郁;宜从容沉着,计划备考,忌紧张焦燥,举止失措。如是,方能做到有条不紊,有效备考,放大复习备考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