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对《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的教材处理浅议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w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形式也发生了较大变革。新课程改革中将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这就需要高中生物老师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融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构建起生物知识框架体系。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ATP;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在教材的知识体系安排上首先由ATP的主要来源引入对呼吸作用的理解。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进行,因此也叫细胞呼吸。故而教材先对细胞呼吸的概念作了描述: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产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因此,在平时的讲授中,我们往往会先对细胞呼吸的概念进行解读,细胞呼吸是一种氧化反应,是不是需要氧的参与?再引入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最后提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呼吸类型,具体讲授两种呼吸类型的阶段、发生场所、反应物、产物CO2和H2O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转移、ATP产生的阶段、能量转化效率的高低,比较两种呼吸类型的差异。这样的讲授重在知识的传授。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层面: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相互交叉、相互结合,形成一个统一整体,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高中生物教育是否成功,不僅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生物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看他在日常生活中能否用科学思维考虑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在教材的处理少,我尝试做这样的变化:
  先从ATP的主要来源引入呼吸作用及细胞呼吸,思考细胞呼吸方式。由此思考如何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如何选?以此为契机,引入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原因在于:
  1、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既是一个个体,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细胞,适合于细胞呼吸的研究。
  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够进行有氧呼吸也能够进行无氧呼吸。
  3、酵母菌是异养型的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于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相互交流,对酵母菌的呼吸情况进行感性的描述汇总,提出相关的问题,通过理性的思考推理做出相应的假设。
  提出问题:
  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有氧条件下产生CO2;无氧条件下产生CO2和酒精。
  有氧条件产生CO2比较多。
  设计实验:
  科学设计实验,分析实验变量;
  根据实验需要,理清实验思路。
  进行实验:
  按预定方案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
  总结,写实验报告并适当交流。
  最后结合科学家的大量实验证实,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大多数生物是需氧型,有些是厌氧型,像酵母菌还是兼性厌氧型。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各个阶段,物质变化,ATP的生成的多少等。
  分类总结出细胞呼吸的不同类型: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同时释放出能量,生成许多_ATP的过程。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最终归纳总结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产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这样的处理更符合生物学核心素养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的要求,利用逻辑工具来验证假设推测,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参考文献
  [1]石敏,胡斌,李艳红.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以“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为例[J].教育观察,2018,7(14):27-28+31.
  [2]张颖.传统教学模式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对比——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为例[J].科技展望,2015,25(02):190.
其他文献
摘 要:通用技术课程的性质与其他课程相比较为特殊,它的教学内容多是与教师们的实际生活相关的,在学生全面的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高中通用技术教师要想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的资源,将其与通用技术教学内容相结合,借此提升通用技术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生活化;策略  引言:高中通用技术课无法脱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合理的利用生活化的资源,以丰富多彩
期刊
摘 要:在甘南藏区高中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严重缺失。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speech环节、阅读课及写作课等英语课堂点滴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激发甘南藏区高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及其英语表達水平。  关键词:甘南藏区;高中英语;中国传统文化  近五年来,英语全国卷每年对中国传统文化都有考查,并且考查视角在逐年拓宽。然而,在甘南藏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虽然文化教育
期刊
摘 要:微课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的速度和效果,给予学生更加充足的自主时间进行学习,还有助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此次研究主要就微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微课;中学物理;教学;应用;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文化应运而生,我们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微信、微电影等,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微课”伴随产生。微课是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这种课
期刊
摘 要: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善假于物”展现的是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学习形式,它让“寓教于乐”呈现于课堂中,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创新活动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指导着语文课堂朝着多元化发展方向迈进。高中语文教师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推动“善假于物”的落实,是当下教学开展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善假于物;教学策略  新课标理念指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着他们
期刊
摘 要:在全面落实新版《课程标准》条件下,各校积极开展各类有效教学方式的探索,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物理实验教学作为高中物理必不可少的一类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更是对科学探究能力的直观体现。合作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更是将能力培养多元化。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合作式教学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将原来的三维目标提升的四个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即物理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其有较好的技能与成绩,而是要求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就目前的中学生而言,由于社会的影响,以及其年龄与心理特征的作用,这个时期的学生,如果不进行有效地引导,很有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与道德问题。所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然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体系,其融合发展不仅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还能优化教育成效,促进学生全
期刊
【教材分析】  《望岳》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中的一首诗歌,与其他两首《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均为登高之作,但情感表达却大不同。杜甫《望岳》与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在创作背景、描绘景象、思想感情等多方面有相同之处,因而引导学生利用课堂学到的诗歌鉴赏方式对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和树立远大的志向与抱负。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期刊
摘 要:从学科特点看,化学学科与生活更加贴近,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增添化学知识的趣味与生活性,尤其是在原电池部分的讲解中,应该结合原电池内容特点科学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原电池;教学方法  前言:原电池应该属于高中化学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这部分是重难点,一方面涉及很多化学反应,会对学生化学能力进行考察,另一方面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中“问题—互动”的运用,其不仅能活跃数学课堂氛围,而且还能对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新课改下,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此使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互动;教学;策略  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师生互动,而且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对于高中生而言,其在学习数
期刊
摘 要:高中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属于一个特殊的阶段,不仅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伸,同样也是连接高等教育的重要纽带。认清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在高中历史新课标实施后,进一步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本文首先对开展分层教学的意义进行了概述,然后对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于分层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全面提升高中历史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