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播对话是广播形式中的一种,它在知识性教育节目和新闻性节目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探讨关于广播对话的一些技巧,增强节目的可听性。
关键词:高度统一;巧妙构思
中图分类号:TN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06-01
近年来,由于便于发挥广播的声音优势,广播对话在许多广播节目形式中非常多见,在一些广播广告节目中也经常采用广播对话这种形式。这种形式用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讲解科学知识、回答听众在一个时期内所关切的问题,或者介绍宣传某些商品性能等,都是会吸引听众的。
广播对话是广播编辑在编写广播稿件时,根据内容题材的需要,假设成一定人物,“扮演”某一角色,然后让“角色”围绕一定内容或某一主题,唠嗑、交谈,从而阐明或揭示某些道理,讲述一点知识,或说明介绍一点情况。这种广播宣传报道形式叫做广播对话。
广播对话一般可以设计两个人,有时根据需要也可以设计三个或者再多几个。对话中人物之间的身份、地位、他们之间的关系要明确。例如姐弟、母子、兄妹、师生等。广播是让人听的,编辑设计的人物、让人物扮演的角色,最好分为男女老少,或者音质能有明显区别。这便于听众从声音上易于辨别出来是张三、还是李四。京剧演员在台上“亮相”,是告诉观众他是某某,广播对话一开始也应该告诉听众甲和乙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让听众首先明确人物的身份。
广播对话最好不要一个人叙述一大套,更不能绕圈子,尤其是一开始,要开门见山,一语道破主题为好。对话能引起听众愿意听下去的兴趣,很“叫座”,和听众互动起来,也不是轻而易举的。有的听众反映:广播里的对话自己感觉特别“热乎”!对话能“热乎”,“对”到听众的心坎上,这样的广播对话,可谓成功之作。
对话里的人物扮演的角色所“对的话”,要符合人物身份、地位、文化水平、教养.......,对话者彼此的水平,该是比较接近的,不能太悬殊。可是,往往有的编辑,却把甲美化成“万能博士”,他上通天文,下通地理,通古博今,满腹经纶,广播编辑毫不含糊把甲的芳名称之为“万能博士”,而对乙却残忍地是个大白痴,在整个对话过程中,除了问甲这是什么?那是怎么回事?是吗?哎呀,真好。对话结束了。你才刚刚开点窍:啊,经您这么耐心的讲解,这回我才明白一点。”更有甚者,直到最后,乙还没醒悟,因为这是连续广播,下次广播编辑还是要乙请教于甲的。所以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乙还是虚心的请教:您讲的对我太有启发了,经您这么指点,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增长了不少知识,下次您再给我讲讲好吗,太感谢您的指教了。姑且这也叫广播对话,那么最好不要再这样“对”下去了。怎么样才能在广播对话里避免一个是“万事通”,一个是“大白痴”呢?除了让对话双方的水平比较接近以外,在编写广播对话时,编辑不妨让甲乙双方互相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您有来言,他有去语,也可以发些惊叹或者感想,设问,换变些题法,互相说明,互相补充,必要的重复都是可以的。
我们编写广播对话,不妨适当借鉴相声的表现手法,当然相声和广播对话是有严格区别的,相声是以讽刺、诙谐为主要手段的,寓深刻的教育意义于幽默之中的一种曲艺形式,它的内容是以暴露、打击敌人和批判错误思想为主,同时也歌颂先进人物和英雄事迹。为了在幽默、诙谐中,起到教育人的艺术效果,相声很注意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我们编写广播对话,也要特别注意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既要有正确的思想内容,又要有巧妙的构思,鲜明、准确、生动地语言。
在编写广播对话时,也常遇到大段的文字描写,根据稿件内容的需要,又不便把原文拆开,即使设计的再好,甲说几句,乙说几句,也不协调,反而会把精彩的文章弄得支离破碎,遇到这种情况,只要处理的得当,仍可把大段的文字放在对话里,说不定这会使对话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要如何巧妙的引出原文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处理,如请对方朗读原文,或请对方朗诵诗歌的形式,或者直接告诉对方,这是某某的作品,用这种方式引出原文,不妨尝试。
编写广播对话,是创造性的劳动,一个成功的广播对话,是通俗、又不肤浅的,口语化又要规范,亲切又不絮叨,自然不俗气,深刻又不生僻,富有哲理,不故弄玄虚。
两个人以上的广播对话,一般不仅有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还可以有场面描写,配乐或加音响效果等,这很类似简易的广播剧,但它又不是广播剧。广播剧是全凭听觉理解的艺术作品,为了适应广播特点,除了对白或者唱词外,还应该充分应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加强气愤,穿插必要的解说词,帮助听众了解剧中的人物和动态。我们把酷似简易的广播对话,姑且称它为具有艺术感染力、大型的广播对话还是可以的。
结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东波的《题西林壁》这两句诗对我们编写广播对话也是颇有启迪的,“文如看山不喜平”,尤其编写广播对话,能够波澜壮阔、起伏跌宕,听众才不会感到单调、乏味。为此,使稿件多几处伏笔,抖抖包袱是很必要的。编写广播对话的抖包袱和相声为追求笑料,或诚心抬杠、无聊逗哏是截然不同的。
小说、电影里的对话,戏剧的台词,甚至情结、场面,也常常会给我们编写广播对话以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田静,36岁,单位:长春广播电视台交通之声频率,职业技术资格:助理编辑。
