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现代高校最主要任务之一,如何提高高校师生的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创新性提出利用“网络化”环境来培养高校师生信息素养是符合师生学习习惯,也能极大提高师生学习能力和效果。
关键词: 网络化环境;高校;信息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034-01
一 引言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根据当前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促进教育观念更新,营造教育改革的良好环境,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发挥网络教学环境的优势以及培养创新型教师等方面,网络化教学环境优势越来越突出。
二 网络化环境构建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1.“网络化环境”对构建师生信息素养的策略模型。
网络化学习包括网络化学习资源、网络化学习方式以及网络化学习环境三大内容,高校师生信息素养包括师生掌握的信息文化常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意识与情感三大组成要素。
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利用网络化学习来构建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的策略,主要内容包括:
(1) 利用网络化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快捷性及便捷性构建高校师生信息素养中对信息文化常识拓展的能力;
(2) 利用网络化学习方式构建高校师生直白、易懂地掌握信息技能,将信息技能转变为自身可操控的实践学习和利用的能力;
(3) 利用网络化学习环境构建高校师生信息素养中对信息意识与情感高要求的能力。
2.有效配置网络化学习资源拓展高校师生信息文化常识。
网络化学习资源是信息文化常识的基础,它是经数字技术处理后的一种学习资源,它可以在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它能通过网络媒介传输,能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手持移动等设备当中。网络化资源存储占用的物理空间极小,巨大的信息量资源以数字化格式存储在芯片中却只占用人类手指的大小物理空间而已,同时对于没用的信息资源的销毁也比纸质载体的信息资源方便得多,且无污染。
网络化学习资源对构建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的优势极其明显,一是网络化学习资源体系是开放的、不断丰富的。二是网络化学习资源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学习资源是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学生虚拟化学习场景的一种学习资源,它能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更直观、易懂的目的。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素养能力具有更严格的条件,要能处理庞大的信息资源的能力,而获取社会非常庞大的学习资源只有以数字化为载体才能实现。
3.充分利用网络化学习方式培养高校师生的信息处理技能。
在高等学校当中,学习者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高等教育包括面授教育、远程教育、终身教育、移动式教育及个性化教育。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必须依靠网络化学习方式。“分布式学习”和“远程教育”相结合方式培养师生信息技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远程教育的特点,它是一种相当于面授教育,但却是一种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如下:学生与教师分离,采用特定的传输系统和传播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习的场所和形式灵活多变。与面授教育相比,远距离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它还具有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的成本的功能。
4.积极营造网络化学习环境丰富高校师生信息意识与情感。
信息素养一般可以理解为在信息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了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和信息知识等几方面。其具体特征及内涵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素养的特征及内涵
特征 内 涵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体现在对信息价值的自觉认识及敏锐的判断力和分析力上。包括对信息和信息工作的感觉、知觉、情感和意志等,信息意识对其信息行为必然起着控制性作用。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指人们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包括信息交流与社会整体目标协调一致;遵循信息法律法规,抵制违法信息行为;尊敬他人知识产权;正确处理信息开发、传播、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等。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运用信息知识、操作信息活动的能力。指个体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能力,还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等间接能力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
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是构成信息素质的基础。在信息时代的快节奏社会中,快速阅读的能力是必需的一种能力。
信息效益 善于运用所接受到的任何信息来解决实际所面临的问题,并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一种能力。
网络化学习环境中各要素对营造信息素养的作用如下:
(1)利用网络、电视媒体、各种网站资源、电子读物和其他媒体有目的地搜寻非常明确想要获取的信息,能够帮助学习者在研究、解决问题时总是想方设法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2)开展网络伦理教育,通过互联网、移动式传媒、广播等各种广泛的学习平台加大公民伦理道德的修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免疫力, 减少对信息的滥用和误用, 降低不良信息的影响程度的作用,采用严格网络信息伦理监管的机制。
(3)利用强大的教育资源库和网络通讯平台,提高学习者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资源的挖掘能力,利用所接受的信息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对所采集的信息发挥其潜在价值,让信息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
(4)熟练地使用网上资源, 通过网络视频课程,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利用信息的基本方法,获取想要的深入、广泛和持续开发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的能力。
(5)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信息的存在形式作必要的合理转换, 使信息具有不同的时空表现特征, 从而更容易为使用者所识别和利用。同时,还可以借助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功能,通过视频、音频等学习平台学习多门感兴趣的外语的要求。
三 结论
信息素养的培养与现代信息技术密不可分,本文充分利用网络化环境的特点和优势,从三个方面来构建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的策略:一是利用网络化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快捷性及便捷性构建信息文化常识拓展的能力;二是利用网络化学习方式构建高校师生快捷掌握信息的能力;三是利用网络化学习环境构建高校师生信息素养中对信息意识与情感高要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方振政. 析分布式学习中教与学的角色变化[J]. 继续教育研究, 2009(02):163-164
[2] 周健 张静波. 高校信息素养教学模式探讨[J]. 情报杂志, 2006(10):133-135
[3] 耿新锁. 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 电化教育研究,2003(08):39-42