关键词:高度统一;巧妙构思
中图分类号:TN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06-01
近年来,由于便于发挥广播的声音优势,广播对话在许多广播节目形式中非常多见,在一些广播广告节目中也经常采用广播对话这种形式。这种形式用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讲解科学知识、回答听众在一个时期内所关切的问题,或者介绍宣传某些商品性能等,都是会吸引听众的。
广播对话是广播编辑在编写广播稿件时,根据内容题材的需要,假设成一定人物,“扮演”某一角色,然后让“角色”围绕一定内容或某一主题,唠嗑、交谈,从而阐明或揭示某些道理,讲述一点知识,或说明介绍一点情况。这种广播宣传报道形式叫做广播对话。
广播对话一般可以设计两个人,有时根据需要也可以设计三个或者再多几个。对话中人物之间的身份、地位、他们之间的关系要明确。例如姐弟、母子、兄妹、师生等。广播是让人听的,编辑设计的人物、让人物扮演的角色,最好分为男女老少,或者音质能有明显区别。这便于听众从声音上易于辨别出来是张三、还是李四。京剧演员在台上“亮相”,是告诉观众他是某某,广播对话一开始也应该告诉听众甲和乙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让听众首先明确人物的身份。
广播对话最好不要一个人叙述一大套,更不能绕圈子,尤其是一开始,要开门见山,一语道破主题为好。对话能引起听众愿意听下去的兴趣,很“叫座”,和听众互动起来,也不是轻而易举的。有的听众反映:广播里的对话自己感觉特别“热乎”!对话能“热乎”,“对”到听众的心坎上,这样的广播对话,可谓成功之作。
对话里的人物扮演的角色所“对的话”,要符合人物身份、地位、文化水平、教养.......,对话者彼此的水平,该是比较接近的,不能太悬殊。可是,往往有的编辑,却把甲美化成“万能博士”,他上通天文,下通地理,通古博今,满腹经纶,广播编辑毫不含糊把甲的芳名称之为“万能博士”,而对乙却残忍地是个大白痴,在整个对话过程中,除了问甲这是什么?那是怎么回事?是吗?哎呀,真好。对话结束了。你才刚刚开点窍:啊,经您这么耐心的讲解,这回我才明白一点。”更有甚者,直到最后,乙还没醒悟,因为这是连续广播,下次广播编辑还是要乙请教于甲的。所以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乙还是虚心的请教:您讲的对我太有启发了,经您这么指点,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增长了不少知识,下次您再给我讲讲好吗,太感谢您的指教了。姑且这也叫广播对话,那么最好不要再这样“对”下去了。怎么样才能在广播对话里避免一个是“万事通”,一个是“大白痴”呢?除了让对话双方的水平比较接近以外,在编写广播对话时,编辑不妨让甲乙双方互相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您有来言,他有去语,也可以发些惊叹或者感想,设问,换变些题法,互相说明,互相补充,必要的重复都是可以的。
我们编写广播对话,不妨适当借鉴相声的表现手法,当然相声和广播对话是有严格区别的,相声是以讽刺、诙谐为主要手段的,寓深刻的教育意义于幽默之中的一种曲艺形式,它的内容是以暴露、打击敌人和批判错误思想为主,同时也歌颂先进人物和英雄事迹。为了在幽默、诙谐中,起到教育人的艺术效果,相声很注意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我们编写广播对话,也要特别注意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既要有正确的思想内容,又要有巧妙的构思,鲜明、准确、生动地语言。
在编写广播对话时,也常遇到大段的文字描写,根据稿件内容的需要,又不便把原文拆开,即使设计的再好,甲说几句,乙说几句,也不协调,反而会把精彩的文章弄得支离破碎,遇到这种情况,只要处理的得当,仍可把大段的文字放在对话里,说不定这会使对话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要如何巧妙的引出原文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处理,如请对方朗读原文,或请对方朗诵诗歌的形式,或者直接告诉对方,这是某某的作品,用这种方式引出原文,不妨尝试。
编写广播对话,是创造性的劳动,一个成功的广播对话,是通俗、又不肤浅的,口语化又要规范,亲切又不絮叨,自然不俗气,深刻又不生僻,富有哲理,不故弄玄虚。
两个人以上的广播对话,一般不仅有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还可以有场面描写,配乐或加音响效果等,这很类似简易的广播剧,但它又不是广播剧。广播剧是全凭听觉理解的艺术作品,为了适应广播特点,除了对白或者唱词外,还应该充分应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加强气愤,穿插必要的解说词,帮助听众了解剧中的人物和动态。我们把酷似简易的广播对话,姑且称它为具有艺术感染力、大型的广播对话还是可以的。
结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东波的《题西林壁》这两句诗对我们编写广播对话也是颇有启迪的,“文如看山不喜平”,尤其编写广播对话,能够波澜壮阔、起伏跌宕,听众才不会感到单调、乏味。为此,使稿件多几处伏笔,抖抖包袱是很必要的。编写广播对话的抖包袱和相声为追求笑料,或诚心抬杠、无聊逗哏是截然不同的。
小说、电影里的对话,戏剧的台词,甚至情结、场面,也常常会给我们编写广播对话以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田静,36岁,单位:长春广播电视台交通之声频率,职业技术资格:助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