[4] 黄英慧. 谈高校师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能力标准[J], 社科纵横,2007(22):04
关键词: 网络化环境;高校;信息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034-01
一 引言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根据当前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促进教育观念更新,营造教育改革的良好环境,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发挥网络教学环境的优势以及培养创新型教师等方面,网络化教学环境优势越来越突出。
二 网络化环境构建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1.“网络化环境”对构建师生信息素养的策略模型。
网络化学习包括网络化学习资源、网络化学习方式以及网络化学习环境三大内容,高校师生信息素养包括师生掌握的信息文化常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意识与情感三大组成要素。
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利用网络化学习来构建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的策略,主要内容包括:
(1) 利用网络化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快捷性及便捷性构建高校师生信息素养中对信息文化常识拓展的能力;
(2) 利用网络化学习方式构建高校师生直白、易懂地掌握信息技能,将信息技能转变为自身可操控的实践学习和利用的能力;
(3) 利用网络化学习环境构建高校师生信息素养中对信息意识与情感高要求的能力。
2.有效配置网络化学习资源拓展高校师生信息文化常识。
网络化学习资源是信息文化常识的基础,它是经数字技术处理后的一种学习资源,它可以在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它能通过网络媒介传输,能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手持移动等设备当中。网络化资源存储占用的物理空间极小,巨大的信息量资源以数字化格式存储在芯片中却只占用人类手指的大小物理空间而已,同时对于没用的信息资源的销毁也比纸质载体的信息资源方便得多,且无污染。
网络化学习资源对构建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的优势极其明显,一是网络化学习资源体系是开放的、不断丰富的。二是网络化学习资源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学习资源是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学生虚拟化学习场景的一种学习资源,它能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更直观、易懂的目的。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素养能力具有更严格的条件,要能处理庞大的信息资源的能力,而获取社会非常庞大的学习资源只有以数字化为载体才能实现。
3.充分利用网络化学习方式培养高校师生的信息处理技能。
在高等学校当中,学习者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高等教育包括面授教育、远程教育、终身教育、移动式教育及个性化教育。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必须依靠网络化学习方式。“分布式学习”和“远程教育”相结合方式培养师生信息技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远程教育的特点,它是一种相当于面授教育,但却是一种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如下:学生与教师分离,采用特定的传输系统和传播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习的场所和形式灵活多变。与面授教育相比,远距离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它还具有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的成本的功能。
4.积极营造网络化学习环境丰富高校师生信息意识与情感。
信息素养一般可以理解为在信息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了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和信息知识等几方面。其具体特征及内涵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素养的特征及内涵
特征 内 涵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体现在对信息价值的自觉认识及敏锐的判断力和分析力上。包括对信息和信息工作的感觉、知觉、情感和意志等,信息意识对其信息行为必然起着控制性作用。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指人们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包括信息交流与社会整体目标协调一致;遵循信息法律法规,抵制违法信息行为;尊敬他人知识产权;正确处理信息开发、传播、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等。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运用信息知识、操作信息活动的能力。指个体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能力,还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等间接能力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
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是构成信息素质的基础。在信息时代的快节奏社会中,快速阅读的能力是必需的一种能力。
信息效益 善于运用所接受到的任何信息来解决实际所面临的问题,并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一种能力。
网络化学习环境中各要素对营造信息素养的作用如下:
(1)利用网络、电视媒体、各种网站资源、电子读物和其他媒体有目的地搜寻非常明确想要获取的信息,能够帮助学习者在研究、解决问题时总是想方设法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2)开展网络伦理教育,通过互联网、移动式传媒、广播等各种广泛的学习平台加大公民伦理道德的修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免疫力, 减少对信息的滥用和误用, 降低不良信息的影响程度的作用,采用严格网络信息伦理监管的机制。
(3)利用强大的教育资源库和网络通讯平台,提高学习者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资源的挖掘能力,利用所接受的信息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对所采集的信息发挥其潜在价值,让信息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
(4)熟练地使用网上资源, 通过网络视频课程,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利用信息的基本方法,获取想要的深入、广泛和持续开发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的能力。
(5)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信息的存在形式作必要的合理转换, 使信息具有不同的时空表现特征, 从而更容易为使用者所识别和利用。同时,还可以借助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功能,通过视频、音频等学习平台学习多门感兴趣的外语的要求。
三 结论
信息素养的培养与现代信息技术密不可分,本文充分利用网络化环境的特点和优势,从三个方面来构建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的策略:一是利用网络化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快捷性及便捷性构建信息文化常识拓展的能力;二是利用网络化学习方式构建高校师生快捷掌握信息的能力;三是利用网络化学习环境构建高校师生信息素养中对信息意识与情感高要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方振政. 析分布式学习中教与学的角色变化[J]. 继续教育研究, 2009(02):163-164
[2] 周健 张静波. 高校信息素养教学模式探讨[J]. 情报杂志, 2006(10):133-135
[3] 耿新锁. 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 电化教育研究,2003(08):39-42
[4] 黄英慧. 谈高校师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能力标准[J], 社科纵横,2007(22):04